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3)

1. 五味子

得地之陰,兼乎天之陽氣,故味酸微苦鹹氣溫,味兼五而無毒,陰中微陽,入足少陰、手太陰血分,足少陰氣分,為攝氣歸元強陰益精之要藥。每個銅刀切為二片,蜜酒拌蒸曬乾,焙用。

五味子,補虛損勞傷,收瞳神散大,味酸而斂肺氣耗散之金。性補而滋腎經不足之水,生津止渴,益氣強陰,澀精定喘,斂汗固陽,補虛明目,除煩熱而補元陽,解酒毒而壯筋骨。同乾薑煎,治冬月咳嗽,肺寒神效。同黃耆、人參、麥冬、黃柏,治夏季神力困乏殊功。或熱嗽而火氣太盛者,不可驟用寒涼,必資此酸斂。

然不宜多用,反致閉遏。誠納氣歸元,收肺保腎之要藥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斂肺氣生津止渴,除咳嗽驅熱滋陰。然味酸而收斂,痘中不宜,惟痘後毒儘可用。至於火盛未清之咳嗽,有此斂遏,亦非所宜。

按:五味子肉酸有餘而甘不足哉。中苦辛而咸。古人制法,擊碎,拌以蜜酒蒸之,正補其甘之不足,而少解其酸斂之峻驟也。潔古云:夏服五味,使人精神頓加,兩足筋力湧出,蓋取五味酸,輔人參能瀉丙火,而補庚金,收斂耗散之氣也。東垣云:收瞳神散大,乃火熱必用之藥,有外邪者不可驟用。

丹溪云:收肺補腎,乃火嗽必用之藥。寇氏謂其食之多虛熱者,蓋以其收補之驟也。若風邪在表,痧疹初形,一切停飲,肺有實熱者,皆當禁絕。

白話文:

[五味子]

五味子得天之陰氣與地之陽氣,因此它味道酸、略苦、微鹹,溫和無毒。它屬於陰中帶點微陽的藥材,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和手太陰肺經的血液循環系統,以及足少陰腎經的氣運行路線,是調節氣息回歸本源,增強腎臟功能的重要藥物。使用時,每顆五味子切成兩半,用蜂蜜和酒拌勻後蒸煮再曬乾,最後烘培後使用。

五味子能補充身體虛弱和勞累造成的傷害,收縮擴大的瞳孔。它的酸味可以收斂肺氣,防止肺氣耗散。它能滋養腎經,補充水分,止渴,增加體力,增強腎臟功能,固精定喘,收汗固陽,補充能量,明目,消除煩躁和熱感,補充元氣,解酒毒,壯筋骨。配合乾薑煎煮,可治療冬天的咳嗽,對肺寒有奇效。配合黃耆、人參、麥冬、黃柏,能有效治療夏天的疲憊乏力。對於熱咳且火氣過旺的人,不應立即使用寒涼的藥物,此時五味子的酸味可以起到收斂的作用。

然而,五味子不應過量使用,否則會導致氣息閉塞。它是將氣息納入身體,收斂肺部,保護腎臟的重要藥材。

五味子主要用於收斂肺氣,生津止渴,治療咳嗽,驅散熱氣,滋養陰部。然而,由於其酸味具有收斂作用,因此在出痘疹期間不適宜使用,只有在痘疹後期,毒氣已經完全排出時纔可使用。對於火氣旺盛但尚未清除的咳嗽,如果使用五味子收斂,也不適合。

根據記載,五味子的果肉酸味過剩,甜味不足,味道略苦、辛、鹹。古人使用時,會將其打碎,再用蜂蜜和酒拌勻後蒸煮,這正是為了彌補其甜味不足,並稍微減緩其酸味的強烈收斂作用。潔古說,夏天服用五味子,可以使人精神振奮,雙腿充滿力量,這是因為五味子的酸味,能輔助人參,降低心火,補充肺氣,收斂耗散的氣息。東垣說,收縮擴大的瞳孔,是治療火熱症狀必須使用的藥物,但在有外邪的情況下,不能立即使用。丹溪說,收斂肺部,滋養腎臟,是治療火熱咳嗽必須使用的藥物。寇氏認為,食用過多的五味子會導致虛熱,這是因為其收斂和補充作用過於強烈。如果有風邪在皮膚表面,或者痧疹剛開始形成,或者有停滯的飲食,或者肺部有實熱,都應該禁止使用五味子。

2. 地膚子

味苦寒,無毒。入脾經。

地膚子,專利水道,去膀胱熱,浴身卻皮膚搔癢熱疹,洗眼除熱,暗雀盲澀痛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主膀胱熱,利小便,去皮膚中熱,兼解痘毒。

按:地膚子,氣味苦寒,得太陽寒水氣化,太陽之氣,上及九天,下徹九泉,外彌膚勝,故能上治頭而聰耳明目,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,外去皮膚熱氣,而令潤澤也。

白話文:

[地膚子]

味道苦且性寒,無毒性。主要影響脾臟的運作。

地膚子,特別擅長促進水分代謝,清除膀胱部位的熱氣,用來沐浴可以舒緩皮膚搔癢和熱疹,清洗眼睛可以消除熱氣,改善視力模糊和眼睛疼痛。

主要治療的是膀胱熱氣,有利於小便排泄,可以去除皮膚中的熱氣,同時還能幫助排毒。

進一步來說,地膚子的味道苦、性質寒,吸收了太陽的寒水之氣,太陽的氣息,向上可以達到天空的最頂端,向下可以穿透到地底的深處,向外則可擴散到皮膚表層,所以它能向上治療頭部疾病,使聽覺靈敏、視覺清晰;向下進入膀胱,有利尿和去疝的效用;對外則能去除皮膚上的熱氣,使皮膚變得滋潤。

3. 續斷

得金之氣,兼稟乎天之陽氣以生,味苦、甘、辛、微溫、無毒。入血崩金瘡藥,宜生用。同熟地滋補藥,宜酒炒用。

續斷使熟地,續筋骨,主傷中補不足,調血脈,專療跌撲折傷,消腫毒生肌肉,善理金瘡癰毒,能止痛生肌,乳癰瘰癧殊功,腸風痔漏立效;縮小便顯數,固精滑夢遺,暖子宮,使妊孕堪久服氣力增,胎產崩帶,補勞續傷之要藥,崩中漏血之必需,身痢腰痛,關節緩急血分損傷諸疴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功效同前,宜節節斷皮黃皺,而折之有煙塵者佳。宜酒浸曬乾用。入厥陰以養肝,入少陰以溫腎,入太陰以養血,養血活血,而兼滋陰補氣。補而不滯,行而不泄。苦能堅腎,辛能開腎,溫能行滯,誠佐助滋補氣血之要藥。

白話文:

[續斷]

吸收了金屬之氣,同時得天之陽氣而生長,其味道苦、甘、辛,性質微溫,無毒性。在治療出血過多或外傷流血的情況下,應直接使用生的續斷。而在與熟地一起作為滋補藥物時,則應先以酒炒制再使用。

續斷配合熟地,可強化筋骨,主要治療內傷並補充身體不足,調節血脈,專門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骨折,消除腫毒,促進肌肉生長,對處理刀傷感染及膿包非常有效,能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,對於乳腺炎和淋巴結核有特殊功效,對於腸道出血和痔瘡漏血有立即效果。能減少頻繁的小便次數,固精防止夢遺,溫暖子宮,長期服用可以增加體力,是懷孕、生產、月經不調的重要補藥,也是治療勞累損傷的關鍵藥物,對於崩漏出血不可或缺,對於腹瀉和腰痛,以及因血液損傷導致的關節疼痛有良好療效。

主要治療(包括痘疹),功效如前述,選用時應選擇節節分明、表皮黃色且皺紋明顯,折斷後有煙塵者為佳。使用時應先以酒浸泡,然後晾乾。進入厥陰以滋養肝臟,進入少陰以溫暖腎臟,進入太陰以滋養血液,既可養血又可活血,並且能滋陰補氣。補充身體但不會造成滯留,促進循環但不會造成洩露。苦味能強化腎臟,辛味能開啟腎臟,溫熱能促進血液循環,確實是輔助滋補氣血的重要藥物。

4. 肉豆蔻

稟火土金之氣,故味辛,氣溫,而無毒。入足太陰陽明經,亦入手陽明大腸。辛能散能消,溫能和中通暢,香先入脾,暖能開胃,故為理脾開胃消食止瀉之要藥。若濕熱積滯,方盛滯下,初起火熱暴注泄瀉者,禁用。宜麵裹之煨搗去油用。

肉豆蔻,溫脾胃虛冷,心腹脹痛,宿食不消,滑瀉冷痢,尤為要藥。夫土性喜暖愛香,故肉果與脾胃最為相宜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脾寒,泄瀉吐逆,咬牙寒戰之要藥。溫中開胃,消食下氣。言下氣者,以脾得補而善運化,氣自下也。但瀉痢初起者及有火者不可早服。

白話文:

【肉豆蔻】

肉豆蔻集火、土、金三元素之精華,因此味道辛辣,性質溫和,且無毒性。它主要作用於脾、胃和大腸的經絡,能散發和消除體內的病氣,溫和調節中焦,促進消化順暢。其香氣最先被脾臟吸收,暖性有助於開胃,所以是調理脾胃、開胃消食、止瀉的關鍵藥材。

然而,若是因濕熱或體內積滯導致的嚴重腹瀉,或是突然因火熱引發的劇烈拉肚子,這種情況下不宜使用肉豆蔻。最好將其裹在面團中,烘烤後搗碎去除油脂再使用。

肉豆蔻能溫暖脾胃,緩解虛弱寒冷的狀態,改善心腹脹痛,幫助消化宿食,對於滑瀉和冷痢特別有效。因為土性的特質喜好溫暖與芳香,所以肉豆蔻與脾胃的調和非常適合。

在治療痘疹時,肉豆蔻也是治療脾臟寒涼、腹瀉嘔吐、寒顫咬牙的關鍵藥物。它能溫中開胃,幫助食物消化,調節氣機。所謂調節氣機,指的是當脾臟得到滋養,運化功能得以提升,氣機自然就能下行。但是,剛開始的瀉痢以及體內有火氣的人,不宜過早服用此藥。

5. 白豆蔻

感秋燥之令,得地之火金,味大辛,氣大溫,無毒。味薄氣厚,輕清而升,陽也,浮也。

白豆蔻,入手太陰肺。別有清高之氣,散胸中冷滯,益膈上元陽,溫脾土卻痛,退目云去障,止翻胃嘔,消食積膨。若火升作嘔,因熱腹痛,肺火痰嗽者忌服。

白話文:

[白豆蔻]

受到秋季乾燥氣候的影響,得自大地的火與金之屬性,味道非常辛辣,氣性大溫,無毒性。其味道淡薄但氣味濃厚,質地輕盈且易上升,具有陽性和浮動的特性。

白豆蔻主要作用在肺部。它有著清新高雅的氣息,能散去胸中的寒氣滯留,增強膈上的原始陽氣,溫暖脾臟以減緩疼痛,改善眼睛視力,消除視網膜障礙,防止反胃嘔吐,並幫助消化食物積累所造成的脹滿。

然而,若是因為火氣上升導致嘔吐,或是由於熱氣導致腹部疼痛,以及肺部火氣引起痰多咳嗽的情況下,則不建議服用白豆蔻。

6. 草豆蔻

得地二之火氣而有金,復兼感乎夏未秋初之令以生,故大辛熱無毒,陽也,浮也。

草豆蔻,行經惟脾胃。去膈下寒,止霍亂吐逆;驅臍上痛,逐客忤邪傷;酒毒尤消,口臭即解;破滯散郁,消食化痰,祛寒燥濕。久服過服,耗陰傷肺。有血症而陰不足者切戒。

白話文:

[草豆蔻]

草豆蔻受到大地和火的氣息影響,並在夏季末到秋季初的時節中孕育生長,因此它性質大辛且熱,但無毒性,屬於陽性,容易浮動。

草豆蔻主要作用於脾胃兩臟。它可以去除胸膈下方的寒氣,有效制止霍亂導致的嘔吐與反胃;能緩解肚臍上方的疼痛,排除由外邪侵害身體所引發的病痛;對於酒精中毒有特別好的效果,能快速消除口臭;同時具有破除滯塞、散開鬱結,幫助消化食物、化解痰濕,以及祛除寒氣和乾燥濕氣的功效。然而,長期或過量服用會消耗體內陰液,損害肺臟。對於有出血症狀或是陰虛不足的人,必須嚴格禁止服用。

7. 香附子

一名莎草根。稟天地濕燥之氣,兼得乎土金之味,故味苦甘、苦辛微溫,無毒。入足厥陰氣分,亦入手太陰經。氣厚於味,陽中之陰,降也。血中之氣藥,能行十二經八脈氣分。入涼血藥,宜童便浸透,炒黑;入行血氣藥,宜酒浸透炒;調斂氣血藥,宜醋浸炒黑;入消食去滯藥,不制炒黃,搗碎。

香附子,快氣開鬱,逐瘀調經,霍亂吐逆,疏肝運脾。宿食可消,泄瀉能固便。制,調血熱經瘀;炒黑禁崩漏下血,婦人血氣方中所常用者也。開鬱散滯則有功,精血枯閉所當忌。若月事先期,血虛內熱者禁用。

時珍曰:生則上行胸膈,外達皮膚;熟則下走肝腎,外徹腰足;炒黑則止血:童便浸炒則入血分而補虛;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;青鹽炒則補腎氣;酒浸炒則行經絡;醋浸炒則消積聚;薑汁炒則化痰飲。

得參朮則補氣,得歸地則補血,得木香則疏滯和中,得檀香則理氣醒脾,得沉香則升降諸氣;得川芎蒼朮則總解諸郁;得梔子、黃連則能降火熱,得茯神則交濟心腎,得茴香、破故紙則引氣歸元,得三稜、蓬朮則消磨積塊,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,得紫蘇,蔥白則解散邪氣,得艾葉則暖子宮。乃氣病之總司;而俗有耗氣之說,宜於女人而不宜於男子者非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開鬱行滯氣消食,助胃調經,兼能逐去凝血。炒黑又能止血,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。凡血氣藥中所必用,婦人之要藥也。但性燥而香,味辛而苦,獨用久用,甚能動火耗血,不可不知。

按:香附子女科仗為主藥者,以婦人多郁多滯耳。然味辛性燥,多服久服,必損氣血。若調經藥中用之,必童便浸炒稍差,更兼歸地,方無慮也。

白話文:

【香附子】

又名莎草根。它集天地濕燥之氣,兼具土金之味,因此味道苦甘、苦辛且微溫,無毒。主要進入足厥陰氣分,同時也會影響手太陰經。其氣比味厚,屬陽中之陰,有下降的作用。它是血中之氣藥,能夠行走於十二經八脈的氣分。如果要與涼血藥一起使用,應先用童便浸泡再炒黑;若要與行血氣藥一起使用,應先用酒浸泡再炒;若要調和斂氣血藥,應先用醋浸泡再炒黑;若要與消食去滯藥一起使用,則不用特殊處理,只需炒黃,搗碎即可。

香附子,能快速使氣流通,開鬱,驅逐瘀血,調節經期,對霍亂、嘔吐、反胃等症狀有療效,可以疏肝健脾。它能幫助消化宿食,也能鞏固便溏。經製造後,能調節血熱和經瘀;炒黑後能防止崩漏和下血,是婦科常見的藥物。它在開鬱散滯方面有功,但在精血枯竭和閉經的情況下應當避免使用。如果月經提前,血虛內熱的人應該禁止使用。

李時珍說:生的香附子可以向上行至胸膈,向外達到皮膚;煮熟的香附子可以下行到肝腎,外徹腰足;炒黑的香附子可以止血;用童便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進入血分並補虛;用鹽水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進入血分並滋潤乾燥;用青鹽炒的香附子可以補腎氣;用酒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行經絡;用醋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消除積聚;用薑汁炒的香附子可以化痰飲。

香附子和人參、白朮一起使用可以補氣;和當歸、地黃一起使用可以補血;和木香一起使用可以疏滯和中;和檀香一起使用可以理氣醒脾;和沉香一起使用可以升降諸氣;和川芎、蒼朮一起使用可以總解諸鬱;和梔子、黃連一起使用可以降火熱;和茯神一起使用可以使心腎交濟;和茴香、破故紙一起使用可以引氣歸元;和三稜、蓬朮一起使用可以消磨積塊;和厚朴、半夏一起使用可以決壅消脹;和紫蘇、蔥白一起使用可以解散邪氣;和艾葉一起使用可以使子宮溫暖。它是治療氣病的總司,民間有消耗氣力的說法,但這種說法只適用於女性,不適用於男性,這是不正確的。

香附子的主要功能(可參照痘疹),開鬱行滯氣消食,助胃調經,能驅除凝血。炒黑後還能止血,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。在血氣藥中必定會用到,是婦女的重要藥物。但是它的性質燥烈且香,味道辛且苦,單獨或長期使用,很容易動火耗血,這一點必須要注意。

根據記載:香附子之所以成為婦科的主要藥物,主要是因為婦女多鬱多滯。然而,它的味道辛辣且性質燥烈,過量或長期服用,必然會損傷氣血。如果在調經藥中使用,必須先用童便浸泡再炒,這樣效果會好一些,再搭配當歸、地黃,就不必擔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