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六 (3)
女科精要卷十六 (3)
1. 經病門諸論
經行體痛者,蓋氣血盛,陰陽和則形體通暢,若外虧衛氣之充養,內乏榮血之灌溉,故經行身痛也。或曰血海有餘者,時至而溢。血海不足,有時至而周身之血亦傷,故欲行而身體先痛也。至於經行後腹痛,尤屬氣血俱虛,宜八珍湯;然亦有虛中有熱者,宜逍遙散;亦有氣滯而經行未盡者,宜四物加木香。
有經後發熱倦怠,兩目如帛蔽不明者,蓋脾為諸陰之首,目為血脈之宗,此脾陰虧損,而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明於目也,用補中湯、歸脾湯專主脾胃,調補氣血,目得血而自能視矣。若誤以清涼明目為事,反致變生大病。
有婦人經行必先瀉二、三日,然後經下,診其脈皆濡弱者,此脾腎兩虛也。蓋脾統血,經水將行,脾氣運行,血海不能滲濕固中矣。腎主禁固,月事應時而下,癸元消耗於中,而失禁固之權矣,宜以歸脾加減,溫補脾腎為主。若經去過多,白帶時下,日輕夜重,泄瀉無時者,此陽虛下墮也,命曰脫陽,宜十全湯或補中湯主之。
婦人經閉不行者,有因脾胃久虛,形體羸弱,氣血漸衰,以致經水斷絕者;或因勞心過度,心火上行,不得下通府脈,是以月事不來者;或因中消胃熱,善飢漸瘦,津液不生,血海枯竭,名曰血枯經絕者;有因冷客胞門,血寒凝泣而不下者;有因軀肥脂滿,痰多佔住血海地位,閉塞不行者;有因或挾寒,或挾熱,而汙血凝滯不行者;有因食與濕痰填塞太陰,經閉作痛者。寒熱虛實之迥然不同,總不能遁乎脈之遲數有力無力間也。
經病有月候不調者,有月候不通者,然不調不通之中有兼疼痛者,有兼發熱者。不調之中,有趲前者,有退後者,則趲前為熱,退後為虛也。不通之中,有血滯者,有血枯者,則血滯宜行,血枯宜補也。疼痛之中,有常時作痛者,有經前經後作痛者,則常時與經前作痛為血積,經後為血虛也。
發熱之中,有常時發熱者,有經行發熱者,則常時為血虛有積,經行為血虛有熱也。大抵多內因憂思忿怒,外因飲冷形寒。蓋人之氣血周流,忽因憂思忿怒所觸,則鬱結不行;忽遇飲冷形寒,則惡露不盡,此經候不調,不通作痛,發熱之所由也。調其氣而行其血,開其鬱而補其虛,涼其血而清其熱,氣行血行,氣止血止,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,肉桂之類是也。至於大病後經閉,系屬氣血兩虛,惟宜補脾養血,元氣充復自然經通,此不治而治也。
婦人以血為主,經行與產後一般最宜謹慎。其實若有瘀血一點未淨,或被內寒濕熱暑邪,或內傷生冷,或浣濯入冷;或誤食酸鹹,七情鬱結凝積於中,名曰血滯。或經止後用力太過,入房太甚,及服食燥熱,以致火動,則邪氣盛而津液衰,名曰血枯。若經後被驚,則血氣錯亂妄行,逆於上則從口鼻出,逆於身則血水相搏變為水腫。
白話文:
月經期間身體疼痛
通常是因為體內氣血旺盛,陰陽調和,身體的經絡就會通暢。如果身體外部缺乏衛氣的滋養,內部缺乏血液的灌溉,就會導致月經來時身體疼痛。也有人認為,這是因為血海(指女性子宮)裡的血太多,到了月經期就會溢出來。如果血海的血不足,有時候會導致全身的血液也受到損害,所以月經要來時身體會先痛。至於月經後腹痛,大多是因為氣血都虛弱,應該用八珍湯來調理。但也有虛弱中帶有熱的,可以用逍遙散;也有氣滯導致月經沒完全排乾淨的,可以用四物湯加木香來治療。
月經後發熱、疲倦、眼睛模糊
這是因為脾是所有陰經的首領,眼睛是血脈的匯集處。這種情況是因為脾陰虧損,導致五臟都失去了正常的歸屬,無法使精華上達到眼睛,所以會看不清楚。應該用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來調理脾胃,補養氣血,讓眼睛得到血液滋養自然就能恢復視力。如果誤用清涼明目的藥物,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月經前先腹瀉
有些婦女月經來之前會先腹瀉兩三天,然後月經才來,檢查脈象都呈現濡弱的狀態,這是脾腎兩虛的表現。因為脾臟負責統攝血液,月經要來時,脾氣的運行會影響到血海,導致血海無法控制濕氣,導致腹瀉。腎臟負責固攝,月經按時而下,腎精(癸元)消耗,使得腎臟失去固攝的能力。應該用歸脾湯加減來治療,以溫補脾腎為主。如果月經量過多,時常有白帶,白天情況輕微,夜晚加重,而且經常腹瀉,這是陽氣虛弱下陷,叫做「脫陽」,應該用十全大補湯或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
婦女月經閉止
導致月經不來的因素有很多:可能是因為脾胃長期虛弱,身體瘦弱,氣血逐漸衰退,導致月經斷絕;也可能是因為思慮過度,心火上炎,無法向下疏通經脈,導致月經不來;還可能是因為中焦(脾胃)有熱,容易飢餓,身體逐漸消瘦,體內津液無法生成,血海枯竭,叫做「血枯經絕」;也可能是因為寒氣侵入子宮,血遇寒凝滯而無法排出;還可能是因為身體肥胖,脂肪過多,痰濕佔據了血海的位置,導致經血無法通行;也可能是因為體內有寒氣或熱氣,導致瘀血凝滯;還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,濕痰阻塞了太陰經脈(脾經),導致月經閉止並伴有疼痛。這些情況的寒熱虛實差別很大,但最終都可以從脈象的遲緩、快速、有力、無力中分辨出來。
月經病症的分類
月經病症有月經週期不規律的,也有月經不通暢的。月經不規律和不通暢的同時,可能伴有疼痛或發熱。不規律的表現中,有月經提前的,也有月經延後的。月經提前多為熱證,延後多為虛證。不通暢的表現中,有血瘀的,也有血枯的。血瘀的要用活血化瘀的方法,血枯的要用補血的方法。疼痛的表現中,有經常疼痛的,也有經前或經後疼痛的。經常疼痛和經前疼痛多為血瘀,經後疼痛多為血虛。發熱的表現中,有經常發熱的,也有經期發熱的。經常發熱多為血虛有積滯,經期發熱多為血虛有熱。總之,多半是因為內因憂愁思慮、憤怒,外因飲用寒涼食物、身體受寒引起的。人體氣血運行不暢,如果因為憂愁思慮、憤怒而受到影響,就會導致氣血鬱結不通;如果遇到寒涼食物或身體受寒,就會導致惡露無法排乾淨。這就是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律、不通暢、疼痛、發熱的原因。治療原則是調理氣血,疏通氣機,消除鬱結,補益虛弱,清熱涼血。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滯。所以治療血病時可以搭配一些溫熱的藥物,如肉桂等。至於大病之後的月經閉止,大多是因為氣血兩虛,只需要補益脾胃、養血,元氣恢復後月經自然就會通暢,這是一種不治療也能治癒的情況。
月經與產後保健
婦女以血為根本,月經期間和產後都需要特別謹慎。如果體內有瘀血未清除乾淨,或者受到寒濕熱暑等外邪侵襲,或者飲食生冷,或者洗澡時受寒,或者誤食酸鹹食物,或者情緒鬱結積聚在體內,就會導致血瘀。或者月經停止後用力過度,房事過度,或者服用燥熱的藥物,導致虛火上炎,邪氣過盛而津液衰竭,就會導致血枯。如果在月經後受到驚嚇,就會導致氣血紊亂,逆行向上就會從口鼻出血,逆行到身體就會和體內的水分結合形成水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