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3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3)
1. 補火丸
治冷勞氣血枯竭,肉脊齒落,肢倦言微。
吳鶴皋曰:凡人之身有真火焉,寄於右腎。行於三焦,出入於甲膽,聽命於天君,所以溫百骸,養臟腑,充九竅者,皆此火也,為萬物之父,故曰:天非此火,不能生物,人非此火,不能有生,此火一息,猶萬物無父,故其肉衰而瘠,血衰而枯,骨衰而齒落,筋衰而肢倦,氣衰而言微矣。
硫磺(一斤),豬大腸(二尺),將硫黃末,實豬腸中,煮三時取出去腸,蒸餅丸,桐子大,每服十丸,日漸加之。服硫磺者,忌食諸禽獸血,此足少陰命門藥也。硫黃,火之精也,亦號將軍,故用之以補火,以其大熱有毒,故用豬腸爛煮以解之。庸俗之人忌而罕用,蓋不知其有破邪歸正,返滯還清,消陰回陽,化魄生魂之力也。
戴元禮曰:諸涼藥皆滯,惟黃連寒而不滯。諸熱藥皆燥,惟硫磺熱而不燥。有真陽虛衰,桂、附所不能補者,非硫磺不能補之,《本草》稱為救危妙藥,道家以之服食,尊之為金液丹,固人所可常服者。且硝與磺,一陰一陽,皆同類之物,今人惟知用芒硝,而不敢用硫磺,可見今人之不逮古人矣。
白話文:
【補火丸】
這款藥丸適用於治療因體內寒冷、勞損導致的氣血極度衰弱,出現肌肉萎縮、掉牙、四肢疲倦、聲音微弱等症狀。
吳鶴皋先生指出:人體內藏有一種真火,它寄存在右腎之中,流轉於三焦,出現在肝膽之間,受心臟的指揮,這股真火負責溫暖全身、滋養臟腑和填充九竅,是維持生命活力的關鍵,被稱為萬物之父。他說,如果沒有這股真火,天無法孕育萬物,人無法生存,一旦這股真火熄滅,就像萬物失去了父親,肉體會衰老、瘦削,血液會衰竭、乾涸,骨骼會衰弱、掉牙,筋骨會衰弱、四肢疲倦,氣力會衰弱、聲音微弱。
配方如下:硫磺(一斤)、豬大腸(二尺)。將硫磺磨成粉末,裝入豬腸中,煮三個小時後取出,去掉腸子,再加入蒸餅揉成像桐子一樣大的藥丸,每天服用十粒,逐漸增加。服用硫磺的人要避免食用各種禽獸的血,這是針對足少陰命門的藥方。硫磺是火的精髓,又稱作將軍,因此用來補充體內的火,由於硫磺性質大熱且有毒,所以使用豬腸烹煮來減緩毒性。一般人對硫磺有所忌憚,很少使用,但其實硫磺有驅邪扶正、返滯還清、消陰回陽、化魄生魂的力量。
戴元禮先生認為:所有涼性藥物都容易造成滯留,只有黃連性寒卻不會造成滯留。所有熱性藥物都容易造成燥熱,只有硫磺性熱卻不會造成燥熱。對於真正陽氣虛弱,桂枝、附子等藥物無法補充的情況,唯有硫磺能達到補充的效果,《本草綱目》將其稱為救命的妙藥,道家甚至將其視為金液丹,是人體可以經常服用的。並且硝石和硫磺,一個屬陰、一個屬陽,都是同一類的物質,現代人只知道使用芒硝,卻不敢使用硫磺,由此可見現代人遠不及古人。
以上就是「補火丸」的相關內容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2. 石膏散
治勞熱骨蒸,四肢微瘦,有汗脈長者。
勞熱之症,不盡屬陰虛,亦有陽邪入里,變為骨蒸,令人先寒後熱,漸成嬴瘦者。有汗,胃實也。脈長,陽明症也。
石膏,研細,每夕新汲水調服方寸七,取熱退為度。此足陽明藥也。石膏大寒質重,能入里降火,味辛氣輕,能透表解肌,雖寒而甘,能緩脾益氣,火勞有實熱者,非此不為功,故《外臺秘要》、《名醫錄》載之。《玄珠》曰:五行六氣,水特其一耳。一水既虧,豈能勝五火哉!醫不知邪氣未除,便用補劑,邪氣得補,遂人經絡,至死不悟。
夫涼劑能清火養水,熱劑以補火燥水,理易明也。勞為熱症,明矣,尚可補乎?惟無熱無積之人,脈微無力,方可補之,必察其胃中及右腎二火果虧,後用補劑可也。
夫癆瘵為害,由於氣血之虧損,血不足則火熱為殃,氣不足則陰寒為害。惟為調補氣血,則寒熱自平。然草木無情,故大寒大熱之藥,先哲尚諄諄垂戒,況石藥燥悍,豈可常試耶!存此大寒大熱石藥二方,以廣識見耳。
白話文:
【石膏散】
主治勞累過度導致的體內熱氣過盛,骨骼蒸熱,四肢略顯消瘦,且有出汗、脈象呈現長勢的人。
勞累導致的體熱,不僅是因為陰虛,也可能有陽邪入侵身體內部,轉變為骨骼蒸熱的情況,讓人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,逐漸變得消瘦。出汗表示胃部實熱,脈象長代表是陽明病徵。
使用研磨細緻的石膏,每天晚上以新打的冷水調和,服用約方寸匕大小的量七次,直到熱退為止。這是專治足陽明病的藥方。石膏性質極寒且質地沉重,能深入體內降火,其辛味與輕氣能穿透表皮,解除肌肉的疲勞,雖然寒涼但帶甜味,能緩和脾臟並增強體力。對於因勞累而有實熱的人,若非使用此藥,效果不佳,因此《外臺祕要》、《名醫錄》等古籍均有記載。《玄珠》中提到:五行六氣中,水只是其中之一。一旦水分缺失,又如何能抵抗五種火氣呢!醫師若不明瞭邪氣尚未去除,就使用補藥,使得邪氣藉由補藥深入經絡,直到死亡仍不明白。
涼藥可以清火養水,熱藥則用於補火燥水,道理簡單明瞭。勞累造成的病症是熱症,這點已清楚,還能補嗎?只有那些既無熱氣又無積食,脈象微弱無力的人,才適合補藥,但必須先確認他們的胃部及右腎兩處的火氣確實不足,之後再使用補藥即可。
肺結核之所以造成危害,是因為氣血的耗損,血氣不足會導致火熱的災難,氣力不足則會招致陰寒的侵害。唯有調整補充氣血,寒熱才能得到平衡。然而,植物沒有生命情感,所以對於極寒或極熱的藥物,前輩們仍然反覆提醒警戒,更何況礦物藥材的乾燥性強烈,豈能隨意嘗試!保存這兩個極寒極熱的礦物藥方,只為了擴展知識見聞罷了。
3. 芎歸血餘散
治傳屍癆瘵,去鬼殺蟲。出《醫宗必讀》。
室女頂門(生髮一小團,皂角湯洗淨,醋浸一宿,曬乾,紙然火燒,存性),川芎(五錢),當歸(三錢),木香,桃仁(去皮,炒,各二錢),安息香,雄黃(各一錢),全蠍(二枚),江上大鯉魚(生取頭,醋炙),上為末,分四服,每服井水一大碗,淨室中煎七分,入紅硬降真香末五分,燒北斗符入藥,月初五更,空心向北,仰天咒曰:瘵神瘵神,害我生人,吾奉帝敕,服藥保身。
急急如律令咒五遍,面北服藥畢,南面吸生氣入口腹中,燒降香,置床下,午時又如前服藥。
用黃紙一方,新筆淨水研透明,硃砂書此符,書時念前北斗咒。
白話文:
這段古文的意思如下:
【芎歸血餘散】這個處方是用來治療傳染性的肺結核,以及驅除邪靈和殺滅寄生蟲。此方出自《醫宗必讀》。
所需材料有:從處女頭頂取下一小撮頭髮(先用皁角湯清洗乾淨,再用醋浸泡一夜,曬乾後,用紙包好,點火燒燬,留下灰燼),川芎(5錢),當歸(3錢),木香,桃仁(去皮,炒熟,各2錢),安息香,雄黃(各1錢),全蠍(2隻),江中的大鯉魚(活取魚頭,用醋烤炙)。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分成四份,每次服用一份,用一大碗井水,在清潔的房間裡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,加入五分紅色且質地堅硬的降真香粉,並在藥中燒入北斗符,於每月初五的凌晨,空腹面向北方,仰望天空,唸咒:「瘵神瘵神,害我生人,吾奉帝敕,服藥保身。」 唸咒五遍後,面向北方服藥,再面向南方吸入生氣到口腹中,然後在牀上放一些降香燃燒。到了中午時刻,再次如上述方法服用藥物。
最後,取一方黃紙,用新的毛筆和清水研墨,再用硃砂書寫此符,書寫時要念前面的北斗咒。
請注意,這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,現代科學不一定認同其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