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16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16)

1. 五運行大論篇

(言人之所居,可謂下矣。徵其至理,則是太虛之中一物耳。《易》曰:坤厚載物,德合無疆,此之謂也。)大氣舉之也。(大氣,謂造化之氣,任持太虛者也。所以太虛不屈,地久天長者,蓋有造化之氣任持之也。氣化而變,不任持之,則太虛之器亦敗壞矣。凡有形,處地之上者,皆有生化之氣任持之也。

然氣有大小不同,壞有遲速之異,及至氣不任持,則大小之壞一也。)燥以干之,暑以蒸之,風以動之,濕以潤之,寒以堅之,火以溫之。故風寒在下,燥熱在上,濕氣在中,火遊行其間,寒暑六入,故令虛而化生也。

(地體之中,凡有六入:一曰燥,二曰暑,三曰風,四曰濕,五曰寒,六曰火,受燥故乾性生焉,受暑故蒸性生焉,受風故動性生焉,受濕故潤性生焉,受寒故堅性生焉,受火故溫性生焉,此天之六氣也。)故燥勝則地干,暑勝則地熱,風勝則地動,濕勝則地泥,寒勝則地裂,火勝則地固矣。

(六氣之用,此言天右旋於外,而寒暑六入以舉其地,地受天六入以為五行,左轉化生入物於天之中也。天地萬物之上下,左右陰陽之道路者,天右旋六節之位也。上下,謂在上者司天之位,在下者在泉之位。左右,謂在上之左右,即司天左間右間之位。在下之左右,即在泉左間右間之位也。

故天之三陰三陽於其六位,右旋如己亥歲,上見厥陰而左間少陰,右間太陽,至子午歲,上見少陰,而左間太陰,右間厥陰,逐歲之上旋降於右也。面北命其位,言其見也。謂司天之位在南而面北,命其左右,則西南為左間之位,東南為右間之位,而言其所見之陰陽也。面南命其位言其見者,謂地之位,在北而面南,命其左右。

則東北為左間之位,西北為右間之位。而言其聽見之陰陽也。自天地萬物之上下,至此獨論天右旋之氣也。上下相構,寒暑相臨,氣相得則和,不相得則病者,言天之右旋迭地方位,而其氣於地方位氣相構相臨,其構同類,相生之氣則和,不同類相制之氣則病也。或氣雖同類,相得亦病者,惟相火臨於君火也,為不當位故也。

君位臣則順,臣位君則逆,逆則病近者速者是也。動靜何知者?帝謂天動能臨於地,地靜不能臨天,而難上下相構,寒暑相臨之語。伯言:上者右行,下者左行,則知天常於上,自右降東南而旋迴以臨地,地常於下,自左升東北而循顯明木君相土金水之位,循環臨天而皆動也。故左右臨動,各皆周天,遇則復相會也。

應地者靜,天地之體,動靜雖殊,而起用之變化,在地則五行麗地,而載生成之形,類運於內,在天則七曜緯虛而列,應天之精,氣運於外,其形類與精氣之相隨運動,猶根本之與枝葉,同乎一氣而不殊,故但仰觀七曜之象,周旋雖遠,可知其動也。)天地之氣,何以候之?天地之氣,勝復之作,不行形於診也。

白話文:

(人所居住的地方,可以說是處於最低下的位置。但如果探究其最根本的道理,它也不過是廣闊宇宙中的一個物體。《易經》說:大地厚實能承載萬物,其德行與廣大的宇宙相合,說的就是這個意思。)這是由於大氣的托舉作用。(大氣,指的是創造化育萬物的氣,是支撐廣闊宇宙的力量。因此,廣闊的宇宙不會崩塌,天地能夠長久存在,都是因為有創造化育萬物的氣在支撐著。如果氣發生變化,不再有支撐作用,那麼宇宙的器物也會毀壞。凡是有形體的東西,處於大地之上的,都有生化之氣在支撐著它們。

然而,氣有大小不同,毀壞也有遲緩快速的差異,等到氣沒有支撐作用時,無論大小的器物都會一同毀壞。)乾燥的氣讓東西變乾,炎熱的氣讓東西蒸發,風讓東西動起來,濕讓東西滋潤,寒冷的氣讓東西堅硬,火讓東西溫暖。所以,風寒的氣在下,燥熱的氣在上,濕氣在中間,火在它們之間遊走,寒暑等六種氣相互作用,使空虛的空間得以化生萬物。

(大地之中,有六種氣進入:一是乾燥,二是炎熱,三是風,四是潮濕,五是寒冷,六是火。受到乾燥的氣,就會產生乾燥的性質;受到炎熱的氣,就會產生蒸發的性質;受到風的吹拂,就會產生動的性質;受到濕氣的影響,就會產生滋潤的性質;受到寒冷的氣,就會產生堅硬的性質;受到火的溫煦,就會產生溫熱的性質,這就是天的六種氣。)所以,乾燥的氣過盛,大地就會乾裂;炎熱的氣過盛,大地就會酷熱;風過盛,大地就會震動;濕氣過盛,大地就會泥濘;寒冷的氣過盛,大地就會凍裂;火氣過盛,大地就會變得堅硬。

(六氣的運用,這裡說明天在外向右旋轉,寒暑等六氣因而托舉著大地,大地接受天地的六氣,化為五行,從左向天轉化,將萬物生入天地之間。天地萬物的上下、左右,陰陽變化的道路,是天向右旋轉的六個節點的位置。上下,指的是在上方主司天之位,在下方主在泉之位。左右,指的是在上方主司天的左右間之位,在下方指在泉的左右間之位。

所以,天的三陰三陽在其六個位置,向右旋轉,例如己亥年,上方顯現厥陰之氣,左間為少陰之氣,右間為太陽之氣;到了子午年,上方顯現少陰之氣,左間為太陰之氣,右間為厥陰之氣,每年都向上旋轉並向右下降。面朝北方來確定位置,是說它所顯現的。意思是主司天之位在南方而面朝北方,確定它的左右間之位,那麼西南方為左間之位,東南方為右間之位,是說它們所顯現的陰陽之氣。面朝南方來確定位置,是說它所顯現的,指的是大地的位置,在北方而面朝南方,確定它的左右間之位。

那麼東北方為左間之位,西北方為右間之位,是說它們所聽見的陰陽之氣。從天地萬物的上下,到這裡單獨論述天向右旋轉的氣。上下相互構成,寒暑相互靠近,氣相合就協調,不相合就會生病,是說天向右旋轉,輪流作用於大地各個方位,其氣與大地方位的氣相互構成、相互靠近,構成的是同類、相生的氣就協調,不同類、相剋制的氣就會生病。有的氣雖然同類,相合也會生病,只有相火侵擾君火,是因為位置不當的緣故。

臣子在君主的位置,則會產生逆反,逆反則生病。動與靜的道理如何得知?皇帝問天體的運動能夠影響到大地,而大地的靜止不能影響到天體,是很難理解上下相互構成,寒暑相互靠近的道理。伯回答說:上方的氣向右運行,下方的氣向左運行,就可以知道天體常在上,從右向東南方向下降,旋轉來影響大地。大地常在下,從左向東北方向上升,遵循木、君火、相火、土、金、水的方位,循環影響天體,都是在運動。所以左右兩側的氣都在運動,各自環繞一周,相遇時又會再次相會。

順應大地的氣是靜止的,天地本體的動與靜雖然不同,但其作用的變化,在大地則五行附著於大地,承載著生成萬物的形體,在其內運轉;在天則七星在空中排列,與天體的精氣相應,氣在天外運行,其形體與精氣的運動相互伴隨,就像根與枝葉,同屬一氣而不分彼此,所以只要仰望七星的形象,即使它們旋轉的距離很遠,也可以知道它們在運動。)天地之氣,如何觀察?天地之氣的盛衰變化,不表現在診斷的形體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