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27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27)
1. 傷寒可吐不可吐
《經》曰:在上者,因而越之。凡尺脈有力強健者,可吐。食滯中脘,脹悶噁心,頭痛身熱,寸脈滑盛者,可吐。痰滿胸膈,不得升降,因而小便不通者,可吐。肝氣鬱結,中脘痛悶者,可吐。若尺脈微弱,兩寸不滑,胸膈不悶者,不可吐。脾胃素虛,面色痿黃,右寸大而無力者,不可吐。
中氣虛而痞脹,不能不化者,不可誤吐。吐後心火既降。陰道必強,大禁房室悲憂,致增他病,咎歸於吐。
白話文:
【傷寒可嘔吐的情況與禁忌】
根據古籍記載:對於位於上部的病變,可以採用引導其向上的方法治療。具體來說,如果測量到手腕內側的尺脈搏動強勁有力,代表可以嘗試嘔吐療法。若食物在胃部停留過久導致脹悶、噁心,同時伴有頭痛和身體發熱,且手腕上方的寸脈跳動滑數,也適合嘔吐治療。對於胸腔充滿痰液,造成呼吸困難,甚至影響到小便排泄的情況,嘔吐亦為適用。再者,若肝氣鬱結,導致胃部疼痛悶脹,嘔吐亦可作為治療手段。
然而,若手腕內側的尺脈搏動微弱,手腕上方的寸脈又不見滑數,且胸腔無悶痛感,則不應進行嘔吐療法。另外,若患者本來就有脾胃虛弱的問題,臉色萎黃,右手腕上方的寸脈雖大卻無力,同樣不宜嘔吐。
對於中氣虛弱導致腹脹,消化能力下降的患者,千萬不要輕易嘔吐。因為嘔吐後,心臟的火氣會下降,陰道部位的血流會變得旺盛,這時必須嚴禁性行為以及避免過度悲傷憂慮,以免增加其他疾病風險,若因此引發其他問題,責任將歸咎於嘔吐療法的使用。
2. 辨傷寒可汗不可汗
凡脈浮大者,日數雖多,在表宜汗。若六七日後,邪熱少退,胸膈亦和,是表裡己平也。而如咽喉乾燥,汗出無多,此乃津液枯竭,不可發汗,汗則亡陽。更淋家不可發汗,夫淋是太陽熱傳膀胱也,汗之則津液愈竭,客熱愈增,以致膀胱虛燥,小便便血。衄家不可發汗,夫衄則上焦已亡血矣。
汗之復竭上焦津液,血不榮則筋不舒,陰既虛則目不瞑而成痙痓。少陰病脈沉細數,病為在裡,不可發汗。少陰病,但厥無汗,而強發之,必動其血,或從口鼻,或從目出,是名下厥上竭,難治。脈動數微弱者,不可發汗。脈沉遲在裡者,不可發汗。腹中左右有動氣者,不可發汗,及產後潰瘍,年高病久,氣虛血虛,均不可無汗。
故夫汗者,治在表也。然汗法有三,一曰溫散。天遇寒勝之時,人逢陰勝之臟,夫陽氣不充,則表不能解,雖身有大熱,必用辛溫。一曰涼解,炎熱熾盛,表裡枯涸,陰氣不營,亦不能汗,宜用辛涼。一曰平解。病在陰陽之間,既不可溫,又不可涼,但宜平用,期於解表而已。
凡已得汗而脈尚躁盛者,此陰脈之極也,死。脈尚躁而不得汗者,此陽脈之極也,死。若得汗而脈靜者,生。
凡病人神采外揚者,病發常多汗而躁急,蓋神既外揚,津無管束而妄泄。《經》所謂:陽虛虛陰必湊之,必須內守,方可逆挽。老子所謂:知其雄,守其雌,知其白,守其黑,真對症之藥也。若夫用藥,必取草木之性,下達而味沉重者,恆使勿缺。如灌園而頻頻沃之,以杜其枯竭也。
所以傷寒過經熱不止,或發汗不徹用紫蘇煎湯,納入大壺,置被中接汗,內服辛涼之藥,使汗易出,而勿耗傷陰分也。
白話文:
凡是脈象浮大,就算患病時間長,只要病症在體表,適宜發汗。但如果在六七日後,體內的熱邪減退,胸部感覺舒暢,這表示體內內外平衡已恢復。此時如果出現咽喉乾燥,汗出不多,這可能是體內津液已經枯竭,不宜再發汗,否則會導致陽氣流失。同時,患有淋病的人不可發汗,因爲淋病是由太陽熱邪傳入膀胱所致,發汗會使津液更加枯竭,熱邪增加,導致膀胱虛燥,引發尿血。鼻出血的人也不可發汗,因爲鼻出血代表上焦已經失血。
對於患少陰病,脈象沉細數,病症在裏部,不可發汗。少陰病,只有手腳冰涼無汗,強行發汗,會損傷血液,可能導致血從口鼻,或者眼睛流出,這稱爲下厥上竭,難以救治。脈象微弱,不可發汗。脈象沉遲在裏部,不可發汗。腹部左右有動氣,不可發汗,以及產後瘡瘍,年紀大病程長,氣血兩虛,都不宜發汗。
因此,發汗療法,主要針對表部病症。然而,發汗法有三種,一種是溫散,當天氣寒冷,人體臟腑陰盛,陽氣不足,表部無法解開,即使身體發熱,也要使用辛溫藥物。一種是涼解,炎熱熾盛,表裏枯涸,陰氣不營,也不能發汗,應使用辛涼藥物。還有一種是平解,病症在陰陽之間,既不能溫,又不能涼,只宜使用溫和藥物,目標是解開表部而已。
已經發汗但脈象仍然躁動旺盛,這是陰脈的極點,預示死亡。脈象躁動卻無法發汗,這是陽脈的極點,同樣預示死亡。如果發汗後脈象平靜,表示病情好轉。
所有病人如果精神狀態亢奮,常常多汗且煩躁,因爲精神亢奮,津液失去控制而隨意流失。正如古籍所述:陽虛則陰必湊之,必須內守,才能逆轉病情。老子所說:知其雄,守其雌,知其白,守其黑,正是對症之藥。至於用藥,一定要選擇草木性質,能直達病處,且味道沉重的藥物,持續使用,就像灌溉園地一樣,防止津液枯竭。
因此,對於傷寒過了發病期熱度仍不退,或者發汗不徹底的情況,可以使用紫蘇煎湯,放入大壺中,放在被子裏幫助發汗,同時內服辛涼藥物,使汗容易出,但不會過度消耗陰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