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21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21)
1. 六元政紀大論篇
)故風勝則動,(不寧也。)熱勝則腫,(熱勝氣則為丹熛,勝血則為癰腫,勝骨肉則為胕腫,按之不起。)燥盛則干,(干於外,則皮膚皺揭。干於內則精血枯涸,干於氣及當液,則肉乾而皮著於骨。)寒勝則浮,(浮,謂起按之處見矣。)濕勝則濡泄,甚則水閉胕腫,(濡泄,水利也。
胕腫,肉泥按之陷而不起也。閉則逸於皮中也。)隨氣所在,亦言其變耳。
天氣不足,地氣從之,地氣不足,天氣從之,運居其中而常先也。(運,謂木火土金火,各主歲者也。地氣盛則歲運上升,天氣盛則歲運下降,上升下降,運氣常先遷降也。)惡所不勝,歸所不同,隨運歸從,而生其病也。(非其位則變生,變生則病作。)故上勝則天降而下,下勝則地氣遷而上,(勝,謂多也。
上多則自降,下多則自遷,多少相移,氣之常也。)勝多少而差其分,(多則遷降多,少則遷降少,多少之應,有微有甚之異也。)微者小差,甚者大差,甚則位易氣交易,則大變生而病作矣。大要曰:其紀五分,微紀七分,其差可見,此之謂也。(以其五分七分,之所以知天地陰陽過差矣。
熱無犯寒,寒無犯寒,奈何?發表不遠熱,攻裡不遠寒。(汗泄故用熱不遠熱,下利故用寒不遠寒,皆謂不獲己而用之也。)
婦人重身,毒之何如?有故無損亦無殞出。(謂大堅癥瘕,痛甚不堪,則治以破積愈痛之藥,是謂不救,必乃盡死救之,存其大也。上無殞者,言毋必全,子亦不死也。)大積大聚,其可犯也。衰其大半而止,過者死。(衰其大半,不足以害生。故衰大半則止其藥。若過禁待盡,毒氣內余,無病可攻,以當毒藥,則敗損中和,故過則死。)
木鬱達之,火鬱發之,土鬱奪之,金鬱泄之,水鬱折之,然調其氣,(達謂吐之令其條達也。發,謂汗之令其疏散也。奪,謂下之令無壅礙也。泄,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。折,謂抑之,制其沖逆也。通是五法也,乃可以調氣,後再觀其虛盛而調理之。過者折之,以其畏也,所謂瀉之。
過,太過也。太過者,以味瀉之,咸瀉腎,酸瀉肝,辛瀉肺,甘瀉脾,苦瀉心。過者畏瀉,故謂瀉為畏也。)
白話文:
六元政紀大論篇
所以,風邪過盛就會導致身體晃動不安(不穩定)。熱邪過盛就會導致腫脹(熱邪如果侵犯到氣分,就會形成丹毒,如果侵犯到血分,就會形成癰腫,如果侵犯到肌肉骨骼,就會形成浮腫,按壓後不會立即恢復)。燥邪過盛就會導致乾燥(乾燥如果發生在體表,就會導致皮膚乾皺起皮;如果發生在體內,就會導致精血枯竭;如果發生在氣分和津液,就會導致肌肉乾癟而皮膚緊貼骨頭)。寒邪過盛就會導致浮腫(浮腫,是指按壓後皮膚會出現明顯凹陷)。濕邪過盛就會導致身體濕潤並腹瀉,嚴重時會導致體內水液停滯,形成水腫(濡泄,是指水液容易排出;水腫,是指肌肉腫脹,按壓後會凹陷難以恢復,體內水液停滯,水液便會滲透到皮膚中)。這些都是根據邪氣侵犯的部位和性質,描述其病變的表現。
如果天氣不足,地氣就會跟著下降;如果地氣不足,天氣就會跟著上升,而運氣則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,總是先於天地之氣變化。(運氣,是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運行之氣,分別主導一年的氣候變化。地氣盛,則歲運之氣上升;天氣盛,則歲運之氣下降。上升下降,運氣總是先於天地之氣發生變化)。各種邪氣雖然所勝之處不同,歸屬也各異,但都會隨著運氣的變化而發病。(如果不在其所主之位,就會發生變化,發生變化就會產生疾病)。所以,如果上方之氣過盛,天之氣就會下降;如果下方之氣過盛,地之氣就會上升。(過盛,是指太多。上方之氣過多就會下降,下方之氣過多就會上升,多少相互轉移,是氣的正常運行規律)。根據過盛的程度,而有所差異。(過盛多,則遷降多;過盛少,則遷降少。多少的變化,有輕微和嚴重的區別)。輕微的,差異小;嚴重的,差異大,嚴重時,位置會發生變化,氣的運行也會發生變化,就會產生大的病變。總而言之:如果氣的運行偏差達到五分,則有輕微的變化;如果達到七分,則變化明顯,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出來的。 (通過五分和七分,就可以了解天地陰陽過盛和不足的程度)。
熱病不要使用溫熱的藥物,寒病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,為什麼?解表發汗的藥物不要過於溫熱,攻下裡熱的藥物不要過於寒涼。(使用發汗藥是迫不得已才使用溫熱的藥物,使用攻下藥也是迫不得已才使用寒涼的藥物,都是指不得已而為之)。
孕婦懷孕期間,如果使用毒藥會怎麼樣?如果沒有特殊情況,不會造成傷害,也不會導致流產。(如果婦女體內有堅硬的腫塊,疼痛難忍,可以用破積止痛的藥物治療,這是為了保全其性命,不得已而為之,是保留大局。上面說的沒有流產,是說不必完全保全胎兒,胎兒也不一定會死)。如果腫塊和積聚非常大,可以使用藥物來攻破嗎?可以先減少一半,達到目的就停止,如果過量就會導致死亡。(減少一半,不會傷害生命。所以減少一半就停止用藥。如果超過限度而全部清除,毒氣會殘留在體內,沒有病可以治療,反而會受到毒藥的損害,導致正氣受損,所以過量就會導致死亡)。
木氣鬱結要疏通,火氣鬱結要發散,土氣鬱結要攻下,金氣鬱結要宣洩,水氣鬱結要抑制。重要的是要調理好氣機的運行。(疏通,是指用藥物使其疏通條達;發散,是指用藥物使其發散疏通;攻下,是指用藥物使其不再壅塞;宣洩,是指用藥物使其滲透疏泄並解除表邪;抑制,是指用藥物來控制其上逆之勢。以上五種方法,可以調理氣機,之後再根據虛實來調理。如果邪氣太過,就要抑制它,因為要畏懼它的力量,所以稱之為“瀉”。太過,是指過於強盛。如果過於強盛,就要用藥物來瀉之,鹹味可以瀉腎,酸味可以瀉肝,辛味可以瀉肺,甘味可以瀉脾,苦味可以瀉心。邪氣太過,要畏懼它,所以稱之為“瀉為畏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