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5)

1. 咽瘀症(胎症)

咽瘀者,是因產際艱難,生下浴遲,以致胃寒,瘀而嚥下,其候四肢寒慓,啼聲不出,面臉青紫,舌上白苔,牙關緊急,手足牽拘,頻噦多啼者是也。宜用淡豆豉、生薑、蔥頭之類,溫胃疏解為主。若日久不痊,乳噎不下,手足時搐者,死。

白話文:

如果孩子出生時難產,出生後又很久才洗澡,導致胃寒,造成吞嚥困難,會出現四肢冰冷、哭不出聲、臉色青紫、舌苔白、牙關緊閉、手腳僵硬、頻繁嘔吐、哭鬧不止等症狀。應該用淡豆豉、生薑、蔥頭等溫熱的食物,溫暖胃部,疏通氣血。如果時間久了還不見好,奶水無法吞嚥,手腳時常抽搐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

2. 鬼胎(胎症)

鬼胎者,因父精不足,母氣衰弱,護養不調,神虛氣怯,有七八月而生,或過十月而產,所言鬼者,即胎氣怯弱。榮衛不充,萎削猥褻,稟賦不足,恆多夭死謂耳。豈言納鬼氣而成胎耶!間有形雖不足,筋骨堅強者,得善乳哺,亦有成人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鬼胎」,是指父親精氣不足,母親體質虛弱,孕期調養不當,導致胎兒神氣虛弱,胎氣不足。這種情況下,孩子可能在懷孕七、八個月就出生,或者超過十個月才生產。這裡說的「鬼」,指的是胎兒氣虛弱,身體機能不全,榮衛氣血不足,導致孩子形體瘦弱,面色蒼白,體質虛弱。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這種孩子大多夭折。

絕非像民間傳說那樣,是吸收了鬼氣而成的胎兒。但也有一些鬼胎,雖然形體瘦弱,但筋骨強健,只要得到良好的母乳哺育,也能順利成長成人。

3. 口麋七星瘡(胎症,附馬牙)

滿口生瘡者,是名口麋。若白細點子,生於上齶者,名七星瘡也。總不外乎心。肺、胃三經之蘊熱,隨所經而清利之。間有泄瀉,脾元衰弱,不能按納下焦陰火,是以土乘為口瘡麋爛者,不可誤投涼劑,宜用六君子理中湯之類。

小兒生下啼哭不乳,宜看牙齦之上,有白點如粞大者,名為馬牙,急以銀針挑去,即血出不妨。磨京墨濃搽,間日再看,再生再挑即安,否則脾元中氣敗絕,面青口撮而死。

一方

治口麋。

青黛(二錢),芒硝(一錢),為末,用少許敷口中,吐咽俱宜。

白話文:

嘴巴里长满溃疡的,叫做口糜。如果长在上颚的是白细的小点,叫做七星疮。这些症状都跟心、肺、胃三经蕴热有关,需要根据经络进行清利。有时会伴随腹泻,这是脾元衰弱,不能压制下焦阴火,导致脾土乘虚而上,引起口糜溃烂。不可误用寒凉药物,应该用六君子汤之类的温补药。

小婴儿生下来哭闹不喝奶,应该看看牙龈上有没有像米粒大小的白点,叫做马牙,要尽快用银针挑掉,出血也没事。用浓墨汁涂抹,隔一天再观察,如果再长出来就再挑,这样就能痊愈,否则脾元中气衰竭,脸色青白,嘴巴紧闭而死。

治疗口糜的方法:

将青黛两钱、芒硝一钱研磨成粉末,取少量敷在嘴巴里,可以吐也可以咽。

4. 大連翹飲

治三焦積熱,二便不利,眼目赤腫,胎毒口瘡,重舌木舌,咽痛瘡瘍蘊熱等症。

連翹,瞿麥穗,滑石,牛蒡子,車前子,木通,防風,山梔子,黃芩,荊芥穗,川當歸,柴胡,赤芍,甘草,蟬蛻,竹葉(十片),燈心(十莖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方藥用於治療三焦積熱導致的排泄不暢、眼紅腫痛、胎毒、口瘡、舌苔厚膩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5. 五福化毒丹

治胎熱蘊毒,胎毒口瘡。

玄參,桔梗(各五分),人參,青黛(各一分),赤茯苓(一分),甘草(二分),馬牙硝,為末,另研馬牙硝二分,麝香三釐,和勻前藥,蜜丸,薄荷湯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胎兒因熱毒積聚引起的口瘡,可以用玄參、桔梗各五分,人參、青黛各一分,赤茯苓一分,甘草二分,馬牙硝研成粉末,另取馬牙硝二分,麝香三釐,與藥粉混合,用蜂蜜製成丸子,用薄荷湯送服。

6. 鬥睛(胎症)

鬥睛者,因失誤築打,觸著頭面額角,兼或倒撲,令兒肝中驚風,遂使兩目鬥睛。或太陽受寒,筋寒則攣,故兩眥牽引進急,為睛鬥也。

白話文:

因為不小心碰撞或跌倒,撞到頭部或面部,加上孩子肝臟受到驚嚇導致風邪入侵,於是出現了兩眼斜視的情況。或者是因爲太陽穴受寒,肌肉受寒收縮,所以兩眼的眼角會緊張地抽動,因而造成眼睛斜視。

7. 牛黃膏

治被驚鬥睛諸症。

牛黃(五釐),白附子(炮),桂枝(去皮),全蠍(去毒),川芎,藿香葉,白芷,辰砂(水飛各一分),麝香(少許)

白話文:

治療因驚嚇、鬥氣而引起的目疾,可用牛黃五分、炮製的白附子、去皮的桂枝、去毒的全蠍、川芎、藿香葉、白芷、水飛辰砂各一分、少許麝香。

8. 鎖肚症(胎症)

為末,蜜丸芡實大,薄荷煎湯,食後化服。

鎖肚者,由兒在胎中,母食諸熱,令兒熱毒壅盛於內,結於肛門閉而不通。若至三日不通,急令其母溫水漱口,汲兒前後六心,並及臍下,紅赤為度。如再不通,必是肛門內合,當用物件透之,金釵為上,玉簪次之,須刺入二寸許。次將蘇合香丸,納入孔中,內用蜜丸,輕粉五分,溫水化服,以糞出為快。

若腹肚膨脹,不能乳食,作呻吟聲,至於一匕,難可生矣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蜜制成如芡實大小的丸子,用薄荷湯煎後在飯後服用。

所謂「鎖肚」,是指嬰兒在母胎中,由於母親食用了許多熱性食物,導致嬰兒內熱毒壅盛,從而在肛門處結成阻塞,無法排便。如果嬰兒出生後三天內仍然無法排便,應立即讓母親用溫水漱口,並輕拍嬰兒前後的六個心穴位,以及臍下部位,直到這些地方變紅為止。如果仍然無法排便,可能是肛門內部閉合,應該使用器具進行疏通,以金釵為最佳選擇,玉簪次之,需刺入約二寸。隨後將蘇合香丸放入肛門中,內服蜜丸和五分的輕粉,用溫水化服,以排出糞便為好。

如果嬰兒腹部膨脹,無法吃奶並發出呻吟聲,到達一匕(約一勺)的嚴重程度時,生存的機會就非常渺茫了。

9. 哯乳(兒科)

哯乳者,有因寒熱不調,停留胸膈,結聚成痰者;有因過冷過飽者;有哺後即乳,乃成食癖等症者;亦有胃溢多次,導虛胃氣者。然久哯不已,則神困氣怯,漸虛成癇。總由乳母起居不調,乳哺不節所致,宜分寒熱虛實以調之。

白話文:

嬰兒吐奶的原因很多,有可能是寒熱失調,導致痰液停留在胸膈,也有可能是過冷過飽,還可能是母乳餵食後就吐奶,形成食積等症狀,甚至可能是胃氣虛弱,導致胃液溢出。長期吐奶不止,會導致孩子精神萎靡、氣虛乏力,進一步發展成驚癇。總體來說,嬰兒吐奶都是因為母親起居不規律、餵奶不節制造成的,應該根據孩子寒熱虛實的情況,分別進行調治。

10. 鹽豉丸

治嬰孩哯乳不止。

鹽豉七粒,口內含去皮,膩粉一錢,為末,丸如黍米大,每服三丸或五丸,藿香葉煎湯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嬰兒不停哭鬧不止。

取七粒去掉外皮的豆豉,加上一錢的膩粉,研磨成粉末,製成像黍米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丸或五丸,用藿香葉煎煮的湯水,在飯前給嬰兒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