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4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4)
1. 菖蒲湯
治中惡驚搐失聲。一方加薄荷。
石菖蒲,天麻,全蠍,殭蠶,附子(制),羌活,人參,甘草(炙),遠志,荊芥,桔梗(各等分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突然受到驚嚇導致抽搐並發不出聲音的症狀。在另一個變更的配方中還會加上薄荷。
具體藥材包含:石菖蒲、天麻、全蠍、殭蠶、炮製過的附子、羌活、人參、炙甘草、遠志、荊芥和桔梗(這些藥材的使用量都是相等的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2. 竹瀝膏
治牙關緊急,失聲不語。
竹瀝、生地取汁,蜜各半,合同拌勻,桂為末,菖蒲為末各一兩,上拌勻,慢火熬成膏,取梨汁化下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牙關緊閉,無法說話的狀況。
製做[竹瀝膏]的方式如下:先取竹瀝和新鮮的地黃榨汁,再加入同等份量的蜂蜜,然後混合均勻。接著,取肉桂和菖蒲各自磨成粉末,各需一兩,加入前述的混合物中攪拌均勻。之後,用小火慢慢熬煮至形成膏狀。服用時,可用梨汁來幫助吞服此膏。
3. 吉氏方
治病後失聲。
棗仁(一錢,炒),茯苓(五分),硃砂(二錢),
為末,細丸,人參湯下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疾病後導致的失聲問題。
使用炒過的酸棗仁一錢,茯苓五分,硃砂二錢,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再製成小丸。 服用時,用煮過的人參湯送服。
4. 行遲(兒科)
小兒三百六十日,則膝骨成,乃能行期也。有數歲不能行者,稟受腎元不足也。夫骨屬腎,憑髓所養,腎氣有虧,則不能充髓滿骨,故軟弱不能行者。復有重幃深閉,不見風日,或終日懷抱,筋骨不舒,是以難行者。又有離胎多病。肝腎俱虛,肝虛則筋弱,腎虛則骨柔,而不能行者,復有過食甘肥,有傷脾胃。
乃絕化源,致成疳症。氣血日憊而不行者,隨症調治,亦有可復之天。
白話文:
小孩在出生後的大約三百六十天,膝部的骨骼會發育完成,這時候就能開始學習走路了。但有些孩子到了幾歲還不會走路,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先天得到的腎臟功能較弱。因為骨骼的健康與腎臟有關,骨骼需要骨髓來滋養,如果腎氣不足,就無法充分滋養骨髓和骨骼,因此導致骨骼軟弱,無法支撐行走。
另外,有些孩子長期處於室內,缺乏戶外活動,接觸不到風和陽光,或者整天被抱著,筋骨沒有得到足夠的運動,這也是他們學步困難的原因之一。還有些孩子從小就疾病纏身,肝腎兩虛,肝虛會導致筋力衰弱,腎虛會使骨骼變得柔軟,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的行走能力。再者,有些孩子過度食用甜食和高脂肪食物,導致脾胃受損。
這樣就會切斷了身體營養的來源,進而形成疳疾。隨著時間推移,氣血日益疲憊,他們也就更難以行走。然而,根據具體的病症進行調理治療,還是有恢復健康的可能。
5. 虎骨丸
治行遲。一方加羚羊角、黃耆。
虎脛骨(酥油炙),白茯苓,肉桂(去皮),防風,當歸(酒洗),乾地黃(酒洗),酸棗仁,牛膝(酒洗),川芎(各五錢),
為末,蜜丸,黍米大,每三十丸,木瓜湯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【虎骨丸】
主治:行走緩慢。
一種配方裡還會加上羚羊角和黃耆。
具體成分包括:虎的腿骨(需用酥油炒過),白茯苓,肉桂(需去掉外皮),防風,當歸(需用酒洗過),乾地黃(需用酒洗過),酸棗仁,牛膝(需用酒洗過),川芎(這些成分各五錢)。
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,再用蜂蜜製成丸狀,大小如黍米,每次服用三十粒,用木瓜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6. 五加皮散
五加皮,川牛膝(酒浸二日),木瓜(各等分),為末,米飲下。
人參地黃丸
方見解顱門。
白話文:
【五加皮散】
取五加皮、川牛膝(需先用酒浸泡兩天)、木瓜,這些藥材份量相同,研磨成粉末後,服用時用米湯送服。
人參地黃丸
該藥方可在「解顱門」一章中找到。這表示人參地黃丸的詳細配方和使用方法在另一章節中有詳細介紹。
7. 五軟五硬五冷五縮五反五緊五陷五腫五喘五肓五惡候
(兒科)
五軟者,手腳腰背頸軟是也。五硬者,手腳腰背頸硬是也。五冷者,手腳氣唇面冷是也。五縮者,手腳舌唇陰縮是也。五反者,眼唇舌項腳反是也。五緊者,咽喉口唇眼睛手腳陰囊緊是也。五陷者,囟門太陽眼輪胸下肩並陷是也。五腫者,手心人中舌頭陰脛膝脛腫是也。五喘者,痘瘡驚風虛喘吐瀉下痢喘是也。
五肓者,瘡痘驚風久渴久痢久瀉肓是也。不論何病,總皆惡候。
又謂五軟者,胎怯也。有因父精不足,母血衰少而得者,有因母之血海既冷,用藥強補而孕者。有因受胎,母多痰病,或年邁而有子者,或日月不足而生者,或服墜胎之劑不去,而耗傷真氣者。是以生下怯弱,不耐寒暑,少為六淫侵犯,便爾頭項軟,手足軟,身軟口軟,肌肉軟,名曰五軟。然頭軟者,腎肝之病也。
蓋肝主筋,腎主骨。肝腎若虛,項軟無力,治難漸痊,他年必發。手足軟者,四肢無力,而手垂,懶於舉物,五歲而不能行,腳軟細小是也。身軟者,陽虛髓怯,六淫易攻,遍體羸弱謂耳。口軟者,虛舌出口,肌內軟者,肉少反寬,不長肌肉,大概本於先天不足,而治獨重於胃,蓋胃為水穀氣血之海,五臟六腑之大源也。
五硬者,仰頭取氣,難以動搖,氣壅疼痛,連胸膈間,手心腳心冰冷而硬,此陽氣不營於四末也。《經》曰:脾主四肢;又曰:脾主諸陰。手足冷而硬者,獨陰無陽也。故難治,肚筋青急者,木乘土位也。急用六君子湯,加炮薑桂升柴,補脾平肝。若面青而小腹硬者,性命難保矣。
小兒稟受腎氣不足,而有五遲五軟,解顱鶴膝諸候,當以六味丸加鹿茸補之。若精氣未滿而御女,致有頭眩吐痰,發熱盜汗諸候,當用六味八味二丸,及補中湯加減用之,然節齋謂,小兒無補腎法,蓋以男子二八而精始滿,既滿之後,妄用虧損,則可補之,如先天稟受不足,理無可補,稟之。
若足,何待於補,孰知諸臟有虛有實,而腎臟有虛無實,凡小兒之陰氣未成,即腎虛之日也。或父母多欲,而所稟覆虧,更腎虛之候也。陰氣不足,而不知補之,則陰絕而孤陽亦滅矣。
何謂可無補耶?此義惟立齋先生深知其奧,況小兒因天稟不足,致疾者,恆多,則先天之不足,難以或陰或陽為定論,張以六味八味二丸,以救小兒稟受陰虛陽虛者,全活甚眾,豈止陰氣不足而已哉!凡小兒面青㿠白,其出痘必主內潰不出,此即稟受腎中元陽不足也。久服八味丸方可挽回。
若進肥兒丸,反速其斃矣。
白話文:
(兒科)
所謂的「五軟」,指的是嬰兒的手、腳、腰、背和頸部軟弱無力的情況。而「五硬」,就是這些部位異常的僵硬。 「五冷」,則是指手、腳、氣色、嘴脣和麪部出現異常的寒冷。 「五縮」,指的是手、腳、舌、嘴脣和生殖器縮小的現象。「五反」,是眼睛、嘴脣、舌頭、頸部和腳的不正常反應。 「五緊」,則是咽喉、口脣、眼睛、手腳和睪丸的緊繃。 「五陷」,是囟門、太陽穴、眼眶、胸下和肩膀凹陷的現象。 「五腫」,指的是手掌、人中、舌頭、生殖器、脛骨、膝蓋和小腿腫脹。 「五喘」,則是因痘瘡、驚風、虛弱、嘔吐、腹瀉和下痢所引起的呼吸困難。
「五肓」,是指長期的瘡瘍、痘瘡、驚風、口渴、腹瀉和嘔吐等病症。無論何種疾病,這些都是不良的症狀。
再來說到「五軟」,這是胎兒在母體中就已體質虛弱的表現。可能是因為父親的精子質量不佳,母親的血液量不足,或是母親身體過於寒冷,在使用強烈補品後懷孕所致。也有可能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經常生病,或年紀較大才懷孕,或是在孕期未足月就出生,或是服用流產藥物但未能成功,導致真氣流失。所以,新生兒體質虛弱,無法抵抗寒冷和酷熱,稍微受到風邪、寒邪、暑邪、濕邪、燥邪、火邪的侵襲,就會出現頭頸、手腳、身體、口腔和肌肉軟弱無力的情況,我們稱之為「五軟」。其中,頭部軟弱,主要是肝腎功能失調造成的。
肝臟負責控制筋絡,腎臟則主管骨骼。如果肝腎虛弱,頸部無力,治療起來會比較困難,未來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。手腳軟弱,表示四肢無力,手垂著,提不起東西,到了五歲還不能走路,腳部細小。身體軟弱,是因為陽氣虛弱,容易被外邪侵襲,整個人看起來瘦弱。口部軟弱,舌頭無力,肌肉鬆弛,肉少皮鬆,這通常是先天性不足的問題,治療上需特別注重胃部。因為胃是食物、氣血和能量的主要來源,也是五臟六腑的重要基礎。
「五硬」,是指嬰兒抬頭呼吸困難,身體僵硬,難以活動,胸部和膈肌之間有氣堵感和疼痛,手心和腳心冰冷且堅硬,這表示四肢末端的陽氣供應不足。根據醫書記載,脾臟主管四肢,同時也主導陰氣。手腳冰冷且硬,表示缺乏陽氣,治療困難。腹部青筋暴起,表示肝氣過剩,壓制了脾氣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加入炮薑、肉桂、升麻和柴胡,來補脾和平衡肝臟。如果臉色蒼白,小腹堅硬,生命安全可能受到威脅。
小孩如果腎氣不足,可能會出現「五遲」、「五軟」、解顱鶴膝等症狀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鹿茸來補充。如果精氣尚未充足就與女性發生性行為,可能會導致頭暈、噁心、發燒和盜汗等症狀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、八味地黃丸或補中湯來治療。然而,有人認為小兒沒有補腎的方法,因為男性要在16歲時精氣才會充足,之後如果隨意消耗,才需要補充。但是,如果先天性腎氣不足,就無法補充。然而,事實上,小兒的腎臟虛弱,因為他們的陰氣尚未完全成熟。如果父母性慾旺盛,孩子先天性腎氣就可能不足。如果不知道如何補充,陰氣就會消失,孤陽也會跟著消失。
為什麼說小兒不需要補腎呢?只有立齋先生明白其中的深奧道理。況且,小兒因為先天性不足導致疾病的例子非常多,不能單純以陰虛或陽虛來判斷。張仲景使用六味地黃丸和八味地黃丸來治療小兒先天性陰虛和陽虛,挽救了很多生命,不僅僅是陰氣不足而已。如果小兒臉色蒼白,出痘時可能內部潰爛,這就是因為先天性腎中元陽不足。長期服用八味地黃丸可以幫助恢復。
如果服用肥兒丸,反而會加速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