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9)

1. 任督二脈導引秘旨

夫人身之有任督,猶天地之有子午也。人身之任督,以腹背言,天地之子午,以南北言,可以分,可以合,分之以見陰陽不離,合之以見渾淪無間,此修真者之周行也。惜夫舉世昏昏,自趨歧徑,煉日月,採精華,運氣機,行火候,朝呼三魂,暮攝七魄,種種旁門,豈離任督?獨舍正路而不由,惜哉!知之者,四門外閉,兩目內觀,心如止水,身似空壺,締觀黍米之珠,權作黃庭之主,含光嘿嘿,調攝綿綿,握固內守,注意玄關,頃刻而真元內還,未幾而一陽來復,兩督如湯煎,膀胱似火熱,任督猶車輪,四肢若山石,鼓巽運坤,天機自動,微以意定,則水火自然升降,不知身之為我,我之為身,神之為氣,氣之為神。不規中而自規中,不胎息而自胎息,此是最上一乘,慎勿身中摸索。

重於修者,其知所務哉!

精欲漏時,提氣守泥丸,或微呵一二次,勿使心氣下從,雖有走漏,可無大傷,切忌子後行房,陽方生而頓滅之,一度傷於百度。

孫真人曰:大怒交合,成癰疽。疲倦入房,虛損少子。寡欲固佳,清心尤要。若勞心耗散心血,縱寡欲精氣難生,益精生於血也。故內養神氣,則根本固矣。但身體常使小勞,則百達和暢,氣血長養,精神內生,經絡運動,外邪難襲,譬如水流不汙,戶樞不朽,皆因運動故也。常當內視五臟,了了分明。

鼻引清氣,口吐濁氣,欲出氣少,人氣多。頭勿向北臥,頭邊勿放火爐。居處凡有小隙進風,受病最大,切宜避之。食畢嗽口數遍,令人齒固。勿食一切腦子損人。凡遇大風暴雨,震雷昏霧,皆是諸煞惡神經過,宜入室閉戶,燒香靜坐避之,否則損人。

學道之人,須要真切真行,澄心定意,抱元守一,固氣存神,此真功也。修仁蘊義,濟貧拔苦,先人後已,與物無私,此真行也。雲房真人曰:有功無行,如無足,有行無功,步不前,功行兩全,足自備,誰云無分作神仙?

脊骨二十四節,從下起第一節,是尾閭,此骨如金鼎,上有九竅,名下關。從此數起上至第十八節,名中關。又上至玉枕、天柱三節,直至頂門為上關,名泥丸宮,是為上丹田。泥丸、尾閭二穴,乃一氣升降,成陰成陽之都會也。

鼻有兩竅,口有一竅,其三竅,此是神氣往來之門。人身火有內外,外火有質,藉穀氣而生,內火無形,隨神意而起。內火有三種,精為民火,氣為臣火,神為君火。君火者,心火也,性火也。性火發動,如木出火,身焚乃止。《仙訣》曰:性火不動則神定,神定則氣定,氣定則精定。三火既定,並會於下丹,是謂三華聚臟。

運氣之法,先閉目端坐,鼻吸精氣,降至丹田,轉過尾閭,隨即提起,如忍大便狀。自夾脊雙關,透上直至泥丸宮,轉下鵲橋,汩然嚥下,仍歸氣海。初行功時,焚香一柱為度,漸增三炷,功行七日為止。

白話文:

人體中的任督二脈,就像天地中的子午線一樣重要。我們可以用腹揹來描述任督,同樣地,用南北來描述天地的子午線。這兩者都可以獨立存在,也可以結合一起,分開看能理解陰陽的互依,合在一起則顯示出渾然一體,這是修行者應該瞭解的循環過程。可惜的是,整個世界的人們大多糊裏糊塗,走上了旁門左道,他們鍛煉日月精華,運行氣機,掌握火候,早晨喚醒三魂,晚上攝取七魄,種種方法都是偏離正軌的,然而這些方法真的能離開任督二脈嗎?他們偏偏捨棄正確的道路不去走,真是可惜啊!對於明白道理的人來說,他們會閉上四面八方的門窗,內視自己,心如止水,身似空壺,專注於體內的細微變化,把自己當做主宰,保持沉默,調養身軀,握緊拳頭內守,注意自己的關鍵部位,片刻之間,真正的元氣就會回歸,不久之後,陽氣開始恢復,督脈像被沸騰的湯煎熬著,膀胱像被烈火燒灼著,任督二脈像車輪一樣運轉,四肢像山石一樣堅固,調動巽卦的力量,運行坤卦的能量,天機自動運轉,只要稍微用心定住,水火自然會上下調和,到了這種境界,你會忘記身體的存在,忘記自我,精神和氣息融為一體。不用刻意追求中心,中心自然就在那裡,不用特意進行胎息,胎息自然發生,這就是最高等級的修行,千萬不要在身體上摸索。

對於真正修行的人來說,他們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麼!

當精氣快要洩露時,應該提起氣,守護泥丸,或者輕輕地嘆息一兩次,不要讓心氣下落,即使有洩露的情況,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,但是絕對不能在子時後同房,這樣會在陽氣剛剛生長時就立刻消滅它,一次傷害等於一百次。

孫真人說:在極度憤怒時進行性行為,會導致瘍疽。疲倦時進入房事,會虛弱減損,難以生育。減少慾望當然好,但是清淨心靈更重要。如果心力勞累,消耗心血,即使減少慾望,精氣也很難產生,因為精氣是由血液產生的。因此,內在養護精神和氣息,才能鞏固根本。但是身體需要經常保持適度的勞動,這樣全身的經絡才能和暢,氣血才能得到滋養,精神才會在體內生長,經絡才會運動,外來的邪氣才難以侵入,就像水流不會被污染,門軸不會腐朽,都是因為運動的緣故。應該經常內視五臟,清楚明瞭。

鼻子吸入清新的空氣,嘴巴吐出污濁的空氣,想要呼吸時,吸入的氣要少,呼出的氣要多。頭部不要向北睡覺,頭邊不要放火爐。住所如果有小縫隙讓風進入,容易生病,一定要避免。飯後漱口幾次,可以保護牙齒。不要吃任何對身體有害的食物。遇到大風暴雨,雷電霧霾,這些都是凶煞惡神經過,應該進入房間關門,焚香靜坐避開,否則會損傷身體。

學習道術的人,必須要真實地去實踐,清淨心靈,抱持元氣,守護一念,鞏固氣息,存養精神,這是真正的功夫。修行仁義,充滿正義,幫助窮困,解除痛苦,先考慮他人再考慮自己,對待萬物沒有私心,這是真正的行為。雲房真人說:只有功夫沒有行為,就像沒有腳一樣,只有行為沒有功夫,無法前進,功夫和行為兼備,腳自然就具備了,誰說沒有機會成為神仙呢?

脊骨共有二十四節,從下往上第一節是尾閭,這塊骨頭像金鼎,上面有九個孔,名叫下關。從這節開始數到第十八節,叫做中關。再往上到玉枕、天柱三節,直到頭頂,叫做上關,又叫泥丸宮,這是上丹田的位置。泥丸和尾閭兩個穴位,是氣息升降,形成陰陽的地方。

鼻子有兩個孔,嘴巴有一個孔,這三個孔是神氣往來的通道。人體中的火有內外之分,外火有形質,依靠食物的氣息產生,內火無形,隨著精神和意識而起。內火有三種,精氣是民火,氣息是臣火,精神是君火。君火就是心火,也就是性火。性火一旦發動,就像木頭燃燒產生火焰,直到身體焚燒才停止。《仙訣》說:性火不動,精神就會安定,精神安定,氣息就會安定,氣息安定,精氣就會安定。三種火都安定下來,就會聚集在下丹田,這就是所謂的三華聚髒。

運行氣息的方法是:先閉上眼睛端坐,用鼻子吸入精氣,降入丹田,轉過尾閭,然後提起,像忍住大便一樣。從夾脊雙關穿透上升,一直到泥丸宮,再向下轉到鵲橋,汩汩地吞下,回到氣海。剛開始練功的時候,焚香一根作為計時,逐漸增加到三根,練習七天為一個週期。

剛開始練習的前三天,會大量出汗,這是為了排除體內的陰邪,可以喝熱粥來發汗解渴,然後漱口吞下玉泉,餓的時候煮熱粥吃。如果疾病在上半身,收氣時要存想病痛的地方,放氣時要把氣散到下半身;如果疾病在下半身,收氣也要存想病痛的地方,放氣時要把氣歸到丹田;如果疾病遍佈全身,應該分別對應不同的經絡,屬於上半身還是下半身,運氣的方法也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