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(12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(12)
1. 合歡
稟土氣以生,故味甘,氣平,無毒。入手少陰、足太陰經。心為君主之官,木自調和土,為萬物之母;主養五臟,脾虛則五臟不安。心氣燥急,則遇事拂鬱多憂。甘主益脾,脾實則五臟自安,甘可以緩心氣,舒緩則神明自暢而歡樂。無憂覺照圓通所欲咸遂,陰既強而目亦明矣。
合歡,又名交枝樹。採皮及葉,利心志,補陰安五臟,明目,令人事事如欲,時常安樂無憂。
白話文:
甘草性喜土壤,故味甘,性平,無毒。進入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陰脾經。心臟是人體的君主,木氣能調節土氣,是萬物的本源;心臟負責滋養五臟,脾虛則五臟不安。心氣燥急,容易遇到事情就鬱悶憂愁。甘味能補益脾臟,脾臟強壯則五臟自然安寧,甘味也能緩解心氣,心氣舒緩則精神暢達,感到喜樂。沒有憂愁,覺知圓通,所求皆能滿足,陰氣充足,眼睛也會明亮。
合歡樹,又名交枝樹。採集其樹皮和葉子,能使心志暢達,滋補陰氣,安五臟,明目,讓人事事順心,經常安樂無憂。
2. 接骨木
稟土氣以生,故味甘、苦,氣平,無毒。甘能入脾,養血,故主折傷筋骨,苦涼能除風熱,故可作風癢,浴湯也。《千金方》治打傷瘀血,及產婦惡血,一切血不行,或行不止,並煮汁服,以味甘養血,續絕之中復有苦泄,下行之義耳。
接骨木,又名木蒴藋,專續筋接骨,易起死回生,折傷頻漬酒吞;風癢堪作湯浴,任煮二次,功力一般,產後諸血疾亦驅,女科方藥中屢用。葉主瘧,惟得吐,寒熱竟除,生搗汁飲,大人七葉,小兒三葉。根皮收採亦堪煎服,痰瘧痰飲吐去,水脹水腫利消,見效即停,切勿終劑。又種折傷木,主折傷筋骨殊功,散產傷血痢立效。酒水煎飲,並與前同。
白話文:
接骨木,又名木蒴藋,性味甘苦,平性無毒。甘味入脾,能養血,主治折傷筋骨;苦味性涼,能除風熱,可用於風癢,也可作浴湯。據《千金方》記載,接骨木可治打傷瘀血、產婦惡血、血行不暢或出血不止等症,煮汁服用,甘味養血,苦味泄下,可達續絕復行之效。接骨木能接續筋骨,易起死回生,折傷時可浸酒服用;風癢時可用其煮湯浴,可反覆煮用兩次,效果相同;產後諸血疾亦可治之,是婦科常用的藥材。其葉主治瘧疾,可生搗汁飲,大人服七葉,小兒服三葉,能吐出寒熱之氣。根皮亦可煎服,治痰瘧、痰飲、水脹、水腫等症,見效即停,不可過量服用。此外,還有一種名為折傷木的藥材,主治折傷筋骨,散產傷血痢,效果顯著。可酒水煎服,用法與接骨木相同。
3. 木槿
味苦,氣寒,無毒,乃清熱滑利之藥。腸風瀉血濕熱,留中也。痢後作渴,餘熱在經,津液不足也。夜臥少睡,心經蘊熱,虛煩不寧也。皮膚風癢,肺胃虛熱也。苦寒能除,諸熱滑利,能導積滯,故並主之。
木槿,即今栽作籬障者。枝主痢後熱渴,令人得眠。花主瀉痢腸風,澀腸止血。作湯代茗,風癢漸驅,二者用之。並宜炒過,又川槿皮,擦頑癬,蟲瘡甚效,肉厚而色紅者真。
白話文:
苦味寒性,無毒,具有清熱滑利的作用。適用於腸風瀉血、濕熱留中,痢疾後口渴、餘熱在經、津液不足,夜間難眠、心經蘊熱、虛煩不寧,以及皮膚風癢、肺胃虛熱等症狀。苦寒能除諸熱,滑利能導積滯,因此對這些病症都有療效。
木槿,也就是現在種植作籬笆的植物。枝條能治痢疾後口渴,幫助人入眠。花朵能治瀉痢、腸風,收斂腸道,止血。將花朵煮水當茶喝,可以緩解皮膚風癢,兩種方法都能有效緩解症狀。建議炒過後再用。此外,川槿皮可以用來擦拭頑固的癬和蟲瘡,效果顯著,肉厚色紅的川槿皮才是真品。
4. 伏牛花
伏牛花,一名伏牛花,主生風遍身碎疼,療濕痹四肢攣急,五痔下血堪止,風眩頭痛能驅。
白話文:
伏牛花,主要治療全身風溼疼痛,可以緩解因溼氣引起的肢體拘攣急迫症狀,對於各種痔瘡出血有止血作用,也能驅散風眩和頭痛。
5. 牡荊實
感仲夏之氣出土,故其味苦,氣溫,無毒。入足陽明經、厥陰經。其溫能通行散邪,所以為去寒熱止咳逆下肺氣之需也。
牡荊實,有青黃兩種、人藥惟青可用。八月採實曬乾,臨用炒黃研碎,下肺氣止咳逆咽喉,通胃氣除寒熱骨節,通神見鬼,又載仙方,得柏實青葙,療頭風甚驗。葉主腳氣腫滿,䘌濕瘡霍亂,轉筋無淋血痢。根煎服驅頭面肢體諸風,解肌發汗。又有荊瀝,如取竹瀝同法,薑汁勻服,消痰末如神,治老人中風,失音昏危。
小兒發熱驚癇抽搐,氣實能食者宜服,氣虛少食者忌之。
丹溪云:虛痰用竹瀝,實痰用荊瀝,二味俱開經絡,行血氣要藥也。
白話文:
仲夏時節,地氣上升,因此牡荊的味道苦,性溫,無毒。它能進入足陽明經和厥陰經。其溫暖的特性可以通暢經絡、散除邪氣,因此可以用來去除寒熱、止咳逆、降肺氣。
牡荊的果實有青色和黃色兩種,藥用只取青色的。八月採收果實,曬乾,用時炒黃研碎。它可以降肺氣、止咳逆、緩解咽喉疼痛,通暢胃氣、消除寒熱骨節疼痛,甚至有通神見鬼、載仙方的說法。與柏實和青葙一起使用,治療頭風效果顯著。牡荊的葉子可以治療腳氣腫脹、濕瘡、霍亂、轉筋、無淋血痢等病症。根部煎服可以驅除頭面肢體的風寒,解肌發汗。另外,牡荊的汁液,可以用與取竹瀝相同的方法,加入薑汁服用,可以化痰止咳,效果極佳,治療老人中風、失音昏迷等症狀。
小兒發熱驚癇抽搐,氣實能食者可以服用牡荊,氣虛少食者則忌服。
丹溪先生說:「虛痰用竹瀝,實痰用荊瀝,兩種藥物都能開通經絡,運行氣血,是重要的藥物。」
6. 紫葳花
稟春氣以生,故味酸,氣微寒,無毒,乃入肝行血之峻藥。故主產乳余疾,及通癥瘕血閉,婦人血氣虛者,一概勿施,至於胎前斷不宜用。
紫葳花即凌霄花,主用女科,善調月信,破血祛瘀,癥瘕血閉,治血痛要藥,去產乳余疾,散酒破熱風,能去血中伏火,及血熱生風之症,走而不守,虛人忌之。
白話文:
春天氣溫升高,因此酸味的食物,性微寒,無毒,可以入肝經行血,是強力藥物。因此可以治療產後餘疾,以及通經絡、消除血塊、血閉不通等症狀。但女性血氣虛弱者,以及孕婦和月經來潮前,都禁止使用。
凌霄花,又名紫葳花,主要用於婦科疾病,擅長調經、破血化瘀、治療經絡不通、血塊阻滯、血閉不通等症狀,是治療血痛的重要藥物,可以消除產後餘疾,散酒解熱風,能去除血中伏火和血熱生風等症狀,藥性走而不守,體虛者忌用。
7. 南燭枝葉
稟春升之氣以生,《本經》言:其味苦,氣平,無毒。然嘗其味多帶微澀,其氣平者,平,即涼也,入心,脾,腎三經。《十劑》去:澀可去脫。非其味帶澀,則不能止血,非其氣本涼則不以變白。
發者血之餘也,顏色者血之華也,血熱則鬢髮早白,而顏枯槁脾弱,則困倦嗜臥,而氣力不長,腎虛則筋骨軟弱,而行步不前,入心涼血,入脾益氣,入腎益精,其云輕身長年,令人不飢者,非虛語矣。凡變白之藥,多是氣也。苦寒有妨胃,謂惟南燭氣味和平,兼能益脾,為修真家所須。
子,味甘酸,真功效尤勝枝葉,真變白駐顏輕身,卻老之良藥也。牧童食之止飢渴,亦一驗矣。同旱蓮草、沒食子、地黃、桑椹、枸杞、山茱、首烏、白蒺藜尤為烏鬚髮之聖藥。
白話文:
南燭因吸收春天生長的能量而生長,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它的味道苦,性平,無毒。但實際上嘗起來略帶微澀,而「平」指的是涼性,它能入心、脾、腎三經。《十劑》中提到,澀味可以去除脫髮。如果它沒有澀味,就無法止血;如果它不是涼性,就無法使頭髮變黑。
頭髮是血液的剩餘部分,顏色是血液的光彩。血液過熱就會導致頭髮早白,面容枯槁。脾氣虛弱會導致疲倦嗜睡,氣力不足。腎虛則筋骨軟弱,行走不便。南燭入心涼血,入脾益氣,入腎益精,所以它能讓人輕身延年,不感到飢餓,這並非虛言。一般來說,能使頭髮變黑的藥物,都是氣藥。苦寒會傷胃,只有南燭性味平和,又能益脾,是修煉之人必備的藥物。
南燭的果實,味道甘酸,其功效比枝葉更勝一籌,是真正能使頭髮變黑、駐顏美容、輕身延年、延緩衰老的良藥。牧童食用南燭果實可以止飢解渴,這也是一個佐證。南燭與旱蓮草、沒食子、地黃、桑椹、枸杞、山茱萸、首烏、白蒺藜等藥物一起使用,更是烏鬚黑髮的聖藥。
南燭枝葉,又名草木之王,又名烏飯樹葉。治大人一切風疾,多采煎湯。小兒誤吞銅錢,單用燒末,堅筋骨健行輕身,皓髮變黑。《上元實經》曰:「子服草木之王,氣與神通,子食青燭之津,命不復隕,此之謂也。」
白話文:
南燭枝葉,又名草木之王或烏飯樹葉,可治成人各種風疾,通常以煎湯服用。小孩誤吞銅錢,可用南燭枝葉燒成灰末單獨服用,能強筋骨、健行輕身,還能使白髮變黑。《上元實經》中記載:「服用草木之王,氣與神通,食用青燭的汁液,生命不再衰敗,這就是道理。」
8. 蜀椒
稟火金之氣,得南方之陽,受西方之陰、故味辛溫大熱,有毒。氣味俱厚,陽也。入手足太陰,兼入手厥陰經,故其主治皆脾、肺二經。外而肌肉皮毛,內而腸胃結滯,得此辛溫,內外俱解矣。其瘕結乳疾者,以能入右腎命門,補元陽相火,則癥結自消,療鬼疰蠱毒,殺蟲魚蛇毒者,以其得陽氣之正,能破一切幽暗陰毒矣。外邪散則關節調,內病除則血脈通也。
去核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,乘熱入竹筒中,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。
蜀椒,殺鬼疰蠱毒,蟲魚蛇毒,寒濕痹痛,溫中下氣,心腹留飲,宿食瘕結,字乳余疾,耐寒暑,通腠里,除骨節皮膚死肌,療傷寒溫瘧不止。上退兩目翳膜,下驅六腑沉寒。通血脈,開鬼門,仍調關節,堅齒髮,暖腰膝,尤縮小便,理風邪,禁咳逆之邪,治噫氣,養中和之氣,消水腫黃疸,止腸澼痢紅,不可多食,乏氣失明,口閉者殺人。蜀椒且能行滲道,不行穀道,行水治水腫,定痰喘,劫藥斂汗捷方。
白話文:
稟承火和金的氣息,得到南方的陽氣,又受到西方的陰氣,因此味道辛辣溫熱,帶有毒性。氣味都十分濃郁,屬陽性。進入手足太陰經,同時也進入手厥陰經,所以主要治療脾肺二經。外治肌肉皮毛,內治腸胃積滯,用這種辛溫之物,內外都能解除病症。對於瘕結、乳疾,由於它能進入右腎命門,補充元陽相火,就能使癥結消散。治療鬼疰蠱毒、蟲魚蛇毒,是因為它得到陽氣的正氣,能破除一切幽暗陰毒。外邪散去,關節就會調和,內病消除,血脈就會通暢。
去除種子並封住開口,用微火炒至出汗,趁熱放入竹筒中,搗碎去除內部的黃殼,取紅色部分使用。
蜀椒,能殺鬼疰蠱毒、蟲魚蛇毒,治療寒濕痹痛,溫暖中焦,降逆氣,治心腹留飲、宿食瘕結、乳疾餘症,耐寒暑,通暢腠理,去除骨節皮膚死肌,治療傷寒溫瘧不止。向上可以退去兩目翳膜,向下可以驅除六腑沉寒。通暢血脈,打開鬼門,還可以調和關節,堅固齒髮,溫暖腰膝,特別是收縮小便,調理風邪,禁制咳嗽逆氣的邪氣,治療噫氣,養護中和之氣,消除水腫黃疸,止住腸澼痢紅。不可多吃,容易造成乏氣失明,口閉者甚至會致命。蜀椒還能夠行滲道,而不走穀道,行水治水腫,定痰喘,是劫藥斂汗的捷方。
葉和艾蔥醋搗爛。罨內外腎吊痛,敷獖㹠氣伏梁。又種秦椒。主遍身惡風,散四肢痿痹,治口齒浮腫動搖。喉痹吐逆,調產後腹痛余疾。經閉不通。
按:川椒,稟火金之氣,性下達命門,益下不衝上,蓋導火歸元。除濕消食,溫脾補腎之劑也。稟南方之陽,故入腎而扶陽益火,受西方之陰,故入肺而止嗽下氣,乃玉衡星之精,善闢疫伏邪,此歲且有椒柏酒也。若陰虛火旺之人,在所大忌。
白話文:
將葉子、艾草和蔥搗碎,加上醋混合成糊狀,可以敷在腎臟內外疼痛的地方,也可以敷在腰部和脊柱疼痛的地方。另外,種植秦椒,可以治療全身風寒、四肢麻痺、口齒腫脹搖動、喉嚨腫痛、嘔吐、產後腹痛、經閉不通等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