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7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7)
1. 赤芍藥
赤芍藥,利小便,消癰腫,下結氣,療腸風,破積堅。治血脾;治火盛眼痛,去血瘀血熱,故瀉肝行血除熱,此其長也。倘病非實熱有餘者勿服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有瀉無補,利九竅小便,攻血痹止痛。專解血熱痘毒熱毒,化斑消腫並用,瀉血中之熱,行血中之滯。
白話文:
赤芍藥這種藥材,能幫助排尿,消除腫塊,化解體內的結氣,治療腸胃出血,並能擊破體內的硬塊。它還能調理與血液相關的脾臟問題;能治療因火氣旺盛導致的眼睛疼痛,並去除血液中的瘀血和熱氣,因此,它具有清肝、活血、除熱的功效,這正是它的特點。然而,如果病情不是因為實質性的熱氣過剩,就不應服用。
主要用於治療(包含痘疹一起參考),它只有清熱作用而沒有滋補效果,能促進身體各部位包括排尿系統的順暢,針對血液凝固引起疼痛有緩解作用。特別是針對血液過熱所引發的痘疹和毒素,以及熱毒,同時具備淡化斑痕、消除腫脹的效果,能清泄血液中的熱氣,並推動血液中滯留的物質流動。
2. 黃芩
稟天地清寒之氣而兼金之性,故味苦、平,大寒,無毒。入手太陰、少陰、太陽、陽明,亦入足少陽。其性清肅,所以除邪,味苦所以燥濕,陰寒所以勝熱,故去諸邪熱與濕熱也。入邪熱實症藥用宜生,入脾胃瀉痢藥用宜酒拌炒,入安胎藥用宜條實者,酒浸炒黃。
黃芩,瀉肺火,消痰利氣,除濕熱,不留積於肌表,瀉大腸火,養陰退陽,又滋化源,常充溢於膀胱,赤痢頻並,赤眼腫脹。得白朮、砂仁安胎孕,同厚朴黃連治腹痛,總除諸熱,收盡全功。中枯而大者,輕飄上行,清肺部而止嗽化痰,並理目赤;緊實而細者,沉重下降,瀉大腸而除濕,治痢兼可安胎。若脾虛腎虛,泄瀉血虛,胎氣不安。一切虛熱禁忌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宜酒炒用。瀉肺胃火,解熱毒,養陰退陽,上焦熱盛者可用。然中枯而飄者,瀉肺金之火,而消痰退熱於肌表;細實而堅者,瀉大腸之火而滋陰,兼退熱於膀胱。但於初起,以至灌漿,俱所禁服。惟收靨以後,餘熱毒盛者皆宜。安胎尤不可缺。如胃虛脾弱,脈沉細者,切勿混投。
白話文:
[黃芩]
承襲了天地之間的清冷寒氣,同時具有金的特性,因此味道苦、性質平和,非常寒涼,無毒性。它能作用在手太陰、少陰、太陽、陽明經脈,也能影響足少陽經脈。黃芩性質清肅,能驅除病邪,其苦味能去除濕氣,其陰寒的特性則能壓制熱性,所以能消除多種邪熱與濕熱。在治療邪熱實證時,應使用生黃芩;在治療脾胃瀉痢時,應使用酒拌炒過的黃芩;在安胎藥方中,應選用條狀且實心的黃芩,並先以酒浸泡再炒至微黃。
黃芩能清除肺部的火氣,消除痰液,利氣,去除濕熱,不會讓濕氣殘留於皮膚表面。它還能清除大腸的火氣,調養陰分,抑制陽氣,滋養化生之源,使膀胱經常保持充足。對於頻繁的赤痢及紅眼腫脹有療效。與白朮、砂仁一起使用能安胎;與厚朴、黃連一起使用能治療腹痛。總之,黃芩能消除各種熱證,發揮全面的療效。中間空洞且大的黃芩,輕飄上行,能清肺止咳化痰,同時治療紅眼;緊實細小的黃芩,沉重下降,能清除大腸濕熱,治療瀉痢,同時能安胎。然而,對於脾虛、腎虛、血虛導致的泄瀉或胎氣不穩等情況,一切虛熱都應避免使用。
在治療痘疹時,應使用酒炒過的黃芩。它能清除肺胃的火氣,解熱毒,養陰抑陽,對於上焦熱盛的人適用。然而,中間空洞且輕飄的黃芩,能清除肺金的火氣,並在皮膚表面消痰退熱;細實堅固的黃芩,能清除大腸的火氣,滋養陰分,同時在膀胱退熱。但在痘疹剛開始到灌漿階段,都應禁止服用。只有在痘疹結痂後,餘熱毒氣旺盛的情況下才適合使用。對於安胎更是不可或缺。但如果胃虛脾弱,脈象沉細的人,千萬不要隨意使用。
3. 川黃連
稟天地清寒之氣以生,故氣味苦寒而無毒。味厚於氣,味苦而厚,陰也。宜其下泄,欲使上行,須加引導。有用酒拌炒,有用薑汁拌炒,有同吳茱萸拌蒸,皆因苦寒太過,用此炒制少減其性,古人用寒遠寒之深意也。
川黃連同木香治下痢,同枳殼治痔瘡,同官桂服使心腎交於傾刻。鎮肝涼血,調胃厚腸,益膽瀉心,燥濕開鬱,除煩解渴,殺蟲安蛔,利水明目,除痞消疳。清心火之鬱熱,治陽毒之發狂,暑熱下痢,酒毒痞滿,驚悸腸風,諸惡瘡濕熱鬱熱皆治。凡病人血少氣虛,脾胃薄弱,虛煩躁渴,及產後血虛,發熱泄瀉腹痛,一切似痢非痢,並宜切忌。
胡黃連,治骨蒸勞熱,溫瘧多熱,久痢成疳,疳積久痢,補肝膽,劫目痛;一切濕熱邪熱陰分伏熱所生諸病,莫不消除;小兒盜汗勞熱;婦人胎蒸虛驚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川黃連,瀉心火。凡痘血熱而熱毒盛者,並酷暑患痘而又血熱者,俱須用酒拌炒。若未出時忌服,恐致冰伏也。然五味入胃,各歸所喜,久而增氣,物化之常,所以久服黃連,反從火化,氣增而久,偏勝之患生,夭折之由來,所以沖和平淡乃能久也。
白話文:
[川黃連]
川黃連集天地間清冷之氣而成,因此它的味道苦且性質寒,且並無毒性。其苦味比氣味更濃厚,屬陰性,適合向下疏通。若想讓它向上作用,需配合其他藥材引導。人們會用酒、薑汁拌炒,或是與吳茱萸一起蒸煮,都是因為川黃連的苦寒特性過強,透過這些方式可以稍微降低其性質,這正是古人在使用寒性藥材時的深思熟慮。
川黃連搭配木香可治療下痢,與枳殼相配則可治療痔瘡,和官桂一起服用能迅速讓心臟與腎臟功能協調。它能鎮定肝臟,涼血止熱,調理胃部,增強腸道,滋養膽囊,清心降火,去濕解鬱,消除煩惱口渴,殺滅寄生蟲,安撫蛔蟲,利尿明目,消除痞塊,治療疳積。它能清除心臟火熱,治療陽性毒素導致的狂躁,暑熱引起的下痢,酒精中毒造成的脹滿,驚悸,腸風等症狀,以及各種由濕熱或鬱熱引起的惡性瘡癤,只要病人不是血少氣虛,脾胃虛弱,虛煩躁渴,或是產後血虛,發熱,腹瀉,腹痛,類似痢疾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情況,都應避免使用。
胡黃連,能治療骨蒸勞熱,溫熱瘧疾,長期下痢導致的疳積,長期疳積引起的下痢,補充肝膽功能,緩解眼睛疼痛。它能治療所有由濕熱,邪熱,陰分伏熱產生的疾病,甚至能消除小兒盜汗和婦女的胎熱虛驚。
在治療痘疹時,川黃連能清心火。對於血熱且熱毒旺盛的痘疹,或是夏季高溫時出現的血熱痘疹,都應使用酒拌炒的方式。但在痘疹尚未爆發時不宜服用,以免痘疹被抑制無法正常爆發。然而,食物入胃後,會根據身體需求歸向不同的器官,長時間攝取會增加該器官的能量,這是物質轉化的常態。因此,長時間服用黃連,反而可能導致火熱,能量過剩,最終導致健康問題,這也是為何平衡飲食才能長保健康的原因。
4. 防風
稟天地之陽氣以生,故味甘辛溫而無毒。氣厚味薄,升也,陽也。入手陽明,足少陽,厥陰風藥也。治風通用,升發而能散。惡藜蘆,殺附子毒。
防風殺烏頭大毒,足太陽本經藥,又通行脾胃二經,職居卒伍卑賤之流,聽命即行,隨引竟至。盡治一身之痛,為風藥之潤劑也。治風通用,散濕亦易,消去身半已上風邪,消去身半已下風疾,收滯氣面頰,尤瀉肺實有餘,驅眩暈頭顱,開目盲無見,搜肝順氣,四體攣急,開腠理,托癰疽。大風、惡風、風邪周痹,頭面遊風,眼赤多淚,除上焦風邪要藥。
倘或誤服,反瀉人上焦元氣。療藥中用之者,以風能除濕,熱且宣揚藥勢也。必兼荊芥者,以防風入氣分,荊芥入血分也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凡痘初風熱發表不可缺,如瘡搔癢者,與黃耆同用,手足不起發者,與白芍桂枝同用,須以酒炒,瘡太濕者用之,風能勝濕也。瘡乾者亦用之,以其能行藥中之潤劑。故曰:利熱解毒,和血止癢。然不可久用,蓋味辛純陽,終屬走散耗血也。
按:防風雖為祛風祛濕之仙藥,然系辛溫走泄之品,肺虛、氣虛、血虛、火燥者,服用之。
白話文:
[防風]是承載了天地間的陽氣而生長,因此其味道甘辛微溫,沒有毒性。它的氣味濃厚但味道淡薄,屬性爲上升,屬陽。它主要作用於手陽明大腸經,足少陽膽經,以及厥陰肝經,是一種抗風的藥物。對於治療風病具有廣泛的作用,能夠提升並散發體內的熱氣。但要注意,它與藜蘆相惡,卻可以解除附子的毒性。
防風能夠解除烏頭的大毒,它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要藥物,同時也能通行於脾胃兩經。它在藥用中處於較低的位置,就像士兵一樣,一接到命令就會立即行動,跟隨引導就能到達。它可以全面治療全身的疼痛,是風藥中的潤滑劑。它能治療風病,也能輕易地驅散溼氣,清除身體上半部的風邪,消除下半身的風病,緩解面部的滯氣,尤其擅長瀉肺實有餘,驅除眩暈,治療頭痛,開啓失明的眼睛,調節肝氣,緩解四肢的緊張,打開毛孔,促進膿瘡的癒合。對大風、惡風、風邪周痹,頭面部遊風,眼紅多淚等病症,以及去除上焦風邪,都是重要的藥物。
但如果誤服,反而會瀉掉人體上焦的元氣。在藥物中使用它,是因爲風能除溼,熱能宣揚藥勢。必須與荊芥一起使用,是因爲防風作用於氣分,荊芥作用於血分。
在治療痘疹時,初期的風熱發表不可缺防風。如果瘡癢,可與黃芪一同使用;如果手腳不發疹,可與白芍、桂枝一同使用,需用酒炒過。瘡太溼時使用它,因爲風能勝溼;瘡乾燥時也使用它,因爲它能使藥性更加滑潤。所以,它能利熱解毒,和血止癢。然而不能長期使用,因爲它的味道辛辣,屬於純陽,過度使用會導致血液流失。
注:雖然防風是祛風祛溼的良藥,但它屬於辛溫走泄的類型,對於肺虛、氣虛、血虛、火燥的人來說,應謹慎服用。
5. 荊芥
一名假蘇。稟得春氣,故善走散。味辛,氣溫,無毒。升也,陽也。春氣升,風性亦升,故能上行頭目。肝主風木,故通肝氣行血分,而為血分之風藥,且能散邪解肌發汗,散瘀除痹及產後血暈中風,口噤之要藥。入疏散藥宜生用,入止血及血分藥宜用穗炒黑。
荊芥,入肝經氣分,兼行血分。其性升浮,故能發汗散風熱,解肌表,清頭目,解諸邪,遁血脈,下瘀血,除濕痹。散瘡疥、吐衄、腸風,崩中血痢,產後血暈,瘰癧瘡腫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寒熱瘡疹,皮膚作癢,疏風解肌,通利血脈。同發散藥去風除熱,表發痘瘡、瘡後用以退癰腫,解餘熱。其功長於祛風邪,散瘀血,破結氣,消瘡毒,為風病血病瘡病之主藥。若便制炒黑,神治產後血暈血崩,蓋產後去血過多,腹內空虛,風從內生,非外襲也,故作崩暈。荊芥祛風散瘀,黑能止血,辛能散結而不滯,故其效如神。
按:荊芥氣味輕揚,凡風在皮裡膜外。惟此主之。許學士謂有神聖功,非若防風之入人骨肉也。
白話文:
【荊芥】
又名為假蘇。它得天獨厚地承載了春天的生機,因此具有良好的流通與散發特性。其味道辛辣,氣溫和煦,並無毒性。屬上升性質,是屬於陽性的草藥。因春天氣候上升,風的性質也同樣上升,所以能向上作用於頭部和眼睛。肝臟主管風木,因此它能疏通肝氣,促進血液循環,成為處理血液問題的風藥,並且能驅散邪氣,解肌表,出汗,散瘀,消除濕痹,以及產後因血液混亂導致的昏厥和中風,口緊閉等症狀,是重要的治療藥物。在使用疏散藥物時應生用,而在止血或處理血液問題的藥物中,則宜用穗炒黑使用。
荊芥進入肝經的氣分,同時影響到血分。其性質上升且輕浮,因此能出汗,散發風熱,解除肌表的不適,清潔頭目,排除各種邪氣,調整血脈,幫助排出瘀血,去除濕痹。對於散癩、吐衄、腸風,崩中血痢,產後血液混亂,瘰癧瘡腫等病症都有療效。
主要功能(可結合痘疹一起參考):治療寒熱交替的疹子,皮膚瘙癢,疏風解肌,通利血脈。配合其他發散藥物可以去除風熱,使痘瘡表面發出,瘡後使用可以減緩腫痛,消除殘餘的熱度。其主要功效在於去除風邪,散瘀血,破除結氣,消除瘡毒,是處理風病,血病,瘡病的主要藥物。如果製成炒黑的形態,對產後的血暈和血崩有神奇的療效,因為產後失血過多,體內虛弱,風邪由此產生,而非外部侵襲,因此會導致血崩和昏厥。荊芥能驅風散瘀,黑色能止血,辛辣能散結而不造成阻滯,因此其效果神奇。
附註:荊芥的氣味輕揚,對於風邪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的情況特別有效。許學士認為它有神奇的功效,不像防風那樣深入骨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