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

2. 草部上

3. 人參

得土中清陽之氣,稟春生少陽之令而生。味甘微寒,無毒。氣味均齊,不厚不薄,生多於降。又曰:微溫者,言其功用也:云微寒者,言其所稟也。有采來入沸湯,略沸即取起,焙乾或生,置無風處陰乾。凡帶生而採者,有皮力大;過熟而採者,無皮力馴。臨用切薄片,銀石器中慢火熬汁。

如入丸散,隔紙微火焙燥。如欲久藏,和炒米拌勻,同納瓶中封固,則久藏不壞,且得穀氣也。

人參味甘,合五行之正;性溫,得四氣之和。受天春升生髮之氣,稟地清陽至和之精,狀類人形,上應瑤光;故能回陽氣於垂絕,卻虛邪於俄頃,功魁群草,力等珍丹。入脾、肺二經,諸虛皆調,五臟均補。虛人服之,如陽春一至,萬物發生,猶飢得食。渴之得飲。至如肥白人任多服。

蒼黑人宜少投,亦言其概耳。益五臟真元不足,理肺金虛促短氣,瀉心肺脾胃火邪,治勞傷虛火上逆,健脈理中,生津止渴,開心益智,滋補元陽,卻驚悸。除夢邪、腸胃中冷、心腹鼓痛、胸脅逆滿;破堅積,宣壅滯,除健忘,興陽道,益精神,安魂魄。氣壯而胃自開,氣和而食自化,退虛火之聖藥也。

功專補中,然有虛寒虛熱之宜忌。今古議論,紛紜不一,總寒熱不拘,而虛實須別。如止虛弱,單服何疑?倘有寒熱偏症,便兼藥用,寒溫熱涼,配製得法,則寒熱皆所相宜,但貴審虛實之的確耳。氣虛者固不可遺,血虛者亦不可缺,無陽則陰無以生,而血脫者補氣,氣為水母也。

誠能挽功垂絕,從無形生出有形。多服宣通,少服壅滯。同苓朮則燥濕,同熟地則滋補,同麥冬則清潤,所佐異而功效便殊矣。至若肺脈洪實,火氣方逆,血熱妄行,氣尚未虛,痧症初發,斑點未形,傷寒始作,邪熱方熾,用之殆害,咎在人而不在藥耳。至於醒酒之功,以酒能大傷元氣,故培精力,以勝酒毒也。

及久潰癰疽,外科摻藥中用之,久患目疾,眼科淨藥中用之,咸獲其效,則其內服補虛培元之功,更可見矣。無神之肌肉皮毛受傷,皆假此而保全,何況有神有情之臟腑!氣血陰陽危困,能不藉此以挽救乎!?若煉膏投服,功力更優,韓飛霞曰:人參煉膏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。一切產後病後,及癰疽出膿後,元氣未復者大獲奇效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治痘之聖藥也。戒用於三日之前,補元氣而和中,生津液而止渴,安神健脈,托裡排膿,氣虛痘疹必用,既可補中以杜內陷,復能固表以免外剝,使正勝於邪,驅毒出外,俾毒假漿成毒,從漿化,雖有強邪,勿能為害。蓋無形之元氣,能生髮而不窮,則有形之疾病。

漸可消弭於無事也。但熱毒盛時禁用;血熱痘初禁用;痰壅症禁用:肺熱咳甚者禁用。必不得已,以苦茶湯浸過用無妨,此權宜之術耳。有同陳皮煎服者,反能盜泄元氣。故補太虛之證,所不宜並服也。古人消導藥中用之,使氣壯而運行自健,助其脾之所能也。發散藥中用之,乃養正而驅邪得力,令邪無可留之地也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】

人參吸收了大地的清陽之氣,遵循春天生長的自然規律而成長。它的味道甘甜微帶寒意,且無毒性。它的氣味均衡,不濃烈也不淡薄,生長的能量多於下降的趨勢。又說,微溫指的是它的功能效應;微寒則是形容它本身的屬性。有人會將新採摘的人參放入沸水中快速煮一下,隨即取出,晾幹或直接放置於無風處陰乾。如果在生長期採摘,人參外皮較厚,功效較強;若是成熟期後才採摘,外皮較薄,功效較溫和。使用前,應切成薄片,在銀或石製容器中用慢火熬煮汁液。

若要加入丸劑或散劑,需隔紙微火烘乾。若想長期保存,可與炒米混合,一同放入瓶中密封,這樣不但能長時間保存,還能吸收穀物的氣息。

人參味道甘甜,符合五行中的中正之味;性質溫和,恰似四季的平衡。它接受了春天生機勃發的氣息,承載了大地清陽和諧的精華,形狀酷似人類,上應星宿之光,因此能在生命瀕臨絕境時回陽救逆,迅速擊退虛弱與邪氣,功效遠超眾多草藥,力量堪比珍貴的丹藥。它主要作用於脾、肺兩經,對各種虛弱狀態都有調節作用,全面補充五臟六腑。虛弱的人服用後,猶如春暖花開,萬物生長,如同飢餓者得到食物,口渴者獲得飲水。對於肥胖、膚色白皙的人,可以大量服用;對於膚色蒼黑的人,則應適量服用,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指導原則。

人參能夠增強五臟真氣的不足,調理肺部虛弱導致的呼吸短促,清除心肺脾胃的火邪,治療勞損虛火上升,強健心脈,調理中焦,生津止渴,開心益智,滋補元陽,消除驚悸,祛除惡夢,緩解腸胃寒冷、心腹鼓脹疼痛,胸脅逆氣,清除堅固的積塊,宣通阻滯,改善健忘,提振性功能,增強精神,安定魂魄。氣血旺盛,胃功能自然增強;氣血平和,食物自然消化,是退虛火的聖藥。

它的主要功效是補中,然而對於虛寒或虛熱的患者,使用時需有所忌憚。古今學者的觀點紛繁不一,總的來說,無論寒熱,都應區分虛實。如果只是身體虛弱,單獨服用有何疑慮?倘若有寒熱偏重的症狀,則應結合其他藥物一起使用,根據寒、溫、熱、涼的性質合理搭配,那麼無論是寒還是熱,都能得到適宜的調理,關鍵是要準確辨別虛實。

對於氣血虛弱的人,人參自然是不可或缺的;對於血液虧虛的人,也不可忽視,因為缺乏陽氣,陰氣就無法生成,所以對於失血過多的人,補氣是必要的,因為氣是水的母親,有助於血液的再生。

確實,人參能夠在生命瀕臨絕境時挽救人命,從無形之中生出有形的生命力。大量服用有助於通暢,少量服用可能導致阻滯。與茯苓、白朮搭配,能去濕;與熟地黃搭配,能滋補;與麥冬搭配,能清潤,不同的輔料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功效。如果肺部脈象洪大實硬,火氣上逆,血液過熱,氣血尚未虛弱,或是痧症剛剛發作,斑點尚未形成,或是感冒初期,邪熱旺盛,使用人參可能會有害,這不是藥物的問題,而是使用者未能正確判斷病情。

至於解酒的功效,由於酒精能嚴重傷害元氣,因此通過補充精力來抵抗酒精的毒性。對於長期潰瘍的瘡瘍,外科藥物中加入人參,對於長期的眼疾,眼科藥物中加入人參,都能取得良好效果,這進一步證明瞭人參內服補虛培元的功效。即使是沒有生命意識的肌肉和皮毛受傷,也能通過人參得到保護,更何況是有生命意識的臟腑!對於氣血陰陽的危急情況,怎能不借助人參來挽救呢?

若將人參熬製成膏狀服用,效果更佳,韓飛霞曾說:人參熬製成膏,能夠在無形之中回復元氣。對於產後、病後,以及瘡瘍排膿後元氣未復的情況,有奇效。

對於痘疹的治療,人參是不可或缺的聖藥。在痘疹發作前三天避免使用,它能補充元氣,調和中焦,生津止渴,安神健脈,幫助身體排出膿液,對於氣虛引起的痘疹尤其有效。它既能補中以防內陷,又能固表以防外脫,讓正氣勝過邪氣,驅使毒素從體內排出,使毒素轉化為漿液,從而化解毒素,即使邪氣強大,也不會造成危害。因為無形的元氣具有無窮的生發能力,因此有形的疾病逐漸消失,達到無病狀態。但在熱毒旺盛時禁止使用;在血液過熱,痘疹初發時禁止使用;對於痰多的症狀禁止使用;對於肺熱咳嗽嚴重的情況禁止使用。如果非用不可,可用苦茶湯浸泡後再使用,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。如果與陳皮一起煎服,反而會消耗元氣。因此,對於極度虛弱的情況,不宜同時服用。

古人在消化導瀉的藥物中加入人參,使氣血旺盛,消化功能自然強健,這是為了增強脾臟的功能。在發散藥物中加入人參,是為了養正去邪,讓邪氣無處遁形。

4. 黃耆

稟天之陽氣,地之沖氣以生,故味甘微溫,無毒。氣厚於味,可升可降陽也,入手陽明太陰經。甘乃土之正味,故能解毒;陽能達表,故能運毒走表。甘能益血,脾主肌肉,主久敗瘡瘍排膿止痛,定擇綿軟色嫩者佳。生用則托表排膿,蜜炙則調補虛損。

黃耆,生治癰疽,炙補虛損,五勞七傷氣耗血虛,益元陽瀉陰火,溫肉分充皮膚,密腠理,固盜汗自汗,排膿托毒止痛。長肉生肌,外行皮毛,中補脾胃,功專實表,性畏防風,得之其功愈大,蓋相畏而相使也。但陽盛陰虛者,上焦熱甚;下焦虛寒者,病人多怒;肝氣不和及肺脈洪大者,並戒之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專主益肺氣,補托排膿,實腠理補氣虛,善治脾胃虛弱,瘡瘍血脈不行,陰毒不起,泄利消渴,腹痛虛汗,宜灌漿時用。但血熱痘症,外有紅紫斑點者,並肺熱咽痛喘嗽者,及血滯血枯,痘色燥槁不潤者,禁用。若漿足後,不可過多,恐胖甚難於收靨。過補則生癰毒。

且人參、黃耆,皆補氣助火之劑,凡痘色白陷者最宜,若痘色紅紫壯實者,輕用之則血愈熱,而毒愈熾,紅紫者轉為黑枯,不救之症矣。

按:黃耆為補表要藥,肺主皮毛,脾主肌肉,故入此二經,得防風其功愈大,為其助達表分,有邪氣力實者勿用。

白話文:

[黃耆]

承襲著天地間的陽氣與和氣而生成,因此味道甘甜,略帶溫性,且無毒性。它的氣味比味道更濃厚,具有可升可降的特性,這歸屬於陽性,主要作用在手陽明與太陰經脈上。甘甜是土地的純粹味道,所以它能解毒;陽性能夠達到體表,所以能促使毒素排出體表。甘甜的味道能滋養血液,脾臟主管肌肉,對於長期未癒的瘡瘍有排膿止痛的效果,選擇綿軟色嫩的品質最佳。生用可以幫助排毒排膿,蜂蜜炒製後則可以調節補充身體虛弱的部分。

黃耆,生用可以治療腫瘤,炒製後可以補充身體虛弱的部分,對於五勞七傷導致的氣血消耗,能增強元氣,調節陰火,溫暖肌肉,充盈皮膚,緊緻肌膚,防止盜汗與自汗,能排出膿液,緩解毒素帶來的疼痛。它能促進肌肉生長,對外影響皮毛,對內補充脾胃,主要功能在於實質性的保護體表,但與防風藥物相剋,然而,當兩者結合使用時,功效會更強大,因為相剋而互相作用。但是對於陽氣旺盛而陰氣虛弱的人,上半身的熱度過高;下半身虛寒的人,情緒容易暴躁;肝氣不順以及肺部脈象洪大的人,都應避免使用。

主要治療(包含痘疹)專門用於提升肺部氣力,補充並幫助排除膿液,實質性的保護體表,補充氣血,擅長治療脾胃虛弱,瘡瘍血脈不通,陰毒不發,腹瀉口渴,腹痛虛汗,在灌漿期適合使用。但是對於血熱型痘疹,體表有紅紫色斑點的人,以及肺熱導致喉嚨痛,喘息咳嗽的人,以及血液凝滯,血液乾涸,痘疹顏色乾燥無光澤的人,禁止使用。如果在漿液充足後,用量過多,可能會導致身體過度肥胖,難以恢復正常形態。過度補充的話,可能會產生腫瘤。

而且,人參與黃耆都是補氣助火的藥材,對於痘疹顏色蒼白且陷入肌膚的人最適合,但如果痘疹顏色紅紫且堅硬的人,少量使用會讓血液更熱,毒氣更熾烈,紅紫色的痘疹可能轉變成黑色枯萎,成為無法救治的情況。

根據記載:黃耆是補充體表的重要藥材,肺部主管皮毛,脾臟主管肌肉,因此主要作用在這兩個經絡上,與防風結合使用效果更佳,因為防風能幫助黃耆達到體表部分,如果有邪氣或體質強壯的人,不宜使用。

5. 甘草

味甘氣平無毒,入脾經。正稟土中衝和之陽氣以生,故稱為九土之精。諸毒遇土則化,故能解諸百毒也,生寒炙溫,梢去尿管澀痛,節消癰痘焮腫,子除胸熱,身則補中,直選壯大橫紋者佳。

甘草解諸毒、利咽痛,健脾胃,補三焦,止瀉渴煩,和調藥性,卻臍腹急疼,臟腑邪熱,熱藥用之緩其熱,寒藥用之緩其寒,補脾而和中,潤肺而解熱。梢止莖中作痛,節療腫毒諸瘡,但中滿症禁用,雖行下焦,藥勿加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生用瀉火解熱毒消瘡疽,熟用能補三焦元氣,健胃和中,解諸藥毒。凡痘疹常用,宜小者生者。如入補劑,宜大者炙者。若欲解疫癘毒氣,疽症惡毒,宜製作人中黃最佳。節生用,消腫導毒。

按:甘草外赤內黃,備坤離之色;味甘氣平,資戊己之功。調和群品,有元老之稱,普治百邪,得王道之用。甘味居中,而能兼乎五行,可上可下可內可外,有和有緩有補有瀉,益陰除熱,有裨金宮,故咳嗽咽痛,肺痿均治。甘緩中和,專滋脾土,故瀉利虛熱肌肉必需。理中湯用之,恐熱藥僭上也。

承氣湯用之,恐峻劑速下也。熱藥用之緩其熱,寒藥用之緩其寒。甘能滿中,故中滿者勿用:甘能緩急,故筋急者宜之。頭入吐藥有功,梢達腎家清火,嘔病酒病脹病俱禁用也。(甘草造人中黃法,用竹筒一段,刮去青皮,一頭開一小孔。將甘草納入填滿,油灰封固其孔,立冬日投於通衢無女人到廁中,至立春日取起,清水洗淨,置有風無日處,陰乾半月後,劈開取出曬乾,用之神治一切熱毒疫毒。)

白話文:

[甘草]

甘草味道甘甜,氣質平和,無毒性,主要作用於脾臟。它吸收大地中心的和煦陽氣而生長,因此被譽為土地的精華。各種毒素遇到土壤成分便會減弱,所以甘草具有解百毒的能力。生用偏寒,炒制後則偏溫。甘草梢可以緩解尿道的疼痛,甘草節能夠消解腫痛。甘草籽能清除胸部熱感,整株甘草則能補充中氣。選擇根部粗壯且有明顯橫紋的甘草為佳。

甘草能解各種毒素,舒緩喉嚨痛,強健脾胃,補充三焦能量,止瀉、解渴、安神,並能調和藥物性質。它可以緩解腹部劇痛,去除臟腑中的邪熱。在熱性藥物中加入甘草,可以降低其熱性;在寒性藥物中加入甘草,可以減少其寒性。甘草補脾和中,潤肺解熱。甘草梢能止痛,甘草節能治療腫毒。然而,對於中氣過旺的人,不宜使用甘草。即使甘草能影響下焦,但在藥方中也不應過量。

甘草主要用於治療痘疹,生用能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;炒制後則能補充三焦元氣,健胃和中,解藥物毒素。痘疹治療中常見使用,宜選小型的生甘草。若需補充,則宜選大型炒制的甘草。若要解除瘟疫或惡性疾病的毒性,製作成人中黃最為有效。甘草節生用,能消腫排毒。

甘草外皮紅色,內部黃色,代表著大地與火的色彩;味道甘甜,氣質平和,象徵著土的功績。甘草調和各種藥材,被譽為元老級的存在,普遍用於治療各種疾病,顯示出其王者般的用途。甘草的甘甜味居中,能平衡五行,適用於身體各部位,具有和諧、緩和、補充、排泄等多重功效,能增強陰氣,除去熱氣,對咳嗽、咽喉痛、肺部疾病均有治療效果。甘草的甘甜和緩作用,專門滋養脾臟,對於瀉痢、虛熱、肌肉消耗有重要效用。在理中湯中使用甘草,是為了防止熱藥過度上升;在承氣湯中使用甘草,是為了防止猛烈藥物迅速下泄。在熱藥中加入甘草,可以緩和其熱性;在寒藥中加入甘草,可以緩和其寒性。甘草的甘甜能填補中氣,因此中氣過旺的人不應使用;甘草的甘甜能緩和緊張,對於筋骨緊張的人則非常適合。甘草頭部在催吐藥中有很好的效果,甘草梢能達到腎臟,清除火氣。然而,嘔吐、酒精中毒、腫脹等情況則不宜使用甘草。

(製作人中黃的方法:取一段竹筒,削去青皮,在一端開一個小孔。將甘草放入其中,填滿,用油灰封住孔洞,立冬那天放入通衢無女性到達的廁所中,直到立春取出,用清水清洗乾淨,放在有風無日的地方,陰乾半個月後,劈開取出曬乾,使用時能神奇地治療各種熱毒和瘟疫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