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5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5)
1. 咽瘀症(胎症)
咽瘀者,是因產際艱難,生下浴遲,以致胃寒,瘀而嚥下,其候四肢寒慓,啼聲不出,面臉青紫,舌上白苔,牙關緊急,手足牽拘,頻噦多啼者是也。宜用淡豆豉、生薑、蔥頭之類,溫胃疏解為主。若日久不痊,乳噎不下,手足時搐者,死。
白話文:
[咽喉瘀血癥(胎症)]
患有咽喉瘀血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生產過程困難,嬰兒出生後清洗時間延遲,導致胃部受寒,進而形成瘀血並吞嚥下去。此症狀會表現為四肢冰冷,無法發出啼哭聲,臉色青紫,舌頭上有白色舌苔,牙關緊閉,手腳抽搐,頻繁打嗝且常哭鬧。
應使用如淡豆豉、生薑、蔥頭等溫性食材,以溫暖胃部及疏解瘀滯為主要治療方式。如果長時間未能痊癒,哺乳困難,且手腳偶爾出現抽搐,則預後不良,可能有生命危險。
2. 鬼胎(胎症)
鬼胎者,因父精不足,母氣衰弱,護養不調,神虛氣怯,有七八月而生,或過十月而產,所言鬼者,即胎氣怯弱。榮衛不充,萎削猥褻,稟賦不足,恆多夭死謂耳。豈言納鬼氣而成胎耶!間有形雖不足,筋骨堅強者,得善乳哺,亦有成人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鬼胎」,指的是因為父親的精氣不足,母親的身體衰弱,孕期的護理和營養攝取不當,導致胎兒精神虛弱、氣血不足。有的胎兒在七八個月就早產,有的則是超過十個月纔出生,這裡所說的「鬼」,實際上是指胎兒的氣血非常弱。
胎兒的營養和防禦能力不足,身體機能發育不良,因為先天性的體質不好,往往會早夭。這並不是說懷孕時吸入了邪氣才導致胎兒成為「鬼胎」!但也有少數情況下,雖然胎兒的體型小,但是筋骨很強壯,如果後天得到良好的哺乳和照顧,也是有可能健康成長至成年的。
3. 口麋七星瘡(胎症,附馬牙)
滿口生瘡者,是名口麋。若白細點子,生於上齶者,名七星瘡也。總不外乎心。肺、胃三經之蘊熱,隨所經而清利之。間有泄瀉,脾元衰弱,不能按納下焦陰火,是以土乘為口瘡麋爛者,不可誤投涼劑,宜用六君子理中湯之類。
小兒生下啼哭不乳,宜看牙齦之上,有白點如粞大者,名為馬牙,急以銀針挑去,即血出不妨。磨京墨濃搽,間日再看,再生再挑即安,否則脾元中氣敗絕,面青口撮而死。
一方
治口麋。
青黛(二錢),芒硝(一錢),為末,用少許敷口中,吐咽俱宜。
白話文:
【口糜七星瘡(胎症,附馬牙)】
如果嬰兒滿口長瘡,這稱爲口糜。若是出現白色細小點子生長在上顎,這被稱爲七星瘡。這些病症通常與心、肺、胃三條經絡的內熱有關,治療時需針對受影響的經絡進行清熱解毒。
有時候,嬰兒會出現腹瀉,這可能是由於脾胃虛弱,無法控制下焦的陰火,導致口腔瘡爛,這種情況不宜誤用寒涼藥物,應使用如六君子湯或理中湯等溫和調補的藥方。
新生兒出生後哭鬧不吃奶,應檢查其牙齦上是否有像米粒大小的白色點子,這被稱爲馬牙,應立即用銀針挑破,即使出血也無妨。接着,可以塗抹濃稠的墨汁,隔天再次檢查,如有新生的馬牙,再挑一次即可,否則可能導致脾胃功能嚴重受損,面色青紫,口脣緊縮,甚至死亡。
【一方】
治療口糜的方法:
取青黛(約二錢)、芒硝(約一錢),研磨成粉末,取少量敷在口中,無論是吞嚥還是吐出都是合適的。
4. 大連翹飲
治三焦積熱,二便不利,眼目赤腫,胎毒口瘡,重舌木舌,咽痛瘡瘍蘊熱等症。
連翹,瞿麥穗,滑石,牛蒡子,車前子,木通,防風,山梔子,黃芩,荊芥穗,川當歸,柴胡,赤芍,甘草,蟬蛻,竹葉(十片),燈心(十莖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份處方「大連翫飲」用於治療三焦部位累積的熱氣,包含大小便不順、眼睛紅腫、懷孕期間或新生兒的口腔潰瘍、舌頭腫脹僵硬、咽喉疼痛以及由內熱引起的各種膿瘡。
具體藥物及用量如下:連翹、瞿麥穗、滑石、牛蒡子、車前子、木通、防風、山梔子、黃芩、荊芥穗、川當歸、柴胡、赤芍、甘草、蟬蛻、竹葉(約十片)、燈心(約十莖)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5. 五福化毒丹
治胎熱蘊毒,胎毒口瘡。
玄參,桔梗(各五分),人參,青黛(各一分),赤茯苓(一分),甘草(二分),馬牙硝,為末,另研馬牙硝二分,麝香三釐,和勻前藥,蜜丸,薄荷湯下。
白話文:
【五福化毒丹】
用於治療因懷孕期間體內積聚熱毒,導致的胎兒出生後出現口腔潰瘍等胎毒現象。
藥方成分及劑量如下:玄參、桔梗各五分,人參、青黛各一分,赤茯苓一分,甘草二分,馬牙硝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另外再單獨研磨二分的馬牙硝以及三釐的麝香,與前面的藥粉混合均勻。最後使用蜂蜜將藥粉製成丸狀,服用時需搭配薄荷湯一同吞服。
6. 鬥睛(胎症)
鬥睛者,因失誤築打,觸著頭面額角,兼或倒撲,令兒肝中驚風,遂使兩目鬥睛。或太陽受寒,筋寒則攣,故兩眥牽引進急,為睛鬥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鬥睛」這種胎兒可能出現的情況。其發生原因可能是因為不慎碰撞,導致頭部或臉部受到撞擊,或是不慎跌倒,讓胎兒在母體內遭受驚嚇,進而引起肝臟風動,使得雙眼呈現鬥睛的現象。另外,也可能是在太陽經脈處受寒,導致肌肉緊縮,因此兩眼的眼角會被拉扯,顯得特別緊急,這也是形成鬥睛的原因。
7. 牛黃膏
治被驚鬥睛諸症。
牛黃(五釐),白附子(炮),桂枝(去皮),全蠍(去毒),川芎,藿香葉,白芷,辰砂(水飛各一分),麝香(少許)
白話文:
這是在製作一種名為「牛黃膏」的藥物,用於治療因驚嚇或鬥爭後引起的眼部問題及相關症狀。
所需材料及其份量如下:牛黃五釐,白附子(需先經過炮製)、桂枝(要去掉外皮)、全蠍(需去掉有毒的部分)、川芎、藿香葉、白芷、辰砂(需用水飛法處理)各一分,以及少量的麝香。
8. 鎖肚症(胎症)
為末,蜜丸芡實大,薄荷煎湯,食後化服。
鎖肚者,由兒在胎中,母食諸熱,令兒熱毒壅盛於內,結於肛門閉而不通。若至三日不通,急令其母溫水漱口,汲兒前後六心,並及臍下,紅赤為度。如再不通,必是肛門內合,當用物件透之,金釵為上,玉簪次之,須刺入二寸許。次將蘇合香丸,納入孔中,內用蜜丸,輕粉五分,溫水化服,以糞出為快。
若腹肚膨脹,不能乳食,作呻吟聲,至於一匕,難可生矣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嬰兒出生後可能遇到的鎖肚症,也就是胎便梗阻的情況。具體做法如下:
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搓成芡實大小的丸子,用薄荷煎煮的湯服用,飯後吃下。
鎖肚症是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食用過多燥熱食物,導致胎兒體內熱毒積聚,聚集在肛門位置,造成肛門閉塞不通。如果三天後仍無法排便,要讓母親用溫水漱口,然後用手指輕柔地按摩寶寶脊背、腹部和臍下,直到皮膚出現微紅為止。若情況仍未改善,可能是肛門內部粘連,此時需使用尖銳物品如金釵或玉簪插入約兩寸深度,接著放入蘇合香丸,並內服蜂蜜丸,蜂蜜丸中含有輕粉五分,用溫水化開服用,直到寶寶能順利排便。
若寶寶肚子脹大,無法正常吸吮母乳,並發出呻吟聲,一旦病情加重,生存機會將大大降低。
以上是古文中描述的處理方式,但請注意,現代醫學對此類病症有更科學的治療方法。
9. 哯乳(兒科)
哯乳者,有因寒熱不調,停留胸膈,結聚成痰者;有因過冷過飽者;有哺後即乳,乃成食癖等症者;亦有胃溢多次,導虛胃氣者。然久哯不已,則神困氣怯,漸虛成癇。總由乳母起居不調,乳哺不節所致,宜分寒熱虛實以調之。
白話文:
患有乳兒消化不良的情況,有的是因為體內寒熱失調,食物停留在胸膈部位,積聚成為痰;有的是因為吃得太冷或吃得太多;有的是在哺乳後立即再餵食,導致形成飲食癖好等問題;也有的是因為胃部多次反酸,造成胃氣虛弱。然而,如果長時間持續有乳兒消化不良的情況而不加以改善,就會使得孩子精神疲倦,氣色膽怯,逐漸虛弱而形成慢性病。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於母親的生活作息不正常,哺乳頻率和量沒有控制得當所導致的,應該根據不同的病因,區分為寒、熱、虛、實等不同類型來進行調整。
10. 鹽豉丸
治嬰孩哯乳不止。
鹽豉七粒,口內含去皮,膩粉一錢,為末,丸如黍米大,每服三丸或五丸,藿香葉煎湯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【鹽豉丸】
用於治療嬰兒吸吮母乳不停止的情況。
取七粒鹽醃豆豉,去掉外皮後放在口中含化,再取一錢的滑石粉,混合均勻後製成丸,丸的大小如同黍米,每次服用三丸至五丸,用藿香葉煎煮的湯水,在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