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9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9)
1. 紅藍花
稟土與火之氣,故味苦辛溫,無毒,陰中之陽也。入心。肝二經,血分之藥。
紅藍花,治胎死腹中,為未生要藥,療口禁血暈,誠已產仙丹,化痘斑血熱痘疹。凡多用則破血通經,酒煮方妙;少用則入心養血,水煎為安。入心、肝二經,為行血活血潤燥之藥也。同當歸則生血,佐肉桂則散瘀、配治既異,而功用有二途矣。產後勿宜過用,多用以便血行不止而斃,慎哉!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血熱血凝不行,汙血化成斑點,用此之滯,有去舊生新之妙用。多用則行血破血,少用則活血歸經,入心養血和血。與當歸同功,然大抵活血之功多,而養血之力少也。子吞數粒,能不染天行痘瘡。凡瘡色紅紫之血熱也,宜紅花酒浸曬乾用。加瘡子黑陷者,用子酒浸曬乾,慢火微炒研用。
胭脂即紅花汁成之,痘將出時,以此塗眼四圍,痘不入目,兼能活血,故解片毒最良。
白話文:
[紅藍花]
紅藍花秉性源自土壤與火的氣息,因此其味道帶有苦辛溫和的特性,無毒性,屬陰中的陽性。主要影響心臟和肝臟這兩個部位,是處理血液問題的藥材。
紅藍花能治療胎兒死在母體內的情況,是產前的重要藥物。對於口噤血暈的症狀有很好的療效,堪稱產後的靈丹。此外,還能改善因血液過熱導致的痘疹。大量使用可以破血通經,最好以酒煮來服用;少量使用則可以養血補心,用水煎煮更為安全。進入心臟和肝臟這兩個部位,是一種活血、潤燥的藥物。配合當歸使用可生血,與肉桂一同使用可散瘀,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效果。
產後不宜過量使用,過量使用會導致血流不止,甚至危及生命,需謹慎!
主要治療痘疹,處理血液過熱,血凝不通的情況,能將污血轉化為斑點,去除舊血,促進新生。大量使用能破血行血,少量使用則能活血養血,進入心臟養血調血。與當歸功效相似,但紅藍花更偏向活血,養血的效果相對較弱。孕婦吞服幾粒,可以避免染上天行痘瘡。若是痘瘡顏色偏紅紫,表示血液過熱,適合用紅藍花泡酒曬乾後使用。若是痘瘡呈黑色且凹陷,同樣用紅藍花泡酒曬乾,再以慢火輕炒研磨使用。
胭脂是由紅藍花的汁液製成,痘瘡將要冒出時,用胭脂塗抹眼睛四周,可以防止痘瘡進入眼睛,同時能活血,所以對痘瘡的解毒效果極佳。
2. 天花粉
稟天地清寒之氣,故味苦氣寒而無毒。
天花粉,潤心中枯渴煩熱,降膈上熱痰稠痰,理一切腫毒排膿。長肉消瘀,除時疾熱狂,驅酒疸祛黃,實熱作渴最宜,胃虛濕痰切戒,汗下後亡陽作渴者,陰虛火動,津液不能上升作渴者,病症在表作渴者,及脾胃虛寒,並宜痛絕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後熱毒,發渴痰嗽,利胸膈,排膿長肉,消癰瘡腫毒,痘瘡潰爛。
按:天花粉,酸能生津,甘不傷胃,微苦微寒降火,為潤燥滑痰解渴要藥。但宜於有餘陽症,若真寒假熱者忌之。亭林一叟,久苦痰火,取服二月,惡食暴瀉不救,其寒涼傷脾可知。
白話文:
[天花粉]
得天獨厚的清冷之氣,所以味道苦澀且性質偏寒,但無毒性。
天花粉能滋潤心臟因乾燥所產生的焦渴與煩躁,降低上膈熱痰及粘稠痰液,對各類腫毒排膿有療效。它促進肉體修復、消除瘀血,去除因季節性疾病引發的高燒和精神錯亂,驅散因過量飲酒導致的黃疸,對於實證的熱渴特別適用。然而,胃虛弱且濕痰重的人應嚴格避免服用。若在出汗或下瀉後出現亡陽現象,或是陰虛火旺導致津液無法上升而口渴,以及病症仍在表面的口渴,包括脾胃虛寒的情況,都應該嚴禁服用。
主要療效(配合痘疹一起參考): 它治療痘疹後的熱毒,口渴咳嗽,有助胸部舒暢,排出膿液,促進肉體修復,消除膿腫和毒瘤,對痘疹潰爛也有療效。
補充說明:天花粉,其酸性可助生津液,甜味不會傷害胃部,略帶苦澀和寒涼能降火,是滋潤、解燥、滑痰、解渴的重要藥物。然而,只適合實證的陽性症狀,若是真寒假熱的狀況則應避開。有一個老人,長期受痰火困擾,服用兩月後,食慾下降,突然嚴重腹瀉,最終無法救治,由此可知,它的寒涼性質對脾臟有一定傷害。
3. 栝蔞仁
栝蔞仁,性潤下氣,味甘補肺。令垢滌郁開,傷寒結胸必用,俾火弭痰降,虛怯勞嗽當求,定喘潤肺,利膈潤腸,解渴生津,下乳止血。其蔞實通用,或同明礬制,或同蛤粉和,並主咳喘痰哮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開肺下氣,寬胸膈止嗽定喘,惟宜痘後用,吐瀉者禁之。
白話文:
栝蔞仁這種藥材,它的特性是滑潤且能下行調理氣機,味道甘甜可以滋補肺部。它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污垢與鬱積,對於感冒後胸部有硬塊的情況絕對是必要的選擇,它能使過盛的火氣平息,痰液下降,對於體虛、易疲憊且常咳嗽的人來說,尋求它是非常適合的。它具有定喘、潤肺、舒暢胸膈、潤滑腸道、解渴、促進唾液分泌、促進乳汁分泌及止血的功效。無論是栝蔞的果實還是種子都可使用,有時會和明礬一起製成藥物,或者和蛤粉混合使用,主要用來治療咳嗽、喘息、痰多等症狀。
主要治療的範疇包括了痘疹等皮膚病變,它可以開通肺部、下行調理氣機,寬闊胸膈、止住咳嗽、穩定喘息,但最好在出痘後期使用,若出現嘔吐或腹瀉的情形則不宜使用。
4. 薄荷
感春末夏初之氣,得乎火金之味,金勝火劣,故辛多於苦,而無毒,辛涼浮而升陽也。入手太陰少陰經。形質氣味皆輕浮,走竄上升,故治風熱輕寒鬱火則有功。若內傷表虛陰虛當切禁。
薄荷下氣,令脹滿消弭,發汗俾關節通利,清六陽會首,驅諸熱生風。辛能散,涼能清,搜肝氣以抑肺盛,消風熱以清頭目,性喜上升,小兒風涎驚狂壯熱,尤為要藥。新病瘥者忌服,恐虛汗亡陽,性輕浮走竄,能瀉越真氣而損心脾耳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消風熱,清頭面之腫,引諸藥入營衛發汗,通利關節,治痘壯熱風癇,驚搐者暫用,久用多用,走泄心氣,耗陰損陽。
白話文:
[薄荷]
薄荷感應了春季末尾到夏季初起的自然氣息,融合了火與金的味道特性。在它的味道中,金屬的辛味超過了火的苦味,且它無毒性。辛涼的特性使它能夠向上飄升,進而影響人體的肺和心包經脈。
它的形態、質地和氣味都很輕盈,容易在體內四處流動,向上飄升,因此對於治療風熱、輕微感冒以及鬱結的火氣非常有效。然而,若是內傷或表虛、陰虛的情況,則應避免使用。
薄荷能幫助消除脹氣,使腹部舒緩,並促進出汗,讓關節變得靈活。它能清潔人體的六條陽經,驅除因熱所產生的風邪。辛味能散發,涼性可以清熱,調節肝氣以抑制肺部過旺,清除風熱以使頭腦清醒。因其性質喜歡向上飄升,對於小兒因風邪痰涎引起的驚厥、高熱,尤其適用。但新病剛好轉的人應避免服用,以免造成虛汗、損傷陽氣。其輕盈易流動的特性,可能過度消耗人體的真氣,損害心脾。
主要功效(可與治療麻疹一同參考),它能清除風熱,減輕頭面部腫脹,引導其他藥物進入營養和保護系統,促進出汗,疏通關節,對治療麻疹高熱、風癲、驚厥有暫時性的效果。但長期或大量使用,可能導致心氣流失,消耗陰氣,損害陽氣。
5. 澤蘭
感土澤之氣,故味苦甘而入血,兼得乎春氣,故微濕而無毒,為婦人產後百病、血澀腰痛、血氣衰冷、成勞羸囊,或為面浮腫泄熱,和血行而帶補之要藥。
澤蘭,理胎產百病淹纏,消身面四肢濕腫,破宿血去癥瘕行瘀血,療撲損,散頭風目痛,追癰腫瘡膿,長肉生肌,總皆行血和血,行中帶補之功也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婦人產後,惡露未盡者,痘中亦用之。感土澤之氣,入血海而消瘀,行中帶補,氣味平和。
白話文:
澤蘭這種草藥,因為吸收了大地濕地的氣息,所以味道略帶苦甘,能進入血液系統,同時它又吸收了春天的氣息,所以性質微濕且無毒性。它對婦女產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疾病,如血流不順引起的腰痛,或是因失血過多導致的身體虛弱、疲勞,甚至臉部浮腫、熱毒過盛等症狀,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。此外,澤蘭還是調和血液並兼有補益效果的重要藥材。
具體來說,澤蘭能夠治療胎兒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複雜病症,消除身體、面部以及四肢的濕腫,能去除舊血,清除體內的硬塊,促進瘀血的排出,還能治療外傷,緩解頭痛眼痛,幫助膿腫癒合,促進新肉的生長,其主要功效就是促進血液循環,調和血液,且在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還能滋補身體。
主要適用於婦女產後,或是子宮內殘留惡露未清乾淨的情況,甚至在發疹長痘時也可使用。它吸收了大地濕地的氣息,能深入血液,清除瘀血,且在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滋補身體,其氣味平和,性質溫和。
6. 馬蘭
味辛氣平入陽,則血分。
馬蘭,破宿血,養新血,斷血痢,解酒疸,療諸菌蠱毒,治絞腸沙痛,除水腫尿澀,消產瘡丹毒。
白話文:
【馬蘭】
味道辛辣,性質平和,能作用於人體的血液系統。
馬蘭這種植物,能去除體內舊有的瘀血,促進新鮮血液生成,並且止住長期的血痢,對酒精引起的黃疸有解毒效果,能治療各種由真菌或寄生蟲所引發的毒素,治療劇烈腹痛,消除因水份囤積造成的腫脹及排尿困難,並能幫助產後婦女消除創口紅腫與毒素。
7. 蒲公草
得水之精氣,故味甘平無毒,入腎、入肝,解毒涼血之要藥。故乳癰乳岩首所重焉,水煮內服、外敷,神效。入劑同頭枯草、貝母、連翹、白芷、栝蔞根、橘葉、頭垢、牡鼠糞、山豆根、山慈菇,專療乳岩。其根莖白汁,可塗惡瘡腫毒,日塗三四,毒散腫消。
蒲公草,即黃花地丁草。潰堅腫消結核,屢建奇功,解食毒,散滯氣,並臻神效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凡痘後餘毒,癰癥可用。
白話文:
[蒲公草]
因為吸收了水的精華和氣息,所以它的味道甘甜而性質平和,且無毒性。它主要作用於腎臟和肝臟,是解毒和冷卻血液的重要藥材。因此,對於乳腺炎或乳腺癌這類疾病,蒲公草被高度重視。用水煮來內服或者外敷,效果顯著。
在藥方中,會與頭枯草、貝母、連翹、白芷、栝蔞根、橘葉、頭垢、牡鼠糞、山豆根、山慈菇等一起使用,專門用來治療乳腺癌。其根部和莖部的白色汁液,可以用來塗抹惡性瘡腫和毒素,每天塗抹三到四次,可以讓毒素散去,腫脹消失。
蒲公草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地丁草。對於堅硬的腫塊有很好的消散效果,經常能發揮出奇效,能解除食物中毒,消除滯留的氣息,達到神奇的效果。
主要的治療範疇包括(痘疹也適用),對於痘後的殘餘毒素,或是膿包,都能有效處理。
8. 半夏
得土金之氣,兼得天之燥氣,火金相搏,故味辛平苦溫無毒。入足太陰、陽明、少陽,亦入手少陰經。辛溫善散,故主傷寒邪在表裡之間。苦善下泄,故除心下支飲,曾膈痰熱脹滿上氣,為祛濕分水實脾而開寒濕痰氣鬱結之聖藥。其所大忌者陰虛血少,津液不足諸病耳。
半夏,火痰黑,老痰膠,同芩連。寒痰清,濕痰白。同薑、附、陳皮、蒼朮。卒中病痰,南星、皂角,痰飲脅痛。治吐食反胃,消腸腹冷痰,散逆氣。除嘔惡,開結氣,發聲音,止脾瀉,斂心汗,一切痰厥頭痛、頭眩聖藥。但血症消渴,並孕婦禁服。脾濕痰症最宜,陰虛痰症切忌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虛寒嘔噦少食,化痰涎,燥脾濕,和脾胃。但恐燥咽兼損孕婦,灌漿時忌之。無濕痰者戒用。
按:汪機曰:脾胃濕熱,涎化為痰,此非半夏,曷可治乎?若以貝母代之,翹首待斃。李時珍曰:脾無留濕不生痰,故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。半夏治痰,為其體滑性溫也。涎滑能潤,辛溫能散,亦能潤,故行濕而通大便,利竅而泄小便,所謂辛走氣即化液,辛以潤之是也。丹溪謂:半夏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。
成無己謂: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,《局方》半硫丸,治老人虛閉、皆取其滑潤也。俗以半夏為燥,不知利水祛濕,而使土燥,非性燥也。但非濕熱之邪而用之,是重亡津液,誠非所宜。若應犯而犯,似乎無犯古人半夏有三禁,謂血家渴家汗家也。然其功,止吐為足陽明,除痰為足太陰,助柴胡主惡寒,是又為足少陽也。
助黃芩主祛熱,是又為足陽明也。寒熱往來,在半表半裡,故用此有各半之意。
白話文:
[半夏]
半夏吸收了大地的金屬與土質元素,同時也汲取了天之乾燥之氣,經過火與金的交互作用,因此它味道辛辣,性平微苦,溫和無毒。它主要影響足部的太陰、陽明及少陽經脈,也對手少陰經脈有所作用。由於它辛辣溫和的特性,擅長於疏散風寒,因此適用於治療風寒邪氣徘徊於表裡之間的情況。
它苦澀的特性有助於向下疏通,因此能除去胸腔內的痰飲,消除因痰熱導致的脹滿感及上氣問題,是祛除濕氣,調節脾臟功能,以及解開因寒濕痰氣鬱結的神聖藥物。然而,半夏極度忌諱使用於陰虛血少,津液不足的各種疾病。
半夏可將黑色的火痰,老化的痰質轉變為凝膠狀,配合黃芩和黃連使用。對於寒冷的痰質,它能使其變得清澈,濕性的痰質則可使其變白,常與薑、附子、陳皮和蒼朮一起使用。半夏對突然中風導致的痰疾,可與南星和皁角一同使用,對於痰飲導致的側胸疼痛有治療效果。它還能治療反胃、食慾不振,消除腸腹中的寒痰,散去逆氣,去除噁心嘔吐,打開鬱結的氣息,促進發聲,防止脾瀉,收斂心汗,是治療所有痰厥頭痛、頭暈的神聖藥物。但是,對於血液疾病,口渴,以及孕婦,則必須禁止服用。對於脾濕痰疾,半夏是最適合的選擇,但對於陰虛痰疾,則絕對不能使用。
半夏主要用於治療痘疹,對於痘疹引發的虛寒、噁心、食慾不佳,能化痰涎,調節脾濕,和諧脾胃。但恐懼其會導致咽喉乾燥,且可能傷害孕婦,所以在痘疹成熟階段應避免使用。若無濕痰問題,也應避免使用。
根據汪機的說法:脾胃濕熱,導致唾液轉化為痰,這種情況下,除了半夏,還有何藥物可以治療呢?如果用貝母替代,只是在等待死亡。李時珍表示:脾臟若無濕氣,就不會產生痰,因此脾臟是生成痰的源頭,而肺臟則是儲存痰的容器。半夏之所以能治療痰疾,是因為它滑順溫和的特性。唾液滑順能滋潤,辛辣溫和能分散,同樣也有滋潤的作用,所以能去除濕氣,通暢大便,打通竅道,排除小便,這就是所謂的辛味能走氣,化液,辛味能滋潤的道理。丹溪認為:半夏能使大便變得滑順,小便增多。
成無己表示:半夏能運行水氣,滋潤腎臟的乾燥,《局方》中的半硫丸,用於治療老人虛弱的便祕,正是利用了它滑順滋潤的特性。一般人認為半夏性質乾燥,卻不知它有利水祛濕,使土質保持乾燥的功能,並非本身性質乾燥。但若在非濕熱之邪的情況下使用,就會加重津液的流失,確實不適宜。然而,若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,似乎並無不妥。古人在使用半夏時有三大禁忌,分別是血家、渴家、汗家。然而,它的功效,如止吐,適用於足部的陽明經脈;除痰,適用於足部的太陰經脈;協助柴胡治療惡寒,則是適用於足部的少陽經脈。
協助黃芩去除熱氣,則是適用於足部的陽明經脈。寒熱交替,位於半表半裡之間,因此使用半夏時有各半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