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6)

1. 護持調治諸法(兒科)

凡兒在胎,口有穢惡。若生下速乘,啼聲未出,用棉包指,拭去口中惡汁。若一作啼聲,惡即入腹,伏之於心。若遇天行時氣,則熱乘心,出而為斑,伏之於胃,出為瘡疹;伏之於肝,則出水泡;伏之在肺,則出膿泡。一或感冒,其毒隨發,故有用甘草、硃砂、牛黃,以下胎毒。然不若初生拭云穢汁,尤為有益無損也。

初誕之時,有於頭額之前,髮際中間灸之,益取其能截風路也。故諸風篤症,昏迷沉絕,藥力所不及者,於此灼艾,每有扶危之功。更有百會一穴,在項中旋毛之間,陷者是穴。若驚癇等候。灸之亦濟危困,然書曰夫灸者,本因河洛地土多寒,故兒生三日,灸囟以防驚。有東南濕土多溫,新生芽兒無病,萬萬勿宜逆灸。

白話文:

嬰兒在母體中,嘴巴裡可能會有污穢之物。出生後,若還沒有哭聲,就用棉花包裹手指,將嘴巴裡的惡汁擦拭乾淨。如果已經發出哭聲,惡汁就會進入腹中,潛伏在心臟。遇到流行疾病時,熱氣就會乘著心臟,從而出現斑點;潛伏在胃裡,則會長瘡疹;潛伏在肝臟,就會長水泡;潛伏在肺部,就會長膿泡。一旦感冒,毒素就會隨之發作,因此會用甘草、硃砂、牛黃等藥物來去除胎毒。但是,不如剛出生時就擦拭污穢之物,更有益無害。

孩子出生時,可以在頭額前,髮際中間用艾灸,可以截斷風路。因此,各種風寒導致的昏迷、沉絕,藥物無效的情況下,在此處灸艾,往往能起到救急的作用。另外,百會穴位於項部旋毛之間,凹陷處就是穴位。遇到驚癇等情況,灸此穴也可以救危困。不過古書記載,艾灸的本意是為了應對河洛地區土質寒涼,所以孩子出生三日,要在囟門處灸艾以防驚嚇。而東南地區濕土較溫,新生兒沒有疾病,千萬不要逆著灸艾。

凡浴時,須調和湯水,探看冷熱。若不得所,令兒水驚,況冬久浴則傷風,夏久浴則傷熱,其浴時當護兒背,蓋風寒皆自此而入,成癇、成風。然浴水而煮以金銀丹砂虎頭骨之類,則除驚癇客忤;煮以銅鐵等器,則辟惡氣;煮以李楮桃根、黃連,則不生瘡丹毒;煮以麥門冬子、荊芥、鉛錫,則安心氣。至第三日,用桃、柳、梅、桑、槐樹等根,煎湯沼之,亦除惡氣瘡毒之患,兼闢不祥。

白話文:

洗澡時,一定要調整水溫,先用手試探水溫是否合適。如果水溫不適宜,容易讓孩子受驚嚇,尤其冬天長時間洗澡容易受寒,夏天長時間洗澡容易傷熱。洗澡時要保護孩子的背部,因為風寒容易從背部入侵,導致驚癇、中風。如果用金銀丹、砂、虎頭骨等藥物煮水洗澡,可以去除驚癇、客忤;用銅鐵等器皿煮水洗澡,可以辟除惡氣;用李子、楮樹、桃根、黃連等藥物煮水洗澡,可以防止長瘡和丹毒;用麥門冬、荊芥、鉛錫等藥物煮水洗澡,可以安神定氣。第三天,可以用桃樹、柳樹、梅樹、桑樹、槐樹等樹根煎湯浸泡,也可以去除惡氣、瘡毒,並辟除不祥。

凡小兒平常無病,忌服藥餌,否則遇疾無效。

古人有忌客一臘者,蓋恐外客所觸,致有客忤、發熱等候。忌入廟堂者,恐神情閃爍,致生怖畏。更有令兒佩真降香者,蓋以最能闢諸邪惡也。

凡一周之內,遍處嬌嫩,筋血未因,謂之芽兒,切忌洗浴,以致濕熱之氣,郁聚不散,身生赤遊丹毒,如胭脂塗染,腫而壯熱,毒一入腹,則腹脹哽氣,以致殺兒。更有洗後包裹失護,風邪所傷,以致身生白流腫而壯熱增寒,鼻塞腦間,痰喘咳逆,故兒切忌頻浴。

凡浣衣不可露於星月之下,易惹邪祟。如偶失收,當用醋炭熏過,方可衣之。《心鑑》曰:有鳥名天地女,又名隱飛鳥,最喜陰雨夜過飛鳴徘徊,其鳥純雌無雄,若落羽人家庭檐置兒衣中,令兒作癇,必死,化為其兒,故小兒生至十歲,浣衣不可夜露,(亦古書相傳之一說也。)凡當春夏月間,宜令地臥,使之不逆生長之氣。

白話文:

小孩子平常沒病就不要亂吃藥,否則生病了藥就沒效了。以前的人忌諱小孩在臘月裡見客人,因為擔心外來的氣息會讓孩子生病發燒。也不讓小孩進廟,怕他們被神像嚇到。還有人讓孩子戴著降香避邪,因為降香是最能驅除邪惡的東西。

小孩剛出生一週之內,身體非常嬌嫩,筋骨血肉還沒長好,就像剛發芽的小草一樣脆弱,絕對不能洗澡,否則容易讓濕熱之氣留在體內,導致孩子長出紅色的疹子,像塗了胭脂一樣,身體腫脹發熱。毒氣進入肚子,會讓孩子腹脹憋氣,甚至致命。還有洗完澡後沒有好好包好,容易受風寒,導致孩子長出白色腫塊,發熱怕冷,鼻子不通,咳嗽喘氣,所以孩子要少洗澡。

洗衣服的時候不能放在月光下,容易招來邪祟。如果不小心忘記收衣服,就要用醋和炭熏過才能穿。古書上說有一種鳥叫做天地女,又叫隱飛鳥,喜歡在陰雨夜飛來飛去,叫聲淒厲。這種鳥都是母鳥,沒有公鳥,如果牠們的羽毛掉落在孩子衣服裡,就會讓孩子得病,甚至死亡,變成鳥的孩子。所以孩子十歲之前,洗衣服不能放在外面過夜。另外,在春夏季節,應該讓孩子睡在地板上,這樣才能順應自然生長之氣。

如遇秋冬,宜就溫和,使之不逆收藏之令,有以甘菊為枕者,以其能清頭目也。書又曰:拔劍倚門,令兒不驚者,以小兒神氣未全也。

凡乳母每日須令摸兒項後風池,若壯熱者,當即熨之,便微汗出即愈。

凡在春天,勿與護頂裹足,以致陽氣不舒,因多發熱,即至長年,下體勿令過暖,蓋十六歲前血氣方盛,如日方升,惟陰常不足耳,蓋下體主陰,得寒涼則陰易長,過溫暖則陰暗消,故曲禮云,童子不衣裘裳。

小兒不可就瓢及瓶中飲水,否則令兒言語多訥。

凡生下遍身無皮,但是紅肉者,速以白早米粉干撲,候生皮方止。若遍身如魚泡,碎則成水流滲者,用蜜陀僧研細乾摻,仍服蘇合香丸。若遍身黃腫加膽,眼閉呻吟腹脹者,緣母懷胎之時,服寒涼克削之藥太過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遇到秋冬季節,就應該保持溫暖,讓身體順應收藏的時令規律。有人用甘菊做枕頭,因為甘菊可以清頭明目。書上也說,小孩子容易受到驚嚇,是因為他們的神氣還未完全。

所有哺乳的母親,每天都要摸摸孩子的後頸風池穴,如果孩子發燒,就要馬上用熱敷,等稍微出汗就會好。

春天時,不要給孩子包頭裹腳,否則陽氣無法舒展,容易發熱,導致長年體虛。孩子下半身也不要過於溫暖,因為十六歲之前,血氣正盛,就像太陽初升,只有陰氣不足。下半身主陰,寒涼可以滋養陰氣,過於溫暖會使陰氣消散。所以《曲禮》說,小孩子不穿裘衣。

小孩子不能直接從瓢或瓶中喝水,否則會導致孩子說話口吃。

如果新生兒全身沒有皮膚,只有紅肉,就要立刻用白米粉乾粉撲,等長出皮膚後就會停止。如果全身像魚泡一樣,破裂後就變成水流滲出來,就要用蜜陀僧研成細粉撒上去,同時服用蘇合香丸。如果全身發黃腫脹,還伴有膽痛、眼閉、呻吟、腹脹等症狀,這是因為母親懷孕時服用了過多的寒涼克制藥物造成的。

嬰孩周歲以前,須驗顱囟與症兼看,則補瀉自得,吉凶易彰。訣曰:顱囟青筋,脈虛不榮:顱囟常陷,滑泄便便;顱囟腫起,風痰不止;顱囟久冷,吐痢青春;顱囟虛軟,癲癇不免:顱囟扁闊,暴泄易脫:顱囟歪長,風作即亡;顱囟連額,驚風易傷;顱囟未充,怕熱怯寒;顱囟緩收,胎氣不周;顱囟動數,神氣昏弱:顱囟寬大,受疾恐害;顱囟未合,筋骨柔弱。

小兒面紅色蒼者,乃為童顏,外實也。大便色黃稠膩者,為內實也。並不須服藥。

兒生三日,未乳之前,用牛黃一小豆大,蜜調成膏,乳汁化服,以下胎毒最妙。蓋牛黃益肝膽,除熱定精神,止驚悸,除百病。若胎熱者尤宜。形色不實者少服。更有用淡豆豉濃煎下胎毒者,其毒即下,又能助養脾氣,消化乳食。有月內以豬乳哺兒,可解痘毒驚癇,且無撮口、臍風之患。

白話文:

嬰兒週歲以前,要觀察頭骨囟門和症狀一起看,才能決定補瀉方法,預測吉凶就容易了。秘訣是:囟門上有青筋,脈象虛弱,氣血不充足;囟門經常凹陷,大便稀薄;囟門腫起,有風痰不止;囟門長期冰冷,容易嘔吐、腹瀉和發燒;囟門虛軟,容易癲癇;囟門扁平寬闊,容易腹瀉和脫水;囟門歪斜延長,容易被風吹生病而死亡;囟門和額頭連在一起,容易驚風;囟門還沒長滿,怕熱怕冷;囟門閉合緩慢,胎氣不足;囟門經常搖動,神氣昏弱;囟門寬大,容易生病;囟門還沒合攏,筋骨柔弱。

小兒臉色紅潤有光澤的,屬於童顏,是身體外強壯;大便顏色黃色稠密,屬於內實,是身體內強壯。這兩種情況都不需要吃藥。

孩子出生三天,還沒吃母乳之前,可以用牛黃一小粒,用蜜調成膏狀,用母乳化開服用,可以去除胎毒,效果最好。這是因為牛黃可以滋補肝膽,清熱安神,止驚悸,治療百病。如果孩子有胎熱,更適合用。如果孩子形體不健壯,就少服用。還可以用淡豆豉濃煎來去除胎毒,可以幫助排出胎毒,還能滋補脾胃,幫助消化乳汁。有些嬰兒在月內用豬乳餵養,可以解痘毒、治驚癇,而且沒有撮口、臍風的毛病。

凡毒妊娠,必須飲食有節,寒熱得調,起居有度,則胎受長養,氣和神適。生子必偉,兼須忌食熱毒諸物,生兒免有臍突瘡癰之患,及生之後,又須養血和氣,使乳汁安乎,則兒自受其益。

兒生六十日後,則瞳子成而能笑認人,切忌生人懷抱,及見非常。百日則任脈成,能自反復。一百八十日,則尻骨成,母當令兒學坐。二百四十日則掌骨成,母當扶教匍匐。三百日則髕骨成,母當扶教兒立。三百六十日則膝骨成,母當扶教兒行,此皆育兒一定之法。若日捧懷抱,重襲棉裘,不令出見風日,不令著其地氣,以致筋骨緩弱,數歲不行,一少失護,疾病乃生,此皆保育太過之罪也。更凡戲謔之語,不可恣藥,刀劍凶具,勿使摸捉。

白話文:

懷孕期間,飲食要節制,寒熱要調和,作息要規律,才能讓胎兒健康成長,氣血充足,精神愉快。這樣生下的孩子必定健康茁壯。同時也要忌食容易引起發炎的熱性食物,避免孩子出生後出現臍帶部位發炎或長瘡的毛病。孩子出生後,更要注重補血養氣,讓母乳充足,才能讓孩子從中獲益。

孩子出生六十天後,瞳孔會發育完成,並能微笑辨認人。這時要避免生人抱孩子,以及讓孩子接觸不尋常的事物。一百天後,任脈發育完成,孩子就能自己翻身。一百八十天後,尾椎骨發育完成,母親應該開始教孩子坐。二百四十天後,手掌骨發育完成,母親應該扶著孩子練習爬行。三百天後,膝蓋骨發育完成,母親應該扶著孩子練習站立。三百六十天後,膝蓋骨完全發育完成,母親應該扶著孩子練習走路。這些都是養育孩子必須遵循的規律。如果總是抱在懷裡,過度包裹,不讓孩子接觸風日,也不讓孩子接觸地面,導致筋骨虛弱,好幾歲都無法走路,稍有不慎就會生病,這都是過度保護造成的錯誤。另外,不要隨便說些戲謔的話,也不要讓孩子亂吃藥,刀劍等危險物品也絕對不能讓孩子接觸。

莫近猿猴,近則傷意;莫抱鴉雀,抱恐傷眼。兒方學語,勿令揮霍,會坐勿久令腰似折。行莫令早,筋骨柔弱,雷鳴擊鼓,莫令掩耳,睡臥得節,須令早起,飲食休過,衣勿重襲,常食羹蔬,休哺美味,甘肥酸冷,姜蒜瓜果,油膩生茄,切勿過食。夜莫停燈,晝莫說鬼,睡莫當風,坐莫近水。

笑極與和,哭極與喜,笑哭之後,莫即與乳。心之有病,忌食鹽滷;肺之有病,忌食焦苦;肝之有病,忌食辛疏:脾之有病,忌食酸味;腎之有病,忌食甘甜。助其他氣,胎害於我。芡實、蓮子,能通心氣。石榴與柑大澀湯胃。乾柿煮蔗,尤能益肺。蒸藕炊豆,於肝有利。五味淮棗,脾家可意,肥膩鵝鴨,魚蝦油醋,腥膻並鹽,肺病切忌。

白話文:

不要靠近猿猴,靠近會傷心神;不要抱著烏鴉和麻雀,抱著會害怕而傷眼。小孩正在學說話,不要讓他亂揮亂動,會坐了就不要讓他長時間坐著,以免腰部像折斷一樣。走路不要太早,因為筋骨還很柔弱,打雷或擊鼓時,不要讓他捂住耳朵。睡眠要規律,要早起,飲食不要過量,衣服不要穿得太厚,經常吃些羹湯和蔬菜,不要過多地食用美味的食物,甘甜肥膩、酸冷的食物,薑蒜瓜果、油膩的茄子,都要避免過量食用。夜晚不要讓燈一直亮著,白天不要講鬼故事,睡覺不要正對著風吹,坐著不要靠近水。

笑得太過就會和哭一樣,哭得太過就會和笑一樣,笑過哭過之後,不要馬上給孩子餵奶。心臟有病,忌食鹽滷;肺部有病,忌食焦苦;肝臟有病,忌食辛辣疏散的食物;脾臟有病,忌食酸味;腎臟有病,忌食甘甜的食物。幫助其他器官,卻會對自身有害。芡實和蓮子,能通暢心氣。石榴和柑橘,會使胃感到澀。乾柿子煮蔗糖,尤其能益肺。蒸藕煮豆,對肝臟有利。五味淮棗,脾臟會喜歡。肥膩的鵝鴨、魚蝦、油醋,腥膻的食物以及鹽,肺病的人都要忌口。

生冷甘甜,炰煎氣之味,籠炊等物,若犯脾病,亦所宜忌。心血髓腎,雞羊熏炙,並凡煎炒,心病亦忌。至如濕面,肺頭油膩,肝家有病,忌之亦急。食甜成疳,食飽傷氣,食酸損志,食冷成積,食苦耗神,食鹹閉氣,食辣肺傷,食肥痰益,總食以淡薄滋味,則脾胃克消,百脈得潤,臟腑氣清,病從何生?故凡小兒切忌食肉太早者耳,否則脾胃乃傷。若再甘甜麵食不禁,則令瘠蟲痢積。

若食腰子心血腦髓之類,則令走馬疳候。若食蔥韭薤蒜,則令心氣鬱結,水竇不通,三焦虛熱神情昏昧。若食飛禽瓦雀,則生瘡癬瘑(疥,燥渴煩悶。若食螺螄螃蜆鰻鱉蝦蟹等類,則令腸胃不禁,或泄或痢,至於雞肉過食,則生蛔蟲,尤宜切忌,凡好酸者,其病在肝,好苦者在心,好甘者在脾,好辛者在肺,好鹹者在腎,好熱者內必寒。好寒者內必熱,如乍欲寒而乍欲熱者,此必有虛火升降耳。

白話文:

生冷、甘甜、燒烤、煎炸等食物,如果患有脾胃疾病,都要忌口。心、血、髓、腎等部位,雞肉、羊肉的燒烤,以及所有煎炒的食物,心臟病患者也要忌口。至於濕面、肺頭油膩的食物,肝臟有病的人,也要忌食。吃甜食容易導致疳積,吃飽了傷氣,吃酸食損傷意志,吃冷食容易積食,吃苦食消耗精神,吃鹹食閉塞氣機,吃辣食傷肺,吃肥肉容易生痰,總之,飲食以清淡為好,這樣脾胃才能消化,百脈才能滋潤,臟腑氣機才能通暢,疾病從何而來呢?所以,小孩子絕對不能過早吃肉,否則會傷脾胃。如果再縱容孩子吃甜食、麵食,就會導致瘦弱、腹瀉、積食。

如果吃腎臟、心血、腦髓等食物,就會導致走馬疳。如果吃蔥、韭菜、薤白、蒜等食物,就會導致心氣鬱結,水竅不通,三焦虛熱,神志昏迷。如果吃飛禽、麻雀,就會生瘡、癬、疥,燥渴、煩悶。如果吃螺螄、螃蟹、蜆、鰻魚、鱉、蝦、蟹等食物,就會導致腸胃不適,或腹瀉或痢疾。至於雞肉,過量食用會生蛔蟲,更要忌食。喜歡吃酸的人,其病在肝;喜歡吃苦的人,其病在心;喜歡吃甜的人,其病在脾;喜歡吃辛辣的人,其病在肺;喜歡吃鹹的人,其病在腎;喜歡吃熱的人,其內必寒;喜歡吃寒的人,其內必熱。如果一個人時而想吃寒食,時而想吃熱食,那他一定是體內虛火升降失調。

凡足脛冷,腹虛脹,糞色青,吐乳食,眼珠青,面青白。脈沉微者,此內症已虛,忌投涼藥。若足脛熱,兩腮紅,大便閉,小便赤,渴不止,上氣急。脈緊數者,此乃熱症,忌投熱藥。

凡病在胸膈以上者,宜先食而後服藥;病在四肢以下者,宜先服藥而後食;病在四肢血脈者,宜空服而在旦;病在骨髓者,宜飽滿而在夜;病在裡者,不以時候。藥性溫熱者。乳食前服;藥性寒涼者,乳食後服;和平之劑,隨意不拘。凡老人之病,藥宜助火,謂共陰長而陽虛;小兒之病藥宜瀉火,謂其陽多而陰少。

然亦有老而實,少而虛者,故亦不可執一。況小兒難任非常之熱,亦難任非常之冷,稍有所偏,風症立見,故治冷當熱,冷去而不熱,治熱當冷,熱去而不冷,不為熱過,不為冷誤,斯謂良醫。大概小兒諸病,肝脾二經居多,肝只有余,余者,是病氣也,似重而易治,脾只不足,不足者,是元氣也。似輕而難治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腳脛冰冷、肚子空虛脹痛、大便顏色青綠、吐出乳食、眼珠青白、臉色青白,脈象沉細微弱,說明內在已經虛弱,不能服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腳脛發熱、兩頰泛紅、便秘、小便發紅、口渴難耐、呼吸急促,脈象緊而數,說明是熱症,不能服用溫熱的藥物。

疾病位於胸膈以上,應該先吃飯再服藥;疾病位於四肢以下,應該先服藥再吃飯;疾病位於四肢血脈,應該空腹在早晨服用藥物;疾病位於骨髓,應該在飽餐後晚上服用藥物;疾病位於內臟,則不受時間限制。藥性溫熱的,應該在吃飯前服用;藥性寒涼的,應該在吃飯後服用;性平的藥物,則不受時間限制。老年人疾病,藥物應該助火,因為陰氣偏盛而陽氣不足;小兒疾病,藥物應該瀉火,因為陽氣偏盛而陰氣不足。

當然也有年老體實、年輕體虛的人,因此不能一概而論。況且小兒難以承受過熱或過冷,稍有偏頗,就會出現風症,因此治療寒症要用熱藥,寒症去除後就不再需要熱藥,治療熱症要用寒藥,熱症去除後就不再需要寒藥。不讓熱過頭,也不讓寒過頭,這才是良醫。總的來說,小兒疾病大多與肝脾二經有關,肝是「有餘」,「餘」指病氣,看似嚴重但容易治療;脾是「不足」,「不足」指元氣,看似輕微但難以治療。

醫者妄行攻克,滯雖暫消,脾胃轉薄,平肝清熱,肝未平而元氣愈傷,薛氏諄諄補脾,萬世嬰兒之司命也。

有兒在胎之時,其母取冷過度,冷氣入於胞胎,及生之後,又因悲啼未定便即乳兒,使與冷氣蘊蓄腹內,久而不散,脾胃乃傷,輕則嘔乳糞青,重則腹中氣響,逆氣涎潮,以致難愈。須令燥濕和中,切不可誤加削伐。若經吐瀉津液自亡,雖有口渴唇焦,不可寒涼誤用。及世有用硃砂等味,以墜胎毒,輕粉等品以墜痰涎,損心損神,胎毒雖去,根本有傷,一生虛損,痰涎縱墜,脾弱成風,可不慎乎。

《經》曰:脾為黃婆,胃為金翁,臟腑氣血咸賴之。有因變蒸唇腫頭熱。誤以為傷食而克伐宣泄,以為胃驚,而涼藥鎮心,以致有傷脾胃,大便青色,吐利不已,脾土愈虛,肝盛胃冷,筋攣作搐,尚謂熱極生風,復加涼藥,不可挽回矣。

白話文:

醫生如果胡亂攻克疾病,雖然症狀暫時消退,但脾胃卻會變得虛弱。平肝清熱時,如果肝氣還沒平復,元氣就會受到更大的損傷。薛氏一再強調補脾的重要性,這是維持生命長久的重要關鍵。

孩子在母體中時,母親如果過度受寒,寒氣就會侵入胎兒。孩子出生後,如果因為哭鬧不止就馬上餵奶,寒氣會積聚在腹中,久久不散,就會損傷脾胃。輕則嘔吐乳汁,大便呈青色,重則腹中氣響,逆氣上涌,口涎流出,難以治癒。必須要溫燥化濕,調和脾胃,絕對不能錯誤地使用攻伐之法。如果因為吐瀉而損耗津液,即使口渴唇焦,也不可以用寒涼的藥物。現在有些人使用硃砂等藥物來墜胎毒,用輕粉等藥物來墜痰涎,這會損傷心神,雖然胎毒、痰涎暫時去除,但卻會傷及根本,導致一生體虛,痰涎即使去除,脾胃也會虛弱,容易患風病,實在不可不慎。

《內經》說:脾胃就像黃婆和金翁,五臟六腑的氣血都依賴它們。有些人因為飲食不當,出現嘴唇腫脹、頭部發熱的情況,誤以為是傷食,就用攻伐之法宣泄,或者誤以為是胃驚,就用涼藥鎮心,結果反而損傷了脾胃,導致大便呈青色,反覆吐瀉,脾土更加虛弱,肝氣盛旺,胃寒,筋脈攣縮抽搐,還以為是熱極生風,又繼續用涼藥,這樣就不可挽回。

凡每抱兒,切勿哭泣,淚入兒眼,令兒眼枯。

(凡夏中盛熱,乳母浴後,不可乳兒,能使兒成胃毒,秋成赤白色痢,或濕熱之氣流入心脾,輕則乃生瘡疥。更凡啼後,不可便乳,蓋氣逆不順,乳則聚而為隧,能致變成驚風。更不可乳兒太過,過飽則溢,溢則導虛胃氣,變為嘔吐。故凡嘔逆,先宜清乳,自然吐痊。然此因飽溢,勿作胃寒,更凡宿乳,須令捏去,棄乳須沃東壁之上為佳。

若投於地,蟲蟻食之,令乳勿汁,故乳母最宜得節,慎勿有乖。如以喜乳與兒,令兒痰喘成驚,又令顛狂上氣。以怒乳與兒,則令小兒症氣,女子腹脹。以寒乳與兒,則令便青而啼,奶片不化,亦食咳乳,以熱乳與兒,則令叩吐,面黃不食,又能傷損肺氣。令成龜胸。以氣乳與兒,令兒面色黃白,泄瀉腹脹,乳哺減少,夜啼)哯乳。

白話文:

抱孩子時,千萬別哭泣,眼淚掉進孩子的眼睛,會讓孩子眼睛乾澀。夏天酷熱時,乳母洗完澡後,不可馬上餵奶,容易讓孩子產生胃毒,秋季可能導致紅白痢疾,或濕熱之氣侵入心脾,輕則長瘡疥。孩子哭完後,也不要馬上餵奶,因為氣逆不順,餵奶會讓乳汁積聚成塊,容易導致驚風。更不能餵孩子吃太多,過飽會溢出,溢出就會消耗虛弱的胃氣,導致嘔吐。所以孩子嘔吐時,先要停止餵奶,自然就會好轉。但這種嘔吐是因過飽溢出造成的,不要誤以為是胃寒。另外,孩子吃剩的乳汁,一定要捏掉,棄乳最好是潑灑在東邊牆上。如果倒在地上,會被蟲蟻吃掉,乳汁就沒用了。所以乳母一定要節制,不要有差錯。如果心情愉悅時餵奶給孩子,會讓孩子痰喘驚厥,甚至顛狂上氣。如果生氣時餵奶,會導致孩子生病,女孩會肚子脹。如果餵孩子吃冷乳,會導致孩子拉青便、哭鬧,乳汁不消化,也會引發咳嗽。如果餵孩子吃熱乳,會導致孩子嘔吐、面黃不食,還會損傷肺氣,造成胸廓凹陷。如果餵孩子吃有氣的乳汁,會導致孩子面色發黃,腹瀉肚子脹,乳量減少,晚上哭鬧。

以病乳與兒,令兒能生諸疾,黃瘦骨蒸,嗞煎夜哭,盜汗虛羸。若壅乳不節令成痰涎,涎壅生驚,更有吐逆。以魃乳與兒,則令腹急臟冷,而泄瀉,胸背皆熱,夜啼肌瘦,如一積塊。以醉乳與兒,則令恍惚多驚,腹急而痛,兼令身熱。若母方吐即乳,則令兒虛羸。若乳母醉飽乳兒,則煩悶之毒,流入乳中,令兒邪熱傷心,驚悸抽掣而成天瘹。

若母淫泆情亂即乳,則令吐瀉身熱啼叫,必發驚癇,如鴉聲者,不治。更有出胎而下吮乳者,其症有三,一因產婦取冷過度,胎中受寒,令兒腹痛,故不吮乳者;一因胎受熱毒,令兒生下身體俱黃,小便赤色,身熱便閉,多啼而不吮乳者;有因兒初出胎,惡穢入腹,以致腹滿氣短,不能吮乳者,此皆乳子之宜忌,為父母者,之所當熟諳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母親患病時餵奶給孩子,孩子容易生各種疾病,例如身體發黃、瘦弱、骨骼發熱、夜間哭鬧、盜汗、虛弱無力。若母親乳汁阻塞不通,容易形成痰涎,痰涎阻塞會導致驚恐,甚至吐逆。如果母親患有中暑症狀時餵奶給孩子,孩子容易腹脹、臟腑冰冷、腹瀉、胸背發熱、夜間啼哭、身體消瘦,就像一團積聚的塊狀物。如果母親喝醉酒後餵奶給孩子,孩子容易神志恍惚、驚恐不安、腹脹疼痛,同時伴有發燒。如果母親剛吐完就餵奶,孩子容易變得虛弱無力。如果乳母酒足飯飽後餵奶,酒肉的毒素會進入乳汁,導致孩子邪熱傷心,驚恐不安、抽搐,甚至患上癲癇。

如果母親淫亂、情緒不穩時餵奶,孩子容易出現嘔吐、腹瀉、發燒、哭鬧,甚至會發作驚厥,像烏鴉叫一樣,難以治療。此外,新生兒出生後,如果不肯吸吮乳汁,原因有三:一是產婦受寒,導致胎兒在子宮內受寒,使孩子腹痛,所以不願意吸吮乳汁;二是胎兒在子宮內受熱毒,導致孩子出生後全身發黃,小便呈紅色,發燒、便秘,啼哭不止,也不願吸吮乳汁;三是新生兒出生後,受到穢氣侵入腹部,導致腹脹氣短,無法吸吮乳汁。這些都是哺育嬰兒時需要注意的禁忌,做父母的應該熟知這些事項。

凡剃頭之日,須就溫暖處避風,及剃之後,用薄荷三葉,杏仁三枚,去皮尖同搗爛,入生麻油三四滴,膩粉拌和,在兒頭上擦之,可避風邪,及一切疥瘡。剃頭日期,宜於醜寅日吉,丁未日凶。五月、七月剃之,令兒短命。

夫人以脾胃為主,故乳哺須節,節則調脾養胃,否則損胃傷脾,百疳蝟生。夏忌熱乳,乳則令兒嘔逆;冬忌冷乳,乳則令兒咳痢,皆宜捏去而後與之。食後不可與乳,乳後不可與食。小兒腸胃怯弱,乳食並進,難於消化,初得成積,久則成癖成疳。故曰:忍三分寒,吃七分飽,頻揉用少洗澡。吃熱吃軟吃少則不湧,吃冷吃硬吃多則生病。

白話文:

剃頭時要選擇溫暖避風的地方,剃完頭後可以用薄荷三葉、杏仁三枚去皮尖,搗爛後加入生麻油三四滴,再用膩粉拌勻,塗抹在孩子頭上,可以預防風寒和各種疥瘡。剃頭的日子,宜選在丑寅日,丁未日則不宜。五月和七月剃頭,會讓孩子短命。

女人的身體以脾胃為主,所以餵奶要節制,節制才能調養脾胃,否則會損傷胃脾,導致各種疳病。夏天不要餵食熱乳,會讓孩子嘔吐;冬天不要餵食冷乳,會讓孩子咳嗽腹瀉。最好將乳汁稍微捏涼再給孩子喝。吃完飯後不要馬上餵奶,喝完奶後也不要馬上餵食。小孩的腸胃脆弱,乳食同時進食,難以消化,容易積食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癖疾和疳病。所以說:寧願忍三分寒,也要吃七分飽,勤揉肚子,少洗澡。吃熱的、軟的、少吃就不會嘔吐,吃冷的、硬的、吃太多就會生病。

凡寒則加衣,熱則除帛,過寒則氣滯而血凝泣,過熱則汗出而腠里泄,以致風邪易入,疾病乃生。更忌解脫,不可當風,然無風日暖,又當抱出遊戲。如陰地草木不見風日,未有堅持者。又不可日置地間,令肚著地,以致脾宮受寒,腹痛泄瀉。且五臟俞穴,皆繫於背,肺臟尤嬌,風寒一感,是以毫毛畢直,皮膚閉而為病,咳嗽喘嘔,壯熱憎寒,故兒最要背暖肚者,脾胃處也。

胃為水穀之海,脾為健運之司,冷則物不腐化,多致腸鳴腹痛,嘔吐泄瀉,故兒更要肚暖,足系陽明,胃脈所絡,故曰:寒從下起。故兒更要足暖。頭者,六陽之所會,諸陽所輳也。

白話文:

天氣冷就多穿衣服,天氣熱就少穿衣服。太冷會讓氣血運行不暢,太熱會流汗導致身體虛弱,都容易讓外邪入侵,引發疾病。更要避免突然脫掉衣服,也不要讓孩子直接吹風。不過,如果天氣晴朗又溫暖,也可以抱孩子出去玩耍,就像陰暗處的草木需要陽光照射才能生長一樣。但要避免讓孩子長時間躺在地上,肚子貼著地面,容易讓脾胃受寒,引起肚子痛、腹瀉。因為五臟的經絡穴位都連接著背部,尤其是肺臟比較嬌嫩,如果受到風寒入侵,就會出現毛髮豎立、皮膚緊閉等症狀,進而引起咳嗽、喘氣、嘔吐、發燒畏寒等。所以孩子最需要保持背部和肚子溫暖,因為脾胃就在肚子裡。

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,脾負責運化食物,如果身體寒冷,食物就無法正常消化,容易引起肚子咕嚕咕嚕叫、肚子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所以孩子更要保持肚子溫暖。腳是陽明經脈的循行路線,與胃經相連,所以說“寒從下起”,孩子也要注意保暖雙腳。頭部是六陽經脈匯集的地方,所以也需要保暖。

況腦為髓海,涼則堅凝,熱則流泄,或囟顱腫起,頭縫開解,目疾頭瘡,故頭宜涼,心屬離火,若外有客熱,則內動心火,表裡合熱,輕則口乾舌燥,腮紅面赤,重則啼叫驚掣,多燥渴煩,故心胸宜涼。

凡兒初生,而上多變顏色者,號惺惺候,主一月內死。不治。若印堂黑魚者,主臍風,死。若囟門下陷,並赤腫熱極而黑色者,死。若七日之內,面上赤點如麻子者,是懷胎受毒,須急早治。若面紅忽紫者,主傷風,傷寒之候。若變黑色者,死。滿面紫黑者,主慢驚,七日死。

而目青色,主發搐半身。若七日之內,兩瞼赤如大豆片者,是胎受熱,主一月死。若兩瞼如土色者,主七日內死。若腹有青筋者,不滿百日而亡。若七日之內,眼上眩下生黑點如麻子者,是主天瘹,青紫色者,主浴被風,若眼上眉下,白如線者,主咳嗽。若耳尖黑,耳後骨黑,耳穴中黑,鼻孔如煤,甲黑翻指,吼叫數聲,或作鴉聲,及尋父娘衣者,俱為不救。若人中黑者,主九日內必死。

白話文:

腦部是髓液的匯集處,太涼則會凝固,太熱則會流失,這會導致囟門腫起、頭縫裂開、眼疾頭瘡等問題,所以頭部需要保持涼爽。心臟屬火,如果外界有熱氣入侵,就會導致心火內動,内外皆熱,輕則口乾舌燥、臉頰紅熱,重則啼哭抽搐、口渴煩躁,所以心胸也要保持涼爽。

嬰兒出生後,如果臉色經常變幻,稱為「惺惺候」,通常一個月內就會夭折,無法救治。如果印堂發黑像魚鱗一樣,代表有臍風,也會死亡。如果囟門凹陷,並且又紅腫發熱顏色發黑,也會死亡。如果出生七天內,臉上出現像麻子的紅色斑點,代表懷胎時受了毒氣,必須及時治療。如果臉色忽紅忽紫,代表受了風寒。如果臉色變黑,就會死亡。如果整張臉都呈現紫黑色,代表慢驚,七日內會死亡。

如果眼睛呈現青色,代表會抽搐半身。如果出生七天內,雙眼皮像大豆片一樣紅腫,代表胎兒受熱,一個月內會死亡。如果雙眼皮呈現土色,代表七天內會死亡。如果腹部有青筋,不到百天就會死亡。如果出生七天內,眼睛上方眩暈,下方出現像麻子的黑點,代表天瘹,青紫色則代表受風寒。如果眼睛上方眉毛下方,出現白色線條,代表咳嗽。如果耳尖發黑、耳後骨頭發黑、耳孔發黑、鼻孔像煤炭一樣黑、指甲發黑翻轉、發出吼叫聲或像烏鴉叫聲,以及尋找父母衣物,這些都是無法救治的徵兆。如果人中發黑,代表九天內必死。

並口吐白沫而面黑者,死。並口四角煤黑者,死。

凡小兒胎衣,藏時須用清水洗之,勿染諸垢,次以清酒淨之,乃納錢一文於衣內,盛於新瓶,青帛裹之,密密緊蓋,且置隱處待滿三日,然後依月吉地向陽高燥之處,入地埋之三尺,瓶上土厚一尺七寸,切須牢築,令兒長壽智者。若藏衣不謹,為豬狗所食者,令兒顛狂。蟲蟻所食者,令兒病患瘡。

犬鳥食之。令兒兵死。若近廟社,令兒見鬼。若近深水洿池,令兒溺死。近故灶旁,令兒驚惕。近井旁者,令兒聾。有棄道路街巷者,令兒絕嗣。當門戶者,令兒聲不出而耳聾。著水流下者,令兒青盲。棄於火里者,令兒生爛瘡。著林木頭者,令兒自絞。如此等忌。並宜知諳。

白話文:

如果小孩吐白沫且臉色發黑,就會死亡。如果小孩嘴巴四個角落都發黑,也會死亡。

嬰兒的胎衣,保存時要用清水洗淨,不可沾染污垢,接著用清酒清洗乾淨,再放一枚銅錢在裡面,裝進新的瓶子裡,用青色的布包裹,蓋緊,放到隱蔽的地方保存三天,之後選個吉利的日子,在陽光充足、乾燥的地方挖坑埋入地下三尺深,瓶子上面覆蓋一尺七寸厚的土,一定要夯實,這樣孩子就能長壽聰明。如果保存胎衣不謹慎,被豬狗吃掉,孩子就會瘋癲;被蟲蟻吃掉,孩子就會生瘡。

如果被狗鳥吃掉,孩子會戰死沙場。如果靠近廟宇,孩子會見到鬼。如果靠近深水池塘,孩子會溺死。如果靠近舊灶台,孩子會膽小驚嚇。如果靠近井邊,孩子會耳聾。如果被丟棄在道路街巷,孩子會絕後。如果放在家門口,孩子會啞巴且耳聾。如果被丟到水流中,孩子會失明。如果被丟到火裡,孩子會生爛瘡。如果放在樹木底下,孩子會自殺。這些忌諱都要牢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