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凡例 (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凡例 (2)

1. 雜症大小合參凡例

況今非太古,氣稟即已澆漓,性成復難淳樸,男子不及二八,女子不及二七,便多情欲致疾者乎,焉可以純陽例論,執一為治!且至痘疹時行,每多男子、女人、孕婦患痘,此尤宜熟諸方脈,始能調治。蓋元神固泄有殊,而臟腑陰陽氣血則一,況理由深而得淺易,由淺而究深難。

故凡誠心活幼者,必先既行細究幼科諸書,還須以男子方論參看,則遇疑難症候,一目瞭然,故張彙纂是雜症,以幼科各症本論、本方,列之於前,隨以方書同症異論、異方者,繼之於後,以便參看,以廣識見。況用藥如用兵,紀律稍乖,吉凶立判。古今方藥,各有所長,謹將眾腋,用集一裘。

《經》所謂:小而大,言一而知百病之害;淺而博,可以言一而知百也。

一、張才疏學淺,詞句不工,然亦求達而已矣。不敢過尚虛文,以害實理。

一、凡有方論,皆出之於古哲。但內有相傳既久,不無魯魚之訛。今張考訂,缺者全之,略者充之,舛者革之,隱者明之,必取發明,不敢因襲。

一、立論必取王道中平,故飲食萬類,獨重五穀,以其得天地之正氣也。因人治病而立論,亦必取中正和平,切於病症,切於治法為要。凡內有純以五行相生相剋,窮義吐詞,詞雖近理,實系虛浮,於病症、於治法,茫然不合者,又焉可宗之?謹將附之於本論之末,勿敢纂列於前,以訛識見,亦勿敢盡行刪去,以寡我聞。

一、是書自胎中至初生,以及長成,俱曲論殆盡,庶使百凡疑難,皆可考訂,臨症不致束手。

一、治症須分明經絡,故張細為疏詳臟腑、陰陽、生克、形色善惡,庶治者易得其原,猶鎖之得鑰,不致妄揣,以悖生生之道。是以醫家之識經絡,猶舟子之識道途,否則,何以行之。

一、大人百病雖殊,要不出乎六氣所因;小兒雜症雖繁,驚疳吐瀉尤重。故張於六氣諸論,及驚疳吐瀉數門,集論大方既畢,便以本門虛實寒熱之病候,分為數條,贅以補瀉溫平之藥味,列為數類,使後人一覽可知,隨病採藥,不泥於成方之拘執矣。蓋古人之立方,為仿法也。

羅氏謂之以今病而仿古方,猶拆舊料而改新房。今張既列古方於前,以為成法,復具活法於後,以為變通,則所向皆宜,何必更為之拆舊料哉!但昔人勤儉淡薄,故衣食得克,慎行守已,故心安神靜,是以中氣不傷。偶有疾病,多從外來,故用調治,宜散、宜宣。今人懶惰奢華,故衣食難克,越理妄作,故心勞神耗,是以中氣有傷。

凡有疾病,多從內起,故用調治,宜滋、宜補。此古今時候有殊,而用藥因異之大意也。

白話文:

現在已經不是太古時代了,人們的先天體質已經變得虛弱,後天養成的性情也難以純樸。男子不到十六歲,女子不到十四歲,就有很多因為情慾而生病的情況,怎麼可以用單純的陽虛來解釋,執著於一種方法治療呢!而且在麻疹、天花等流行時,常常有男子、女子、孕婦都染上的情況,這更應該熟悉各種醫理,才能好好治療。因為每個人的元氣耗損情況不同,而臟腑陰陽氣血卻是一致的。而且道理往往是由深奧變為淺顯易懂,由淺顯去探究深奧反而困難。

所以真心想救助幼兒的人,必須先仔細研究幼兒科的各種書籍,還要參考男子科的理論,這樣遇到疑難雜症才能一眼看清。所以我編撰這本雜症書,把幼兒科各種疾病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劑放在前面,然後把其他醫書中對相同疾病的不同論述和不同方劑放在後面,方便大家參考,以增廣見聞。況且用藥就像用兵,稍微違反紀律,吉凶就會立刻分曉。古今的方藥各有優點,我謹慎地廣泛收集,希望能集眾家之長於一身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小而能知大」,就是說從一件小事就能知道許多疾病的危害;「淺而能知博」,就是說從一個淺顯的道理就能知道很多其他的道理。

一、我張某才疏學淺,文詞不夠優美,但也只求能表達清楚意思而已,不敢過分追求華麗的文采,而損害了實用的道理。

一、凡是書中的理論,都出自古代的哲人。但其中有些是經過長時間傳抄,難免出現錯訛。現在我經過考證,把缺少的補全,把簡略的加以充實,把錯誤的改正,把隱晦的闡明,一定要有所發明,不敢只是沿襲舊說。

一、立論一定要採取中庸平和的觀點,所以各種食物中,特別重視五穀,因為五穀得到天地間最純正的氣。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治療疾病,所採取的理論也一定要中正平和,切合病症,切合治療方法才是最重要的。凡是那些純粹用五行相生相剋來解釋,用盡各種詞彙來表達,雖然說法聽起來有道理,但實際上是虛浮不實的,對於疾病和治療方法毫無幫助,又怎麼可以信奉呢?我把它們放在本書的最後,不敢把它們放在前面,以免誤導大家的認識,也不敢完全刪除,以免減少大家可以聽到的觀點。

一、本書從胎兒到初生,一直到長大成人,都詳細論述了,希望各種疑難雜症都可以找到答案,臨床看病時才不會束手無策。

一、治療疾病一定要分清經絡,所以我詳細地分析了臟腑、陰陽、生剋、形色善惡,希望治療的人能容易找到病源,就像鎖找到了鑰匙一樣,不會胡亂猜測,而違背了生生不息的道理。所以醫生認識經絡,就像船夫認識航道一樣,不然要如何行駛呢?

一、成年人的疾病雖然千差萬別,但總逃不出六氣的原因;小兒的雜症雖然繁多,但驚嚇、疳積、嘔吐、腹瀉尤其重要。所以我對於六氣的各種理論,以及驚嚇、疳積、嘔吐、腹瀉這幾個方面,在總體論述結束後,就按照虛實寒熱的病症,分成數條,並列出補瀉溫平的藥物,分成幾類,讓後人一看就明白,可以根據病情選用藥物,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成方。因為古人設立方劑,也是為了仿效方法。

羅氏說:「用現在的疾病去仿照古代的方子,就像用舊的材料去改建新的房屋。」我現在把古方列在前面,作為成規,又把靈活變通的方法列在後面,這樣就各方面都適合,又何必拆掉舊料呢!只是古代的人勤儉節約,所以飲食能夠節制;謹慎行事,所以心安神靜,因此中氣不會受損。偶爾生病,多半是外來的,所以治療時應該疏散、宣發。現在的人懶惰奢侈,所以飲食難以節制;違反常理胡作非為,所以心勞神耗,因此中氣會受損。

凡是生病,多半是從內部引起的,所以治療時應該滋補、補養。這就是古代和現在情況不同,用藥也因此不同的主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