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2)

1. 石菖蒲

正稟孟夏大陽之氣,而合金之辛味以生,其味苦辛,其氣大溫陽精芳草,故無毒。凡使勿用泥菖夏菖,如竹根鞭形黑色,氣穢味腥不堪,宜採石上生者,根條嫩黃緊硬節稠,一寸有九節者佳,銅刀刮去皮節,以嫩桑條拌蒸,曬乾銼用。

石菖蒲,主手足濕痹,可使屈伸;貼發背癰疽,能消腫毒,下氣除煩悶,殺蟲愈疥瘡。消目翳去頭風,開心口聲音,通竅益智慧,耳聾耳鳴,尿遺尿數,腹痛或走者易效,胎動欲產者,能安鬼擊,懵死難蘇,急灌生汁:溫瘧積熱不解,宜浴濃湯:單味酒煎,療血海敗,併產後下血不止:細末鋪臥,治遍身毒及不癢發痛瘡瘍。總陽氣開發,故外充百骸,辛能四達,走竅散結,為通利心脾二經之要藥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凡痘疹驚癇神昏譫妄者可用,及痘後不著痂,潰爛成瘡疥者宜入丸用,但芳草味辛多散,陰血不足心氣不斂者禁之。

按:芳香利竅,能佐地黃天冬之屬,資其宣導,臻於太和,多用獨用,終為氣血之殃。

白話文:

[石菖蒲]

石菖蒲正好吸收了初夏的旺盛陽氣,並且融合了金屬的辛味而生成。它的味道苦中帶辛,氣息溫暖,是種純淨的陽性芳草,因此沒有毒性。使用時,不要選擇長在泥土中的菖蒲或者夏菖,因為它們形狀像竹子的根,呈黑色,氣味污濁,味道腥臭,品質不好。應該選擇生長在岩石上的,根部嫩黃、堅硬且節密,每寸有九個節的最好。要用銅刀颳去皮節,再用嫩桑枝一起蒸煮,曬乾後搗碎使用。

石菖蒲主要治療手腳因濕氣引起的痺痛,能讓患者活動自如;貼敷於背部的癰疽,可以消除腫毒,幫助消化,去除煩悶,殺死害蟲,治癒疥瘡。消除眼睛的障礙,去除頭部的風濕,開闊心胸,使聲音清晰,通暢鼻竅,增加智慧,對於耳聾、耳鳴,尿失禁,頻繁小便,腹痛,胎動不安,能安撫鬼魂的打擾,對於突然昏迷不醒的人,應立即灌入生汁;對於長期發燒未解的患者,適宜沐浴在濃厚的藥湯中;單獨用酒煎煮,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,以及產後出血不止的情況;將粉末鋪在牀墊下,可以治療全身的毒素和不癢但疼痛的瘡瘍。總體而言,石菖蒲能促進陽氣的流通,因此能充盈全身的骨骼,其辛味能到達全身各處,疏通竅道,散結,是打通心臟和脾臟兩經絡的重要藥材。

主治(參考痘疹情況),對於出現痘疹,驚癇,神智不清,胡言亂語的情況可以使用,以及痘疹後不結痂,潰爛成瘡癬的患者適合入丸服用,但是由於芳草辛味易散,對於陰血不足,心氣不穩定的人則不宜使用。

補充說明:石菖蒲具有芳香通竅的作用,能輔助地黃、天冬等藥物,幫助其宣導作用,達到和諧的狀態,但如果過度使用或單獨使用,最終會對氣血造成傷害。

2. 石斛

稟土中衝陽之氣,兼感春之和氣以主,故其味甘平而無毒。氣薄味厚,陽中陰也。入足陽明、足少陰,亦入手少陰、足太陰,脾、胃、心、腎四經藥也。宜擇其形長而細,其味不苦而甘,中堅實者良,酒洗曬乾用,勿誤用木斛,味大苦,餌之損人。

石斛,卻驚定志,益精強陰,壯筋骨補虛羸,健腳膝,驅冷痹,皮外邪熱,胃中虛火,厚腸胃輕身,長肌肉下氣,但氣力淺薄,得參耆便能湊功,專倚之無捷效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入胃,清濕熱,故理痹症泄瀉。入腎強陰,故理精衰骨痛。其安神定驚者,亦清熱強陰之力,兼入心也。痘後調理,藥中多用,總平胃氣之至藥。宜形長色黃,而細且堅味甘不苦者為真,擇取新者去枝、節,酒洗蒸過用。

白話文:

[石斛]

石斛吸收了大地中的陽氣,同時感受春季的和煦氣息而生長,因此它的味道甘甜平和,無毒性。它的氣味淡薄但味道濃厚,屬性上來說是陽中有陰。它主要作用於足陽明、足少陰經絡,也能影響手少陰、足太陰經絡,也就是說,它對脾、胃、心、腎四大器官都有療效。選擇時應挑選形狀長而細,味道不苦反甘,內部堅實的石斛為佳,使用前需用酒清洗並曬乾,千萬不要誤用木斛,因為木斛味道極苦,服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
石斛具有安撫驚恐、安定心志、滋養精氣、增強陰氣、強健筋骨、補充虛弱、健壯腳膝、驅散寒痹、去除皮膚外層的邪熱、消除胃中虛火、強化腸胃功能、減輕體重、促進肌肉生長、調節氣息等功效,但其功效較為溫和,若與人參、黃耆等藥材搭配使用,效果更佳,單獨使用則效果較慢。

在治療痘疹方面,石斛能進入胃部,清除濕熱,因此能改善關節炎和腹瀉症狀。進入腎臟後能增強陰氣,因此能治療精氣衰弱和骨痛。其安神定驚的功效,也是因為它能清熱增強陰氣,並且能影響心臟。在痘疹後的調理中,石斛被廣泛使用,總體來說,它是平衡胃氣的最佳藥材。選擇時應挑選形狀長、顏色黃、細且堅實、味道甘甜不苦的新鮮石斛,去掉枝葉和節點,用酒清洗後蒸煮使用。

3. 知母

稟天地至陰之氣,故味苦微甘,氣寒而無毒,入手太陰、足少陰經。入清熱藥用宜生。入滋腎藥用宜鹽酒拌炒。

知母,補腎水,瀉無根火邪,消浮腫,為利小便佐使。初痢臍下痛者能卻,久瘧煩熱甚者堪除。治有汗骨蒸熱癆,療往來傳屍疰病。潤燥解渴,止渴消痰,上清肺金而瀉火,下潤腎燥而滋陰,為三經氣分藥,久服不宜,令人作瀉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陰火上潮,諸熱不退,口渴好飲冷水,瀉氣分中之火。然疹家多用治痘,惟宜於痘後養陰退陽。

按:知母,瀉腎經有餘之火,惟狂陽亢甚者宜之。若腎虛而瀉之,則愈虛而虛火愈甚,況寒能傷胃,潤能滑腸,其害人也隱而深,譬諸小人,陰柔巽順,深受其禍,莫覺其非也。

白話文:

[知母]

知母吸收了天地間極度的陰氣,因此它的味道是苦中帶點甜,性質偏寒且無毒性,主要作用在手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。當需要清熱時,應使用生的知母;當需要滋補腎臟時,則應用鹽酒拌炒後再使用。

知母能夠補充腎臟所需的水分,消除無根的火邪,消減浮腫,並有利於小便的排泄。對於剛開始腹瀉且肚臍下方疼痛的人,知母可以緩解症狀;對於長期受瘧疾困擾,身體煩熱的人,知母也能幫助去除煩熱。它能治療有汗的骨蒸熱癆,也能療治傳染性疾病。知母可以潤燥解渴,止渴消痰,對肺部有清熱效果,同時也能滋潤腎臟,滋養陰液。作為作用於三個經絡的氣分藥,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拉肚子。

對於痘疹的治療,知母能處理因陰火上升導致的各種熱象,口渴想喝冷水的情況,並能清熱。然而,雖然疹子患者常使用知母,但最好是在痘疹後期,用來滋陰退陽。

按語:知母可以清除腎臟過剩的火氣,特別適合狂躁的陽氣過盛的人使用。但如果腎虛的人使用,反而會讓腎更虛,虛火更旺盛。而且,因為知母屬寒,可能會傷害胃,其滑腸的特性也可能造成傷害,這些傷害往往是隱藏而深刻的,就像小人一樣,外表溫順,但實際上會帶來災難,往往讓人們無法察覺其中的問題。

4. 菊花

生於春,長於夏,秀於秋,資乎土,得天地之清,獨稟金精,專制風木,味苦甘兼辛,氣平無毒。凡採須陰乾,若入補養藥去心蒂,蜜酒拌蒸曬乾用。若入去風熱劑中,生用。

菊花驅頭風。止頭痛,眩暈,清頭腦第一,養眼血,收眼淚翳膜,明眼目無雙。散風淫濕痹,除皮膚死肌,利一身血氣,逐四肢遊風,療腰痛去來,退胸中煩熱。歷春夏秋三時,得天地之清芳,稟金精之正氣,故能平肝生水,降火明目也。且氣性輕揚,故主用多在上部。同枸杞便能助腎矣。

以單瓣味甘者入藥,黃者入陰分,白者入陽分,可藥可餌,可釀可枕,《本經》列之上品,葉救垂死、療腫即活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熱毒入眼,專能明目去翳膜,同歸地又能補眼血涼血矣(其青葉治諸療危,急者用之即愈;以葉搗爛,入酒,絞汁,飲之,共渣敷於毒上,神效)。

白話文:

菊花在春季生根,夏季茁壯,秋季綻放,其生命力來自大地,得天獨厚的清新之氣,蘊含著純粹的金屬精華,特別能夠剋制風邪和木邪,味道略帶苦、甘與辛,性質平和且無毒性。採摘後需在陰涼處晾乾,若要用於滋補藥材,應去掉花心和莖蒂,再以蜂蜜和酒拌勻後蒸煮,然後曬乾使用。如果是要用於袪風熱的藥方中,則應生用。

菊花最擅長袪除頭部風邪,緩解頭痛和眩暈,對於清理頭腦有卓越效果,能養護眼睛血液,減少淚水和眼膜問題,使視力清晰無比。它能疏散風邪濕氣導致的關節疼痛,消除皮膚病變,促進全身血氣流通,袪除四肢的風邪,治療腰痛的來回,減輕胸中的煩熱。菊花經歷春、夏、秋三個季節,得天地之清麗芳香,蘊含純正的金屬之氣,因此能平撫肝臟、滋潤水分,降火並明目。而且其氣質輕盈飄逸,所以主要功效多作用於身體上部。與枸杞搭配,還能增強腎臟功能。

單瓣且味道甘甜的菊花適合入藥,黃色的菊花能調理體內陰性部分,白色的則對陽性有益,既可用作藥材,也可作為食物或釀酒,甚至製成枕頭,《本草經》將其列為上等藥材,其葉子能拯救瀕臨死亡的人,治療腫脹即見效。

主要治療(參考痘疹):能治療由熱毒侵入眼睛所導致的疾病,特別擅長清除眼睛的障礙物,與當歸和熟地一起使用,能補充眼睛血液,降火涼血。其青葉能治療各種急症,緊急情況下使用,效果立竿見影;將葉子搗碎,加入酒中,攪勻後飲用,並將殘渣敷在患處,效果神奇。

5. 菟絲子

稟春末夏初之氣以生,凝乎地之沖氣以成,感秋之氣而實,故味辛甘平無毒,為脾、腎、肝三經氣分要藥。宜揀去雜子,酒淨去土,曬乾炒燥,另磨細末,即入藥餌。勿使出氣,功力大見。若照古法,酒浸數目,煮搗成餅,則酸臭不堪,甚失沖和馨香之味,故多無效。況生成內含細絲,非酒浸成絲者。古人因難於磨細,故設法成餅,莫若多料另磨,則氣味得矣。

菟絲子,益氣強力,補髓添精,虛寒膝冷腰痛,鬼交夢遺精滑,肥健肌膚,堅強筋滑,續絕傷,強陰莖,尿有餘瀝,寒精自出,五勞七傷,口苦燥渴,稟中和之性,假氣而成,溫而不燥,不助相火,誠補腎中元陽聖藥也。但腎家多火,強陽不痿者;大便燥結者,宜忌之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瘡瘍塌虛寒,腰痛膝冷,明目稀痘。

按:菟絲子稟中和之性,凝正陽之氣,無根假氣以成形、故能續補先天元氣、宗氣。專治腎臟敗傷,寒精自出,尿有餘瀝。溫而不燥,補而不滯,又能補土之母,故進食止瀉並效。稀痘丹用之。亦培補先天不足之義也。然單服偏補人衛氣,故古人同熟地,名雙補丸;同元參,名玄兔丹,即此意也。

白話文:

【菟絲子】

菟絲子在春季末夏季初之際生長,凝聚大地中的和氣而成形,受到秋季的影響而結果實,因此其味道帶有微辛甘且性質平和,無毒性,是針對脾、腎、肝這三個臟器的重要藥材。使用時應挑選去除雜質,用酒清洗去除泥土,曬乾後炒至乾燥,再磨成細粉,直接用於藥物或食物中。避免讓其散發氣味,這樣功效會更顯著。如果按照古法,將其浸泡在酒中數日,再煮熟搗成餅狀,味道會變得酸臭,失去了原本的和氣與香氣,所以效果往往不佳。況且,菟絲子的內部本就含有細絲,並非是酒泡後才形成的。古人因為磨細困難,所以纔想出做成餅的方法,但若是大量使用,分別磨細,就能保留原有的氣味了。

菟絲子可以增強氣力,補充骨髓,增加精力,對於虛弱、寒冷引起的膝蓋冰冷、腰痛,以及精神恍惚導致的遺精、早洩等問題有改善效果。它還能讓肌膚豐滿健康,使筋骨堅韌,治療骨折,強化男性生殖器,改善尿頻,防止寒性的精液自行流出,對五勞七傷、口苦乾燥、口渴等症狀有療效。它具有中和的特性,由氣息形成,溫暖而不燥熱,不會助長體內的虛火,是補充腎臟元氣的聖品。然而,對於腎臟火旺、男性功能亢進的人,或是大便乾硬的人,應避免使用。

在治療痘疹方面,菟絲子可以治療痘疹後身體虛弱、腰痛、膝蓋冷,並有助於視力恢復,減少痘疤。

總的來說,菟絲子具有中和的特性,凝聚正陽之氣,無需依賴根部,依靠氣息形成,因此能補充先天的元氣和宗氣。特別適用於腎臟損傷,寒性的精液自行流出,尿頻等情況。它溫暖而不燥熱,補充而不阻塞,同時能補充脾臟的母親——腎臟,因此對於增進食慾和止瀉都有幫助。在稀痘丹中也有使用。這也是補充先天不足之意。然而,單獨服用可能過於偏向補益人體的衛氣,所以古人會將其與熟地黃一起使用,稱為雙補丸;或是與元參一起使用,稱為玄兔丹,都是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