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4)

1. 錦囊固本十補丸方按

《經》曰:濁中濁者,堅強骨髓;又曰: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,非地黃性稟地道之至陰,重濁味厚者,其能補陰乎?但色黃而得土之正氣,故走心脾。蒸曬至黑,則減寒性而專溫補肝腎矣。但腎陰既虧,則木失所養,而肝血定難有餘,故虛則補其母,使母能生子,即熟地是也。

更虛則復補其子,恐子虛而竅母氣,故用山茱以益肝,且精欲固而畏脫,茱味酸澀,更可為收固精髓之用,以助腎家閉藏之職也。山藥甘鹹,既補脾而入腎,從化源也。茯苓淡滲,搬運下趨,精華既可入腎,而無澤瀉久服傷陰之弊,但腎最居下,非牛膝之猛力下行者,其能達之乎?況同杜仲,則堅強筋骨,以為熟地之佐使。

然萬物生於陽,而不生於陰,如春夏發生長養而秋冬肅殺閉藏,故用地茱一隊陰藥,更兼肉桂之甘辛,以補命門之真火,附子之健悍,以噓既槁之陽和,使陰從陽長,蓋無陽則陰無以生也。但慮草木無情,更借異類,與精血有情之品。其鹿茸乎,鹿稟純陽之質,茸含生髮之氣,助草木而峻補,令無情而俱變有情。

然補此火也,而得安其位,則木也,便得歸其源,乃成一陽,陷於二陰之坎象,萬病俱無,長生之兆,奈人在氣交之中,多動少靜,動則化火,誠恐辛溫之藥,乘勢僭越於上,再入酸以斂之,咸以降之,之五味子乎?況斂肺金而滋水,生津液而強陰,功專納氣藏源之用。《經》曰:五臟者,神明之臟,故臟無瀉法。

至於腎者,藏精之所,至陰之處,有虛無實,有補無瀉,書曰:十補勿一瀉之,此方之謂歟。(張)常用。無鹿茸者,以治大人小兒腎元不足,脾胃虛弱者,較之八味獲效尤勝。)

白話文:

根據古籍記載:在身體的機能中,最底層的功能是強化骨髓;又提到:當精氣不足時,應以滋補食材來補充,如果不是地黃這種具有大地陰性本質,厚重味道的草藥,又怎能有效補充體內的陰氣呢?然而,因為它色黃,蘊含著土壤的正氣,因此主要影響心臟和脾臟的功能。經過蒸煮和曝曬至黑色後,可以減少其寒涼特性,專注於溫暖和滋補肝臟和腎臟。然而,當腎臟的陰氣已耗損,肝臟失去必要的滋養,導致肝血量必然不足,所以,應遵循「虛則補其母」的原則,讓母親(脾臟)能夠滋養孩子(肝臟),這就是使用熟地的原因。

如果更虛弱,就應進一步滋補孩子的功能,以免孩子虛弱而消耗母親的元氣,所以選用山茱萸來增強肝臟功能。同時,為了防止精氣流失,山茱萸的酸澀特性,有助於收縮和鞏固精氣,幫助腎臟履行封閉和儲存精氣的任務。山藥的味道甘鹹,既能滋補脾臟,又能進入腎臟,符合「從化源」的原則。茯苓具有淡滲作用,能向下運送精華,這樣既可讓精華進入腎臟,又避免了澤瀉長期服用會傷害陰氣的缺點。但是,腎臟位於人體最下方,除非使用牛膝這種具有強大向下的力量,否則如何達到腎臟呢?此外,與杜仲一起使用,可以強化筋骨,作為熟地的輔助。

然而,所有生物都是在陽光下生長,而非在陰影中。就像春夏季節的生長和秋冬季節的收藏,所以選擇了地茱萸等陰性草藥,再加上肉桂的甘辛特性,以補充生命之火,附子的強烈功效,以恢復枯萎的陽氣,使陰氣跟隨陽氣生長。沒有陽氣,陰氣就無法產生。但是,考慮到植物沒有生命意識,我們藉助了其他生物,這些生物具有精血和情感。例如鹿茸,它具有純陽的特性,蘊含生長的氣息,與草藥結合,形成強烈的滋補效果,使無生命的草藥轉化為有情感的補品。

然而,滋補這種火氣,必須保持其位置穩定,這樣木氣才能回到根源,形成一個陽氣被兩個陰氣包圍的象徵,萬病皆無,這是長壽的徵兆。然而,人在氣候交換中,活動多於靜止,活動會產生火氣,我們擔心辛溫藥物會過度上升,因此加入酸性成分來收斂,鹹性成分來降低,這就是五味子的作用。此外,五味子能收斂肺金,滋潤水分,生成津液,強化陰氣,特別用於收納氣息和藏匿源頭。根據古籍記載:五臟是神明的器官,所以不應該使用瀉法。

對於腎臟,它是儲存精氣的地方,是極度陰性的區域,只有虛弱而無實證,只有補充而無瀉法,書中說:「十補勿一瀉」,這就是這個配方的意義。(張)經常使用。如果沒有鹿茸,這個配方可以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腎氣不足,脾胃虛弱的情況,相比八味地黃丸,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