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6)

1. 盈虛

夫盈虛消息之理,可不默悟其機而保之,則長養化育之道得矣。蓋人稟陰陽之氣化,從無形而有形,皆生於虛也。故孕育之道,猶月滿則虧,月虧乃盈,豈非生於虛哉!及至氤氳之氣方凝,賴母氣以煦之,血以濡之,漸得長養成形。

離胞之後,更賴乳之,血氣滋培,腸胃漸充,繼以飲食調養,先天無形之氣,蓄之於內,後天有形之味,養之於外,魂魄神志意之五志既全,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便有,迨至養之既極,則男子內蓄少陰八數之氣,女子內蓄少陽七數之氣,盛滿於中,陰陽氣和,精氣盈益,始得生子。

總莫非從無形陰陽之虛,而變化有形之實,及長養太極,則有形之實,仍歸無形之虛,能悟其理,凝神保精,則天真長固,得盡天年。《經》所謂: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,故壽命無窮。倘耗真竭精,則不能盡天度之數,而形神早壞矣。(張)陳至理,幸珍生者保之。

白話文:

人生的盈虛消長之道,若能靜心領悟,就能掌握長養化育的秘訣。人體是由陰陽之氣變化而來,從無形到有形,都是從虛無中生出的。就像孕育的過程,月圓則缺,月缺則盈,不也是生於虛無嗎?待到精氣凝聚成形,便依靠母體的氣血滋養,逐漸長成。

出生後,更需要依靠母乳的滋養,血氣充盈,腸胃漸漸發育,並藉由飲食調養,將先天無形的精氣蓄積於內,後天有形的營養滋養於外。魂魄神志意五志俱全,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也隨之而生。待到養育到極致,男子內蓄少陰八數之氣,女子內蓄少陽七數之氣,充盈於體內,陰陽氣和,精氣充盈,才得以生育。

總而言之,一切都是從無形的陰陽之虛,變化出有形的實體。長養至極,有形的實體又會歸於無形的虛無。若能明白此理,凝神保精,則天性長存,得以善終。經書中所說:「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,故壽命無窮。」若耗費真氣,精氣衰竭,則無法盡其天命,形神早衰。所以,要珍惜生命,守護精氣,才能延年益壽。

2. 煩躁

合而言之,煩躁皆熱也。析而言之,煩者陽也;躁者陰也。火客於肺則煩,火入於腎則躁。大抵心火旺則水虧金爍,惟火獨熾,故肺腎合而為煩躁。煩為熱之輕,躁為熱之重,獨煩不躁者多屬熱,獨躁不煩者為虛寒。躁者坐臥躁急,或身體不欲近衣,或欲坐臥泥水井中,乃無根之虛寒逼使然、為外之假熱,實陽氣欲亡之候也。熱藥令服,其躁自定,誤投涼劑,立見傾危。

仲景曰:少陰病,吐利,手足厥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茉萸湯主之。蓋吐利厥冷,而至於煩躁欲死,腎中之陰氣上逆,將成危候,故用吳茱萸以下其逆氣,而用人參薑棗以厚土,則陰氣不復上干,此之溫經兼用溫中矣。仲景又曰:少陰病,四逆惡寒而身蜷,脈至不煩而躁者,死。

白話文:

總之,煩躁都是熱症。仔細分析,煩屬陽,躁屬陰。火熱停留在肺部則煩,火熱侵入腎臟則躁。大多數情況下,心火旺盛導致水液虧損,金氣受損,只有火熱獨盛,所以肺腎合而為煩躁。煩是熱症的輕微表現,躁是熱症的嚴重表現。單獨出現煩躁不發熱的,多屬熱症;單獨出現躁動不煩躁的,則屬虛寒。躁動的人,坐臥不安,躁急難耐,或不願穿衣服,或想坐臥在泥水井中,這是無根的虛寒逼迫所致,是外在的假熱,實際上是陽氣將要消失的徵兆。服用溫熱藥物,躁動就會平息,若誤服寒涼藥物,就會立刻出現危險。

張仲景說:少陰病,出現嘔吐腹瀉,手腳厥冷,煩躁欲死的人,可以用吳茱萸湯治療。因為嘔吐腹瀉、厥冷,並且發展到煩躁欲死,是腎臟的陰氣上逆,將要危及生命,所以用吳茱萸來抑制逆氣,用人參、生薑、大棗來滋補脾胃,這樣陰氣就不會再向上逆犯,這就是溫經和溫中的治療方法。張仲景還說:少陰病,四肢厥逆怕冷,身體蜷縮,脈象微弱,不煩躁卻躁動不安的人,就會死亡。

蓋四逆惡寒身蜷,更加脈不至,陽已去矣。陽去故不煩,然尚可施種種回陽之法。若其人復加躁擾,則陰亦垂絕,即欲回陽,而基址已壞,不能回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四肢厥冷、怕冷且身體蜷縮,再加上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,這表示陽氣已經衰竭。陽氣衰竭所以不會煩躁,但此時還可以使用各種方法來回陽。但如果病人還伴有躁動不安的症狀,這表示陰液也將要耗盡,即便想要回陽,根基已經損壞,也無法挽回了。

3. 喜怒

喜笑皆屬心火,蓋火得風而焰,笑之象也。古人治一男笑不休,口角流涎,用黃連解毒湯,加半夏、竹葉、竹瀝、薑汁而愈。一婦笑不休,用溫鹽湯,探吐出熱痰五升而愈。怒者,乃陰氣盛而閉遏其陽,則不得伸越而發也。丹溪治善怒方,香附(細末)六兩,白湯每服五錢,此疏肝快氣之義也。

然有心腎之陰不足,而遇事易煩發怒者,又宜滋肝陰心血,而非香燥疏肝快郁之藥所宜也。

白話文:

開心和笑都屬於心火,因為火遇到風就會起火焰,而笑也是類似的現象。古代治療一個男人不停地笑,嘴角流口水,使用黃連解毒湯,加入半夏、竹葉、竹瀝和薑汁,就治好了。一位婦女不停地笑,用溫鹽湯,探吐出五升的熱痰,也治好了。生氣是因為陰氣盛而壓抑陽氣,陽氣無法伸展和發散。丹溪治療容易生氣的方子,用香附(研成細末)六兩,白湯每次服用五錢,這是疏肝快氣的意思。

不過,有些人心腎陰虛,遇到事情就容易煩躁生氣,這就需要滋養肝陰心血,而不是使用香燥疏肝快郁的藥物。

4. 論司天

司天主上半年六個月,在泉主下半年六個月。

子午(少陰君火司天,陽明燥金在泉。)

卯酉(陽明燥金司天,少陰君火在泉。)

辰戌(太陽寒水司天,太陰濕土在泉。)

丑未(太陰濕土司天,太陽寒水在泉。)

寅申(少陽相火司天,厥陰風水在泉。)

已亥(厥陰風木司天,少陽相火在泉。)

歌訣曰:子午少陰君火天,陽明燥金應在泉,丑未太陰濕土上,太陽寒水兩連綿,寅申少陽相火旺,厥陰風木地中聯,卯酉卻與子午倒,辰戌巳亥亦皆然。

凡應天為天符,如木運之歲上見厥陰,火運之歲上見少陰、少陽,土運之歲上見太陰,金運之歲上見陽明,水運之歲上見太陽。蓋此五者,司天與運氣相會,天氣下降,如合符運,故名天符。更凡永歲為歲,直如木運之歲,歲當亥卯;火運之歲,歲當寅午;土運之歲,歲當辰戊丑未;金運之歲,歲當巳酉;水運之歲,歲當申子。此五者,歲之所直,故曰承歲,為歲直。

白話文:

司天主宰上半年六個月,在泉主宰下半年六個月。

子時和午時(少陰君火司天,陽明燥金在泉)。

卯時和酉時(陽明燥金司天,少陰君火在泉)。

辰時和戌時(太陽寒水司天,太陰濕土在泉)。

丑時和未時(太陰濕土司天,太陽寒水在泉)。

寅時和申時(少陽相火司天,厥陰風木在泉)。

已時和亥時(厥陰風木司天,少陽相火在泉)。

歌訣說:子時和午時少陰君火司天,陽明燥金在泉;丑時和未時太陰濕土司天,太陽寒水連續出現;寅時和申時少陽相火旺盛,厥陰風木在地中相連;卯時和酉時則與子時和午時相反,辰時、戌時、巳時、亥時也是如此。

凡是與天運相合的,稱為天符,例如木運的年份上出現厥陰,火運的年份上出現少陰和少陽,土運的年份上出現太陰,金運的年份上出現陽明,水運的年份上出現太陽。這五種情況,司天與運氣相合,天氣下降,如同符應運氣,所以稱為天符。

再者,永歲指的是歲運,例如木運的年份,歲運在亥時和卯時;火運的年份,歲運在寅時和午時;土運的年份,歲運在辰時、戊時、丑時和未時;金運的年份,歲運在巳時和酉時;水運的年份,歲運在申時和子時。這五種情況,都是歲運的方位所在,所以稱為承歲,也就是歲運的方位。

更凡火運之歲,上見少陰,年辰臨午;土運之歲,上見太陰,年辰臨丑未;金運之歲,上見陽明,年辰臨酉。此三者,乃天氣運氣,與年辰俱會,故云三合為治。然歲直又為歲位,三合亦為天符,《六微旨大論》曰:天符歲會,曰太一天符,謂天運與歲俱會也。凡天符中之已醜已未戊午乙酉,歲會中之戊午已醜巳未乙酉,皆天符歲會相同,併名曰太一天符也。太一者,至尊無二之稱也。

三者分之貴賤,則天符之歲,猶之執法之臣,法不可假,故邪中執法,其病速而危。如戊子日,戊為火運,子為火氣,亦是天符,此日得病者因半歲會之歲,猶之行令之臣,當有主之者在,故邪中行令,其病徐而持。如甲辰,甲為土運,辰為土支,乃歲會也,年月日時,同太一天符之歲,猶之君主之貴人也,故邪中貴人者。其病暴而死。

如戊午日,戊為火運,午為火支,又為火氣,即太一天符,此日病者死。

白話文:

古代認為,當火運當令時,少陰主氣,年辰在午;土運當令時,太陰主氣,年辰在丑未;金運當令時,陽明主氣,年辰在酉。這三者,天運與年辰相合,稱為三合,三合則為吉利。其中,歲直也是歲位,三合也代表天符,如同《六微旨大論》所言:「天符歲會,曰太一天符,謂天運與歲俱會也。」凡天符中的已醜已未戊午乙酉,與歲會中的戊午已醜巳未乙酉,都相同,都稱為太一天符。太一,代表至高無上的意思。

三者分別代表不同的貴賤,天符之歲,如同執法者,法不可違,所以邪氣在執法之年,病則迅速而危急。例如戊子日,戊為火運,子為火氣,也是天符,這天得病的人,由於是半歲會之年,如同行令者,有主事者在,所以邪氣在行令之年,病則緩慢而持久。例如甲辰,甲為土運,辰為土支,是歲會之年,年月日時都與太一天符之年相同,如同君主之貴人,所以邪氣在貴人年,病則突然而死。

例如戊午日,戊為火運,午為火支,又是火氣,就是太一天符,這天得病的人就會死亡。

5. 詳五運

甲已應土運,訣曰:甲已之年丙作首,夫丙屬火,火生土故也,土愛暖而惡寒,宜溫劑以助之。

乙庚應金運,訣曰:乙庚之歲戊為頭,夫戊屬土,土生金故也,金愛清而惡燥,宜平劑以情之。

丙辛應水運,訣曰:丙辛之年從庚起,夫庚屬金,金生水故也,水愛暖而寒凝,宜熱劑以溫之。

丁壬應木運,訣曰:丁壬壬上順行流,壬上順流之則為癸,癸屬水,水生木故也,木性寒而怕燥,宜和劑以平之。

戊癸應火運,訣曰:戊癸之年何方發,甲寅之上好追求,甲屬木,木生火故也,然火性本熱而惡熱,宜涼劑以解之。

以上五運,皆宜天干化法論也。凡五運,以甲已土運為尊,六氣以少陰君火為尊,故以甲已土運為南政,乃南面而行,令其餘四運為北政,以臣事之,則面北而受令者也。故《天元紀大論》曰:甲已之歲,土運統之;乙庚之歲,金運統之;丙辛之歲,本運統之;丁壬之歲,水運統之;戊癸之歲,火運統之。

白話文:

甲已年應土運,丙火為首,因火生土,土喜溫暖而忌寒,應以溫和的藥劑來幫助它。乙庚年應金運,戊土為首,因土生金,金喜清涼而忌燥,應以平緩的藥劑來調和它。丙辛年應水運,庚金為首,因金生水,水喜溫暖而忌寒冷凝固,應以熱性的藥劑來溫暖它。丁壬年應木運,壬水為首,因水生木,木性寒涼而忌燥,應以平和的藥劑來調和它。戊癸年應火運,甲木為首,因木生火,火性本就熱而忌過熱,應以涼性的藥劑來解熱。

以上五運都以天干化法來論述。五運之中,甲已土運為尊,六氣之中,少陰君火為尊,因此將甲已土運比作南面而行的君主,其他四運則比作面北而受命臣子。所以《天元紀大論》說:甲已年為土運統治之年,乙庚年為金運統治之年,丙辛年為水運統治之年,丁壬年為木運統治之年,戊癸年為火運統治之年。

(太始天地初分之時,陰陽析位之際,天分五氣,地列五行,五行定位,布政於四方,五氣分流,散支於十干,當是黃氣橫於甲已,白氣橫於乙庚,黑氣橫於丙辛,青氣橫於丁壬,赤氣橫於戌癸,故甲已應土運,乙庚應金運,丙辛應水運,丁壬應木運,戌癸應火運。太古聖人望氣以書《天冊》,賢者謹奉以紀天元。

)帝曰: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?區曰:子午之歲,上見少陰;丑未之歲,上見太陰;寅申之歲,上見少陽;卯酉之歲,上見陽明;辰戌之歲,上見太陽;已亥之歲,上見厥陰。少陰所謂標也,厥陰所謂終也。(標謂上首也。終謂當三甲六甲之終。凡午未申酉戌亥之歲為正化,正司化令之實;子醜寅卯辰已之歲為對化,對司化令之虛,此其大法也。

白話文:

天地初開之時,陰陽分開,天分為五氣,地分為五行。五行各司其職,分佈於四方,五氣則散佈於十天干。黃氣對應甲已,白氣對應乙庚,黑氣對應丙辛,青氣對應丁壬,赤氣對應戌癸,因此甲已屬土運,乙庚屬金運,丙辛屬水運,丁壬屬木運,戌癸屬火運。古代聖人觀測天象,記錄於《天冊》,後世賢者遵循此書以紀年。

皇帝問道:三陰三陽如何結合?區答道:子午年,上應少陰;丑未年,上應太陰;寅申年,上應少陽;卯酉年,上應陽明;辰戌年,上應太陽;已亥年,上應厥陰。少陰為標,厥陰為終。標指首端,終指三甲六甲之終。凡午未申酉戌亥年為正化,主司化令之實;子醜寅卯辰已年為對化,主司化令之虛,這就是主要的規律。

厥陰之上,風氣主之;少陰之上,熱氣主之;太陰之上,濕氣主之;少陽之上,相火主之;陽明之上,燥氣主之;太陽之上,寒氣主之。所謂本也,是謂六元,三陰三陽為標,寒暑燥濕風火為本。

故云:所謂水也,天真元氣分為六化,以統坤元生成之用,故天有風氣以為厥陰之主;天有熱氣以為少陰之主;天有濕氣以為太陰之主;天有相火以為少陽之主;天有燥氣以為陽明之主;天有寒氣以為太陽之主。則有此天之六元,以為之本,徵其應用,止是真元之一氣,故曰:六元也,須知天地之運五,而火熱居三。可見天地間熱多於寒,火倍於水,而人之病化又可推也。

白話文:

厥陰經的病症,主要是由風氣引起的;少陰經的病症,主要是由熱氣引起的;太陰經的病症,主要是由濕氣引起的;少陽經的病症,主要是由相火引起的;陽明經的病症,主要是由燥氣引起的;太陽經的病症,主要是由寒氣引起的。這些病因就是六元,三陰三陽是表現,寒暑燥濕風火是根本。

所以說,所謂的水,就是天地真元之氣分化成六種,用來統率坤元(指地)的生成變化。因此,天有風氣作為厥陰經的主宰;天有熱氣作為少陰經的主宰;天有濕氣作為太陰經的主宰;天有相火作為少陽經的主宰;天有燥氣作為陽明經的主宰;天有寒氣作為太陽經的主宰。這些天地的六元就是病症的根本,運用這些法則來診治疾病,其實都是真元之氣的不同表現形式,所以稱為六元。要了解天地運化的法則,五行之中火熱佔據三分之二,可見天地間熱氣多於寒氣,火氣也比水氣多,因此人體的病變也就可以推斷出來了。

惟運分為五,則地紀五歲一周之數,從茲始也。惟標分為六,則天氣六則一備之數從茲始也。天地之道,變化之微、其由是也。此承上文而明五運所統三陰三陽所合,合者為標,而主之者為本也。)

白話文:

運行週期分為五個階段,因此地的紀律是以五年為一個週期,從這裡開始。氣候的變換分為六個階段,因此天的規則是以六年為一個完整的週期,也是從這裡開始。天地的法則,其微妙的變化,就是由此而來。這段是承接上面的文字,說明五行運作統攝著三陰三陽的配合,配合在一起的是標,而主宰這些的是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