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7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7)
1. 胎癇
胎癇者,因胎中受驚,或因食毒所感,其候身熱面青,手足搐掣,牙夫緊急,腰直身強,晴邪目閉,多啼不乳,頻愈頻發者是也。然與胎驚名異而實類,治法並宜參看。
白話文:
患有胎癇的嬰兒,是在母胎中受到驚嚇,或者因為接觸到毒素所致。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面色青紫、手腳抽搐、牙關緊閉、腰部僵直、眼睛斜視或閉合、哭鬧不止且不願吃奶,並且這種情況會反覆出現。雖然與胎驚名稱不同,但實際上症狀相似,在治療時可以一併參考。
2. 定風膏
全蠍頭尾全者四十九個,去毒,每個用生鮮薄荷一葉裹之,用絲縛定,火上焙燥,研為末,硃砂、麝香各少許,為末,蜜丸桐子大,鉤藤煎湯,研化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取用完整頭尾的全蠍四十九隻,去除毒性,每個全蠍用新鮮薄荷葉一片包裹,以絲線綁緊,在火上烘乾,研磨成粉末。再取硃砂、麝香各少許,研磨成粉,用蜂蜜調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以鉤藤煎湯溶解藥丸後,飯後服用。
3. 胎驚
胎驚者,是兒汪胎中,其母調理乖常,飲酒嗜欲,或忿怒驚悸,有傷於心,心主血脈,應之於胎,降生之後,兒必精神不爽,面色虛白,初則溫熱,後乃頰赤多驚,物動即恐,音響即悸,咬牙頤赤,四肢拘攣,時搐煩悶,一啼氣絕,遍身皆紫,時復厥冷,或印堂青色,壯熱哯乳,睡中多驚,手足微掣,十指如數,身體強直,眼目多反,拳握翻睛,面青驚啼,涎潮嘔吐,囪開腮縮,口吐涎沫,牙噤口撮,臍腹腫突,額見青筋,面腫腹脹,鴉聲蛇眼,目碧眼合。然狀惡候極難療愈,故知既有胎驚便宜早治。
若至已成風候,勢所難療,況小兒血脈柔弱,難堪重劑。若目間紅赤鮮碧者,可治。黯黑青碧者必危,虎口指紋曲入內者,可治。反出向外,三關通度者,若印堂浮紫,痰涎味沫,搐搦不時者,皆為惡候。更有頭面生癤,大如拳者,此名驚氣,須當破之而後合之,勿敷毒藥,否則壞肌傷體,毒潰深而害愈甚。若腳上生瘡,如爛穴者潰,知兒壽不滿五年。
白話文:
胎驚是指孩子在母親懷孕期間,母親飲食不節、情緒不穩定、或受到驚嚇等,導致胎兒受到影響,出生後出現各種症狀。這些症狀包括面色蒼白、驚嚇過度、四肢抽搐、身體發紫、睡夢中驚醒、身體僵硬、眼睛翻白、流口水、嘔吐、肚子腫脹等。這些症狀通常很難治療,因此如果發現孩子有胎驚的跡象,應儘早治療。
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風症,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了。觀察孩子眼睛的顏色,如果呈現紅赤鮮碧,則可以治療,但如果呈現黯黑青碧,則病情危重。觀察孩子虎口指紋的走向,如果曲入內則可以治療,反之則不吉。如果孩子印堂浮紫、流口水、抽搐頻繁,也是惡兆。
如果孩子頭上長了拳頭大小的癤,這是驚氣的表現,需要及時治療,切忌使用毒藥,否則會造成肌膚損傷,加重病情。如果孩子腳上長了爛瘡,則孩子可能活不過五歲。
4. 至聖保命丹
治胎驚眼竄,手足抽掣,急慢驚風。
全篷十四個(去毒),防風,天麻,白附子(炮),南星,蟬蛻,殭蠶(直者,各五錢),硃砂(另研,水飛,一錢),麝香(五分),金箔(十片),為末,以粳米飯為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薄荷湯下。
一方
治小兒在胎中受驚,故未滿月而發驚。
用硃砂、牛黃、麝香各少許,為細末,取豬乳調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嬰兒因驚嚇而引起的各種症狀,例如眼睛亂動、手腳抽搐、突然驚嚇等等。將全篷(去毒)、防風、天麻(炮製)、白附子(炮製)、南星、蟬蛻、殭蠶(直的,各五錢)、硃砂(另外研磨成粉,用水漂洗,一錢)、麝香(五分)、金箔(十片)研磨成粉末,用粳米飯做成丸藥,以芡實大小為宜,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另一個方法是,治療嬰兒在胎中受驚,出生後未滿月就發生的驚嚇症狀。將硃砂、牛黃、麝香各少許研磨成細末,用豬乳調和後服用。
5. 青金丸
化痰涎鎮驚邪,並解胎熱。
人參,天麻(煨),茯神,白附子(炮),牛膽,南星(炒,各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五分),青黛(二錢),硃砂(水飛,五分),麝香(一分),為細末,蜜丸桐子大,用鉤藤煎湯,化服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個中藥方劑,作用是化痰止咳、鎮驚安神、解胎熱。
藥方組成:
- 人參:二錢
- 天麻(煨):二錢
- 茯神:二錢
- 白附子(炮):二錢
- 牛膽:二錢
- 南星(炒):二錢
- 甘草(炙):一錢五分
- 青黛:二錢
- 硃砂(水飛):五分
- 麝香:一分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服用方法:
用鉤藤煎湯送服。
功效:
- 化痰涎:化解痰液,使之更容易咳出。
- 鎮驚邪:鎮壓驚癇發作,安神定志。
- 解胎熱:解除胎兒的熱症。
說明:
- 煨、炮、炒、炙等都是中藥炮製方法,可以改變藥性,增強藥效。
- 水飛是將硃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使藥物更容易吸收。
- 鉤藤煎湯是常用的中藥湯劑,可以幫助藥物更快地進入人體。
注意事項:
- 藥物使用需遵醫囑,不可自行服用。
6. 胎風
胎風者,由在胎之時,臟腑未具,神氣未全,其母動靜不常,沉酒房勞,或憂愁思慮,呼喚聲高,自聞大聲,心傷神動,兼又將養失宜,感冒寒暑,腠里開泄,風邪乃傷,入於胞中,兒生之後,邪氣在臟,不能宣通,又或包裹,一失冷傷臍帶,風觸四肢,乳哺又亂,吐哯頓成。
時或面青,時復面紅,痰壅壯熱,驚臥不安,手足搖動,身反強直,頭面如火,撮口不乳,胃間青色,拘攣握指。然男握外,女握內為順。若逆搐或偏搐,身冷而軟,角弓反張,面青唇戰者,皆為不治。然胎風症亦眼合,不可誤作慢脾,妄投溫藥。
白話文:
胎風是指胎兒在母體中尚未完全發育,臟腑未健全,神氣不足時,因母親生活習慣不佳,例如酗酒勞累、憂愁思慮、大聲呼喊、受到驚嚇等等,加上飲食不當、感冒寒暑,導致風邪侵入胎兒,影響其健康。孩子出生後,風邪入侵臟腑,無法宣泄,甚至包裹在體內。如果再受冷傷臍帶,或是受到風寒侵襲四肢,再加上餵養不當,就會導致各種症狀出現,例如面部青白或發紅、痰多發熱、驚嚇不安、手足抽搐、身體僵硬、頭面發燙、拒絕哺乳、胃部泛青、手指緊握等等。男孩握拳朝外,女孩握拳朝內是正常的,反之則是病態。如果孩子出現抽搐、身體冰冷軟弱、角弓反張、面部青白、嘴唇發抖等症狀,則預後不良。需要注意的是,胎風症狀也可能出現眼閉,不可誤以為是脾胃虛弱,而使用溫熱藥物治療。
7. 天麻丸
治胎風。
天麻,半夏(薑製),防風,羌活,膽星,殭蠶,全蠍(等分),為末,面調丸,芡實大,硃砂為衣,鉤藤煎湯下。
白話文:
治療胎風的方法如下:
將天麻、半夏(用薑汁製)、防風、羌活、膽星、殭蠶、全蠍等藥材,以等量比例研磨成粉末,用麵粉調製成丸劑。以芡實作為丸劑的基底,用硃砂作為丸劑的外衣,再用鉤藤煎劑送服。
8. 胎寒
胎寒者,在胎母受寒邪,或過食生冷所致。必腹痛腸鳴,便青下利,寒慄時發,握拳曲足,失治則成盤腸溏瀉,口噤慢驚。若胎寒氣痛不已,木香磨水,調乳香、沒藥服
白話文:
胎寒指的是胎兒在母體內受到寒邪入侵,或者母親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所造成的。這種情況下,孕婦會出現腹部疼痛、腸鳴、排便稀薄且呈青色、發冷、握拳曲足等症狀。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发展成腹泻不止、口噤、惊厥等更严重的病症。如果胎寒导致疼痛难忍,可以用木香磨水,加入乳香、沒藥一起服用。
9. 白芍藥湯
治胎寒腹痛。
白芍藥(一錢),甘草(四分),澤瀉(八分),薄桂(三分),姜水煎服。如誤汗誤下後,加人參、木香;發驚加鉤藤。
白話文:
治療懷孕期間因胎寒引起的肚子疼痛。
藥方:
- 白芍:一錢
- 甘草:四分
- 澤瀉:八分
- 薄桂:三分
將以上藥材用薑水煎服。
特殊情況:
- 如果誤服了導致流汗或腹瀉的藥物,則加人參和木香。
- 如果出現驚厥症狀,則加鉤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