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10)

1. 天元紀大論篇

)水火者,陰陽之徵兆也。(徵,信也。兆,先也。以水火之寒熱,彰信陰陽之先兆也。)金木者,生成之終紿也。(木主發生,應春,為生化之始,金主收斂,應秋,秋為成實之終。終紿不息,其化常行,故萬物生長化收藏自久。氣有多少,形有盛衰,上下相召,而損益彰矣。

氣有多少、謂天之陰陽三等,多少不同秩也。形有盛衰,謂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也,則是少多盛衰,天地相召,而陰陽損益,昭然彰著也。)帝曰:願聞五運之主時也。鬼臾區曰:五氣運行各終期日,非獨主時也。(一運之日終,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乃易之,非主旺時也,此言五運治政令於內。

合於六氣之治,政令於外者也。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也。在天則為天干之五行,如甲乙屬木之類;在運則為氣化之五行,如甲乙化土之類;在中運則為甲乙大宮少宮之類;在地則為地支之五行,如子醜寅卯之類;在歲氣則為子午屬少陰君火之類。故天有五行生六氣,天之六氣又生在地有形之五行,無非五行之妙也。

五位者,東南西北中央也。寒暑燥濕風火者,即六氣也。五臟者,心肝脾肺腎也。五氣者,五臟之氣也。喜怒思憂悲恐者,五志也。三陰者,少陰太陰厥陰也。三陽者,少陽太陽陽明也。

天地初分之時,天分五氣,地列五行,定位布政於四方,五氣分流散支於十干,當是時,黃氣橫於甲乙,白氣橫於乙庚,黑氣橫於丙辛,青氣橫於丁壬,赤氣橫於戊癸,故甲乙應土運,乙庚應金運,丙辛應水運,丁壬應木運,戊癸應火運。天有此五行之氣,以御東西南北中央之五位,而寒暑燥濕風火,所由以生,正謂之六氣也。

在人則有心肝脾肺腎之五臟,以化五臟之氣,而喜怒思憂恐之五志所由以生也。《六節臟象論》曰:五日謂之候。言五日即有一候,如立春初五日,東風解凍之類。三候謂之氣,言半月有三候,則為一氣,如立春正月節為一氣之類。六氣謂之時,則有三月而為一時,如自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為春,自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而為夏之類。

四時則合春、夏、秋、冬而為一歲,皆從其所旺之時,而主治之,木而火,火而土,土而金,金而水,水而木,五運之氣相為承襲,而皆治之。每終一歲之日,周而復始,今歲之候如此,明歲之候亦然。帝言:已知五運相襲,而皆治之,終期之日,周而復始,但五運者,地之木火土金水治政令於內者也。三陰三陽者,天之風熱燥濕寒,治政令於外者也。

故五運相襲而治者。其於三陰三陽外治之候,如何合之?區言:太極分陰陽,陰陽分為五行,故五行一陰陽,陰陽一太極,彼五運乃天地初生之氣,而列之於五方者也。陰陽者,雖有三陰三陽之分,而天氣運氣地氣舉不能外之也。天干主於降,地支主於升,而五運則主於升降行於天地之問,乃謂之中運,是謂天地之道也。萬物之為綱紀,變化以為父母,生殺經為本始,真有神明為之府也。

白話文:

水和火是陰陽的徵兆。金和木是生成變化的開始和結束。木主生發,應對春天,是萬物生化的開始;金主收斂,應對秋天,是果實成熟的結束。生成變化的過程不停歇,所以萬物的生長、變化、收藏也是持久不斷的。氣的多少、形的盛衰、上下的相互感應,就會顯現出損益的變化。

氣的多少是指天之陰陽分為三等,其多少的程度不同。形的盛衰是指五運之氣有太過與不及的情形。這些氣的多少、形的盛衰,天地之間互相感應,陰陽的損益變化也因此明顯的表現出來。

黃帝問:我想知道五運主掌時間的規律。鬼臾區回答說:五氣的運行各有結束的日期,並非只是主導某個時段而已。一運的結束,經過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後就會更替,並不是只在旺盛的時節才起作用。這裡說的是五運在內主導政令。

和六氣在外主導政令是相合的。五行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在天上的時候,是天干的五行,像是甲乙屬木之類;在運氣方面,是氣化的五行,像是甲乙化土之類;在中運方面,是甲乙大宮、少宮之類;在地上的時候,是地支的五行,像是子丑寅卯之類;在歲氣方面,是子午屬少陰君火之類。所以天有五行產生六氣,天的六氣又產生在地上有形的五行,這些都是五行奧妙的表現。

五位指的是東南西北和中央。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就是六氣。五臟指的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。五氣指的是五臟之氣。喜、怒、思、憂、悲、恐是五志。三陰指的是少陰、太陰、厥陰。三陽指的是少陽、太陽、陽明。

天地剛開始分開的時候,天分為五氣,地分為五行,它們在四方定位並施行政令。五氣分流散佈到十天干。那時,黃色的氣橫貫在甲乙之間,白色的氣橫貫在乙庚之間,黑色的氣橫貫在丙辛之間,青色的氣橫貫在丁壬之間,紅色的氣橫貫在戊癸之間。所以甲乙對應土運,乙庚對應金運,丙辛對應水運,丁壬對應木運,戊癸對應火運。天有這五行之氣,用來統御東西南北中央五個方位。寒暑燥濕風火的產生也是由此而來,這就是所謂的六氣。

在人體方面,則有心肝脾肺腎的五臟,用來化生五臟之氣,而喜怒思憂恐的五志也是由此而產生。《六節臟象論》說:「五天叫做一候。」意思是每五天就有一候,比如立春後五天,東風吹來,冰雪融化之類。「三候叫做一氣。」意思是半個月有三候,就成為一氣,比如立春正月節為一氣。「六氣叫做一時。」意思是有三個月為一時,比如從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為春季,從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為夏季之類。

四時則合春夏秋冬為一年,都是按照其旺盛的時節來主導運行。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五運之氣互相承襲,並各自統治所屬時段。每一年的結束,周而復始,今年的氣候如此,明年的氣候也是一樣。黃帝說:我已經知道五運互相承襲,並各自統治所屬時段,終止的時間,周而復始的道理。但五運是指地上的木火土金水,在內主導政令。三陰三陽是指天上的風熱燥濕寒,在外主導政令。

所以五運互相承襲並主導運行,那它們和三陰三陽在外主導的氣候,要如何配合呢?鬼臾區說:太極分為陰陽,陰陽分為五行,所以五行統一於陰陽,陰陽統一於太極。五運是天地剛產生時的氣,排列在五個方位。陰陽雖然有三陰三陽的區分,但天氣、運氣和地氣都不能超出其範圍。天干主降,地支主升,而五運則主導在天地之間升降運行,這就叫做中運,是天地運行的道理。它是萬物的綱紀,變化的父母,生殺的本始,真正有神明在其中主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