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凡例 (1)
雜症大小合參凡例 (1)
1. 雜症大小合參凡例
一、醫學肇自軒岐,《素問》垂訓千古,天地陰陽之造化,人身疾病之安危,闡發殆盡,雖歷代名醫高論疊出,總無能出其範圍矣。但卷數繁多,難以統讀,謹將至要,纂列首篇,使學者開卷便得聖賢至理,不難一貫以通及諸書也。
一、天有生長收藏之候,人有少壯老弱之常,然其間修短不同,盛衰迥別者,由乎陰陽失調,水火為害,或根於先天,或因於後天也,故次詳水火立命之基,陰陽強弱之用,先天后天之分,使開卷即得《內經》之至理,復明保命之真元,俾賢愚共可卻病以長生,老少並堪養生於勿藥,此張之鄙願也。
一、次論陰陽失調而為病也。天有六淫之太過,人有百病之變常,自初誕諸胎症,及頭、目、耳、鼻、口唇、胸脅、肩背、腰腹腿足諸疾,乃及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驚疳、吐瀉、傷寒、瘧疾、風癆、鼓膈各門諸症,後附外科、女科及四言脈訣,自天及人,自少及老,自上及下,自內及外,自男及女,啟形及脈,悉挨次序,不敢紊亂。
一、天人陰陽一理,故諸疾病,每與運氣相符。至於嬰兒,離先天不遠,神氣未固,感觸尤易,故出痘者,必多於子午卯酉年,而病症多應於天符歲值所屬,是以內集五運六氣於中,幸毋迂視。
一、考古哲幼科證論,僅講先天,即所論吐瀉驚疳諸症,理淺言略,及至年大而涉後天,虛實盛衰之變,並未講及。其方脈症論,僅講後天得失,而先天稟賦厚薄,並不究其由來,竟將一人分為兩截,況孩子每多因後天致病,大人亦有因先天受疴,可兩不推詳,以究其原耶。故是書每症以幼科證治講完,隨將方脈證治繼後,先後之情並明,淺深之理悉見。
一、治小兒疾病,較之男子婦人,其難尤甚。但小兒易怒傷肝,恣食傷脾;大人窮欲傷腎,多思傷心,郁思傷脾,惱怒傷肝,悲哀傷肺。故書治小兒之法,猶浣衣之去垢者居多,以其所犯,多屬標症也。治大人之法,猶植樹之培根者居多,以其所犯,多屬本症也。然小兒亦有因先天怯弱致疾;大人亦有因倍食傷胃抱疴。
小兒而犯不足,大人而犯有餘,於此並可互參。況氣血有偏而成病,病則怪變百端。大人而犯小兒之病,小兒而犯大人之病,病即雷同,治何可執?故張先以小兒多犯標症者,列之於前;次以大人之多犯本症者合之於後。且得天地生長之義,順而不逆,類治法瀉補之方,循而有常,按門獨論,已得虛實之妙,合參共究,尤深變化之機。
一、考古哲幼科證論,理甚淺而言多略,則何以明病源?故業幼科者,凡治傷食、傷風,易能湊效。如遇年大,而一干七情六郁,及先天陰陽不足,變化難明之症,暨女人年當二七,有經行、經閉、太過、不及之愆,略涉疑難,便爾束手。
白話文:
雜症大小合參凡例
一、醫學的開端來自黃帝和岐伯,《黃帝內經》的教誨流傳千古,闡述了天地陰陽的變化,以及人體疾病的安危,幾乎已經完全涵蓋。雖然歷代名醫的精闢見解不斷出現,但都無法超出《內經》的範圍。然而,《內經》卷帙繁多,難以全部讀通,因此我謹將最重要的部分整理出來,列在本書的開頭,讓學者一開始就能領悟聖賢的精髓,可以融會貫通,進而理解其他醫學書籍。
一、天有生長收藏的時序,人有少年、壯年、老年、衰弱的不同階段。然而,壽命長短不一,盛衰差異懸殊,這是因為陰陽失調,水火失衡所造成的,有的源於先天稟賦,有的則是由於後天因素。所以,接著會詳細闡述水火作為生命基礎的重要性,以及陰陽強弱的作用,還有先天和後天的區別。希望讀者一開始就能領悟《內經》的精髓,同時明白保養生命真元的方法,讓無論賢能或愚笨的人都能夠祛除疾病,延年益壽,讓無論年老或年少的人都能夠在不需要藥物的情況下養生保健,這就是我(作者)的願望。
一、接下來討論陰陽失調所導致的疾病。天有六種過度的邪氣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,人有各種各樣的疾病變異。從初生嬰兒的胎症,到頭、眼、耳、鼻、口唇、胸脅、肩背、腰腹腿足等部位的疾病,以及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外感疾病,還有驚嚇、疳積、吐瀉、傷寒、瘧疾、風癆、鼓脹等各種症狀,後面還附有外科、婦科,以及四言脈訣。內容涵蓋了從天到人,從少到老,從上到下,從內到外,從男到女,從外形到脈象,都按照次序排列,不敢有絲毫紊亂。
一、天和人的陰陽道理是一致的,所以疾病常常與氣運變化相符。至於嬰兒,離先天狀態不遠,神氣還不夠穩固,容易受到外邪侵擾,所以出痘的時期,多半發生在子午卯酉年,而疾病的症狀也多半與當年運氣的所屬相應。這就是說,人體內包含了五運六氣的變化,希望大家不要輕忽。
一、古代醫學著作關於幼兒疾病的論述,大多只講先天,例如所講的吐瀉、驚風、疳積等症狀,道理淺顯,內容簡略。到了年紀稍長,涉及後天因素,出現虛實盛衰的變化時,就沒有講述到。而關於大人疾病的論述,也多半只講後天失調所致,沒有探究先天稟賦的厚薄,這樣就把一個人分成了兩部分。何況孩子多半是因為後天因素生病,大人也有因為先天因素受疾病困擾,難道可以不仔細推究探討其根源嗎?因此,本書對於每種疾病,都會先講完幼兒的證治,接著再講成人的證治,讓先後次序清楚明白,淺顯和深入的道理都能夠呈現。
一、治療兒童疾病,比治療成年男子和婦女更加困難。但兒童容易發怒而損傷肝臟,暴飲暴食而損傷脾臟;成年人則因為慾望過度而損傷腎臟,思慮過多而損傷心臟,憂鬱思慮而損傷脾臟,惱怒而損傷肝臟,悲傷而損傷肺臟。所以本書治療兒童疾病的方法,多半像清洗衣服除去污垢一樣,因為他們所犯的病症,多屬於表面症狀。而治療成人疾病的方法,多半像培植樹木穩固根基一樣,因為他們所犯的病症,多屬於根本病症。然而,兒童也有因為先天體弱而生病,成人也有因為飲食過量而損傷脾胃導致生病的情況。
兒童的疾病多半屬於不足,成人的疾病多半屬於有餘,這一點可以互相參照。何況氣血有偏盛偏衰而導致疾病,疾病的變化更是千奇百怪。成人會患兒童的疾病,兒童也會患成人的疾病,疾病的症狀即使相同,治療方法怎麼可以執著不變呢?所以,我先將兒童多患的表面症狀列在前面,接著將成人多患的根本病症放在後面。這樣既符合天地生長的道理,順應自然而不違背,在治療方法上,瀉和補的藥方,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。按照不同的疾病分類論述,就能夠掌握虛實變化的奧妙,如果能夠互相參照,深入研究,就能夠更加了解疾病變化的機理。
一、古代醫學關於幼兒疾病的論述,道理淺顯,內容簡略,這樣如何能夠明白病因呢?所以,從事幼兒科的醫生,治療傷食、傷風等疾病,容易奏效。如果遇到年齡稍大,出現七情六慾所導致的鬱結,以及先天陰陽不足,難以分辨的疾病,還有女子到了十四歲,出現月經不調、閉經、月經過多或過少等情況,略有疑難,就會束手無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