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9)

1. 紅藍花

稟土與火之氣,故味苦辛溫,無毒,陰中之陽也。入心。肝二經,血分之藥。

紅藍花,治胎死腹中,為未生要藥,療口禁血暈,誠已產仙丹,化痘斑血熱痘疹。凡多用則破血通經,酒煮方妙;少用則入心養血,水煎為安。入心、肝二經,為行血活血潤燥之藥也。同當歸則生血,佐肉桂則散瘀、配治既異,而功用有二途矣。產後勿宜過用,多用以便血行不止而斃,慎哉!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血熱血凝不行,汙血化成斑點,用此之滯,有去舊生新之妙用。多用則行血破血,少用則活血歸經,入心養血和血。與當歸同功,然大抵活血之功多,而養血之力少也。子吞數粒,能不染天行痘瘡。凡瘡色紅紫之血熱也,宜紅花酒浸曬乾用。加瘡子黑陷者,用子酒浸曬乾,慢火微炒研用。

白話文:

紅藍花性溫,味苦辛,無毒,屬於陰中之陽,入心、肝二經,是血分藥。它能治療胎死腹中,是產婦必備良藥,也能治口禁血暈,可說是產婦的仙丹,還可化痘斑血熱痘疹。如果大量使用,可破血通經,酒煮效果最佳;少量使用,可入心養血,水煎最宜。紅藍花能行血活血潤燥。它與當歸搭配可生血,與肉桂搭配可散瘀,功效各有不同,用途也分為兩類。產婦不宜過量使用,過量會導致血行不止而死,需謹慎使用。

紅藍花主治痘疹,能治療痘血熱血凝不行,汙血化成斑點,能清除舊血,生成新血。大量使用可行血破血,少量使用可活血歸經,入心養血和血。它與當歸功效相似,但更擅長活血,養血效果較弱。小孩吞食幾粒,能預防天行痘瘡。凡是瘡色紅紫的,屬於血熱,宜用紅花酒浸曬乾後使用。如果瘡子發黑凹陷,就用子酒浸曬乾,慢火微炒研磨後使用。

胭脂即紅花汁成之,痘將出時,以此塗眼四圍,痘不入目,兼能活血,故解片毒最良。

白話文:

胭脂是由紅花的汁液製成的,在痘疹即將出現的時候,用它塗抹在眼睛四周,可以防止痘疹進入眼睛,並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,所以對於解毒非常有效。

2. 天花粉

稟天地清寒之氣,故味苦氣寒而無毒。

天花粉,潤心中枯渴煩熱,降膈上熱痰稠痰,理一切腫毒排膿。長肉消瘀,除時疾熱狂,驅酒疸祛黃,實熱作渴最宜,胃虛濕痰切戒,汗下後亡陽作渴者,陰虛火動,津液不能上升作渴者,病症在表作渴者,及脾胃虛寒,並宜痛絕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後熱毒,發渴痰嗽,利胸膈,排膿長肉,消癰瘡腫毒,痘瘡潰爛。

按:天花粉,酸能生津,甘不傷胃,微苦微寒降火,為潤燥滑痰解渴要藥。但宜於有餘陽症,若真寒假熱者忌之。亭林一叟,久苦痰火,取服二月,惡食暴瀉不救,其寒涼傷脾可知。

白話文:

天花粉性寒味苦,無毒,能潤心、解渴、降熱痰、化解腫毒、排膿、消瘀、解熱狂、去黃疸,適合實熱引起的口渴,但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,也不適合汗下後虛寒作渴、陰虛火動津液不足作渴、表症作渴等情況。天花粉能治痘後熱毒、口渴、痰嗽,利胸膈,排膿長肉,消癰瘡腫毒,治療痘瘡潰爛。天花粉性微寒,能潤燥、滑痰、解渴,但適合陽氣偏盛者,真寒假熱者則不宜使用。

3. 栝蔞仁

栝蔞仁,性潤下氣,味甘補肺。令垢滌郁開,傷寒結胸必用,俾火弭痰降,虛怯勞嗽當求,定喘潤肺,利膈潤腸,解渴生津,下乳止血。其蔞實通用,或同明礬制,或同蛤粉和,並主咳喘痰哮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開肺下氣,寬胸膈止嗽定喘,惟宜痘後用,吐瀉者禁之。

白話文:

栝蔞仁的功效與主治

栝蔞仁,性屬潤下,能降氣,味甘甜,可滋補肺臟。它能清除體內積垢,疏通鬱結,是治療傷寒結胸的必用藥材。能熄滅肺熱,化痰降氣,對於虛弱、勞累引起的咳嗽,也是主要的藥材。栝蔞仁具有定喘潤肺、利膈潤腸、解渴生津、下乳止血等功效。

栝蔞仁的果實和種子都可以入藥,可以用來治療咳嗽、喘息、痰多、哮喘等症狀。可與明礬或蛤粉一同研磨服用,效果更佳。

主治:

痘疹患者可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,具有開肺下氣、寬胸膈、止咳定喘的功效。但需要注意,只適用於痘疹康復後使用,不可在患病期間或吐瀉時服用。

4. 薄荷

感春末夏初之氣,得乎火金之味,金勝火劣,故辛多於苦,而無毒,辛涼浮而升陽也。入手太陰少陰經。形質氣味皆輕浮,走竄上升,故治風熱輕寒鬱火則有功。若內傷表虛陰虛當切禁。

薄荷下氣,令脹滿消弭,發汗俾關節通利,清六陽會首,驅諸熱生風。辛能散,涼能清,搜肝氣以抑肺盛,消風熱以清頭目,性喜上升,小兒風涎驚狂壯熱,尤為要藥。新病瘥者忌服,恐虛汗亡陽,性輕浮走竄,能瀉越真氣而損心脾耳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消風熱,清頭面之腫,引諸藥入營衛發汗,通利關節,治痘壯熱風癇,驚搐者暫用,久用多用,走泄心氣,耗陰損陽。

白話文:

感受到春末夏初的氣候,得到金火的味道,金氣勝過火氣,所以辛味多於苦味,而且無毒,辛味涼性浮升,能提升陽氣。進入手太陰、手少陰經。形質氣味都輕浮,走竄上升,所以治療風熱、輕寒、鬱火都有效果。如果內傷、表虛、陰虛就必須忌用。

薄荷能下氣,令脹滿消除,發汗使關節通利,清六陽會首,驅散諸熱生風。辛味能散,涼性能清,搜肝氣以抑制肺氣過盛,消散風熱以清頭目,性喜上升,小兒風涎、驚狂、壯熱,尤其需要薄荷。新病初癒的人忌服,恐虛汗亡陽,性輕浮走竄,能瀉越真氣而損傷心脾。

主要治療(痘疹合參),消散風熱,清頭面腫脹,引導諸藥進入營衛發汗,通利關節,治療痘瘡壯熱、風癇、驚搐,暫時使用,久用或多用,會走泄心氣,耗損陰陽。

5. 澤蘭

感土澤之氣,故味苦甘而入血,兼得乎春氣,故微濕而無毒,為婦人產後百病、血澀腰痛、血氣衰冷、成勞羸囊,或為面浮腫泄熱,和血行而帶補之要藥。

澤蘭,理胎產百病淹纏,消身面四肢濕腫,破宿血去癥瘕行瘀血,療撲損,散頭風目痛,追癰腫瘡膿,長肉生肌,總皆行血和血,行中帶補之功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婦人產後,惡露未盡者,痘中亦用之。感土澤之氣,入血海而消瘀,行中帶補,氣味平和。

白話文:

澤蘭的氣味帶有土澤之氣,因此味道苦甘,能入血。它也兼具春氣,所以帶點微濕,但無毒。是婦女產後百病、血瘀腰痛、血氣衰冷、勞累虛弱、面部浮腫、熱氣泄出等病症的要藥,它能和血行血,兼具補益功效。

澤蘭能治療產後各種纏綿不癒的疾病,消退身體、面部和四肢的濕腫,清除陳舊血塊,化解積聚的瘀血,治療跌打損傷,散頭風、眼痛,驅散癰腫瘡膿,促進肉芽生長。總之,澤蘭具有行血和血、行中帶補的功效。

主治痘疹和產後惡露不盡,痘疹患者也可以使用。澤蘭帶有土澤之氣,能入血海消散瘀血,兼具行血和補益功效,氣味平和。

6. 馬蘭

味辛氣平入陽,則血分。

馬蘭,破宿血,養新血,斷血痢,解酒疸,療諸菌蠱毒,治絞腸沙痛,除水腫尿澀,消產瘡丹毒。

白話文:

味道辛辣,性味平和,能夠進入人體的陽分,影響血液。

馬蘭這種草藥,可以消除體內舊有的瘀血,促進新血的生成,止住長期的痢疾出血,解除酒精引起的黃疸,治療各種菌類和毒物引起的中毒,緩解絞痛,消除水腫和小便不暢的症狀,還能幫助消除產後的創口紅腫和毒素。

7. 蒲公草

得水之精氣,故味甘平無毒,入腎、入肝,解毒涼血之要藥。故乳癰乳岩首所重焉,水煮內服、外敷,神效。入劑同頭枯草、貝母、連翹、白芷、栝蔞根、橘葉、頭垢、牡鼠糞、山豆根、山慈菇,專療乳岩。其根莖白汁,可塗惡瘡腫毒,日塗三四,毒散腫消。

蒲公草,即黃花地丁草。潰堅腫消結核,屢建奇功,解食毒,散滯氣,並臻神效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凡痘後餘毒,癰癥可用。

白話文:

蒲公草的藥用價值

蒲公草,又名黃花地丁,性甘平無毒,具有入腎、入肝的功效,是解毒涼血的重要藥材。因此,在治療乳癰、乳岩方面,它佔有重要的地位。

使用方法:

  • 內服: 水煮後服用。
  • 外敷: 將蒲公草搗碎敷於患處。

其他藥用配伍:

蒲公草可以與頭枯草、貝母、連翹、白芷、栝蔞根、橘葉、頭垢、牡鼠糞、山豆根、山慈菇等藥材一同使用,專治乳岩。

其他用途:

蒲公草的根莖含有白色汁液,可塗抹於惡瘡、腫毒,每日塗抹三到四次,可使毒消腫散。

總結:

蒲公草具有消腫散結、解毒消食的功效,在治療乳癰、乳岩等疾病方面效果顯著,同時也具有消腫解毒的功效,用途廣泛。

8. 半夏

得土金之氣,兼得天之燥氣,火金相搏,故味辛平苦溫無毒。入足太陰、陽明、少陽,亦入手少陰經。辛溫善散,故主傷寒邪在表裡之間。苦善下泄,故除心下支飲,曾膈痰熱脹滿上氣,為祛濕分水實脾而開寒濕痰氣鬱結之聖藥。其所大忌者陰虛血少,津液不足諸病耳。

半夏,火痰黑,老痰膠,同芩連。寒痰清,濕痰白。同薑、附、陳皮、蒼朮。卒中病痰,南星、皂角,痰飲脅痛。治吐食反胃,消腸腹冷痰,散逆氣。除嘔惡,開結氣,發聲音,止脾瀉,斂心汗,一切痰厥頭痛、頭眩聖藥。但血症消渴,並孕婦禁服。脾濕痰症最宜,陰虛痰症切忌。

白話文:

半夏性味辛平苦溫,無毒。它走入足太陰、陽明、少陽經,也進入手少陰經。半夏辛溫性善於散寒,因此能治傷寒邪氣滯留在表裡之間。它苦味能下泄,因此能消去心下支氣積水,以及胸膈痰熱脹滿上氣等症狀。半夏能祛除濕氣、利水,並能化解脾胃寒濕痰氣鬱結,是治療此類病症的良藥。需要注意的是,陰虛血少、津液不足的人不宜使用半夏。

半夏能治火痰、老痰、寒痰、濕痰,也可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痰症、痰飲脅痛、吐食反胃、腸腹冷痰、逆氣、嘔惡、結氣、失音、脾瀉、心汗不止,以及各種痰厥頭痛、頭眩等症狀。但血症、消渴、孕婦忌服。脾濕痰症最宜用半夏,陰虛痰症則應忌用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虛寒嘔噦少食,化痰涎,燥脾濕,和脾胃。但恐燥咽兼損孕婦,灌漿時忌之。無濕痰者戒用。

按:汪機曰:脾胃濕熱,涎化為痰,此非半夏,曷可治乎?若以貝母代之,翹首待斃。李時珍曰:脾無留濕不生痰,故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。半夏治痰,為其體滑性溫也。涎滑能潤,辛溫能散,亦能潤,故行濕而通大便,利竅而泄小便,所謂辛走氣即化液,辛以潤之是也。丹溪謂:半夏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。

成無己謂: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,《局方》半硫丸,治老人虛閉、皆取其滑潤也。俗以半夏為燥,不知利水祛濕,而使土燥,非性燥也。但非濕熱之邪而用之,是重亡津液,誠非所宜。若應犯而犯,似乎無犯古人半夏有三禁,謂血家渴家汗家也。然其功,止吐為足陽明,除痰為足太陰,助柴胡主惡寒,是又為足少陽也。

白話文:

半夏主要用於治療痘疹,以及因脾虛寒導致的嘔吐、食慾不振,可以化痰涎,乾燥脾濕,調理脾胃。但要注意,半夏可能引起咽喉乾燥,孕婦忌用,沒有濕痰者也應避免使用。

助黃芩主祛熱,是又為足陽明也。寒熱往來,在半表半裡,故用此有各半之意。

白話文:

黃芩有助於清熱,這也是針對足陽明經的作用。因為有寒熱往來的症狀,處在半表半里的狀態,所以使用它有調和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