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)

1. 太極圖說

《易》有太極,是生兩儀,周子懼人之不明,而製為太極圖。無極而太極,無極者,未分之太極也。太極者,已分之陰陽也。一中分太極,中字之象形,正太極之形也。一叩伏羲之奇,一而圓之,即是無極,既曰先天太極。天尚未生,盡屬無形,何為伏羲畫一奇?周子畫一圈,又涉形跡矣。

曰:此不得已,而開示後學之意也。人受天地之中以生,亦具有太極之形,在人身之中,可不究心乎!

白話文:

《易經》中提到太極,是生出陰陽兩儀的本源。周敦頤擔心人們不明白太極的道理,於是繪製了太極圖。

太極之前是無極,無極指的是未分化的太極。太極指的是已經分化的陰陽。

「一」字中間分開形成「太極」,「中」字的象形字,正是太極的形狀。

「一」代表伏羲氏所畫的奇數,一而圓之,也就是無極,也稱為先天太極。

天地尚未生成之時,一切無形無狀,伏羲氏為何要畫「一」呢?周敦頤畫了一個圓圈,又涉及到具體形狀了。

有人說:這是不得已而為之,為了方便後學理解而作的示意。

人受天地之氣而生,也具有太極的形狀,在人體之中,豈可不仔細研究呢!

2. 陽水陰水相火真水命門圖說

命門在人身之中,對臍,附脊骨,自上數下,則為十四椎,自下數上則為七椎,《內經》曰:七節之旁有小心,此處兩腎所寄,左邊一腎屬陰水,右邊一腎屬陽水,各開一寸五分,中間是命門所居之宮,既太極圖中之白圈也。其右旁一小白竅,即相火也。其左旁之小黑竅,即天一之真水也。

此一水一火,俱屬無形之氣,相火稟命於命門,真水又隨相火,自寅至申,行陽二十五度;自酉至醜,行陰二十五度,日夜周流於五臟六腑之間,滯則病,息則死矣。人生男女,交媾之時,先有火會,而後精聚,故曰火在水之先。人生先生命門火,此褚齊賢發前人之所未發,世謂父精母血非也。

白話文:

命門位於人體中間,對著肚臍,靠近脊椎骨,從上面往下數是第十四節脊椎,從下面往上數則是第七節脊椎。《內經》說:在第七節脊椎旁邊有一個小心的地方,這裡是兩個腎所在的位置,左邊的腎屬於陰水,右邊的腎屬於陽水,各自相隔一寸五分,中間是命門所在的部位,也就是太極圖中白色的部分。其右邊有一個小白點,就是相火。其左邊的小黑點,就是天一的真水。

這水和火都是沒有形狀的氣,相火源自命門,真水隨著相火,從寅時到申時,在陽分行走二十五度;從酉時到丑時,在陰分行走二十五度,日夜在五臟六腑之間循環流動,如果阻滯就會生病,停止就會死亡。人在男女交合時,先有火的活動,然後才會有精液聚集,所以說火在水之前。人的生命首先是產生命門的火,這是褚齊賢提出的觀點,世人所說的父精母血是不正確的。

男女俱以火為先,男女俱有精,但男子陽中有陰,以火為主,女子陰中有陽,以精為主,謂陰精陽氣則可,男女合此,二氣交聚,然後成形,成形俱屬後天矣。後天百骸俱備,若無一點先天火氣,盡屬死灰矣。然元陽君主之所以為應事接物之用者,皆從心上起經綸,故以心為主。

至於棲真養息,而為生生化化之根者,獨臟於兩腎之中,故尤重於腎,其實非腎,亦非心也。(李時珍曰:命門,為藏精系胞之物,其體非脂非肉,白膜裹之,在脊骨第七節,兩腎中央,繫著於脊下,通二腎,上通心肺,貫腦,為生命之原,相火之主,精氣之腑,人物皆有之。主人生物皆由此出,男女媾精,皆稟此命火以結胎,人之窮通壽夭,皆根於此。

白話文:

男女都以火氣為先,男女都有精,但男子在陽氣中有陰,以火氣為主,女子在陰氣中有陽,以精為主,可以說是陰精和陽氣的結合。男女結合,二氣交會聚在一起,然後形成生命,這些形成的生命都屬於後天的。後天的生命各種器官齊全,但如果沒有先天的一點火氣,就全都像是死灰一般。然而,元陽作為主宰一切事物的根本,都是從心開始運作,所以以心為主。

至於存養真氣和調息,作為生命生成和化育的根本,則獨自在兩腎中藏著,因此特別重視腎,但實際上這不是腎,也不是心。命門是藏精和連繫胞宮的地方,它的質地既不是脂肪也不是肌肉,被白色的膜包裹著,位於脊椎第七節,在兩腎之間,連接著脊椎下方,向上通到心肺,貫穿大腦,是生命的源頭,相火的主宰,精氣的腑藏,所有生物都有這個地方。所有生物的生命都由此而出,男女結合生育,都是依賴這個命火來結胎,人的富貴貧賤、壽命長短,都根源於此。

兩腎俱屬水,左為陰水,右為陽水,以右為命門,非也。命門在兩腎中間。

命門左邊小黑圈是真水之穴,命門右邊小白圈是相火之穴,此一水一火俱無形,日夜潛行不息。

白話文:

兩個腎都屬於水,左邊的是陰水,右邊的是陽水,認為右邊是命門是不對的。命門位於兩個腎的中間。

命門左邊的小黑圈是真水的穴位,命門右邊的小白圈是相火的穴位,這水和火都是無形的,日夜不停地運行。

3. 改正內景之圖

心系七節,七節之旁中有小心,以腎系十四椎下,由下而上亦七節。

《內經》無命門之名。命門始於越人《三十六難》,而曰腎有兩,左為腎,右為命門,男子藏精,女子系胞。夫右腎既藏男子之精,則左腎將藏何物?女子之胞,何獨偏繫於右耶?蓋命門居兩腎之中,而不偏於右,即婦人子宮之門戶也。子宮者,腎臟藏精之府也,當關無氣海之間,男精女血,皆聚於此,為先天真一之氣,所謂坎中之真陽,為一身生化之源,在兩腎中間而不可偏於右。兩腎屬水,有陰陽之分,命門屬火,在二陰之中。

《脈經》以腎脈配兩尺,但當云左尺主真陰,右尺主真陽,而命門則為陽氣之根,隨三焦相火,以同見於右尺則可耳。若謂左主於腎,而右為為命門,此千古傳說之偽也。

白話文:

心臟連接七節骨,七節骨旁邊有一個小心臟,而腎臟則連接十四節椎骨以下,從下往上也是七節。古籍《內經》中並沒有命門這個說法。命門的概念最早出自越人著的《三十六難》,書中認為腎臟有兩個,左邊是腎,右邊是命門,男性藏精,女性系胞。然而,既然右腎藏精,那麼左腎又藏什麼?而女性的胞為何獨偏於右側?其實命門位於兩腎之間,並非偏於右側,它是女性子宮的門戶。子宮是腎臟藏精的地方,位於關元穴和氣海穴之間,男性的精和女性的血都聚集於此,是先天真一之氣,也就是坎中真陽,是人體生化的源泉,位於兩腎之間,並非偏於右側。兩腎屬水,有陰陽之分,命門屬火,位於二陰之間。《脈經》中將腎脈配於兩尺脈,其實應該說左尺主真陰,右尺主真陽,而命門是陽氣之根,隨三焦相火,同見於右尺脈。如果說左腎主腎,而右腎為命門,那只是千古流傳的錯誤說法。

衝任皆起於胞中,而上行於皆里,即子宮也,為男子藏精之所,惟女子於此受孕,因名為胞,舊圖有精道循脊背,過肛門,且無子宮命門之象,皆誤也。今改正之。

肺者,相傅之官,治節出焉,為生氣之源,其形四垂,附著於脊之第三椎,中有二十四空,行列分布,以行諸臟之氣,為臟之長,為生氣之源,為心之蓋。是經多氣少血,其合皮也,其榮毛也,開竅於鼻。《難經》曰:肺重三斤三兩,六葉二耳,凡八葉,主藏魄。肺葉白瑩,謂為華蓋,以覆諸臟虛如蜂巢。

下無透竅,吸之則滿,呼之則虛,一呼一吸,消息自然,司清濁之運化,為人身之橐龠。寅時氣血注於肺。

白話文:

衝任二脈都源於胞中,向上行至胞里,也就是子宮,是男子藏精的地方,女子則是在這裡受孕,因此稱為胞。舊圖中精道沿著脊背,經過肛門,而且沒有子宮和命門的示意,都是錯誤的。現在要改正過來。

肺是相傅之官,負責調節氣機,是生氣的來源,形狀像四面延伸的帳篷,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,中間有二十四個空穴,排列分布,以流通各臟腑的氣,是臟腑之長,是生氣的來源,也是心臟的覆蓋物。這條經絡氣多血少,與皮膚相合,榮養毛髮,開竅於鼻。《難經》說:肺重三斤三兩,有六葉二耳,共八葉,主藏魄。肺葉白亮,稱為華蓋,覆蓋著所有臟腑,就像蜂窩一樣空虛。

下方沒有通透的竅穴,吸氣時就充滿,呼氣時就空虛,一呼一吸,自然運作,負責清濁之氣的運化,是人體的氣囊。寅時氣血會流注到肺。

肺者,市也,百脈朝會之所也。凡飲食入胃,不敢自專地道,卑而上行,朝於肺,肺乃大道,下濟而光興。

大腸為傳道之官,變易出焉,上受胃腑之糟粕,下輸於廣腸,舊谷出而新谷可進,故字從內。易,又暢也,通暢水穀之道也。迴腸當臍,左回十六曲,大四寸,徑一寸半,長二丈一尺,受谷一斗,水七升半。廣腸傅脊,以受迴腸,乃出滓穢之路,大八寸,徑二寸,寸之大半,長二尺八寸,受谷九升三,右八分合之一,是經多氣多血。《難經》曰:大腸二斤十二兩,肛門重十二兩。

按:迴腸者,以其回疊也;廣腸者,迴腸之更大者;直腸,又廣腸之本節也,下連肛門,是為穀道,後陰一名魄門,總皆大腸也。

白話文:

中醫古代文字翻譯:

肺者,市也,百脈朝會之所也。凡飲食入胃,不敢自專地道,卑而上行,朝於肺,肺乃大道,下濟而光興。

翻譯: 肺就像一個市場,是全身經脈匯聚的地方。所有食物進入胃之後,不會直接往下走,而是謙卑地向上行,匯聚到肺,肺是主要的通道,向下輸送營養,使身體充滿生機。

大腸為傳道之官,變易出焉,上受胃腑之糟粕,下輸於廣腸,舊谷出而新谷可進,故字從內。易,又暢也,通暢水穀之道也。

翻譯: 大腸是負責傳輸和排泄的器官,它接收胃消化后的食物殘渣,將其向下輸送至廣腸,讓舊的食物排出,新的食物才能進入。大腸的字形中包含“內”,就是因為它負責處理食物的殘渣。 “易”字也代表通暢,指大腸通暢地傳輸水穀。

迴腸當臍,左回十六曲,大四寸,徑一寸半,長二丈一尺,受谷一斗,水七升半。廣腸傅脊,以受迴腸,乃出滓穢之路,大八寸,徑二寸,寸之大半,長二尺八寸,受谷九升三,右八分合之一,是經多氣多血。

翻譯: 迴腸位於肚臍附近,呈左旋狀,有十六個彎曲,直徑約四寸,周長約一寸半,長度約二丈一尺,可以容納一斗谷物,七升半水。廣腸貼著脊柱,負責接收迴腸傳來的食物殘渣,是排泄糞便的通道,直徑約八寸,周長約二寸,長度約二尺八寸,可以容納九升三的谷物,加上八分之一。 大腸經脈氣血旺盛。

《難經》曰:大腸二斤十二兩,肛門重十二兩。

翻譯: 《難經》中記載:大腸重量約二斤十二兩,肛門重量約十二兩。

按:迴腸者,以其回疊也;廣腸者,迴腸之更大者;直腸,又廣腸之本節也,下連肛門,是為穀道,後陰一名魄門,總皆大腸也。

翻譯: 迴腸之所以叫迴腸,是因為它有很多回折;廣腸是指迴腸中較大的部分;直腸則是廣腸的末端,向下連接肛門,是食物排出的通道,又稱為穀道、後陰或魄門,這些都是大腸的一部分。

卯時氣血注大腸。

胃者,倉廩之官,五味出焉,水穀氣血之海也。胃大一尺五寸,徑二寸,長二尺六寸,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,其中之谷,常留二斗,水一斗五升,兩滿。是經常多氣多血。《難經》曰:胃重二斤一兩。辰時氣血注於胃。

大腸上口即小腸下口

胃之上口名曰賁門,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,宣播正諸脈。胃者,匯也,號為都市,五味

匯聚,何所不容?萬物歸土之義也。

胃之下口即小腸,上口名曰幽門。

脾者,倉廩之官,五味出焉。形如刀錢,與胃同膜,而附其上之左俞,當十一椎下,聞聲則動,動則磨胃而主運化,其合肉也,其榮唇記,開竅於耳,是經多氣少血。《難經》曰:脾重二斤三兩,廣扁三寸,長五寸,有散膏半斤,主裹血,溫五臟,主藏意與智。滑氏曰:掩乎太倉。華元化曰:脾主消磨五穀,養於四傍。已時氣血注於脾。

白話文:

早上五點到七點,氣血集中在大腸;胃就像倉庫一樣,容納各種食物,是水穀精華和氣血匯集之處。胃很大,長約八十三公分,直徑六公分,容量約七點五公升,通常儲存約四公升食物和三公升水。因此,胃經常充滿著氣血。《難經》記載,胃的重量是九百七十五公克。早上七點到九點,氣血集中在胃。

大腸的上端連接小腸的下端。

胃的上端叫做賁門,食物的精華從這裡上輸送到脾和肺,再由經脈傳輸到全身。胃是匯聚之處,就像一個大都市,容納各種味道,無所不包,就像萬物歸於土地一樣。

胃的下端連接小腸,上端叫做幽門。

脾也像倉庫一樣,容納各種味道。形狀像銅錢,與胃相連,位於胃的左邊,大約在第十一節脊椎骨下方。脾能聽到聲音就運動,運動時磨擦胃,負責消化食物,與肌肉相連,口唇是其榮華之處,與耳朵相通,因此脾經氣多血少。《難經》記載,脾的重量是九百七十五公克,寬三公分,長十五公分,有約二百五十公克的脂肪,負責包裹血液,溫暖五臟,掌管思維和智慧。滑氏說,脾就像大倉庫一樣。華元化說,脾負責消化五穀,滋養身體四肢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,氣血集中在脾。

遺篇《刺法論》曰:脾為諫議之官,知周出焉。

脾者,卑也。在胃之下,裨助胃氣以化谷也。脾胃屬土,俱從田字,胃俱正中,田字亦中,脾處於右,田亦偏右。

心包絡一經,《難經》言其無形。一滑伯仁曰:心包絡一名手心,主以臟象,校之在心下,橫膜之上,豎膜之下,其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,脂膀之外,有細筋膜如絲,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。此說為是,言無形者非。又按《靈蘭秘曲論》下,「十二官獨少心包,一官而多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」一段,今考心包藏居膈上,經始胸中,正值膻中之所,位居相上,代君行事,貴臣使也。此一官即心包無疑矣。

白話文:

《刺法論》中提到,脾臟如同諫議官,掌管周身運化。脾臟位於胃之下,輔助胃氣消化食物。脾胃屬土,都與「田」字有關,胃位於正中,田字亦居中,脾臟則偏右,田字亦偏右。

心包絡經脈,《難經》中說它無形。滑伯仁認為,心包絡又稱手心,主管心臟的生理功能,位於心臟下方、橫膈膜之上、豎膈膜之下。心包絡與橫膈膜相連,包覆在心臟外圍的黃色脂肪是心臟,脂肪外層有一層細密的筋膜,如絲線般與心臟和肺臟相連,這就是心包絡。此說法正確,心包絡並非無形。

《靈蘭秘曲論》中提到「十二官獨少心包,一官而多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」,可見心包絡位於膈膜之上,經脈起於胸中,正好處於膻中部位,位置高於心臟,代行君主之職,是重要的臣使之官。這個一官就是心包絡,無疑矣。

戌時氣血注心包。

包絡者,護衛心主,不使濁氣干之,正猶君主有當城也。

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心居肺管之下,膈膜之上,附著脊之第五椎。是經常少血多氣,其合脈也,其榮色也,開竅於舌。《難經》曰:心重十二兩,中有七孔三毛,盛精汗三合,主藏神。

心象尖圓,形如蓮蕊,其中有竅,多寡不同,以導引天真之氣,下無透竅,上通乎舌,其有四系,以通四臟,心外有赤黃裹脂,是為心包絡,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旋,相著遮蔽,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也。午時氣血注於心。

心者,惺也。言心氣旺則惺惺而運其神明也。卮言曰心,深也,言深居高拱,相火代之行事也。

白話文:

戌時,氣血流注心包。心包就像城牆一樣,保護著心臟,不讓濁氣侵犯,就好比君主有城池守護。心臟是君主之官,掌管神明,位於肺部下方,膈膜上方,附著在脊椎第五節骨骼上。心臟常年氣多血少,與脈絡相連,與面色相應,開口於舌頭。《難經》記載:心臟重十二兩,裡面有七個孔洞和三根毛髮,容納精液和汗液三合,主宰著精神。心臟形狀尖圓,像蓮花蕊,中心有孔洞,大小不一,用來引導先天之氣,下方沒有貫穿的孔洞,向上連通舌頭,有四根血管與四臟相連。心臟外層有一層赤黃色的脂肪包裹,稱為心包絡,心臟下方有膈膜,與脊柱和肋骨相連,彼此遮蔽,防止濁氣向上熏蒸心肺。午時,氣血流注於心臟。心,意指清醒,說明心氣旺盛則神志清醒而運作神明。古人說心是“深”,意指心臟居於高處,深藏不露,由相火代為執行任務。

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後附於脊,前附於臍上,左回疊積十六曲,大二寸半,徑八分,分之少半長二丈二尺,受谷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之大半。小腸上口,在臍上二寸,近脊,水穀由此而入,復下一寸,外附於臍,為分水穴,當小腸下口,至是而泌別清濁,水液滲入膀胱,滓穢而入大腸。是經多血少氣。《難經》曰:重二斤十四兩。未時氣血注小腸。

小腸上口即胃之下口

小腸下口即大腸上口名曰闌門

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膀胱當十九椎,居腎之下,大腸之前,有下口,無上口,當臍上一寸,水分穴處,為小腸下口,乃膀胱上際,水液由此別回,腸隨氣泌滲而入,其出其入,皆由氣化。入氣不化,則水歸大腸,而為泄瀉;出氣不化,則閉塞下竅,而為癃腫。

白話文:

小腸是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器官,將食物中的精華部分吸收,並將廢渣排放到大腸。小腸位於脊椎骨的下方、肚臍上方,呈左旋彎曲狀,長約兩丈二尺,容量可容納兩斗四升的穀物和六升三合的水。小腸的入口位於肚臍上方兩寸,靠近脊椎骨,食物和水從胃部進入小腸;再往下約一寸,靠近肚臍的地方,稱為分水穴,是小腸的出口,在此處將食物中的水分和渣滓分離,水分滲入膀胱,渣滓則進入大腸。小腸經絡氣血以血為主,氣較少。根據《難經》記載,小腸的重量為兩斤十四兩,下午兩點到三點之間,氣血主要流注於小腸。

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,水分通過氣化的作用從膀胱排出。膀胱位於腰椎第十九節的下方,腎臟的下方、大腸的前面,有一個出口,沒有入口。膀胱的入口位於肚臍上方一寸,即分水穴的位置,也是小腸的出口,是膀胱的頂端,水分從此處流入膀胱。膀胱中的水分隨氣化作用滲入腸道,排出體外。如果氣化功能失常,水分無法順利排出,就會導致腹瀉;如果水分無法順利進入膀胱,就會導致膀胱腫脹。

後世諸書,有言其有上口無下口,有言上下俱有口者,皆非。是經多血少氣。《難經》曰:膀胱重九兩二錢,縱廣九寸,盛溺九升九合,口廣二寸半。申時氣血注膀胱。

下連前陰,尿之所出。

膀胱者,言其橫於前陰之旁,以通水也。胱者,言其質之薄而明也。合而言之,以其出虛而實旁通水道,通身虛松,可以蓄水,漸漬而滲入胞中,胞滿而尿出也。

腎者,作強之官,技巧出焉。腎附於脊之十四椎下,是經常少血多氣,其合骨也,其榮發也,開竅於二陰。《難經》曰:腎有兩枚,重一斤二兩,藏精與志。華元化曰:腎者,精神之舍,性命之根。

白話文:

後世的許多書籍,有說膀胱有上口卻沒有下口,也有說上下都有口的,這些說法都不正確。膀胱經脈中氣血偏少,血卻較多。《難經》中記載:膀胱重九兩二錢,長寬九寸,容量九升九合,開口直徑二寸半。申時(下午三點至五點)的時候氣血會流入膀胱。

膀胱下端與陰部相連,尿液由此排出。

膀胱,之所以稱為膀胱,是因為它橫置於陰部旁,用來輸送水分。胱,指的是膀胱的質地薄而透明。總之,膀胱之所以稱為膀胱,是因為它空虛卻能容納水,並將水輸送到全身,全身放鬆柔軟,就能儲存水,水慢慢浸潤滲透到胞中,胞滿之後就排出尿液。

腎臟,是人體強健的力量之源,技巧和能力都源於腎臟。腎臟位於脊椎第十四節以下,常年氣血偏少,氣卻較多。腎氣與骨骼相連,滋養毛髮,與身體的兩個陰部相通。《難經》中記載:腎臟有兩枚,重一斤二兩,儲藏精氣和意志。華元化說:腎臟是精神的住所,是生命的根源。

腎有兩枚,形如豇豆相併,而曲附於脊之兩膀,相去各一寸五分,外有黃脂包裹,各有帶二條,上條繫於心,下條趨脊下大骨,在脊骨之端,如半手許,中有兩穴,是腎經帶多處,上行春髓,至腦中,連於髓海。酉時氣血注於腎。

腎者,任也,主骨而任周身之事,故強弱系之。《甲乙經》曰:腎者,引也,能引氣通於骨髓。危言曰:腎者,神也。妙萬物而言也。

命處於中,兩腎左右開合,正如門中張闌,故曰命門,一陽處二陰之間,所以成坎也。靜而合,涵養乎一陰之真水,動而開,鼓舞乎龍雷之相火,靜為陽本,陰為陽基也。

白話文:

腎臟有兩顆,形狀像豇豆合在一起,彎曲地附著在脊椎兩側,彼此相距一寸五分,外層包覆著黃色的脂肪,每顆腎臟都有兩條帶子,上條連接到心臟,下條沿著脊椎向下延伸至大骨,在脊骨的末端,大約有半手掌大小,中間有兩個穴位,這是腎經帶子經過的許多地方之一,向上運行到骨髓,到達腦部,連接到髓海。酉時(下午五點到七點)氣血流注到腎臟。

腎臟是主宰生命之源,負責骨骼的生長和身體各部分的運作,因此身體強壯與否都與腎臟密切相關。古書《甲乙經》中說,腎臟具有引導氣血通往骨髓的作用。另一本古籍《危言》中說,腎臟是精神所在,它能感知和理解萬物。

生命之源位於身體中央,左右兩腎如同門中的欄杆,因此稱為命門,一陽之氣位於二陰之間,所以又稱為坎。腎臟靜止時閉合,涵養著陰氣的真水;腎臟活動時開啟,激發著龍雷之相火。靜止時是陽氣的根源,陰氣是陽氣的基礎。

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《難經》曰:膽在肝之短葉間,重三兩三銖,長二寸,盛精汁三合,水色金精,無出入竅,不同六腑傳化,而為清淨之腑,受水之氣,與坎同位,悲則淚出者,水得火而煎,陰必從陽也。是經多血少氣。華元化曰:膽者,中清之腑,號曰將軍,主藏而不瀉。子時氣血注於膽。

《六節臟象論》曰: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。

膽者,擔也,猶人之正直無私,有力量,善能擔當者也。危言曰:膽者,擔也。清淨之府,無所受輸,淡淡然者也。

肝者,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。肝居膈下,並胃著脊之九椎。是經多血少氣,其合筋也,其榮爪也,主臟魂,開竅於目,其繫上絡心肺,下亦無竅也。《難經》曰:肝重四斤四兩,左三葉,右四葉,凡七葉。滑氏曰:肝之為臟,其治在左,其藏在左脅左腎之前,並胃著脊之第九椎也。丑時氣血注於肝。

白話文:

膽是人體的中正之官,負責決斷。 《難經》說:膽位於肝臟的短葉之間,重三兩三銖,長二寸,盛滿精汁三合,精汁呈水色金光,沒有出入的孔洞,不像六腑一樣進行傳化,而是屬於清淨的腑臟,受水之氣,與坎卦同位,悲傷時會流淚,是因為水受到火氣的煎熬,陰氣必然隨著陽氣而動。這個經絡多血少氣。華元化說:膽是人體中清的腑臟,稱為將軍,負責儲藏而不瀉出。子時氣血會流注到膽。

《六節臟象論》說:人體的十一臟都取決於膽。

膽,指的是擔當,就像人正直無私,有力量,善於擔當一樣。危言說:膽,指的是擔當。它是清淨的府臟,沒有任何進出,淡淡然地存在。

肝是人體的將軍之官,負責謀慮。肝位於膈膜下方,緊鄰胃部,附著在脊椎的九節椎骨上。這個經絡多血少氣,它的筋脈連接到肌肉,它的榮華滋潤到指甲,負責主管人體的臟魂,開竅於眼睛,它的上絡連接到心肺,下也沒有孔洞。《難經》說:肝重四斤四兩,左邊有三葉,右邊有四葉,總共有七葉。滑氏說:肝臟位於身體左側,它所治理的地方在左邊,它所藏的地方在左脅左腎前方,緊鄰胃部,附著在脊椎的第九節椎骨上。丑時氣血會流注到肝。

肝者,干也。其性多動而少靜,好乾犯他臟者也。

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。是經少血多氣。

《中臟經》曰: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氣也。主升降出入,總領五臟六腑,營衛經絡,內外左右上下之氣。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,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,營左養右,導上宜下,號曰中請之府,莫大於此也。形色最赤,總護諸陽,非無狀而空有名者也。亥時氣血注三焦。

白話文:

肝臟,就像樹木的枝幹一樣,其特性是活躍而少靜止,容易侵犯其他臟腑。

三焦,是人體的排泄器官,水分從這裡排出。三焦經絡氣血充足,而血液較少。

《中臟經》記載:三焦是人體三元之氣的所在,掌管著氣血的升降出入,統領著五臟六腑、營衛經絡,以及內外左右上下之氣。三焦通暢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暢,它遍布全身,調節內外,滋養左側,輔助右側,引導上行之氣順利下降,是人體最重要的樞紐,不可小覷。三焦的顏色最紅,總體上保護著陽氣,絕非虛無縹緲、徒有虛名之物。亥時(晚上九點到十一點)氣血流注三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