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七 (9)
女科精要卷十七 (9)
1. 受胎總論
(張)常治惡阻久吐不止,脈微肢冷者,竟用附子理中湯加五味子,連服數日乃安,但必參朮炙草倍加,則能乘載胎元,其姜附之性,惟從參朮以溫補中焦,即附子走下之力,不能獨發以施其用矣。
古人用黃芩安胎,是因子氣過熱不寧,故用苦寒以安之,然氣血旺脾胃和,胎自無虞,一或有乖,其胎即墮,是以胎無全賴氣血以滋養,而氣血又藉穀氣以化生,故脾為一身之津梁,主內外諸氣,而胎息運化之機全賴脾土,故用白朮以助之,然惟形瘦血熱,營行過疾,胎常上逼,過動不安者為相宜。若形盛氣衰,胎常下墜者,非人參舉之不安。
血虛火旺,腹常不運者,非香砂耗之不安。血虛火旺,腹常急痛者,非歸芍養之不安。體肥痰盛,嘔逆眩暈者,非半、苓豁之不安。則桂枝湯、香蘇散、蔥白香豉湯,諒所宜用。伏邪時氣,尤宜急下,此即安胎之要訣。下藥中獨芒硝切不可犯,若有客犯而用白朮,便熱邪留戀不解,若素患虛寒而服黃芩,則中氣脾胃愈傷,皆僅足以傷胎矣。
地之體本重,然得天氣以包舉之,則生機不息。若重陰泣寒之區,天日之光不顯,則物生實罕,如其人之體肌肉豐盛,乃血之榮旺,但血旺易至氣衰,久而彌覺其偏也。夫氣與血,兩相維而不可偏,氣為主則血流,血為主則氣反不流,非氣之衰也,氣不流有似乎衰耳。故一切補肌藥皆不可用,而耗氣之藥,反有可施,緣氣得輔則愈錮,不若耗之以助其流動,久之血仍歸於統握中矣。
湖陽公主體肥難產,南山道士迸瘦胎方而產得順利,蓋肥滿之軀,胎處其中,全無空隙,以故傷胎之藥,止能耗其外之氣,而不能耗其內之真氣,此用藥之妙也。故胎前宜順氣,氣順則不滯,枳殼散、束胎飲,皆為氣實肥盛安佚鬱悶者立法耳。若氣體虛弱,元氣不足,或虛氣脹滿,或虛寒腹痛,必須參朮大補,豈謂胎前必用耗氣藥乎?
婦人妊娠,惟在抑陽助陰,然胎前藥,最惡群隊。若藥無專一,則陰陽交錯,別生他病,惟南山道士枳殼散,所以抑陽,四物湯所以助陰,但枳殼散少寒單服,恐有胎寒腹痛之患。以內補丸佐之,則陽不至強,陰不至弱,陰陽調而孕安,蓋婦人平居,陽氣微盛,無諸疾病,則受娠自能經閉以養胎。若陽氣太盛,則陽搏於陰,乃經脈妄行,胎始不固,故貴抑陽助陰者此耳。
丹溪曰:世之難產者,往往見於鬱悶安佚之人,富貴豢養之家。若貧賤辛苦者,無有也。方書只有瘦胎飲一,按其方為湖陽公主設也,實非極至之論。彼湖陽公主,奉養太過,其氣必實,耗其氣使之和平,故易產,此南山道士迸瘦胎枳殼散,抑陽降氣,溫隱居加木香、當歸佐之。
若形肥人其氣必虛,久坐其氣不運,而氣愈弱,兒在胞胎,因母氣不能自運,故難產,當補其母之氣,則兒健易產矣,遂於大全方紫蘇飲加參朮補氣藥,隨母形色稟性,參時加減,名曰達生散。人參、白朮,白芍、當歸、腹皮、紫蘇、陳皮、甘草,加枳殼,砂仁,勝於瘦胎散多矣。
白話文:
受胎總論
(張氏醫案)常常治療孕婦嚴重孕吐不止,且脈象微弱、手腳冰冷的,最後用附子理中湯加五味子,連續服用數日後才好轉,但必須把人參、白朮、炙甘草的用量加倍,才能夠承載保護胎兒。這裡的乾薑和附子,是透過人參、白朮來溫補脾胃,這樣才能發揮作用,如果只有附子,它的藥性是無法單獨發揮的。
古人使用黃芩來安胎,是因為認為孕婦體內陽氣過熱,導致胎兒不安,所以用苦寒的藥物來安定胎兒。然而,如果孕婦氣血充足,脾胃功能正常,胎兒自然就沒有問題。一旦有任何不平衡,胎兒就容易流產。所以,胎兒的成長完全依賴氣血的滋養,而氣血又需要從食物中獲得能量,因此,脾胃是身體的樞紐,主導內外所有的氣,而胎兒的生長發育都依賴於脾胃的功能,所以使用白朮來幫助它。然而,只有體型消瘦、血熱、血液循環過快,導致胎兒過於上衝、躁動不安的情況才適合使用。如果體型肥胖、氣虛,導致胎兒容易下墜,就必須用人參來提升氣機,才能安穩胎兒。
如果因為血虛火旺,導致腹部脹滿不通暢,就必須用香砂類的藥物來疏通才能舒服。如果因為血虛火旺,導致腹部常常劇烈疼痛,就必須用當歸、白芍等養血的藥物才能緩解。如果體型肥胖、痰濕過盛,導致噁心嘔吐、頭暈目眩,就必須用半夏、茯苓等化痰的藥物來處理。這些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桂枝湯、香蘇散、蔥白豆豉湯等方劑。如果感染了時邪,更應該立即攻下,這才是安胎的要訣。在攻下藥中,只有芒硝絕對不能使用,如果因為有外邪而使用白朮,反而會讓熱邪滯留不散;如果本身體質虛寒卻服用黃芩,會更加傷害脾胃,這些都只會傷害胎兒。
大地本身是沉重的,但如果得到太陽的照耀,就能生生不息。如果處在陰冷潮濕的地方,陽光無法照射,那裡就很少有生物生長。就像人的身體,如果肌肉豐滿,代表血液充盈旺盛,但血液旺盛容易導致氣虛,久而久之就會更加失衡。氣和血,兩者相互依存,不能偏廢,氣是主導,氣足則血才能流動;如果以血為主,氣反而無法流通,並不是氣真的虛弱,而是因為氣無法流通,看起來像虛弱一樣。所以,一切補肌肉的藥物都不能使用,反而可以使用耗氣的藥物,因為氣如果被堵住,反而更難流通,不如消耗它來幫助氣的運行,久而久之,血液就能回到正常的控制之下。
湖陽公主體型肥胖,生產時難產,南山道士給她用了瘦胎的方子,讓她順利生產。因為肥胖的身體,胎兒在其中完全沒有空隙,因此,消耗胎兒的藥物,只能消耗身體外在的氣,而不能消耗內在的真氣。這就是用藥的奧妙之處。所以,懷孕前期應該順氣,氣順就不會淤滯。像枳殼散、束胎飲,都是為體型肥胖、氣實、安逸、鬱悶的人所設計的。如果身體虛弱、元氣不足,或因為虛弱而腹脹,或因為虛寒而腹痛,就必須使用人參、白朮等大補氣的藥物,怎麼能說懷孕前期一定要用耗氣的藥呢?
婦女懷孕,最重要的是抑制陽氣,扶助陰氣。然而,懷孕前期的用藥,最忌諱多種藥物混雜。如果藥物沒有專一性,就會導致陰陽錯亂,產生其他疾病。只有南山道士的枳殼散,可以抑制陽氣;四物湯可以扶助陰氣。但枳殼散性質偏寒,單獨服用恐怕會導致胎寒腹痛,所以要用內補丸來輔助,這樣陽氣不會過於強盛,陰氣也不會過於衰弱,陰陽調和,懷孕才能安穩。一般婦女平時陽氣稍微旺盛一些,沒有其他疾病,懷孕後自然會經閉來養胎。如果陽氣太過旺盛,陽氣就會與陰氣搏擊,導致經脈妄行,胎兒就不會穩固,所以才會強調要抑制陽氣,扶助陰氣。
丹溪說:世上難產的情況,常常發生在那些安逸享樂、生活富裕的婦女身上。而貧窮勞苦的婦女,反而很少有難產。醫書上只有一個瘦胎飲,是為湖陽公主所設的,並不是普遍適用的。湖陽公主是因為奉養過度,身體的氣必然很充足,所以要消耗她的氣,使之平和,這樣才能容易生產。南山道士的瘦胎枳殼散,是抑制陽氣、降氣的,溫隱居還加了木香、當歸來輔助。
如果體型肥胖的人,氣必定虛弱,久坐不動會導致氣機不暢,氣會更加虛弱,胎兒在子宮裡,因為母親的氣不能正常運行,所以就會難產。應該補益母親的氣,這樣胎兒才會健康容易生產。於是,在《大全方》的紫蘇飲的基礎上,加上人參、白朮等補氣藥物,根據母親的體型、氣色和稟性,隨時調整人參的用量,這樣就成了「達生散」。它的組成有:人參、白朮、白芍、當歸、腹皮、紫蘇、陳皮、甘草,再加入枳殼、砂仁,比瘦胎散好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