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女科精要卷十六 (2)

1. 月經門諸論

苟或七情內傷,六淫內侵,飲食失節,起居不時,脾胃虛損,心火妄動,則月經不調矣。夫血生於脾土,故云脾統血。凡血病當用甘溫之藥,以助陽氣,而生陰血也。

血者水穀之精氣也。和調五臟,灑陳六腑,在男子則化為精,在婦人則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,故雖心主血,肝藏血,實皆統攝於脾,補脾和胃,血自生矣。凡經行之際,禁用苦寒之藥,飲食亦然,凡女子天癸未至之前為病,多從心脾,天癸既至之後,多從肝腎。

婦人經水與乳,俱由脾胃所生,穀氣入胃,其清純津液之氣歸於心,入於脈,變赤而為血,血有餘則注於衝任而為經水,經水者陰水也。陰必從陽,故其色赤,稟火之色也。沖為血海,任主胞胎,若男子媾精,陰陽和合而成孕,則其血皆移陰於胎矣,既產。則胃中清純津液之氣,歸於肺,朝於脈,流入乳房,變白為乳,是稟肺金之色也。

若不自哺,則陽明之竅不通,胃中津液仍歸於脈,變赤而腹為月水矣。

夫男女各有精,凡房勞不節,皆能大傷精氣,故曰精枯殺人。奈世人所論,獨重男子,不知書云。女子嗜欲過於丈夫,感病倍於男子,況產蓐帶下,三十六病,損氣傷血,挾症多端,故女人尤宜清心節欲,便是調經卻病之第一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情緒不穩定、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、飲食不規律、作息不正常,導致脾胃虛弱、心火過旺,就會造成月經不調。血的生成來自於脾土,所以說脾統管血液。所有與血有關的疾病,都應該使用甘甜溫補的藥物,來幫助陽氣,進而產生陰血。

血是水穀精華所化生的精氣。它能調和五臟,輸布至六腑。在男子身上會化為精液,在婦女身上,則向上化為乳汁,向下化為月經,所以雖然說心臟主導血液,肝臟儲藏血液,實際上都由脾臟來統領。只要補養脾胃,血自然就能生成。凡是在月經來潮期間,都不能使用苦寒的藥物,飲食方面也是如此。一般來說,女子在天癸(指女性的生殖機能)尚未成熟之前所發生的疾病,大多與心脾有關;天癸成熟之後,則大多與肝腎有關。

婦女的月經和乳汁,都是由脾胃所化生。飲食入胃後,其中清純的津液之氣會歸於心臟,進入脈絡,轉化成赤色的血液。如果血液有剩餘,就會注入衝脈和任脈,成為月經。月經是屬於陰性的水液,陰液必須依附於陽氣才能產生,所以顏色是紅色的,這是因為帶有火的顏色。衝脈被稱為血海,任脈主導胞胎。如果男子和女子交合,陰陽調和,女子就懷孕,所有的血液就會轉移到胎兒身上。等生產後,胃中清純的津液之氣會歸於肺臟,流向脈絡,進入乳房,轉化成白色的乳汁,這是帶有肺金的顏色。

如果沒有哺餵母乳,則陽明經脈的氣機不通暢,胃中的津液仍然會歸於脈絡,轉化成赤色而成為月經。

男女都有精液,如果房事不節制,都會嚴重耗損精氣,所以說精氣枯竭會導致死亡。但是世人所討論的,都只重視男子,卻不知道書中記載,女子的慾望其實比男子還要強烈,而且生病的情況也比男子更嚴重。加上生產和白帶等各種疾病,總共有三十六種病症,都會損傷氣血,並夾雜許多其他症狀,所以女人更應該清心寡欲,這才是調養月經、避免疾病的第一要務。

2. 經病門諸論

凡女人稟賦旺,則十三歲即行,稟賦怯,則逾二七,常是稟賦贏弱,素多陰虛夜熱,十八九尚未至者,必因時滋補遲婚乃佳,倘陰氣未全,驟合男子,多成癆怯。若女人天癸既至,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。未逾十年,思男子合,亦不調。未至合男,亦不調。不調則舊血不出,新血誤行,或漬而入骨,或變而為腫,或雖合而難子。

合多則瀝枯虛人,產乳眾則枯血殺人。其言經者,謂常候也。若陽太過,則先期而至,陰不及,則後時而來,其有乍多乍少,斷絕不行,崩漏不行,皆由陰陽盛衰所致,陰氣乘陽,則胞寒氣冷,血不運行,《經》所謂天寒地凍,水凝成冰,故令乍少,而在月後。若陽氣乘陰,經水沸騰,故令乍多,而在月前。

當別其陰陽,謂其氣血,使不相乘,以平為期也。

婦人月水不調,有因風冷乘虛客於胞中,有傷衝任之脈。蓋衝任之脈起於胞中,將息順理則血氣調和,六淫不能為害。若勞傷氣血,風冷乘之,脾胃一傷,飲食漸少,榮衛日衰,肌膚黃瘦,皆由衝任勞損。故凡經行,最宜謹慎,否則與產後成病相類。

婦人以血為海,每因憂思忿怒鬱氣,氣行則血行,氣止則血止。憂思過度,則氣結而血亦結;忿怒過度,則氣逆而血亦逆。如不及期而來者,有火也,宜六味淡水,則火自平矣;不及期而來多者,本方加海螵蛸、柴胡、白芍、五味子。如半月或十日而來,且綿延不止,此屬氣虛,用補中湯;如過期而來者,火衰也,為寒、為虛、為郁、為痰,方加艾葉、香附、半夏;如遲而色淡,本方加桂,此其略也。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,有過期而有火者。

凡紫黑色者,多屬火旺之甚,亦有虛寒而紫黑者;若淡白則無火明矣。然更有挾痰而淡白者,有挾濕痰帶黃而渾濁者,故當兼以脈之遲數,稟之強弱辨之。

經水者,陰血也,陰必從陽,故其色紅,上應於月,月滿則虧,月虧則盈,其行有常,故名月經,為氣之配,隨氣而行,氣熱則熱,氣寒則寒,氣滯則滯。成塊者,氣之凝也;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也;行後作痛者,氣血虛也;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也;色淡者,虛而有水混之也;紫者,氣之熱也;黑者,熱甚也。今人一見紫黑成塊作痛,率指為風冷乘之,用溫熱之劑,禍不旋踵。

經曰:亢則害,承乃制。熱甚則兼水化,所以熱則紫,甚則黑也。《玉機》曰:寒則凝而不行。既行而紫黑,故知非寒也。且婦人性多忿鬱,嗜欲倍加,臟腑厥陽之火,無日不有,非熱而何,當以脈辨之而自見矣。

凡寒冷外邪初感,入經必痛,久則鬱而為熱。且血寒則凝,既行而雖紫黑,乃非寒也。如傷寒而為病熱也明矣。

有經行前臍腹絞痛如刺,寒熱交作,下如黑豆汁,兩尺沉澀,余皆弦急,此由下焦寒濕之邪,搏於衝任,痛極則熱,熱則流通,因寒濕生濁,故下如豆汁也。宜治下焦,以辛散苦寒、血藥治之。亦有血虛血澀者,以養血藥佐以順氣。

白話文:

經病門諸論

一般來說,女人的身體素質好,大約十三歲月經就會來潮;如果身體比較虛弱,可能超過十四歲才會來。通常身體虛弱的女性,本來就容易陰虛,出現夜晚發熱的症狀,如果到了十八九歲月經還沒來,應該要適時滋補身體,晚點結婚比較好。如果在陰氣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就過早與男子行房,容易變得虛弱。如果女人月經來潮後,超過十年沒有性生活,月經容易失調;沒超過十年,但因為想與男子行房而心神不寧,也容易導致月經失調;就算沒有與男子行房,月經也可能失調。月經一旦失調,舊的經血就無法順利排出,新的經血也容易運行錯亂,可能會導致經血滲入骨頭、形成腫塊,或者即使有性生活也很難懷孕。

性生活過多會使身體虛弱,生產或哺乳過多則會耗盡氣血。這裡所說的「經」,是指月經的規律性。如果體內陽氣過盛,月經就會提前來;如果陰氣不足,月經就會延後。如果月經量忽多忽少、突然停止、或崩漏不止,都是因為體內陰陽盛衰失調所導致。陰氣過於強盛,就會導致子宮寒冷,氣血運行不順,就像天氣寒冷,水凝結成冰一樣,月經量會突然減少,而且延後。如果陽氣過於強盛,經血就會像沸騰的水一樣,月經量會突然增多,而且提前。

所以,必須分辨體內陰陽的狀況,以及氣血的狀態,使其陰陽平衡,才能保持健康。

婦女月經不調,有時是因為風寒侵入虛弱的子宮,有時是因為衝脈和任脈受損。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子宮,如果好好休養,順應身體的規律,氣血就會調和,外邪就無法侵害。如果因為過度勞累傷了氣血,又被風寒侵襲,就會傷到脾胃,導致食慾不振,身體逐漸虛弱,皮膚變得又黃又瘦,這都是因為衝脈和任脈受損所導致。所以,女性在月經期間一定要特別注意,否則容易像產後一樣生病。

婦女以血為本,常常因為憂愁、思慮、憤怒等情緒而影響氣血。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滯。過度憂慮會導致氣結,血也跟著凝結;過度憤怒會導致氣逆,血也跟著逆亂。如果月經提前來,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火氣,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,讓火氣平息。如果提前來而且量多,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海螵蛸、柴胡、白芍、五味子等藥材。如果月經半個月或十天就來一次,而且經期拖得很長,通常是因為氣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。如果月經延後才來,通常是因為體內火氣衰退,有可能是寒氣、虛弱、氣鬱或痰濕,可以加艾葉、香附、半夏等藥材。如果月經延後而且顏色很淡,可以加入桂枝。以上只是大概的分類。實際上,也有月經提前卻沒有火氣的,也有月經延後卻有火氣的。

如果月經顏色呈現紫黑色,多半是體內火氣過旺,但也可能是因為虛寒而呈現紫黑色。如果月經顏色呈現淡白色,則表示體內沒有火氣。但也有因為夾雜痰濕而呈現淡白色的,也有夾雜濕痰而呈現黃濁色的。所以,必須綜合考慮脈搏的快慢、體質的強弱來判斷。

經血屬於陰血,陰氣必須依附陽氣才能運行,所以月經顏色是紅色的。月經與月亮的盈虧相關,月圓則月經來潮,月缺則月經結束。月經運行有其規律性,所以稱為「月經」。月經的運行與氣息的運行相關,氣熱則經血熱,氣寒則經血寒,氣滯則經血運行不暢。經血有血塊,是氣凝結的緣故;月經要來之前感到疼痛,是氣滯的緣故;月經來之後感到疼痛,是氣血虛弱的緣故;月經週期紊亂,是氣亂的緣故;月經顏色淡,是虛弱且有水濕的緣故;月經顏色紫,是氣熱的緣故;月經顏色黑,是熱到極致的緣故。現在的人,一看到月經是紫黑色、有血塊、而且會疼痛,就說是風寒侵入,使用溫熱藥物來治療,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亢盛則有害,適度則相宜」。熱到極致會導致體內水液蒸發,所以月經顏色呈現紫色,嚴重時呈現黑色。《玉機微義》說:「寒則凝結而不暢通」。既然月經已經排出,而且是紫黑色,就知道不是因為寒冷所引起的。而且,婦女大多容易憤怒、憂鬱,慾望又多,體內各臟腑的火氣,幾乎每天都有,怎麼會不是熱呢?應該仔細診斷脈象,自然就能清楚知道病因。

通常寒冷的外邪剛侵入體內時,月經來潮時必定會疼痛,久了則會鬱結而化熱。而且,經血遇寒則凝結,既然已經排出,即便顏色是紫黑色,也不是因為寒氣所導致。就像感染風寒而發熱一樣,道理是相同的。

有些婦女月經來之前,肚臍周圍會像刀割一樣絞痛,忽冷忽熱,排出像黑豆汁一樣的經血,寸關尺脈的尺脈沉澀,其他脈象弦急,這是因為下焦有寒濕之邪,侵入了衝脈和任脈。疼痛到極點就會發熱,發熱則血脈流通,因為寒濕會產生混濁的液體,所以排出像黑豆汁一樣的經血。應該治療下焦,使用辛散苦寒的藥物來活血。也有因為血虛血澀的,應該使用養血的藥物,輔以順氣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