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(5)

1. 木瓜

得春生之氣,稟曲直之化,味酸,氣溫,無毒。入足太陰、陽明、足厥陰經。性惡濕而喜燥,溫能通行,酸能收斂,有並行不悖之功,所以能去濕和胃,滋脾益肺,利筋骨,調營衛,治肝脾所生之病,如暑濕傷脾而霍亂,肝木乘脾而轉筋,及腳氣濕痹等,然足痹由於精血不足,吐瀉由於倍食傷胃者勿用,然多食木瓜損齒及骨,以其伐肝也,忌犯鐵器。

木瓜實氣能固脫,氣滯能和,干胃滋脾,益肺去濕,除霍亂轉筋,腳氣水痢。筋急能舒,筋緩能利,濕痹能攻,暑瀉能止,故曰:醒筋骨之濕者莫如木瓜,合筋骨之離者莫如杜仲。

白話文:

木瓜性溫無毒,入足太陰、陽明、足厥陰經,味酸,具有溫能通行、酸能收斂的功效,能去濕和胃、滋脾益肺、利筋骨、調營衛,可用於治療因肝脾虛弱引起的疾病,如暑濕傷脾導致的霍亂、肝木乘脾導致的轉筋,以及腳氣濕痹等。但對於精血不足導致的足痹,以及倍食傷胃引起的吐瀉,則不宜使用。此外,木瓜性偏寒,多食會損齒及骨,忌與鐵器接觸。木瓜實氣能固脫,氣滯能和,干胃滋脾,益肺去濕,可除霍亂轉筋、腳氣水痢。對於筋急能舒,筋緩能利,濕痹能攻,暑瀉能止。因此,木瓜有醒筋骨之濕的作用,與杜仲合用則有合筋骨之離之效。

按:木瓜稟東方之酸,故專入肝治筋,凡轉筋時,但呼其名,及書作木瓜字樣於其處則愈。可見神於治筋者矣。然多食損齒及骨,《經》云「:陰之所生,本在五味;陰之所營,傷在五味。」五味太過即有增勝之憂也。

白話文:

木瓜具有東方酸味的特性,所以專門可以入肝來治療筋脈問題。當出現轉筋的情況時,只要呼叫木瓜的名字,或者在患處寫上木瓜二字就能見效,這可以看出它在治療筋脈問題上的神奇效果。但是,如果吃得太多會損害牙齒和骨骼。《經》上有說:「陰氣的生成,本來源於五味;而陰氣的耗損,也在於五味過度。」這說明五味如果過量食用,就會有造成危害的顧慮。

2.

稟地中之陰氣以生,故味甘、氣寒、無毒。入手足太陰經,故能清胃,復能潤肺。肺與大腸為表裡,所以上主化痰止渴寧嗽,下主腸澼來紅不足。總甘能益血,寒能除熱之功也。乾柿功效相似,但寒氣消減,更能厚腸胃,補不足,潤肺止渴。柿霜色白輕浮清肅,上焦治心肺間之熱,生津止渴化痰,止嗽喉舌口瘡之需,但嫌性寒,凡肺經無火者,感寒咳嗽者,臟腑腸胃虛冷者忌之。

柿屬金與土,種類雖不一,收斂義則同,潤心肺止嗽,開胃脘消痰,腹內瘀血旋除,口中吐血易止。解渴補虛勞不足,澀腸禁熱痢頻來,忌與蟹同食,誤犯痛瀉害深。紅柿忌酒共嘗易醉人,患心痛至死。黃柿和米粉蒸,小兒啖可塞腸澼便紅。粗心柿略大微寒。牛奶柿至小極冷,不宜多食,寒中腹痛。

白話文:

柿子生長於地中陰氣,因此味甘、性寒,無毒。它走入足太陰經,能清胃潤肺。肺和大腸相表裡,所以柿子能化痰止渴、寧嗽,並能治療腸澼、便血等問題。總之,柿子甘甜能益血,寒性能除熱。乾柿功效類似,但寒氣較弱,更能滋養腸胃,補虛不足,潤肺止渴。柿霜色白輕浮,性寒清肅,可以治療心肺間的熱症,生津止渴、化痰止咳,並能治喉舌口瘡。但柿霜性寒,不適合肺經無火、感寒咳嗽、臟腑腸胃虛冷的人食用。

柿子屬金與土,種類很多,但都有收斂的作用,能潤心肺、止咳嗽,開胃消痰,化解腹內瘀血,止口中吐血。柿子能解渴、補虛勞不足,澀腸止痢。柿子忌與螃蟹同食,否則會腹痛瀉痢。紅柿忌與酒同食,容易醉酒,甚至心痛致死。黃柿和米粉蒸熟,可以治療小兒腸澼、便血。粗心柿略大,性寒。牛奶柿最小,性寒,不宜多吃,否則會寒中腹痛。

乾柿氣平,久服有益,澀中厚腸胃,殺蟲潤咽喉、日曬乾,白色者佳。柿蒂療嘔逆如神。柿霜清心退熱生津,潤肺化痰止嗽,故治勞嗽甚效。木皮研細米飲調服。下血能醫,古謂柿有七絕,一壽二多陰,三無鳥窠,四無蟲蝕,五霜葉可玩六嘉賓,七落葉肥大也。

按:柿種雖不一,總之清肅枯焦火邪。兼有益脾之功。有三世死於反胃,其孫得一方,用食餅同乾飯食之,絕不用水,亦勿以他藥雜之,旬日而愈。其清肅上焦益脾之功可見矣。但中寒者禁之。

白話文:

乾柿性平,長期食用有益,能收斂腸胃、殺蟲潤喉,日曬乾燥後,白色者較佳。柿蒂能治嘔吐反胃,效果奇佳。柿霜能清心退熱、生津潤肺、化痰止咳,故能有效治療咳嗽。柿木皮研成細粉,用米湯調服,可治下血。古人認為柿子有七個優點:一是長壽,二是陰氣充足,三是無鳥巢,四是無蟲蛀,五是霜葉可觀賞,六是嘉賓喜愛,七是落葉肥大。

柿子的種類雖然很多,但都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降火、益脾的功效。曾有祖孫三代死於嘔吐反胃,其孫後來得到一個方子,用柿子餅與乾飯一起食用,不加水,也不摻雜其他藥物,十天後便痊癒。由此可見柿子清熱解毒、益脾的功效十分顯著。但體寒者不宜食用。

3. 石榴皮

味酸、澀、性溫,無毒。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

石榴皮,能禁清漏,赤白帶下,久痢滑瀉,並堪收澀,洗眼止淚。煎服下蛔。子啖生津解渴。過食損肺及損齒變黑,戀膈成痰。

白話文:

味道酸、澀,性質溫和,無毒性。能進入肝、脾、腎三個經絡。

石榴皮可以治療白帶異常,長時間的腹瀉和痢疾,也有收斂的作用,可用來洗眼睛止淚。煎煮後服用可以驅除腸道寄生蟲。石榴籽吃起來可以生津解渴。但如果吃得太多會傷害肺部並且損害牙齒,甚至使牙齒變黑,還可能在體內形成痰。

4. 椰子

椰子大類匏瓜,其殼鋸開作器,遇毒弗起便知。肉時啖益中氣虛弱,卻癱瘓偏風。漿如乳汁,飲之得醉,塗鬚髮轉烏,潤咽喉不渴。

白話文:

椰子外形像大型的匏瓜,它的殼可以用來製成器具,如果遇到有毒物質不會起變化就能知道。吃椰子肉有益於中氣不足,可以改善癱瘓和半身不遂。椰子水像乳汁一樣,喝了會讓人感到微醺,塗在鬍鬚和頭髮上可以使它們變黑,塗在喉嚨上則能保持濕潤而不乾渴。

5.

稟土氣以生,味甘澀,兼苦,微寒,無毒。炒食甘美,經火則熱。多食引火入肺,大腸受損。入手太陰、陽明經。苦寒能瀉濕熱,為肺家之果,所以上除寸白,下療腸痔,肺臟腑所受溫熱之病,悉治之矣。治寸白蟲,目食榧子七顆,滿七日,蟲皆化為水也。東坡詩云:驅除三彭蟲,已我心腹疾,蓋指其殺蟲也。

如好食茶葉,面黃者,亦有蟲也,每日食榧子七顆,以愈為度。甚者,每日空腹食二十一枚,不數日,蟲俱下矣。

榧,主五痔,能使去根,殺三蟲,旋化為水,助筋骨健而壯陽,調營衛行而止咳。忌同鵝肉食。榧子皮反綠豆,能殺人。

白話文:

榧子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,味甘澀,帶苦,微寒,無毒。炒熟後香甜可口,經火烤後性溫。但吃太多會引發內熱,損傷大腸。入肺經、脾經。苦寒能清熱利濕,是肺部的良藥,可治療白蟲、痔瘡等因濕熱引起的肺部疾病。食用七顆榧子連續七天,可將白蟲消滅。東坡先生詩中也提到榧子能殺蟲。如果愛喝茶卻面色發黃,也可能體內有蟲,每日食用七顆榧子即可。情況嚴重者,每日空腹食用二十一枚,蟲很快就會排出。

榧子能治五痔,根除痔瘡,殺滅三種腸道寄生蟲,使其轉化成水,能強健筋骨,壯陽,調和營衛,止咳。忌與鵝肉同食。榧子皮與綠豆相剋,會傷人。

6. 枇杷葉

稟天地清寒之氣,四時不凋,味苦,氣平,平即涼也,無毒。入足太陰、足陽明經。以性涼而善下氣,故降火而清肺胃,以治嘔噦消渴,肺熱喘咳,腳氣上衝,及婦人發熱咳嗽,經事先期,總性涼清潤下氣之功也,宜刷去背上毛。治胃病,薑汁塗炙。治肺病,蜜水塗炙。去毛不淨,射入肺中,作咳難療。

枇杷葉,清肺和胃下氣,除嘔逆不己,解咳治熱嗽無休。實,味甘酸滋潤五臟,少食止吐止渴、多食生熱生痰。木白皮亦入醫方,主吐逆不能下食。

白話文:

枇杷葉與白皮的藥性及功效

枇杷葉禀受天地清寒之氣,四季不凋謝,味道苦,性平,平即涼也,無毒。它能通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。

由於性涼且善於降氣,因此能降火清肺胃,用於治療嘔吐、反胃、消渴、肺熱喘咳、腳氣上衝,以及婦女發熱咳嗽、經期提前等症狀。總而言之,枇杷葉具有涼、清、潤、降氣的功效。

使用枇杷葉時,應先將背面的毛刷乾淨,否則毛髮進入肺中會引起咳嗽難治。治療胃病可使用薑汁塗抹炙烤,治療肺病則可用蜜水塗抹炙烤。

枇杷葉性味甘酸,滋潤五臟,少量食用可止吐止渴,但多吃會生熱生痰。

白皮也常用於醫方,主要用於治療嘔吐、反胃、不能進食的症狀。

7. 郁李仁

得木氣而兼金化,故味辛、苦,性潤而善降下,陰也。碎核取仁用。入足太陰、手陽明、太陽經,為宣結消腫、破血利水、潤燥之藥,乃治標救急之方。倘燥結由於津液不足者勿服。

郁李仁,消浮腫肌表,竟利小便,宣結氣腸,中立通關格,破血潤燥,亦易成功,潤達幽門關格,有轉輸之妙,宣通水府腫脹,無壅遏之嗟。

白話文:

郁李仁具有辛、苦味,性潤而善於向下,屬陰性。使用時取其核仁。它入足太陰、手陽明、太陽經,具有宣散結塊、消腫、破血利水、潤燥的作用,是治療急症的藥物。但若燥結是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,則不宜服用。

郁李仁能消浮腫,利小便,宣散結氣,暢通腸道,破血潤燥,並能潤滑幽門,促進轉運,宣通水府,消腫止痛,效果顯著。

8. 雞頭實

一名芡實,稟水土之氣以生,味甘,氣平,無毒。入足太陰、少陰,補脾胃固精氣之藥也。脾主四肢,足居於下,為濕所侵則腰脊膝痛而成痹,脾氣得補,濕不自容,而前痹除也。脾主中州益脾,故能補中,腎藏精與志,入腎,故主益精強志,暴病多屬火,得水土之陰者能抑火,故主除暴疾也。精氣足脾胃強,則久服耳目聰明,輕身耐老矣。

君山藥、茯苓、白朮、人參、蓮肉、薏仁、扁豆為補脾胃要藥,一味搗末。熬金櫻子煎和丸服之,補下元益人,謂之水陸丹。雞頭粥法,用雞頭實三合,煮熟去殼,同粳米一合,煮粥,日日空心食之,能益精氣,強志意,利耳目。四精丸。治思慮色欲過度,損傷精氣,小便遺數精滑,用秋石、芡實、茯苓、蓮肉各四兩、為末棗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雞頭實,去濕痹健脾,禁泄瀉遺濁,益氣補中,固精滋腎。

白話文:

芡實的功效與應用

芡實,是一種生長於水土環境中的植物,其味甘,性平,無毒。它入足太陰脾經與少陰腎經,屬於補脾胃、固精氣的藥物。

脾臟主宰四肢,而足部位於身體下方,容易受濕氣侵襲,導致腰脊膝痛,形成痹症。補益脾氣,就能驅除濕氣,進而消除痹症。脾臟位於人體中焦,補脾能補中焦。腎臟藏精,主宰意志,芡實入腎,因此能益精強志。暴病多由火邪引起,芡實屬於水土陰性之物,能抑制火邪,故能除暴疾。

精氣充盈、脾胃強健,長期服用芡實,可使耳目聰明,身體輕盈,延緩衰老。

常見配伍:

  • 補脾胃要藥: 山藥、茯苓、白朮、人參、蓮肉、薏仁、扁豆等,可將其中一味研磨成粉末,加入熬製的金櫻子煎藥汁中,製成丸劑服用,具有補下元、益人功效,稱為「水陸丹」。
  • 雞頭粥: 使用雞頭實三合,煮熟去殼,與粳米一合同煮粥,每日空腹食用,能益精氣、強志意、利耳目。
  • 四精丸: 用於治療思慮過度、縱慾傷精,以及小便失禁、遺精滑精等症。配方為秋石、芡實、茯苓、蓮肉各四兩,研磨成粉末,用棗泥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