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(4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(4)
1. 大腹皮
即檳榔皮也。其氣味所主與檳榔大略相同,但檳榔性烈,破氣最捷,腹皮性緩下氣稍遲。味苦、辛、微溫,無毒。入足陽明、太陰經。辛溫之氣,為通行下氣濕熱鬱積水腫膨脹之藥,鴆鳥多集檳榔樹上,凡用宜先洗去黑水。復以酒洗後,以大豆升再洗,曬乾方用。
大腹皮,下膈氣實佳,消浮腫甚捷,寬膨脹去水氣之要藥也。然病虛者勿用。子疏冷熱諸氣、大小二腸,止霍亂痰膈醋心,功心腹大腸癰毒,實症相宜,虛症亦忌。凡形如饅頭者,為大腹子,形如雞心者為檳榔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消腹脹,除浮腫,散毒氣,體輕而浮,味鹹而斂,故以走表消腫,導水疏氣為用,然脾虛水泛者禁之。
白話文:
檳榔皮,性質和檳榔相似,但檳榔性烈,能快速破氣,而檳榔皮性緩,下氣較慢。它味苦辛微溫,無毒,入足陽明、太陰經。因其辛溫之氣,可通行下氣,用於濕熱鬱積、水腫膨脹。由於檳榔樹上常有鴆鳥棲息,所以使用前需先洗去黑色汁液,再以酒洗、以大豆升再洗,曬乾後才能使用。
大腹皮,能下膈氣實,消浮腫迅速,是寬胸膨脹、去水氣的重要藥物。但虛弱者忌用。它能疏通冷熱諸氣,調治大小腸,止霍亂、痰膈、醋心,治心腹大腸癰毒,適用於實症,虛症則忌用。外形如饅頭的稱為大腹子,形如雞心的稱為檳榔。
主治痘疹合參,消腹脹,除浮腫,散毒氣。性輕浮,味鹹而斂,故以走表消腫,導水疏氣為用,但脾虛水泛者禁用。
2. 皂莢長板莢
稟木氣而兼火金之性,故味辛、微咸,氣溫,有小毒。入足厥陰、手太陰、陽明經。辛溫能散,咸能軟堅,故為散風豁痰、破症除痹、利竅通關之藥。
皂莢長板莢,理氣疏風。豬牙莢治齒取積,堪作散熬膏,勿為丸煎液,敷腫疼痛,除搐鼻噴嚏,至和生礬,即名稀涎散,善吐風痰,拌煉蜜可捏成導箭,結糞聚來,殺勞蟲精物,主風痹死肌,宣壅導滯,搜風逐痰,利竅通關,頭風淚出,破症墮胎。然性極尖利,無閉不開,無堅不破,故一切口噤賴為濟急之神丹。
白話文:
皂莢的藥性與功用:
皂莢稟承木氣,同時兼具火金之性,因此味道辛辣微鹹,性溫,具小毒。它主要作用於足厥陰、手太陰、陽明經絡。辛溫能散,鹹能軟堅,所以它具有散風豁痰、破症除痹、利竅通關的功效。
**長板莢:**能理氣疏風。
**豬牙莢:**可治齒取積,可作為散熬膏,但不可製成丸劑或煎湯服用。外敷可治腫痛,除搐鼻噴嚏。與至和生礬混合製成稀涎散,能有效吐風痰。拌煉蜜可製成導箭,治療結糞聚來、殺勞蟲精物。主治風痹死肌,宣壅導滯,搜風逐痰,利竅通關,頭風淚出,破症墮胎。
**藥性特點:**皂莢性極尖利,無閉不開,無堅不破,因此常被用於口噤等緊急情況,被稱為「神丹」。
若類中風,由於陰虛者,並孕婦並宜忌之。皂角刺治潰瘍,能引諸藥,直達潰處成功,其性銳利,為癰疽妒乳療腫未潰之神藥。凡癰疽已潰,不宜服,孕婦亦忌之,米醋熬嫩刺,塗癬有效者,取其義也。皂角子,氣味與皂莢同,炒舂去赤皮,以水浸軟,煮熟,糖漬食之,疏導五臟風熱壅滯,及治大腸虛秘,瘰癧惡瘡腫毒。
皂角刺,主治(痘疹合參〕,解熱毒。治痘平塌用之引托裡諸藥,直達瘡所,高聳灌膿,痘後癰腫,亦用賴以引諸藥,直至毒所,鼎峻潰膿也。
肥皂核,生於盛六陽之令,成於秋金之月,得火金之氣,故味辛氣溫有毒。凡腸胃有垢膩,穢惡之氣鬱於中,則外生瘰癧惡瘡腫毒泄於外,且於腸風下痢膿血,此藥專能盪滌垢膩,宣通穢積,腸胃潔淨,則諸症自除也。治瘰癧用肥皂去核,入斑蝥在內紮緊,蒸去斑蝥,加入貝母、天花粉、玄參、甘草,牛蒡子,連翹為丸。每服一錢,白湯下,服後腹疼,勿慮此藥力追毒之故。
白話文:
如果像是中風,是因為陰虛的人,以及懷孕婦女,都應該要避免使用皂角刺。皂角刺可以治療潰瘍,它能引導藥物直達潰瘍處,效果顯著,因為它性子銳利,是治療癰疽、妒乳、腫脹未潰的特效藥。但凡是癰疽已經潰爛的,就不適合服用,懷孕婦女也應該避免。用米醋熬煮嫩皂角刺,塗抹在癬上有效,也是取其功效。皂角子,氣味與皂莢相同,將其炒熟後舂碎去皮,用水浸泡軟化,煮熟,再用糖醃製食用,可以疏通五臟風熱壅滯,以及治療大腸虛秘、瘰癧、惡瘡、腫毒。
皂角刺,主要用於治療痘疹,解熱毒。治療痘疹平塌,可以用它引導裡面的藥物,直達瘡口,使瘡腫高聳灌膿。痘疹後出現癰腫,也可以用它引導藥物,直達毒素所在部位,使瘡腫迅速潰膿。
肥皂核生長在陽氣盛旺的時節,成熟於秋天的金月,得到火金之氣,因此味道辛辣,氣溫性溫,有毒。凡是腸胃有垢膩,穢惡之氣鬱積在體內,就會在體外生出瘰癧、惡瘡、腫毒,並且出現腸風下痢、膿血等症狀。這種藥物專門可以清除垢膩,宣通穢積,使腸胃乾淨,則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消除。治療瘰癧,可以用肥皂去核,加入斑蝥,紮緊,蒸去斑蝥後,加入貝母、天花粉、玄參、甘草、牛蒡子、連翹製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湯送服,服用後如果肚子疼,不用擔心,這是藥物引導毒素的正常反應。
獨核仁同豬胰子、金銀花、皂角刺,芭蕉根、雪裡紅、五加皮、土茯苓、皂莢子、白殭蠶、木瓜、蟬蛻、白蘚皮治黴瘡,如久虛者,加人參、黃耆、薏苡仁,兼治結毒。治腸風下血,獨子肥皂燒存性為末,糊丸米飲下。治臘黎頭瘡,用獨核肥皂去核,填入沙糖,並巴豆二枚,扎定鹽泥固煅,存性,再入檳榔輕粉六七分,研勻,香油調搽,先以湯洗淨,拭乾乃搽,一宿見效。
白話文:
獨核仁和豬胰子、金銀花、皂角刺、芭蕉根、雪裡紅、五加皮、土茯苓、皂莢子、白殭蠶、木瓜、蟬蛻、白蘚皮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黴瘡。如果病人久虛,可以再加入人參、黃耆、薏苡仁,同時治療結毒。治療腸風下血,可以用獨子肥皂燒成灰,製成丸藥,用米湯送服。治療臘黎頭瘡,可以用獨核肥皂去掉核,填入沙糖,再加入巴豆兩枚,用鹽泥固定後煅燒成灰,再加入檳榔和輕粉研磨成粉,用香油調和塗抹患處,先用溫水洗淨拭乾後塗抹,一晚就能見效。
3. 密蒙花
稟土氣以生,其蕊萌於冬,而開於春,故微甘微寒氣平,無毒,為厥陰肝家正藥。肝開竅於目,目得血而能視,虛則為青有膚翳,熱甚則為赤腫眵淚赤脈及小兒痘瘡餘毒,疳氣攻眼,此藥甘能補血,寒能除熱,肝血足而諸症無不愈矣。然味薄於氣,佐以養血之藥,更有力焉。
密蒙花,專入肝經,除熱養營,去翳膜青盲,眵淚赤溫,消赤脈,貫睛內瘴,疽毒侵背外遮,疳氣攻眼,痘毒攻睛,畏目羞明,赤腫多淚,並臻神效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功效用前,治痘後目翳赤澀,須擇淨花,以酒蜜蒸之,曬乾用,俱味薄於氣,必佐以血藥為良。
白話文:
密蒙花性平,微甘微寒,無毒,是肝經的常用藥。它在冬天萌芽,春天開花,吸收了大地的精華。肝開竅於目,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。肝虛則眼睛會發青,有眼翳,肝熱則眼睛會發紅腫,分泌眼屎和眼淚,血管也會發紅,小兒痘瘡的餘毒、疳氣侵犯眼睛也會導致這些症状。密蒙花甘甜能補血,寒涼能去熱,肝血充足,這些症状自然會消失。不過,密蒙花的味道比藥效弱,需要搭配養血的藥物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。
密蒙花專入肝經,具有清熱養陰、去除眼翳、治療青盲、眼屎眼淚多、眼血管發紅、消除眼內瘴氣、治療疽毒侵犯背部、疳氣侵犯眼睛、痘毒侵犯眼睛、畏光、眼睛紅腫流淚等功效,效果顯著。
主要用於治療痘疹和眼疾,尤其是痘疹後留下的眼翳、眼睛紅腫、澀痛等症状。使用時需選擇乾淨的花朵,用酒和蜜蒸過,曬乾後使用。由於藥效比味道弱,必須搭配補血的藥物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4. 麒麟竭
稟土氣而兼水化,稟於熒惑之氣,而結上於湯石之陰,色赤象火而味甘鹹,則得陰氣而足血也。產於外國,難得真者,磨之透甲燒灰,不變色者佳,入足厥陰,手少陰經血分,甘主補,咸主消,故為散瘀血生新血止痛之要藥。
麒麟竭一名血竭。治跌撲傷損,療惡毒瘡癰,破積血引膿,驅邪氣止痛,帶下金瘡,生肌長肉,憑作膏貼任調酒吞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五臟邪氣一切惡瘡,止痛生肌,治痘用之活血。
按:乳香、沒藥,氣血兼主,此則專於血分者也,善收瘡口,卻能引膿,然性急不可多使;凡血病無瘀積者不必用之。
白話文:
麒麟竭,又稱血竭,性屬陰,產於外國,難得真品,需磨至透甲,燒灰不變色者為佳。它能補血散瘀,止痛生肌,適合治療跌撲傷損、惡毒瘡癰、積血、邪氣、金瘡等,可作膏貼或調酒服食。主治痘疹、五臟邪氣、惡瘡,能止痛生肌,治痘用之可活血。
血竭專治血分,善於收口引膿,但性急不可多用,凡血病無瘀積者不必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