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(2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(2)
1. 杏仁
稟春溫之氣兼火土之化,味苦、甘,氣溫,有毒。入手太陰經,性潤利而下行,味苦溫而散滯,溫能解肌,苦能泄熱,故外有發散祛邪之功,內有下氣消痰之效。主咳逆上氣,奔豚驚癇,心下煩熱,風氣去來,解肌化痰喘促等症。雙仁者有毒勿用。若去皮尖消痰潤肺,若發散連皮尖用。
杏仁,入肺,為利下之劑。散肺經之風寒,下喘嗽之氣逆,消心下之急滿,潤大腸之氣秘,解錫毒有效,消狗肉如神,逐奔豚,殺蟲疽、婦人陰蝕可納。實,啖多目瞀,傷筋骨傷神。葉,端午採收。煎湯洗眼止淚。根主墮胎,花治厥逆。有以杏仁栝蔞並用,不知杏仁味辛從腠理中發散以去痰,故表虛者忌之,栝蔞性潤,從腸胃中滑利以除痰,故里虛者忌之,若痰熱表裡俱實者,並行而有功也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杏仁潤心肺大腸,主喘嗽下氣,散風寒痰結,宜去皮尖炒用。然與桃仁俱通大便,但杏仁治氣,桃仁治血。
白話文:
【杏仁】
承襲春天溫暖的氣息,結合了火與土的轉化,味道苦中帶甘,性質溫熱,具有毒性。主要作用於肺部,性質潤滑且向下行走,其苦味與溫性有助於散開身體的滯留,溫性能夠放鬆肌肉,苦味則能排除熱氣,因此它在外可以發揮散發和驅逐邪氣的作用,在內則能降低氣喘和消除痰液。主要用於治療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突發性的肌肉抽搐、驚嚇引起的癲癇、心臟周圍的煩躁與熱感、風氣來回不定、肌肉放鬆以及喘息和咳嗽等症狀。雙生的杏仁有毒,不可使用。如果要去皮去尖以消除痰液和潤肺,如果要發散則需連皮和尖一起使用。
杏仁進入肺部,作為一種有利於排便的藥物。它可以散發肺部的風寒,緩解氣喘和咳嗽,消除胸悶,潤滑腸道,解除錫毒,神奇地消除狗肉的影響,驅逐突發性的肌肉抽搐,殺死蟲子和瘍,治療婦女的陰部腐蝕病。然而,過量食用會導致視力模糊,損傷筋骨和精神。其葉子在端午節時採收,煮湯洗眼可以止淚。其根部可以導致墮胎,花朵則可以治療突然的昏厥。有些人會同時使用杏仁和栝蔞,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杏仁的辛味可以從皮膚毛孔中散發以去除痰液,所以表面虛弱的人應該避免使用,而栝蔞的性質濕潤,可以從腸胃中滑順地去除痰液,所以內部虛弱的人應該避免使用。然而,對於痰熱表裡都實在的人來說,同時使用兩者會有很好的效果。
主要治療(與痘疹一起參考),杏仁可以滋潤心、肺和大腸,主要用於治療氣喘和降低氣逆,散發風寒和痰結,適合去皮去尖炒制後使用。然而,杏仁和桃仁都能通便,但杏仁針對的是氣,而桃仁則針對的是血液。
2. 烏梅
花發於冬,成實於夏,得木氣之全,故味最酸,所謂曲直作酸是也。膽為甲木,肝為乙木,舌下有四竅,兩通膽液、故食酸則津生也。《經》曰:熱傷氣,邪客於胸中,則氣上逆而煩滿,心為之不安。烏梅味酸,能斂浮熱,吸氣歸元,故主下氣,除熱煩滿及安心也。下痢者,大腸虛脫也。
好唾口乾者,虛火上炎,津液不足也。酸能斂虛火,化津液固腸脫,所以主之,其主肢體痛偏枯不仁者,蓋濕氣侵於經絡,則筋脈弛縱或疼痛不仁,肝主筋,酸入肝而養筋,肝得所養,則骨正筋柔,機關通利,而前症除矣。其主去死肌,青黑痣惡肉者,白梅之功也。白梅味鹹,咸能軟堅故也,又能消痰醒睡止霍亂,解酒毒,弘景雲:「生梅、烏梅、白梅功用相似,第烏梅較良,資用更多,然木性喜升,發酸味斂束,是違其性之所喜也。
《經》云:酸走筋,筋病無多食酸,及病當發散者,咸忌之,《鬼遺方》蝕惡瘡胬肉,用烏梅肉,燒為灰敷上一夜,立盡。赤痢腹痛,烏梅肉黃連各四兩,蜜丸梧子大,每米飲下二十丸,日三服。治勞瘧,用烏梅十四杖,豆豉二合,甘草三寸,生薑一塊,童便二升,煎去一半溫服即止。
烏梅,收斂肺氣,生津止嗽,解渴除煩,澀腸止瀉,傷寒溫瘧,休息久痢,便血血痢,安蛔厥而止蟲痛,去黑痣而蝕惡胬肉。白梅搗敷惡毒,治婦人乳癰最效,痰厥僵仆,擦牙關緊閉即開,葉煮汁服,久痢亦除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梅花,味甘微酸,氣平無毒,能發痘解毒,以其先得萬物生髮氣也。
白話文:
標題:[烏梅]
內容:烏梅的花在冬天綻放,在夏天結果,充分吸收了樹木生長的精華,因此味道特別酸,這就是所謂的「曲直作酸」的道理。膽屬甲木,肝屬乙木,舌頭下面有四個孔,其中兩個連接着膽液,所以吃酸的食物,就會產生口水。《經》記載:熱氣傷了內氣,邪氣就容易在胸中積聚,導致氣往上衝,感到煩躁和脹滿,使人心神不寧。烏梅的味道酸,能收斂浮熱,幫助氣歸原位,因此主要功效是降氣,消除熱感、煩躁和脹滿,以及安定心神。腹瀉,是因爲大腸虛脫。
常吐口水、口乾,是因爲虛火上炎,體內津液不足。酸味能收斂虛火,化生津液,穩固腸道,因此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對於肢體疼痛、半身不遂或失去知覺,可能是因爲溼氣侵入經絡,導致筋脈鬆弛或疼痛、失去知覺,肝臟主管筋,酸味進入肝臟滋養筋脈,肝臟得到滋養,骨骼就會正常,筋脈柔軟,關節活動自如,這些症狀就會消失。去死皮、黑痣、惡肉,這是白梅的功效。白梅味道鹹,鹹味能軟化硬塊,所以有此功效。另外,它還能化痰、提神、止霍亂、解酒毒。
《經》提到:酸味會進入筋脈,如果筋脈有問題,就不應該多吃酸的東西,還有當疾病需要發散時,也要避免。《鬼遺方》記載:去除惡性瘡腫,可以用烏梅肉燒成灰,敷在傷口上一夜,就能見效。治療赤痢腹痛,烏梅肉和黃連各四兩,製成蜜丸,每次服用二十粒,一天三次。治療勞瘧,使用烏梅十四枚,豆豉二合,甘草三寸,生薑一塊,童子尿二升,煎至一半,溫服即可止住。
烏梅的主要功效是收斂肺氣,生津止咳,解渴除煩,澀腸止瀉,傷寒、溫瘧、久痢、便血、血痢,安蛔厥而止蟲痛,去黑痣和蝕惡肉。白梅搗碎外敷,對治療惡性毒瘡效果極佳,治療婦人乳腺炎最有效,痰厥僵仆,擦牙關緊閉即開,葉煮汁服,久痢亦除。
主治(痘疹合參):梅花,味道甘甜微酸,性質平和無毒,能促進痘疹生成,解毒,因爲它先得到了萬物生長的生氣。
以上就是烏梅的詳細解析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3. 梨
梨成於秋,花實皆白,得西方之陰氣者乎。味甘微酸,氣寒無毒。與萊菔相間,收藏則不朽爛,入手太陰、足陽明經。主胸中痞塞熱結,治客熱中風不語,解丹石熱氣驚邪,利大小便,止渴,貼湯火傷瘡,止熱嗽痰咳,潤肺消痰,降火除熱。膏粱之家,厚味釀酒,縱恣無節,必多痰火癰疽,卒中之患,惟數食梨,能轉重為輕,可消靡於無事,但多食寒中,以其過於冷利也。乳婦血瘀不可食者,以血得寒則凝,而成瘀為病也。
同人乳、蔗漿、蘆根汁、童便、竹瀝,治血液衰少,漸成噎膈,卒得咳嗽用上好梨,去核搗汁一碗,入椒四十粒,煎一沸去滓,納黑餳一大兩,消訖,細細含咽立定。赤白胬肉,日夜痛者,取好梨一顆,搗絞汁,以黃連切片一錢,浸汁內取生汁,臥點之。反胃轉食,藥物不下,用大雪梨一個,以丁香十五粒,刺入梨內濕紙包,四五重煨熱,去丁香食之。
梨,外宣風氣,內滌狂煩,生之可清六腑之熱,熟之可滋五臟之陰,解酒病,除渴止咳嗽,消痰去客熱心經,除煩熱肺臟,潤乾燥咽喉,卻結熱胸膈,但性流利氣寒,多食動脾,令人中寒下利。產婦虛人,並宜切忌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除客熱心煩肺熱,消渴流利下行。
白話文:
梨在秋天成熟,其花和果都是白色的,這是不是代表它吸收了西邊的陰冷氣息呢?它的味道甘甜略帶酸味,性質偏寒且無毒性。如果和萊菔(蘿蔔)交替存放,可以保存很久不會腐爛。梨主要影響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。它主要能治療胸中的痞塞和熱結,對因熱氣引起的中風、不能說話有療效,能緩解由丹石熱氣導致的驚嚇和邪氣,有利於大小便,能止渴,能用來敷貼燒燙傷的創面,能止住熱咳和痰咳,潤肺化痰,降火去熱。
對於那些經常食用肥甘厚味,大量釀酒,生活沒有節制的人來說,他們很可能會有很多痰火、癰疽和卒中的風險。但只要常吃梨,就能把這些嚴重的病情轉變為較輕的,甚至能在事情發生前就消除。但是過量食用會導致寒氣入體,因為梨性質過於寒冷,易造成腸胃刺激。哺乳期婦女如果血液瘀滯,是不可以吃梨的,因為血液遇寒會凝固,從而形成瘀血引起疾病。
梨與人乳、蔗漿、蘆根汁、童便、竹瀝等一同使用,可以治療血液衰竭逐漸形成的噎膈,突然的咳嗽等症狀。對於眼睛的胬肉,日夜疼痛,可以取一個好的梨,搗碎榨汁,加入切片的黃連,浸泡在汁液中,取出生汁,躺下時滴入眼中。對於反胃、食物倒流,藥物無法下嚥的情況,可以用一個大的雪梨,插入15粒丁香,用濕紙包裹四五層,加熱後,取出丁香食用。
梨能從外部散發風氣,從內部清除煩躁,生吃可以清六腑的熱,煮熟了吃能滋養五臟的陰氣,能解酒,止渴,止咳嗽,化痰,去除身體的熱氣,消除心煩和肺熱,潤喉,消除胸中的結熱。但是梨的性質流利且偏寒,過量食用會影響脾胃,導致寒氣入體,引起腹瀉。產婦和虛弱的人,應該特別避免食用。
梨主要適用於治療痘疹,去除身體的熱氣,舒緩心煩和肺熱,治療口渴,促進消化。
4. 大棗
純得土之沖氣,兼感天之微陽以生,味甘,氣溫,無毒。入足太陰、陽明經。《經》曰:里不足者以甘補之,形不足者溫之以氣。甘能補中,溫能益氣,甘溫能補脾胃,而生津液,則十二經脈自通,九竅利,四肢和也。正氣足則神自安。故主心腹邪氣,心下懸急,脾得補則氣力強,腸胃清故主身中不足及腸澼,甘能解毒,故主和百藥,脾胃足,氣血充,後天生氣藉此而盈溢,故日久服輕身也。
大棗,善和百藥,補助諸經,味厚甘溫。專走脾經血分,為補中益氣之所必需也。滋脾土,潤心肺,調營衛,緩陰血,悅顏色,通九竅,調和脾胃、具生津止瀉之功,潤養肺經,操助脈強神之用,凡補五臟藥,用肉搗丸,中滿症忌服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安中養脾胃,助十二經脈,通九竅,平胃氣,補少氣,生津液,暢營衛,和藥性,灌漿時宜之,但小兒多食成疳,蓋過食甘乃傷脾也,久食傷齒,牙乃腎余,土剋水也。
同生姜並用者,專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,兼以發脾胃升騰之氣以散邪也。紅棗功用相仿但力差不及耳。
白話文:
【大棗】
大棗得天獨厚,集大地中和之氣,又承載了天空的微弱陽光而成長。它味道甘甜,氣溫和煦,且無毒性。主要作用於腳部的太陰與陽明經絡。古書有言:體內虛弱者可用甘甜的食物來滋補,身體形質不夠強健者可透過溫熱的氣息來強化。甘甜的食物能補充中氣,溫熱的氣息能增加體力,甘溫的食物能滋補脾胃,促進津液生成,如此一來,全身的十二條經脈自然會暢通無阻,九竅也會順利運作,四肢也會和諧。當體內的正氣充足,精神自然安定。因此,大棗能驅除心腹的異常氣息,緩解心下部位的緊張,補充脾胃後,氣力會更強壯,腸胃得到清理,所以對身體虛弱及腸胃疾病有療效,甘甜的食物能解毒,所以大棗能協調各種藥物,脾胃充足,氣血充沛,後天的生命力靠的就是大棗來充滿,所以長期服用能減輕身體負擔。
大棗能協調各種藥物,補助各個經絡,味道濃鬱甘甜,溫暖。主要作用在脾臟的血液循環上,是補充中氣,增加體力所必須的。滋養脾臟,潤澤心肺,調整營養與防禦系統,緩和陰血,美化臉色,暢通九竅,調和脾胃,具有生津止瀉的功效,滋潤肺部,有助於脈搏強壯與精神提振,所有補充五臟的藥物,都應使用大棗作為丸藥的外殼,但脾胃脹滿的症狀則不宜服用。
對於痘疹等疾病的治療,大棗能安撫中焦,滋養脾胃,幫助十二條經脈運作,暢通九竅,平衡胃氣,補充氣力,生成津液,調節營養與防禦系統,協調藥物效果,在形成膿包的過程中非常適合食用,但兒童若過量食用會造成消化不良,因為過量的甘甜食物會傷害脾臟,長期食用也會傷害牙齒,因為牙齒的健康與腎臟有關,而脾臟的氣會剋制腎臟的水。
與薑片一同使用時,大棗專門調節脾胃的津液,並協調營養與防禦系統,同時提升脾胃的升騰之氣,以去除邪氣。紅棗的作用類似,但效力稍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