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38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38)
1. 小承氣湯
治傷寒陽明症,譫語便硬,潮熱而喘,及雜病上焦,痞滿不通。
大黃(四兩),厚朴(二兩,姜炒),枳實(三枚,麩炒),銼如麻豆大,分作二服,水一盞,姜三片,煎至半盞,絞汁服,未利再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一種名為傷寒陽明症的疾病,患者會有胡言亂語、大便乾硬、時常發燒且呼吸急促,以及一些綜合病症狀,像是上身消化系統阻塞不暢。
藥方成分與用法如下:取大黃四兩,厚朴二兩(需用薑炒過),以及麩炒過的枳實三枚,將這些藥材切碎至大小約等同麻豆,然後分作兩份。每次取一份,加入一杯水和三片薑,煮至剩下半杯水量,然後將藥汁絞出服用。如果一次沒有效果,可以再次服用。
2. 三一承氣湯
治傷寒腹滿,嘔干煩渴,譫妄,心下按之硬痛,大小便秘,陽明胃熱,發斑脈沉可下者。
大黃(錦紋者),芒硝,厚朴,枳實(各五錢),甘草(半兩),每服一兩,姜水煎至一鍾,入芒硝一沸,通口服。
白話文:
[三一承氣湯]
用於治療因感受風寒導致腹部脹滿,噁心乾嘔,感到煩躁口渴,出現譫妄(精神錯亂)的症狀,且在心下部位按壓會有硬痛感,以及大小便不通暢,這是因為陽明胃部過熱,可能引發斑疹,若脈象顯示深沉,表示適合使用下法治療。
所需藥材及其份量為:錦紋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各五錢,甘草半兩。每次服用時,取一兩的藥材,加入薑和水一起煎煮至剩下一鍾的分量,然後再加入芒硝煮沸一次,整份藥汁全數飲用。
請注意,此處的"錢"和"兩"是古代的重量單位,"鍾"是古代的容量單位,具體換算到現代的單位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。
3. 調胃承氣湯
治諸發熱和解,不惡寒但發熱蒸蒸然,心下滿硬,或痛,煩渴咽乾,滑數而實,諸腹滿實痛,煩渴譫妄,小便赤,大便硬,脈滑實緊者。
大黃(酒浸),芒硝(一兩),甘草(炙,五錢),每服斟酌多少,先煮二味,熟去渣,下硝,再煮二三沸,頓服之,以利為度,未利再服。
白話文:
[調胃承氣湯]用於治療各種發熱情況,患者不畏寒,只單純發燒且全身汗出,感覺腹部脹滿或疼痛,同時有煩躁口渴、咽喉乾燥的症狀,以及舌苔滑膩脈象實滑緊湊的情況。
此湯主要由下列成分組成:大黃(需以酒浸泡)、芒硝(一兩)、甘草(炒製過的,五錢)。服用時,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份量,先將大黃與甘草兩種藥材煮沸,煮至熟後撈除渣滓,接著加入芒硝,再次煮沸二至三次,一次全部飲下,直到產生通便效果為止,若仍未見效,可再次服用。
以上即是調胃承氣湯的使用說明。
4. 六一承氣湯
以代大承氣、小承氣、調胃承氣、大柴胡、三乙承氣湯、大陷胸等湯,真神藥也。治傷寒熱邪傳裡,大便結實,口燥咽乾,怕熱譫語,揭衣狂妄,揚手擲足,斑黃陽厥,潮熱自汗,胸腹滿硬,繞臍疼痛等症。
大黃,枳實,厚朴,甘草,黃芩,柴胡,芒硝,芍藥,先將水二鍾,滾三沸,後入藥,煎至八分,臨服時入鐵鏽水三匙調服,立效。取鐵性沉重之義,最能墜熱開結如神。此不傳之秘也。
白話文:
[六一承氣湯]
這帖藥方可以代替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調胃承氣湯、大柴胡湯、三乙承氣湯、大陷胸湯等,可稱為神奇的藥物。用於治療因熱邪入侵體內導致的傷寒,症狀包含大便乾硬、口乾舌燥、咽喉乾渴、畏熱、精神混亂、胡言亂語、掙扎掄臂、抽搐、皮膚出現黃色斑點、高燒、間歇性發熱並自汗、胸部及腹部脹滿且堅硬、肚臍周圍疼痛等症狀。
藥方成分包括:大黃、枳實、厚朴、甘草、黃芩、柴胡、芒硝、芍藥。先將兩杯水煮沸三次,再加入藥材,煎至剩下八分之一的水量,服用前加入三匙鐵鏽水攪勻服用,效果顯著。鐵鏽水因其性質沉澀,最能有效下墜熱氣,開解結實,效果神奇。這是未公開的絕密療法。
以上是六一承氣湯的介紹和使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