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8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8)
1. 紫蘇
得天陽和之氣故溫,兼地之金味故辛,辛則善散,溫能通氣。入手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經,為除寒熱、散冷氣、止霍亂、消脹滿之要藥。子則辛溫而兼滑潤,故尤為下氣咳逆之需。梗體輕味薄,虛人疏解順氣尤宜。若汗多者忌用葉;善嘔者忌用子。
紫蘇,背面俱紫,而香者佳。五月端午採用。味辛入氣分,色紫入血分,香能達外,溫可暖中,發表解肌,療傷風寒殊捷。開胃下食,治作脹滿易瘥,通心利肺,止痛安胎,腳氣兼除,口臭亦闢。梗下諸氣略緩,體稍虛者宜用。蘇子驅痰降氣定喘,潤心肺,止咳逆,消五膈,破癥堅,利大小二便,卻霍亂嘔吐,比莖葉則不發散,比陳皮更不泄氣,理氣而不傷氣,氣分中處處宜之。惟臍下氣逆而上者,不可用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主下氣除寒,消痰利肺定喘,安胎解肌發表,頭痛身熱,咳嗽痰涎。凡痘前乾熱無汗暫用。葉惟發散,莖又行氣,為里之表藥,隨所使以見功。
按:紫蘇本散風之劑,欲喜其芳香,旦暮資食,不知能泄真元之氣,所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是也。氣虛表虛者禁用。葉能潤肺,虛者禁用。子至於安胎和胃,藥中用之,不過取其辛香,暫調胃寒氣滯之症。豈可概用、久用,以陷虛虛之禍耶!
白話文:
[紫蘇],這是一種得到大自然陽和之氣因而性溫,同時具有大地金屬之味因而味道辛辣的植物。辛辣的特性讓它善於散發,溫暖的本質能幫助通暢氣息。它主要作用於手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經脈,是去除寒熱、散發冷氣、止住霍亂、消除脹滿的重要藥物。而它的種子則結合了辛辣、溫暖與滑潤的特性,特別適合用來治療下氣道的咳嗽。
紫蘇的梗身輕薄,味道淡薄,對於虛弱的人來說,疏解順氣的效果尤為適合。然而,對於容易出汗的人應避免使用葉片,經常嘔吐的人則應避免使用種子。
紫蘇兩面都是紫色,且香氣濃鬱的品質最佳,通常在五月端午時採摘。它的辛辣味道可以進入氣分,紫色則能進入血分,香氣可以外達,溫暖能暖中,能解表肌,對治療風寒有顯著效果。它能開胃助消化,治療脹滿效果明顯,通心利肺,止痛安胎,同時也能治療腳氣,防止口臭。梗部對於各類氣病的治療效果較為緩和,身體稍微虛弱的人可以使用。紫蘇種子能驅除痰液,降低氣逆,定喘,潤心肺,止咳嗽,消五膈,破癥堅,促進大小便,對抗霍亂嘔吐。相比莖葉,它不具發散性;相比陳皮,它不會洩氣,能夠理氣但不傷氣,在氣分中處處皆宜。然而,對於氣逆從下往上的人,則不適合使用。
紫蘇主要用於下氣除寒,消痰利肺,定喘,安胎,解肌發表,治療頭痛身熱,咳嗽痰涎等症狀。對於痘疹前期的乾熱無汗,可以暫時使用。葉片主要用於發散,莖則用於行氣,可視為裡部的表藥,根據不同的用途來發揮功效。
紫蘇本來是一種散風的藥物,人們往往喜愛它的香氣,早晚食用,卻不知道它能洩漏真元之氣,所謂的芳草導致豪貴之疾就是指這種情況。對於氣虛表虛的人,應該禁止使用。葉片雖然能潤肺,但對於虛弱的人應禁止使用。種子用於安胎和胃,藥物中使用它,主要是取其辛香,暫時調節胃寒氣滯的症狀。我們不能一概而論、長期使用,以免陷入虛弱的災禍。
2. 白芷
得地之金氣,兼感天之陽氣,故味辛氣溫無毒。入手足陽明、足太陰。走氣分,亦走血分,升多於降,陽也。性善祛風,並能蝕膿濕。
白芷,治陽明頭痛解利風寒之要藥。止目癢目淚,眉稜骨痛,牙痛鼻淵,赤白帶下,心腹血痛。外散一切乳癰癰疽;內托腸風痔漏,排膿長肉。為祛風燥濕之要藥。然陰虛火盛者之所宜忌也。癰疽潰後,亦宜漸減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專治初熱頭痛,痘瘡無膿發癢,虛寒不起,及不結靨,或爛或癩之症,但性辛燥不宜用於血虛灌漿之時,惟搔癢甚者暫用。痘後手足發癰毒者亦用。若陰虛火盛者忌之。
按:白芷色白味辛,行手陽明庚金,性溫氣厚,行足陽明戊土,芳香上達,入手太陰辛金,故主治不離三經,一以溫散腠理之寒邪;一以解托留結之癰腫,皆取其辛溫走散也。但燥能耗血,散能損氣,陰虛火盛者勿用。
白話文:
[白芷]
白芷吸收了大地的金氣與天空的陽氣,因此具有辛香而溫和的特性,且無毒性。它主要影響手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,既可作用於氣,也能影響血,上升作用較下降更為顯著,屬陽性。白芷具有驅風的特性,同時也能消除膿液和濕氣。
在治療方面,白芷是處理陽明經頭痛和緩解風寒的重要藥物。能止眼癢、眼淚,紓解眉棱骨痛、牙痛、鼻竇炎,以及赤白帶下和心腹血痛等問題。外部可用來消散所有乳腺炎、膿瘍;內部則能輔助治療腸道出血、痔瘡出血,促進膿液排出和肉體生長。它是驅風和燥濕的重要藥物,然而對於陰虛火旺的人應避免使用。在膿瘍癒合後,也應逐漸減少使用。
在痘疹的治療上,白芷主要用於初期的頭痛,痘瘡無膿且發癢,虛寒無法恢復,以及不能結痂、或潰爛、或變硬的情況,但因為它的辛燥性質,在血液虛弱、灌漿期不宜使用,只適合用於極度瘙癢的情況。痘疹後出現手腳膿毒的症狀也可以使用。然而,對於陰虛火旺者應避免使用。
根據研究:白芷色白味辛,能調節手陽明經的金屬屬性,性溫氣厚,調節足陽明經的土屬性,其芳香味能向上擴散,影響手太陰經的金屬屬性,因此其主要功效集中在這三條經絡上,一是溫暖和散去皮膚表面的寒邪;二是解毒和幫助癰腫的癒合,這都是利用了其辛溫的特性。然而,其燥性可能耗傷血液,散性可能損傷氣力,陰虛火旺者應避免使用。
3. 乾葛
稟天地清陽發生之氣,其味甘平,其性升而無毒。生氣升騰,故起陰氣。甘者土之沖氣,春令少陽應,兼微寒,故解諸毒。專入足陽明胃經,解散陽明溫病,熱邪之要藥,且其性輕清升而發散,有風藥之性也。
乾葛,足陽明經藥,療傷寒發表解肌,及卻往來溫瘧,散外瘡疹止痛,解巴豆野葛毒,及中酒毒。能升提胃氣,除胃熱而生津液,故能止胃虛之渴,散肌表熱,及諸熱毒,開腠發汗。又能起陰氣,散鬱火解酒毒,殺百藥毒,鼓舞胃氣上行,益陽生津。凡脾胃虛弱作渴泄者,非此不除。
風藥俱燥,葛根獨能止渴,正以其升胃家下陷之氣,上輸肺金,以生水也。且清氣在下則生飧泄,用以升提陽明清氣乃止耳。生根汁大寒,療消渴傷寒壯熱。花消酒毒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發散風寒,善解肌表之熱,止胃虛之渴,初熱時用以解肌托痘,但與升麻二味有汗不宜服,發驚不宜服,唇白不宜服,眼梢紅不宜服。其氣輕浮,鼓舞胃氣上行,生津液而解肌熱,真神功也。凡夏月末虛汗多者,並宜切忌。
按:葛根種種治效,只在陽明一經。若太陽初病,未入陽明而頭痛者,不可便服,是猶引賊入陽明也。麻黃,乃太陽經藥,兼入肺經,肺主皮毛;葛根乃陽明經藥,兼入脾經,脾主肌血,發散時同。所入迥異。
白話文:
[乾葛]
乾葛承載了天地之間清淨陽氣的精華,其味道甘甜、性質平和,具有升騰之性且無毒性。它能提升身體內的陽氣,因甘味屬土,應春日少陽之氣,帶有微微的寒性,所以能夠解各種毒素。乾葛專門作用於足陽明胃經,是治療陽明溫病、熱邪的關鍵藥物。而且它的性質輕盈、清澈、上升並且能發散,具有風藥的特性。
乾葛是足陽明經的重要藥物,可用於治療感冒、發汗解表、退燒,以及反覆出現的溫熱疾病,散去外部的皮膚疹癢、止痛,解巴豆、野葛等毒,以及酒精中毒。它能提升胃氣,去除胃熱、滋潤津液,因此可以止住由胃虛引起的口渴,散去肌膚表面的熱度,以及各種熱毒,打開毛孔促進出汗。同時,它能提升陰氣,散去鬱結的火氣、解酒毒,消除百藥之毒,促使胃氣向上運行,增加體內的陽氣,滋養津液。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口渴、腹瀉,非乾葛無法治療。
風藥通常都是燥性的,唯有葛根能夠止渴,這正是因為它能提升胃部下陷的氣,向上輸送至肺部,促進水液生成。而且,如果清氣沉在下部,會產生食物不消化的情況,使用葛根可以提升陽明清氣,從而止住這種情況。生葛根汁極為寒涼,可用於治療糖尿病、高熱的感冒。葛花則能消除酒精毒素。
主要治療(痘疹合參),發散風寒,擅長解除肌表的熱度,止住由胃虛引起的口渴,在初熱期使用能解肌熱,幫助痘疹透出,但如果已出現汗出、驚厥、嘴脣蒼白、眼角泛紅的情況,就不適合服用。它的氣質輕盈飄逸,能促使胃氣向上運行,滋潤津液,解除肌熱,真是神奇的功效。在夏季末期,如果出現虛弱多汗的情況,應該特別避免服用。
根據研究:葛根的各種治療效果,都集中在陽明經上。如果是在太陽經剛開始生病,尚未進入陽明經就出現頭痛,就不能立即服用,這就像引誘病邪進入陽明經一樣。麻黃是太陽經的藥物,同時影響肺經,肺主掌皮毛;葛根是陽明經的藥物,同時影響脾經,脾主掌肌肉和血液,雖然發汗的作用相同,但各自影響的部位完全不同。
4. 麻黃
稟天地清陽剛烈之氣,故味苦氣溫。氣味俱薄,輕清而浮,陽也,升也,無毒。手太陰之藥,入足太陽經,兼走手少陰陽明經。輕可去實,故療傷寒,為解肌第一。
麻黃,中風傷寒,頭痛溫瘧,皮肉不仁,發汗解表,冬月正傷寒如神,春初真溫疫並妙,泄衛熱黑斑赤疹,去營寒頭痛身熱。春末溫瘧勿加,夏秋寒疫切禁,仍破積聚癥堅,更劫咳逆痿痹,痰哮氣喘,並淒神功。凡寒邪深入,非麻黃不能逐,但在佐使之妙。兼氣藥助力,可得衛中之汗;兼血藥助液,可得營中之汗:兼溫藥助陽,可逐陰凝寒毒;兼寒藥助陰;可解炎熱瘟邪。但患者多服,必致亡陽,蓋氣味輕清,升浮發表太過耳。
根節止汗,效同影響,因有善行肌表之性,能引諸藥直固腠理也。麻黃,其形中空,散寒邪而發表,其節中閉,止盜汗而固虛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泄衛實,去營寒,調血脈,通九竅,開毛孔,發汗解肌,消赤黑斑毒。痘瘡倒靨黑陷者,用麻黃去根節半兩,先用沸湯泡過,曬乾細切,又以酒浸良久,瓦器炒令焦黑色,乃用水煎,乘熱盡服。服後不得見風,其瘡復出。若以酒煎,功效尤速。出遲者亦可用。
至有冬月感冒大寒,而痘難出,發熱惡寒者,用之以散寒邪。一見點忌服。更有一種痘極硬,而不肯灌漿者,名為鐵甲痘,用此令痘作爛,方有生機。然開竅走泄太甚,誤用則表虛氣脫。
按:麻黃輕可去實,為發散第一藥。惟當冬月,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。如無寒邪,或寒邪在裡,乃傷寒有汗等病,雖發熱惡寒皆不可用。即可汗之症,亦不宜多服,蓋汗為心液,誤汗過汗,則心血為之動矣。或至亡陽,或至衄血,可不慎與?故麻黃治衛實之藥,桂枝治衛虛之藥也。
白話文:
[麻黃]
承載著天地間清陽剛烈的氣息,所以味道苦且性質微溫。它的氣味都較爲淡薄,質輕而性清揚上升,屬陽,具有升發的作用,無毒性。它是手太陰肺經的主要藥物,也能進入足太陽膀胱經,同時還能影響到手少陰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。因其質輕,可以去除實證,因此對治療風寒有顯著效果,是解表的第一選擇。
麻黃,對於中風、傷寒、頭痛、溫瘧、皮膚失去知覺等症狀,具有發汗解表的效果。在冬季治療真正的傷寒如神效一般,春季初期治療真實的溫疫也有奇效,能清除衛熱引起的黑斑和紅疹,去除營寒引起的頭痛和身體發熱。然而,在春末的溫瘧不宜使用,夏季和秋季的寒疫則應避免使用。它還能夠破除體內積聚的症塊和堅結,治療咳嗽、氣喘、痿弱和麻痹,對痰哮和氣喘等症狀也有顯著效果。總之,對於寒邪深入體內的狀況,非麻黃無法驅逐,關鍵在於如何巧妙地使用。配合其他氣藥可以促進衛中的汗液分泌;配合血藥可以幫助營中的汗液分泌;配合溫藥可以增強陽氣,驅逐陰寒;配合寒藥可以緩解炎熱的瘟疫。但是,如果患者過量服用,可能會導致陽氣流失,這是因爲麻黃的氣味輕清,升浮發表的效果過於強烈。
麻黃的根部和節段有止汗的效果,就像影子隨形一樣,因爲它們具有良好的肌錶行走特性,能夠引導其他藥物直接鞏固肌膚的毛孔。麻黃的內部是中空的,可以散發寒邪並發表,而它的節段內部閉塞,可以止住盜汗並穩固虛弱。
主要治療(與痘疹一起參考),清除衛實,去除營寒,調節血脈,通九竅,開毛孔,發汗解肌,消除赤黑斑毒。對於痘瘡倒靨黑陷的情況,使用半兩的麻黃,去掉根部和節段,先用沸水浸泡,曬乾後細切,再用酒浸泡一段時間,然後在瓦器中炒至焦黑色,最後用水煎煮,趁熱全部服用。服藥後不要見風,痘瘡就會再次出現。如果用酒煎煮,效果會更快。如果痘瘡出得慢也可以使用。
有時在冬季感冒大寒,痘瘡難以出來,發熱惡寒的情況下,可以用麻黃來散發寒邪。一旦出現痘點就忌服。還有一種痘瘡非常堅硬,不願意灌漿的情況,被稱爲鐵甲痘,這時使用麻黃可以讓痘瘡潰爛,纔會有生機。然而,麻黃開竅走泄的作用過於強烈,誤用會導致表虛氣脫。
根據記載,麻黃因其質輕可以去除實證,是發散類藥物中的首選。只在冬季,當表層真正有寒邪存在時適用。如果沒有寒邪,或者寒邪在體內,如傷寒有汗等疾病,即使有發熱惡寒的症狀,都不應該使用。即使是可以出汗的病症,也不宜過量服用,因爲汗液是心液的一種,錯誤地出汗或過度出汗,會使心血受到影響。可能導致陽氣流失,或出現鼻血,怎能不小心呢?因此,麻黃是治療衛實的藥物,而桂枝是治療衛虛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