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10)

1. 牛蒡子

至秋而成,得天地清涼之氣,故味辛苦平無毒。辛能散結,苦能泄熱,入手太陰。足陽明經,乃散風清熱,解毒清利咽喉之聖藥。痧症始末之必需,血熱痘疹之要品。但性冷而滑利,氣虛泄瀉者,切忌勿服。臨用炒燥研碎,則不出氣,若牙痛用牛蒡子,生研碎綿裹,噙患處,嗽去苦水即愈。

牛蒡子,主潤肺散氣,牙齒蝕痛,面目浮腫,退風熱咽痛,及風濕癮疹,毒成瘡瘍,辛能散結,苦能瀉熱,為痘疹利咽喉,解陽明,消癰腫,散風除熱,清裡解毒之要藥。

白話文:

牛蒡子在秋天成熟,吸收了天地間的清涼之氣,因此味道辛、苦,性平,無毒。辛味能散結,苦味能泄熱,藥性進入肺經和胃經。它能散風清熱,解毒清利咽喉,是治療痧症、血熱痘疹的必備良藥。但牛蒡子性寒滑利,氣虛泄瀉者忌服。使用時應炒燥研碎,防止藥性散失。若牙痛,可以用牛蒡子研碎,用棉花包裹,含在患處,漱去苦水即可。

牛蒡子具有潤肺散氣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牙齒蝕痛、面目浮腫、退風熱咽痛、風濕癮疹、毒成瘡瘍等病症。辛味能散結,苦味能瀉熱,是治療痘疹、利咽喉、解陽明經熱、消癰腫、散風除熱、清裡解毒的重要藥物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潤肺金而退風熱,利咽膈而散諸腫,治喉痛散結氣,發痘涼血,助藥行漿,解陽明熱毒。凡痘紅紫熱盛便閉者最宜。但通肌滑竅,多服則內動中氣,外致表虛。如病後氣血虛弱,用之反致耗散真元。若出不快而泄瀉者,尤忌之。癰疽已潰者勿服。

白話文:

這藥方主要用於治療痘疹,能滋潤肺部,退散風熱,暢通咽喉,消散腫塊,治喉嚨痛和結氣,發痘時涼血,幫助藥物發揮功效,解熱毒。特別適合痘疹紅腫發熱、大便秘結的患者。但這藥性偏於通透,服用過多會傷及脾胃,導致氣虛。病後體虛者,服用會耗損元氣。如果痘疹發出不順暢或伴隨腹瀉,則更忌服用。已經潰爛的癰疽也不宜服用。

2. 前胡

得土金之氣,感秋冬之令,故味苦、辛、平,微寒,無毒。入手太陰、少陽。苦寒能降,辛平能散,所以為下氣除痰,去結散邪之藥。

前胡,善消痰壅,哮喘咳嗽,胸脅痞滿,心腹結氣,傷寒寒熱,風寒頭痛,去風痰,除實熱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風初熱疑似未明,風寒咳嗽痰涎者可用。

按:前胡,辛以暢肺,解風寒,甘以悅脾理胸腹,苦泄厥陰之熱,寒散太陽之邪,性陰主降,與柴胡上升者不同,長於下氣,氣下則火降,痰亦降矣。若不因外感之痰,及陰虛火動者,並氣不歸元,胸脅逆滿者,切戒勿入。

白話文:

前胡性寒味苦辛,能降氣除痰,散結邪,適合治療痰多咳嗽、哮喘、胸悶、腹脹、傷寒發熱、風寒頭痛等症狀。特別是風寒咳嗽、痰多,或風熱初起,症状不明顯時,都可以使用前胡。前胡性涼,能降肺氣,散風寒,並能清熱解毒,與性溫升陽的柴胡不同。使用前胡時,要注意它只適用於外感風寒導致的咳嗽痰多,或陰虛火旺導致的胸悶腹脹,若非以上情況,切忌使用。

3. 白附子

感陽氣而生,故味辛微其氣大溫,有小毒。性燥而升,風藥中之陽草也。東垣謂其純陽,引藥勢上行,能去面上百病,為去瘕疵,擦汗斑,豁風痰,逐寒邪,燥濕散結,中風痰厥,小兒急驚之要藥也。但性溫燥,凡陰虛類中風症,小兒脾虛慢驚,並宜切忌。

白附子,諸風冷氣,中風失音,血痹冷痛,消痰祛濕,且引藥勢上行,祛面上百病。若大人陰虛類中,小兒脾虛慢驚,慎勿誤用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風熱不退,及四肢頭面不起,用以散風利熱解毒。

白話文:

白附子性溫燥,有小毒,能引藥勢上行,祛除風寒濕邪,治療中風失音、血痹冷痛、消痰祛濕等症。它性純陽,能去面上百病,是治療瘕疵、汗斑、風痰、寒邪、濕結、中風痰厥、小兒急驚的要藥。但需注意,陰虛體質的中風患者和小兒脾虛慢驚者,不可使用。 白附子亦可用於治療痘風熱不退,以及四肢頭面麻木無力,能散風利熱解毒。

4. 萆薢

得火土之氣,兼稟天之陽氣,故味苦甘平無毒。入足陽明、少陰、厥陰。為祛風除濕補下之要藥。

萆薢,忌同牛肉。白者為佳。治風寒濕痹,腰背冷痛,筋骨掣痛,補水臟,益精縮小便,明目逐關節,久結老血,掃肌膚,延生惡瘡,恚怒傷中,老人五緩。其功專於濕而劣於去熱,即可去膀胱縮水,又能止失尿便頻。凡楊黴痔瘻惡瘡,病久火衰氣耗,濕鬱者,用萆薢三兩,角刺牽牛各一錢,水六碗,煎耗一半,溫三服,不數劑多瘥。初服未效者,以火尚盛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水泡太盛,不能幹靨者,用以滲收濕氣。

白話文:

萆薢性味甘苦平,無毒,入足陽明、少陰、厥陰經。是祛風除濕、補下之要藥。白萆薢品質最佳。主治風寒濕痹、腰背冷痛、筋骨掣痛、補水臟、益精縮小便、明目逐關節、久結老血、掃肌膚、延生惡瘡、恚怒傷中、老人五緩等症。萆薢以除濕為主,去熱效果較差,可以治療膀胱縮水,也能止失尿便頻。凡楊黴痔瘻惡瘡,久病火衰氣耗,濕鬱者,可用萆薢三兩,角刺、牽牛各一錢,水煎服,療效甚佳。初服未見效者,說明病情較重,火氣仍盛。萆薢也可用于治療痘疹,能滲收濕氣,使痘水泡消退。萆薢忌與牛肉同食。

按:萆薢主用,皆祛風濕,補下元。凡小便頻,莖內痛,必大腑熱閉,水液只就小腸,大腑愈加燥竭,因強忍房事,有瘀腐壅於下焦故痛。此與淋症不同,宜鹽炒萆薢一兩,煎服,以蔥湯洗穀道,即愈。腎受土邪則水衰,肝挾相火來復,母仇而凌土,得萆薢以滲濕,則土安其位,水不受侮也。如陰虛火熾,及無濕而腎虛,腰痛者勿服。

白話文:

凡是小便頻繁,尿道內疼痛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大腸有熱,導致水分只往小腸走,使得大腸更加乾燥。這種情況常常是因為過度抑制性生活,導致下焦有瘀血腐物堆積而引起的疼痛。這與淋症不同,適合用鹽炒過的萆薢一兩煎煮服用,並且用蔥湯清洗肛門,就能痊癒。當腎受到脾的影響而功能減弱時,肝會因為相火亢進而剋制腎,使得腎更進一步剋制脾,使用萆薢來利濕,可以使脾的功能恢復正常,腎也就不再受到侵害。如果是因爲陰虛火旺,或者沒有溼氣而腎虛導致的腰痛,就不適合服用萆薢。

5. 土茯苓

俗名冷飯糰。有赤白二種,白者良可煮食,亦可生啖。

甘淡而平,陽明主藥,分清祛濁,祛風除濕,筋骨拘攣,楊梅瘡毒,瘰癧瘡腫,去濕化毒之要藥也,胃虛腎寒者禁之。

土茯苓與萆薢形雖不同,主治不甚相遠,李氏疑為一物數種,理或然也。總之,皆除濕消水,去濁分清,固下焦元氣。故能與陽道而主諸痹,及惡瘡不瘳也。

白話文:

俗稱冷飯糰,有赤白兩種,白色較好,可以煮著吃,也可以生吃。它味甘淡,性平,屬於陽明經藥物,能分清濁、祛風除濕,適用於筋骨拘攣、楊梅瘡毒、瘰癧瘡腫等症,是去濕化毒的重要藥物,但脾胃虛弱、腎陽不足者忌用。

土茯苓和萆薢雖然外形不同,但功效卻很相似,李氏認為可能是一物多種,這種說法也有道理。總而言之,它們都能除濕消水、去濁分清,固護下焦元氣,因此能溫陽通絡,治療各種痹症及久治不愈的惡瘡。

6. 蘆根

稟土之沖氣,有水之陰氣,故味甘氣寒無毒。甘能益胃和中,寒能除熱降火,所以專除胃熱。凡噎、噦、嘔吐、煩渴、霍亂之屬於實熱者,並所必需。前症之屬於虛寒者,切勿誤用。

蘆根,掘土甘美者有效,露出水面者損人。解酒毒,退熱除煩,止嘔噦,開胃下食,清胃熱,止消渴。食魚蝦中毒即解,懷胎孕發熱能痊。花白名蓬茸,主卒霍亂危急,煮汗吞飲即安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初起,胃熱口臭,繞口四周,痘密者最宜。脾胃虛守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蘆根功效與應用

蘆根的性味與功效

蘆根性寒,味甘,無毒。因其生長於土壤之中,吸收了地氣,又長於水中,帶有水氣,所以性寒味甘。甘味能益胃和中,寒性能除熱降火,因此蘆根特別適合用來治療胃熱。

適應症

對於因實熱引起的噎、噦、嘔吐、煩渴、霍亂等症狀,蘆根都是必需的藥材。但對於因虛寒引起的上述症狀,則不可誤用。

蘆根的藥用價值

  • 選用蘆根: 埋藏在土壤中,味甘美者有效,露出水面者則會損害人體。
  • 功效: 解酒毒、退熱除煩、止嘔噦、開胃下食、清胃熱、止消渴。
  • 特殊用途: 食魚蝦中毒時可以解毒,懷孕期間發熱也可以用蘆根治療。
  • 蘆根花: 花白色,名為蓬茸,主治突然發作的霍亂危急症狀,煮沸後服用汗水即可安穩。

蘆根與痘疹

主治: 治療痘疹,尤其適合痘疹初起、胃熱口臭、痘疹密集者。 禁忌: 脾胃虛弱者禁用。

7. 燈芯

氣味甘寒無毒,以味甘淡性寒,其質輕通,故能通利小腸,使心經蘊熱,從小便而出,為下焦伏熱五水之聖藥也。然惟通利,故虛脫症及小便不禁者忌之。

燈芯,務生剝者良,降心火,清肺熱能陰竅、利小便,除癃閉成淋,消水濕作腫,輕清去濕除熱,故治痘症及上焦浮熱也。根採煎服,功力尤優,敗席煮服,其效更勝。燈花,止小兒夜啼,治大人喉痹,金瘡敷上,血禁肌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根畝並主五淋,清心解熱,燒存性,止小兒夜啼。

白話文:

甘寒無毒,性質清涼輕通,能通暢小腸,使心經積熱從小便排出,是治療下焦伏熱的良藥。但它只擅長通利,所以虛脫或尿失禁者不宜服用。

燈芯,生剝者效果最佳,能降心火,清肺熱,通利小便,消腫去濕,治療痘疹和上焦浮熱。根部煎服效果更佳,用敗席煮服效果更勝。燈花能止小兒夜啼,治療成人喉嚨疼痛,外敷金瘡可止血生肌。

主治痘疹,根莖皆可治療五淋,清心解熱,燒存性可止小兒夜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