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1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11)

1. 天元紀大論篇

蓋萬物初生謂之化,物之以極謂之變,陰陽莫測謂之聖,神用無方謂之神,由化與變,故萬物無能逃五運陰陽。由聖與神,故眾妙不能出幽元之理,物之生從於化,物之極由乎變,變化之相迫,成敗之所由也。又《五常政論》云:氣始而生化,氣散而有形,氣布而蕃育,其終而象變,其致一也。

在天為玄,其理玄遠,而玄之所生者,為神,神在人為道,其性咸備,而道之所生者,為智,在地為化,孕育萬物,而化之所生者,為五味。惟玄生神,而為風,為熱,為濕,為燥,為寒,此乃三陰三陽之氣也。故風之氣為木,熱之氣為火,濕之氣為土,燥之氣為金,寒之氣為水,而成五運之形,由是在天之氣與在地之氣相感,而化生萬物也。然天地者,萬物之上下。

《五運行大論》曰:所謂上下者,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。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。《五運行大論》曰:左右者,諸上見厥陰,左少陰右太陽;見少陰,右太陰右厥陰;見太陰,左少陽右少陰;見少陽,左陽明右太陰;見陽明,左太陽右少陽;見太陽,左厥陰左陽明;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。

帝曰:何謂下?岐伯曰: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,左陽明右太陰,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,左太陽右少陽。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,左厥陰右陽明。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,左少陰右太陽。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,左太陰右厥陰。太陽在上,則太陰在下,左少陽右少陰。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。

王注云:面北者,面向北而言之也。上、南也。下,北也。左,西也。右,東也。主歲者,位在南,故面北而言其左右。在下者,位在北,故面南而言其左右也。左右也上天位也。下地位也。面南左東也。右西也。上下異而左右殊也。此在天三陰三陽之氣,右旋於外,以加地也。

水火者,陰陽之徵兆也。金木者,生成之終紿,此在地五運之行,左轉於內,以臨天也,天上之氣有多少,地上形有盛衰,故天上之氣與地下之形相召,而損益彰,以為物極之變也。其氣之多與形之盛相召者,益為變之盛也。氣之少與形之衰相召者,損,損為變之虛也。蓋物生之化者,天地之常,氣在五運曰平,氣在六氣曰常化也。

物極之變者,天地之變,氣在五運曰太過不及,在六氣曰淫,勝,反勝相勝也。其變之勝者,則五運之太過,六氣之淫勝也。其變之虛者,則五運之不及,六氣之反相勝也。凡此五運六氣,所謂變化盛虛,本經後篇千言萬語皆所以發明,此四者。學者當潛心以究之也。五運氣行,各終期曰,非獨王時者,言木火土金水治政,各終一歲之期日,不獨治歲內六步之時令也。)帝曰:何謂氣有多少?形有盛衰?區曰:陰陽之氣各有多少,故曰三陰三陽也。

白話文:

萬物最初產生叫做「化」,事物發展到極點叫做「變」。陰陽的變化難以預測,這就叫做「聖」;神妙的運用沒有固定的方式,這就叫做「神」。因為有「化」和「變」,所以萬物都無法逃脫五運陰陽的影響。因為有「聖」和「神」,所以所有奧妙的道理都不能超出幽深的本源。萬物的產生源於「化」,萬物的終結則源於「變」。變化互相逼迫,就產生了成功和失敗的根源。另外,《五常政論》說:氣開始時產生變化,氣散開時形成形體,氣散布時萬物繁榮生長,氣終結時景象發生變化,它們的道理都是一致的。

在天上,氣的運行是玄妙的,其道理深奧遙遠,而玄妙之氣所產生的,就是「神」。神在人身上表現為「道」,道的本性具備一切。而道所產生的,是「智」。在地上,氣的運行表現為「化」,孕育萬物,而化所產生的,是「五味」。只有玄氣產生了「神」,而「神」表現為風、熱、濕、燥、寒,這就是三陰三陽之氣。所以,風的屬性是木,熱的屬性是火,濕的屬性是土,燥的屬性是金,寒的屬性是水,這就形成了五運的形態。因此,天上的氣與地上的氣相互感應,就化生了萬物。然而,天地是萬物的上下界限。

《五運行大論》說:所謂上下,指的是每年陰陽之氣在上或在下的位置。左右,指的是陰陽運行的道路。《五運行大論》說:所謂左右,指的是:觀察到厥陰之氣在上的時候,左邊是少陰,右邊是太陽;觀察到少陰之氣在上的時候,右邊是太陰,右邊是厥陰;觀察到太陰之氣在上的時候,左邊是少陽,右邊是少陰;觀察到少陽之氣在上的時候,左邊是陽明,右邊是太陰;觀察到陽明之氣在上的時候,左邊是太陽,右邊是少陽;觀察到太陽之氣在上的時候,左邊是厥陰,左邊是陽明。這些都是面向北方來確定其位置和方向的。

黃帝問:什麼是「下」?岐伯回答說:厥陰之氣在上的時候,少陽之氣在下,左邊是陽明,右邊是太陰;少陰之氣在上的時候,陽明之氣在下,左邊是太陽,右邊是少陽;太陰之氣在上的時候,太陽之氣在下,左邊是厥陰,右邊是陽明;少陽之氣在上的時候,厥陰之氣在下,左邊是少陰,右邊是太陽;陽明之氣在上的時候,少陰之氣在下,左邊是太陰,右邊是厥陰;太陽之氣在上的時候,太陰之氣在下,左邊是少陽,右邊是少陰。這些都是面向南方來確定其位置和方向的。

王冰注解說:面向北方,指的是面向北方來說。上面,指的是南方。下面,指的是北方。左邊,指的是西方。右邊,指的是東方。主管歲運的,位置在南方,所以面向北方來說其左右。在下面的,位置在北方,所以面向南方來說其左右。左右是上天的位置。上下是地面的位置。面向南方,左邊是東方,右邊是西方。上下不同,左右也不同。這是天上的三陰三陽之氣,向右旋轉於外,以此來影響大地。

水和火,是陰陽的徵兆。金和木,是生成開始和結束的標誌。這是地上的五運運行,向左旋轉於內,以此來影響天空。天上的氣有多少,地上的形體就有盛衰,所以天上的氣與地下的形體相互感應,損耗與增益顯現出來,就形成了事物發展到極點而產生的變化。氣的多少與形體的盛衰相互感應的,增益就會導致變化的盛大。氣的減少與形體的衰落相互感應的,損耗就會導致變化的虛弱。萬物產生的變化,是天地的常規,氣在五運中運行,稱為「平」,氣在六氣中運行,稱為「常化」。

事物發展到極點而產生的變化,是天地之間的變化。氣在五運中運行,稱為太過或不及,在六氣中運行,稱為「淫」、「勝」、「反勝」、「相勝」。變化中屬於「勝」的,是五運的太過,六氣的淫勝。變化中屬於「虛」的,是五運的不及,六氣的反相勝。所有這些五運六氣,就是所謂的變化盛虛,本經後面的篇章,千言萬語都是為了闡明這四點。學者應該潛心研究這些道理。五運之氣的運行,各有終止的期限,不僅僅是指王者在位的時間,而是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各自主政,各自有一個歲時的期限,不僅僅是指治歲內六步的時間節令。黃帝問:什麼叫做氣有多少,形體有盛衰?岐伯回答說:陰陽之氣各自有多少的差別,所以稱為三陰三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