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(2)

1. 方脈咳嗽合參

夫咳嗽之所以累人者,以其難於立止也。然欲治肺而止嗽,則益害肺而嗽愈甚,蓋肺受病而為嗽者,必有因以迫之,治其因則嗽自愈。若不詳所自,而徒事於肺,則氣無所歸,或邪無所散,肺愈苦而嗽愈甚矣。凡傷風久而肺氣已虛,發熱咳嗽,服發散藥而嗽愈甚,或被髮散太過者,當用收斂之劑補之。然虛嗽有二日間嗽多,吐痰白沫,或噁心者,為氣虛,宜六君子湯加款冬、五味子。

如夜嗽多口渴,痰不易出發熱,為血虛,宜六味地黃料加麥冬、五味子。若刻而脈緊者,咳而羸瘦,脈形堅大者,咳而脫形。發熱脈小堅急者,咳而嘔,腹脹且泄,脈弦急者,皆死不治。

肺屬金,主於皮毛,所主者氣;腎屬水,主於骨髓,所藏者精氣輕浮易上而難下,精沉重易下而難上,此物性之自然,有肺之盛者,即熱之作也,氣得而上蒸,則不能下生於腎,而腎受邪,故治腎病必先求之於肺,是清其源而滋其化也。《經》曰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

蓋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有自外得者,肺主皮毛,風寒暑濕之邪,自皮毛入內,傳臟腑而為嗽也。有自內發者,七情飢飽,內有所傷,則邪氣上逆。肺為氣出入之道,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也。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,蓋因所感者重,不留於皮毛,徑傷臟腑,而成傷寒溫熱諸病。

七情亦有不為嗽者,蓋病尚淺,只在本臟,未傳入肺,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,而七情飢飽之嗽,必久而後發為重也。夫津液既凝為痰,則不復生血,以周潤三焦,故口燥咽乾,大便秘結,面如枯骨,毛髮焦槁,婦人則因此月水不通。若能化去敗痰,自然服餌有效。然不得過行燥削,使痰濕既消,津液亦槁,去濕留熱,又非其治矣。

務使化痰復為津液,猶化盜賊復為良民可也。丹溪曰:咳嗽有風寒、有火、有痰、有勞、有肺脹。風寒者,鼻塞聲重,惡寒而白,脈弦微是也,宜發散行痰。又有聲啞及喘嗽,遇冬則發,此寒包熱也。解表則熱自除,感冷則咳,膈上有痰也,宜解表豁痰。火者有聲,痰少而赤是也。

勞者,盜汗出兼痰多吐,繼作寒熱是也,宜補陰清金。痰者,嗽動便有痰出,痰出嗽止是也,主豁痰。肺脹者,肺為火傷,遂成郁遏,動則喘滿,氣急聲重,或左或右不得眠,此痰挾瘀血,礙氣而病,宜養血以流動乎氣,降火舒肝以清痰。若嗽而脅下痛者,宜疏肝氣,以青皮挾痰藥,二陳湯加南星、香附、青黛、青皮、白芥子、薑汁。若血凝氣作嗽者,桃仁(去皮、尖),大黃(酒炒),薑汁丸服。

然治咳多用生薑,以其辛散也。初嗽多用發散者,因肺氣壅遏,得解散而寬也。若痰因火動,逆上作嗽者,先治火,次治痰,借其火下而痰亦下也。如久嗽脈澀,或雖洪大,按之不鼓,屬肺虛,宜五味、款冬、紫菀、兜鈴之類,斂而補之。如日數雖久,而脈滑數有力,尚屬有餘實火,還宜清肺,尋火尋痰而治之。

白話文:

咳嗽之所以讓人困擾,是因為它很難馬上停止。然而,想要治療肺部疾病來止咳,反而會更傷害肺部,導致咳嗽更加嚴重。因為肺部生病而咳嗽,一定有其他原因在逼迫它,只要治療這些原因,咳嗽自然就會好。如果不知道原因,只是一味地治療肺部,那麼氣就沒有去處,或者邪氣無法散去,肺會更難受,咳嗽也就會更加嚴重。

通常感冒久了,肺氣已經虛弱,出現發熱咳嗽,如果服用發散藥反而會讓咳嗽更加嚴重,或者被過度發散的人,應該使用收斂的藥來補養。虛弱引起的咳嗽,有的是白天咳嗽多,吐出白色泡沫痰,或者有噁心的感覺,這是因為氣虛,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款冬花、五味子來治療。

如果晚上咳嗽多,口渴,痰不容易咳出,並且發熱,這是因為血虛,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麥冬、五味子來治療。如果咳嗽時脈搏很緊,咳嗽而且身體消瘦,脈搏形狀堅硬且大的,咳嗽會導致身體虛脫。發燒而且脈搏細小堅急的,咳嗽會伴隨嘔吐,腹脹而且腹瀉,脈搏弦急的,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重症。

肺屬金,主管皮膚毛髮,主要的功能是氣;腎屬水,主管骨髓,儲藏的是精氣。氣輕飄容易向上升,難以向下沉;精沉重容易向下沉,難以上升,這是自然界的特性。如果肺氣過於旺盛,就會產生熱,氣向上蒸騰,就無法向下滋養腎,腎就會受邪。所以治療腎病必須先從肺入手,這是清理源頭並促進轉化的方法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咳嗽,不只是肺臟而已。

五臟各自在特定的時間生病,不在那個時間生病的話就會傳染給其他臟腑。有的是從外部感染的,肺主管皮膚毛髮,風寒暑濕等邪氣從皮膚毛髮進入體內,傳染到臟腑導致咳嗽。有的是從內部產生的,因為情緒波動、飢餓或飽食等內傷,導致邪氣上逆。肺是氣體出入的通道,所以五臟的邪氣會向上蒸騰到肺部,導致咳嗽。然而,風寒暑濕等邪氣並非都會導致咳嗽,是因為感染的程度較重,沒有停留在皮膚毛髮,直接傷害到臟腑,而形成了傷寒、溫熱等疾病。

情緒因素也並非都會導致咳嗽,是因為病情還很淺,只停留在原本的臟腑,還沒有傳入肺部。所以傷寒以有咳嗽為輕症,而情緒或飲食不當引起的咳嗽,通常會拖延很久才發病,而且會比較嚴重。如果津液已經凝結成痰,就無法再轉化成血液來滋潤全身,因此會出現口乾舌燥、大便秘結、面色枯槁、頭髮乾枯,女性則會導致月經不來。如果能夠化解掉這些廢痰,自然吃藥就會有效。但是不能過度使用乾燥削弱的藥物,如果痰濕消除了,津液也枯竭,反而會留下熱邪,那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了。

必須要讓痰化為津液,就像讓盜賊改邪歸正一樣。朱丹溪說:咳嗽有風寒、火、痰、勞、肺脹等幾種。風寒引起的咳嗽,會鼻塞、聲音沙啞、怕冷而且痰是白色的,脈象弦而且比較弱,應該用發散藥來行氣化痰。有的是聲音嘶啞,而且氣喘咳嗽,冬天會發作,這是寒邪包裹著熱邪,只要解除表面的寒邪,熱邪自然就會消退。如果一受冷就咳嗽,而且橫膈膜上有痰,應該用解表藥來化痰。火引起的咳嗽,會有聲音,痰少而且是紅色的。

勞累引起的咳嗽,會盜汗而且痰多,時常發冷發熱,應該用滋陰清肺的藥來治療。痰引起的咳嗽,一咳嗽就有痰出來,痰咳出後咳嗽就停止,主要用化痰的藥來治療。肺脹引起的咳嗽,是肺部被火邪所傷,導致氣血鬱結,活動時會氣喘胸悶,呼吸急促,聲音沙啞,有時候左側或右側無法平躺,這是痰挾帶瘀血,阻礙氣的運行所造成的,應該用養血的藥來促進氣的運行,用降火舒肝的藥來化痰。如果咳嗽而且肋骨下方疼痛,應該用疏肝理氣的藥,用青皮搭配化痰藥,例如二陳湯加上南星、香附、青黛、青皮、白芥子、薑汁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血瘀氣滯導致咳嗽,可以用桃仁(去皮尖)、大黃(用酒炒過),用薑汁製成藥丸服用。

一般治療咳嗽大多會使用生薑,因為它具有辛散的作用。剛開始咳嗽大多會使用發散藥,是因為肺氣鬱結,需要疏通解散。如果痰是因為火邪上逆引起的咳嗽,應該先治療火邪,再治療痰,藉由火邪的下降來讓痰也下降。如果久咳而且脈象澀滯,或者脈象雖然洪大,但是按下去沒有力量,這是因為肺虛,應該用五味子、款冬花、紫菀、兜鈴等藥物來收斂並補養。如果咳嗽的時間雖然很久,但是脈象滑而有力,表示還是屬於實火,應該用清肺的藥,找出火邪和痰的來源加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