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)
1. 敬陳纂集大小合參意
夫醫專司命之重,學習可不精祥,故毋論方脈、幼科、女科、外科,不可不廣博群書,究心切脈,由博及約,則認病無差。理路既明,用藥自當,即外科徒驗外見之症,而不察脈候之微,則何以審氣血之盛衰,陰陽之偏勝而明臟腑之所屬?以得療治之無誤也。至於幼科,尤宜參看方脈諸書。
蓋兒科謂之啞科,疾病痛苦,勿能告人,全賴治者細心詳察。奈幼科諸書,理淺言略,難明病源。惟以小兒不節飲食為執見,最重消磨,更以純陽之子為定論,恣投寒苦,孰知易停滯者,脾氣必虛。若圖見小效於目前,則便遺大害於日後。況芽兒易虛易實,言虛者正氣易於虛也。
白話文:
醫生肩負著守護生命的重責,學習不能不精細詳盡。因此,無論是方脈、兒科、婦科、外科,都必須廣泛閱讀書籍,用心鑽研脈象,由博學精深到精簡實用,才能準確辨認疾病。理路清晰明瞭,用藥自然得當。即使是外科醫生只憑藉外在的症狀,而不仔細觀察脈象的微妙變化,又如何能判斷氣血的盛衰、陰陽的偏勝,以及了解臟腑的病變呢?才能達到治療準確無誤的效果。至於兒科,更應該參考方脈等書籍。
因為兒科被稱為啞科,孩子生病痛苦,無法言語表達,全靠醫生細心觀察判斷。然而,兒科書籍理論淺顯,論述簡略,難以明瞭病源。往往只以小孩飲食不節作為觀點,最重視消磨脾胃,更以純陽之子作為定論,隨意投用寒涼藥物。殊不知容易停滯者,脾胃必定虛弱。若只圖眼前見效,就會留下日後的隱患。何況嬰兒容易虛弱也容易實證,所謂虛者是指正氣容易虛弱。
言實者邪氣易於實也。然邪湊之實,必乘正氣之虛,不顧正氣之虛,惟逐邪氣之實,其有不敗者幾希!如寒傷榮也。溫養榮陰;風傷衛也。辛調衛氣,惟調榮衛和平而宣行,客邪不攻而自退,使正氣自行逐賊,則邪退而正氣安然,如浮雲一過,天日昭明也。若投與氣血無情之猛劑,則客邪雖散,正氣亦傷,乘虛之邪,接踵可至。
要知正氣不至空虛,邪必不能湊而為實。至於云純陽者,以無陰而謂,乃稚陽耳。其陽幾何?陰氣未全而覆敗,其陽將何所而望其生長耶?況天地之氣化日薄,男女之情性日囂,幼稚之稟受日弱。有稟父之陽氣不足者,多犯氣虛中滿:有稟母之陰血不足者,多犯陰虛發熱;患痘則多犯腎虛內潰之症,此皆先天不足所致,近來比比皆然。若徒效上古克削寒涼,如肥兒丸蘆薈丸之類,則千中千死。
白話文:
說真的,邪氣容易入侵人體,但邪氣要入侵,一定得趁著正氣虛弱的時候。不能只顧著驅逐邪氣,而忽略了正氣虛弱的問題,這樣治病成功率很低。就像寒氣傷了營氣,就要溫養營陰;風邪傷了衛氣,就要辛溫調和衛氣。只有調整營衛氣血,讓它們平和運行,外來的邪氣就無機可乘,自然會退去。這樣正氣就能自行驅逐邪氣,邪氣消散,正氣恢復,就像烏雲散去,陽光普照一樣。如果使用猛烈的藥物,雖然能趕走邪氣,但也會傷及正氣,到時趁虛而入的邪氣又會接踵而至。
要知道,正氣不會無緣無故虛弱,邪氣也無法憑空入侵。有些人認為純陽,是因為沒有陰氣,但那只是稚嫩的陽氣,陽氣微弱,陰氣尚未完全發展就衰敗,陽氣如何生長呢?而且現在時代不同了,天地之氣日漸衰微,男女的情慾日漸浮躁,兒童的體質也越來越弱。有些孩子先天陽氣不足,容易出現氣虛中滿;有些孩子先天陰血不足,容易出現陰虛發熱;患天花時,更容易出現腎虛內潰的症狀。這些都是先天不足造成的,現在很常見。如果只模仿古代的偏寒涼藥方,例如肥兒丸、蘆薈丸之類,那死亡率非常高。
即使火之有餘,實因水之不足,壯水以制陽光,先賢之至論。服寒涼者,百不一生,古哲之格言。以不生之藥,投欲生之兒,心何忍哉!至於脾胃自能消穀,偶有停滯者,緣消穀之脾胃病也。只助其能調其病而自已,故有助脾消化,推揚穀氣者。有稟命門火衰,則補火生土者,有一消一補者,有純以補為消者,蓋恐寬一分,更耗一分元氣也。
人之有生惟一氣耳,易虧難復,可輕耗哉!況天地之氣既薄,父母之氣既衰,幼稚之稟既虧,可不根究先天之陰虛陽虛,而徒方脈諸書,水源探本為治,靡不響應合宜,既能挽回此代赤子元氣於後天,便是培值後代赤子元氣於先天,誠為壽世無疆矣。若徒宗上古幼科淺略方論,則猶灌溉樹木者,不顧根本而惟潤飾枝葉,則欲望其生長,未之有也。況更加戕賊者乎!張所以有大小合參之集,幸高明鑑諸。
白話文:
即使有熱症,其實都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導致的,所以要補充水分來抑制陽氣,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。服用寒涼藥物,十個孩子都可能救不活一個,這是古賢的警句。用不生氣的藥物治療尚在成長的孩童,實在是太殘忍了!至於脾胃本身就能消化食物,偶爾出現消化不良,是因為脾胃本身出了問題。只要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,就能自行消化食物,所以需要有助於脾胃消化的藥物來促進運化。有些孩子天生先天腎火不足,需要補火生土,有些藥物是消補兼具的,有些則純粹用補法來達到消的效果,因為怕稍有不慎,就會更加耗損元氣。
人活著靠的是一口氣,元氣一旦損耗就難以恢復,怎能輕易耗損呢?更何況現在天地之氣日漸衰薄,父母的精氣也逐漸衰弱,孩子先天稟賦不足,更應該追根溯源,了解其先天陰虛陽虛的原因,不能僅憑脈書方劑,要探本溯源,才能對症下藥。這樣既能挽回這代孩子的元氣,也能為下一代打下良好的先天基礎,真可以說是延年益壽之法。如果只是依循古代幼科簡略的方論,就好比給樹木澆水,不顧根本只顧枝葉,想要樹木生長是不可能的。更何況還可能傷害孩子!張氏所以收集了大小合參的方藥,希望高明之人能明察。
2. 論初誕
夫天地肇分,陰陽始成,稟五行而具體,合四時以成形。一身象備一天,九臟類諸九有,父之精白而輕情,母之血黑而重濁,故陽胎氣則輕清九分,陰時氣則重濁十分,蓋陰氣不勝其陽則成男,陽氣不勝其陰則成女。妊娠十月各有所主,一月如珠露;二月綻似桃花;三月男女始分。
男子先生左肋、左眼、左腎,女則反之。四月形體全;五月筋骨成;六月毛髮生;七月遊其魂,能動左手:八月遊其魄,能動右手,而臟腑具;九月三轉動,穀氣入胃;十月滿足神備而生。然究其實,則止二百七十日,實為定論。於中虛計一月,以應十月數也。故《經》曰:九九為上,八八次之,七七又次之。
白話文:
天地初開,陰陽相生,依五行之理而具備物質,配合四時之運而形成。人體如同一個小天地,九臟與天地九位相對應。父親的精氣輕清而陽性,母親的血氣重濁而陰性,所以陽胎氣輕清九分,陰胎氣重濁十分。陰氣不敵陽氣則生男,陽氣不敵陰氣則生女。
懷孕十月,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徵:一月如珠露般渺小;二月如桃花般綻放;三月男女之別開始顯現。
男子先從左肋、左眼、左腎開始生長,女子則相反。四月形體完備;五月筋骨成形;六月毛髮生長;七月神魂開始遊走,能動左手;八月神魄開始遊走,能動右手,臟腑也齊備;九月胎兒可以轉動三次,谷氣進入胃中;十月胎兒成熟,神氣具備,準備出生。
然而,實際上胎兒只需二百七十日便能誕生,這是確定的結論。其中虛計一月,以應合十個月的數目。所以《經書》上說:九九為上,八八次之,七七又次之。
凡人之生,稟受二儀之氣,會合三才之道。若三才各得其九,則三九二十七,即二百七十日而生,血氣充足,精神純實,相貌皆全,智性具通。八八者,三八二十四,即二百四十日而生。七七者,三才各得其七,三七二十一,即二百一十日而生。逾十月而生者,謂之太過。七八月而產者,謂之不及。
太過者,血氣陰之有餘;不及者,血氣養之不足。大抵人得中道,乃即純粹,陰陽得所,剛柔兼濟,氣血俱和,百脈相順,心智明通,精神全備,臟腑充實,形體壯健。觀其顱囟,斯可知矣。未周之兒,顱囟堅合,睛黑神情,口方背厚,骨粗臀滿,肚軟臍深,莖小卵大,齒細發潤,聲洪睡穩,氣壯聲清,形緊色紫,此乃受氣得中者也。
白話文:
人出生時,會吸收天地間的陰陽之氣,並遵循天地人的三才之道。如果三才都得到九分,也就是三九二十七,懷胎二百七十天而生,這樣的人血氣充足,精神飽滿,相貌端正,智慧通達。八八者,三八二十四,懷胎二百四十天而生。七七者,三才各得其七,懷胎二百一十天而生。超過十個月才出生,稱為太過。七八個月就生出來,稱為不及。
太過的人,血氣偏陰;不及的人,血氣不足。總之,人要遵循中道,才能達到純粹,陰陽調和,剛柔並濟,氣血相融,經脈暢通,心智明朗,精神充沛,臟腑健全,身體強健。觀察嬰兒的頭顱囟門,就能明白這一點。足月嬰兒,頭顱囟門堅固閉合,眼珠漆黑有神,嘴巴方正,背部厚實,骨骼粗壯,臀部豐滿,肚子柔軟臍眼深陷,陰莖小而睪丸大,牙齒細小頭髮潤澤,聲音洪亮睡眠安穩,氣息強健聲音清脆,身形緊實面色紫潤,這就是吸收天地之氣得中之道的人。
如二三周囟尚解開,手足攣縮,齒髮未生,膝如鶴節,或五歲不行,手細脊瘦,色白形萎,氣怯聲濁,此皆受氣不足者也。受氣有六,筋骨肉血精氣是也。筋實則多力;骨實則早行立;血實則形瘦多發;肉實則少病;精實則靈利,多語笑而不怕寒暑;氣實則少發而體肥。然有外肥裡虛,面㿠白色,腹中氣響,嘔吐乳食,或便青糞,頭大囟開,此乃胎氣最弱,調理失宜,多變慢驚。
白話文:
如果孩子在二、三週時囟門還沒有閉合,手腳蜷縮,沒有長牙和頭髮,膝蓋像鶴的關節一樣彎曲,或者五歲還不會走路,手指細小,脊背瘦弱,面色蒼白,形體萎縮,呼吸微弱,聲音沙啞,這些都是先天不足,受氣不足的表現。
人體受氣包含六種,分別是筋、骨、肉、血、精、氣。筋強健則四肢有力;骨骼強健則能早走路站立;血氣充足則形體瘦弱,頭髮茂盛;肌肉豐滿則少生病;精氣充足則靈活敏捷,說話流利,愛笑,不怕冷熱;氣血充盈則少生病,體型肥胖。
然而,有些人外表肥胖,內裡虛弱,臉色蒼白,腹部有氣響,嘔吐乳汁,或者排泄青色的糞便,頭大囟門未閉,這是胎氣最弱,調養不當,容易驚嚇,生長緩慢的表現。
3. 先後天陰陽論
人之元氣,一太極也。太極動而生陽,靜而生陰。陽動則為火,陰靜則為水。水者,精也。精者,元氣之體所以立也,火者,神也。神者,元氣之用所以行也。陽動陰靜,初生精神,次生魂魄意,以配五行。五行立而五性具,五性具而七情生。夫水者,陰也。火者,陽也。一為腎,一屬命門,命門謂之神門,男子藏精,女子系胞,元氣之根本,精神之所舍也。
故腎命門為元氣之原,而居至陰之下,左尺腎水之真陰。則生左關肝木,肝木則生左寸之心火。右尺命門火之元陽,則生右關脾土,脾土則生右寸之肺金,自下而生上,此先天之元氣也。至於火生土,主生水,復自上而下,此後天之元氣也。先天之元氣,由無形以肇生五行,後天之元氣,從有形之五行,以環運先天,陰陽無形之氣,陰陽合德,而生魂魄神志意之神,爰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情,此其性真之七情也。若過極則反損先天陰陽之氣。
白話文:
人體的元氣,就如同太極一般。太極運動就會生出陽氣,靜止就會生出陰氣。陽氣動就會化為火,陰氣靜就會化為水。水代表精氣,是元氣的本質所在,火代表神明,是元氣運行的表現。陽氣動、陰氣靜,首先會產生精神,接著會產生魂魄和意念,並與五行相配。五行建立起來,五性就具備,五性具備,七情就會產生。水屬陰,火屬陽,水是腎臟,火是命門。命門又稱神門,男子藏精於此,女子系胞於此,是元氣的根本,也是精神寄託的地方。
因此,腎和命門是元氣的源頭,位於最陰的部位。左邊的腎屬水,是真陰,滋生左邊肝木,肝木再滋生左邊心火。右邊命門屬火,是元陽,滋生右邊脾土,脾土再滋生右邊肺金,從下往上滋生,這就是先天元氣的運作。而火生土,土生水,又從上往下循環,這就是後天元氣的運作。先天元氣從無形中產生五行,後天元氣則依循有形的五行,循環先天,陰陽無形的氣,陰陽合德,產生魂魄、神志、意念,進而產生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。這些七情是本性的真情,如果過度就會損害先天陰陽之氣。
後天陰陽有形之氣,何以別之?受生之初,即稟母脾胃之穀氣,以養其形,是脾胃之穀氣,實始於先天無形之陰陽,而更化生乎後天有形之氣血也。苟從飲食勞役所傷,則損後天陰陽之氣,而腎命門之真陰元陽不足,固不能為十二經之氣血以立天元,脾胃之穀神不充,更不能為腎命門之真陰元陽以續命脈,而先後天厚薄之所由也。
以先天元陰受傷,神多昏昧,至夜便多不安,及將睡時驚恐不寐,寐則怕人而不寧,心慌驚跳,神魂盪漾,此為神思間無形之火動也。治宜大補真陰,兼以安神,則火自降,而神自清。
然先天無形元陰之氣不足,切不可用參朮黃耆,惟地黃丸補真陰真陽之屬,可以填之,蓋甘溫但補五臟之陽氣,而甘寒則補五臟之真陰,然甲補陰藥而不愈者,乃功之未到,而虛之未回,藥非百數,功非歲月,則不能挽回也。然此惟不服藥便覺火動不安者,是其驗也。
白話文:
後天形成的陰陽之氣,我們要怎麼區分它們呢?從出生那一刻起,就從母親的脾胃吸收穀氣來滋養身體。脾胃的穀氣,其實源自於先天無形的陰陽,然後轉化成後天有形的氣血。如果因為飲食、勞作等因素而受到傷害,就會損傷後天陰陽之氣,腎臟命門的真陰真陽也會不足。這樣一來,就無法為十二經脈的氣血建立天元,脾胃的穀神也不充盈,更無法為腎臟命門的真陰真陽提供能量來維持生命脈絡。這就是先天和後天身體強壯與虛弱的來源。
如果先天元陰受損,精神就會昏沉不清,晚上睡覺時容易不安,快要睡著時會感到驚恐而無法入睡,睡著後也會容易被驚醒而無法安寧,心慌、驚跳,精神恍惚不定,這是因為精神意識中無形的火氣在作祟。治療應該要大補真陰,同時安神,這樣火氣自然會下降,精神也會清明。
然而,先天無形的元陰之氣不足,絕對不能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等溫補藥物。只有地黃丸這種補益真陰真陽的藥物才能夠補充它。因為溫補藥物只會補益五臟的陽氣,而寒涼藥物則會補益五臟的真陰。如果服用補陰藥物不見效,那是因為藥效尚未發揮,身體虛弱狀態尚未恢復,藥物需要服用很長時間,療效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。只有在不服用藥物就感覺火氣上升、不安的時候,才能證明藥效確實存在。
先天無形元氣之陰者,即我腎水之母氣,稟受元精之祖氣也。其真陰之本體,則深藏於左腎之中,其真陰之妙用,則默運於精神之內,故曰無形也。苟有所傷其真陰,則令精神恍惚,夜臥不安,目則䀮䀮,羞明怕日,或惡人與火,喜靜畏動,所喜所見皆陰也。
此由父母多欲,素傷腎氣,或因交感之際,偶從七情損其真陰,及至後天,已之色欲七情,復不樽節,生後並傷,欲不虛榮疾病,焉可得乎?治療之法,當溫存內養,保其殘敗之陰,補益陰陽,助其生長之力然陽火易救,陰水難求,故先天元陰之真水不足,自非歲月計功,不能幹旋,蓋一星之火,能應萬頃之山,一杯水,難救車薪之火也。
白話文:
古代醫文翻譯:
先天無形元氣之陰者,即我腎水之母氣,稟受元精之祖氣也。
天生就存在的無形元氣中的陰性部分,就是我們腎臟水氣的本源,它承載著來自父母精華的祖氣。
其真陰之本體,則深藏於左腎之中,其真陰之妙用,則默運於精神之內,故曰無形也。
真陰的本質,深藏於左腎之中,它的神奇作用,默默運作在精神意識裡,因此稱為無形。
苟有所傷其真陰,則令精神恍惚,夜臥不安,目則䀮䀮,羞明怕日,或惡人與火,喜靜畏動,所喜所見皆陰也。
一旦真陰受損,就會導致精神恍惚、夜裡睡不安穩,眼睛昏花、怕光、怕熱、厭惡人群,喜歡安靜、害怕活動,喜歡陰暗的環境,所喜所見皆屬陰性。
此由父母多欲,素傷腎氣,或因交感之際,偶從七情損其真陰,及至後天,已之色欲七情,復不樽節,生後並傷,欲不虛榮疾病,焉可得乎?
這是由於父母縱慾過度,先天就傷了腎氣,或者在夫妻交合時,因七情(喜怒哀樂憂愁思恐)的影響,偶爾損傷真陰,到了後天,又縱慾不節,七情傷身,從出生後就持續受到損傷,想要沒有虛弱、疾病,怎麼可能呢?
治療之法,當溫存內養,保其殘敗之陰,補益陰陽,助其生長之力然陽火易救,陰水難求,故先天元陰之真水不足,自非歲月計功,不能幹旋,蓋一星之火,能應萬頃之山,一杯水,難救車薪之火也。
治療方法,應該溫和滋養,保護殘存的真陰,補益陰陽,幫助其生長力量。但陽火容易救治,陰水卻難尋,因此先天元陰的真水不足,只有依靠時間慢慢調理才能改善。這就好比一星之火可以點燃萬頃山林,但一杯水卻無法救滅車薪之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