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 (4)

1. 十劑

劑者,從齊從刀,用以齊其不齊,而成其所以齊也。獨用之謂藥,合用之謂劑,才有長短大小良毒之難齊,用有相益相濟、相畏相惡、相忌相制之不同,劑有宣通補瀉、輕重、滑澀、燥濕對治之名異。良相劑量群才,以成治世之功;良醫劑量群藥,以成治病之功,其義一也。合劑者必本乎是,苟昧其旨而違其道,即失對治之義,求疾之瘳,其可得乎!

宣,可去壅,姜橘之屬是也。故郁壅不散,宜宣劑以散之。有積痰上壅,有積瘀上壅,有積食上壅,有積飲上壅。(宣湧吐之劑也,經曰:高者因而越之,又曰:木鬱則達之。以病在上而湧吐之也,若瓜蒂散、姜鹽湯、人參蘆、藜蘆之類。)

白話文:

藥劑,是由「齊」和「刀」組成,意思是使用藥物來調整身體的失衡,達到平衡的狀態。單獨使用一種藥物稱為「藥」,而將多種藥物組合在一起稱為「劑」。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特性,像是功效強弱、大小、毒性等,也會有相輔相成、相克、相畏、相制等不同的作用關係。藥劑根據功效的不同,又可以分為宣通、補瀉、輕重、滑澀、燥濕等不同類別,用來對治不同的疾病。

就像一個好的領導者善於運用各種人才,才能治理好國家一樣,一個好的醫生也要善於運用各種藥物,才能治好病。這兩者道理相同。配製藥劑時,一定要遵循這些原則。如果不懂得其中的道理,而違背這些原則,就會失去治療疾病的意義,想要治好病就難了。

「宣」指的是去除阻塞,例如薑、橘等藥物。因此,如果身體有郁結不通的情況,就應該使用宣通的藥劑來疏通它。例如,有積痰、積瘀、積食、積飲等阻塞的情況,就可以使用宣通的藥劑來治療。這類藥劑通常具有宣湧吐的效果,就像經典中記載的:「高者因而越之」,也就是說,對於病症在上面的情況,就應該使用湧吐的藥劑來治療。例如瓜蒂散、薑鹽湯、人參蘆、藜蘆等藥物。

通,可去滯,通草、防己之屬是也。故留滯不行,宜通劑以行之。如痹留也、飲留也、痛亦留也。(通,疏通之劑也,如小便滯而不通。宜通草、琥珀、海金沙之屬:月經滯而不通,紅花、桃仁、五靈脂之屬。)

補,可去弱,人參、羊肉之屬是也。故羸弱不足,宜補劑以扶之。有氣弱、有血弱、有氣血俱弱。(補,滋補之劑也。不足為虛,《經》曰:虛則補之。如氣虛四君;血虛四物;氣血俱虛八珍十全之劑。又曰:精不足者補之以味、蓋藥味酸苦甘辛鹹各補其臟,故此為云。)

白話文:

暢通能去除阻塞,像是通草、防己等藥材。因此,如果身體有瘀滯不通,就應該用通利藥物來疏通,比如說痹症、水腫、疼痛等。通利藥物可以疏通身體,例如小便不通,可以用通草、琥珀、海金沙等藥物;月經不通,可以用紅花、桃仁、五靈脂等藥物。

滋補可以去除虛弱,像是人參、羊肉等藥物。因此,如果身體虛弱不足,就應該用滋補藥物來扶持,比如說氣虛、血虛、氣血兩虛等。滋補藥物可以補充身體所需,古書上說:「虛則補之。」例如氣虛可以服用四君子湯,血虛可以服用四物湯,氣血兩虛可以服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。另外,古書也說:「精不足者補之以味」,意思是用不同藥味的藥物來滋補不同的臟器。

瀉,可去閉,葶藶、大黃之屬是也。故閉結有餘,宜瀉劑以下之。有閉在表,有閉在裡,有閉在中。(瀉,泄瀉之劑也。有餘為實,《經》曰:實則瀉之,實則散之。如大小承氣湯、大柴胡湯之類。)

滑,可去著,冬葵子、榆白皮之屬是也。故澀則氣著,宜滑劑以利之。有經澀,有小便澀,有大便澀。(滑,滑利之劑也。滑以養竅,如大便結燥,小便淋澀,用火麻仁。郁李仁,冬葵子、滑石之類。)

白話文:

瀉下藥物可去閉塞,葶藶、大黃等藥物屬於此類。

因此,若身體閉結症狀過於嚴重,就應該使用瀉下藥物來治療。閉塞的部位可能在體表、內部或中間。

(瀉下藥物是具有瀉泄作用的藥物。當身體積聚過多時,屬於實證。《經》書中說:「實則瀉之,實則散之」。例如,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等藥物。)

滑利藥物可去黏著,冬葵子、榆白皮等藥物屬於此類。

因此,若身體出現澀滯現象,氣機就會黏滯,需要使用滑利藥物來通暢。澀滯的情況可能發生在經絡、小便或大便。

(滑利藥物是具有滑利通暢作用的藥物。滑利藥物可以滋養身體的竅穴,例如,對於大便乾燥、小便淋澀的情況,可以使用火麻仁、郁李仁、冬葵子、滑石等藥物。)

澀,可去脫,牡蠣龍骨之屬是也。故滑則氣脫,宜澀劑以收之。前脫者遺尿,後脫者遺矢,陽脫者自汗,陰脫者失精失血。(澀,收斂之劑也。如大便頻瀉,宜肉豆蔻訶子之屬:小水勤通,宜桑螵蛸、益智之屬;冷汗不禁,宜黃耆、麻黃根之屬;精遺不固,宜龍骨,牡蠣之屬:血崩不止,宜地榆、阿膠之屬。

白話文:

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,比如牡蠣和龍骨等,可以用來治療脫症。所以如果體內氣液滑脫,應該使用收斂的藥物來收攝。前面的脫症指的是尿失禁,後面的脫症指的是大便失禁,陽氣脫失會出現自汗,陰液脫失則會有精液或血液的流失。例如,大便頻繁腹瀉適合用肉豆蔻和訶子等;小便過於頻繁適合用桑螵蛸和益智等;冷汗不止適合用黃耆和麻黃根等;精液遺失不止適合用龍骨和牡蠣等;月經過多不止適合用地榆和阿膠等。

燥,可去濕,桑白皮,赤小豆之類是也。故濕則為重,宜燥劑以除之,有濕在上,有濕在中,有濕在下,有濕在經絡,有濕在皮肉,有濕在筋骨。(燥,除濕之劑也,如夾食致瀉,停飲成痰,宜白朮、蒼朮、茯苓半夏之屬。肢體浮腫,胸腹脹滿,宜桑白皮、大腹皮、赤小豆之屬。又沉寒痼冷,吐利腥穢,宜高良薑,附子川椒之屬。)

白話文:

燥性可以去除濕氣,例如桑白皮、赤小豆等藥物。因此,濕氣重時,應以燥性藥物來去除。濕氣可以停留在身體的不同部位,例如上焦、中焦、下焦、經絡、皮肉、筋骨等。

燥性藥物可以去除濕氣,例如夾食導致腹瀉、飲水過多導致痰濕,可用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半夏等藥物。肢體浮腫、胸腹脹滿,可用桑白皮、大腹皮、赤小豆等藥物。另外,對於沉寒痼冷、吐利腥穢的症狀,可用高良薑、附子、川椒等藥物。

濕,可去枯,白石英、紫石英之屬是也。故枯則為燥,宜濕劑以潤之。有減氣而枯,有減血而枯。(濕潤燥之劑也。與滑雖類,略有不同,《經》曰:辛以潤之,蓋辛能散氣能化液也。至於鹽硝味雖屬咸,亦屬其陰之水、誠潤燥之要藥,夫人有枯涸皺揭之病,匪獨金化為然。亦有火以乘之,非濕劑莫能愈也。)

重可去怯,磁石鐵粉之屬是也。故怯則氣浮,宜重劑以鎮之。神志失守,驚悸不寧。重,鎮固之劑也,如小兒急驚,心神昏冒,宜金銀箔、硃砂丸之屬。

白話文:

濕氣可以去除乾燥,像白石英、紫石英這類藥材就是屬於濕性。因為乾燥就會變成燥熱,所以要用濕性的藥物來滋潤它。乾燥的原因有兩種,一是氣虛導致的乾燥,一是血虛導致的乾燥。

重物可以去除怯弱,像磁石、鐵粉這類藥材就是屬於重性。因為怯弱就會導致氣浮,所以要用重性的藥物來鎮定它。當精神失控、驚悸不安時,就需要用重性的藥物來鎮固,例如小兒驚厥、神志昏迷,就可以用金箔、硃砂丸這類藥物。

輕,可去實,麻黃葛根之屬是也。故實而氣蘊,宜輕劑以揚之。腠理閉悶,噎寒中蘊。(輕,散揚之劑也。如寒邪客於皮膚,頭痛身熱無汗,宜麻黃湯、升麻葛根湯之屬。)

白話文:

輕,指的是可以去除實證的藥物,像是麻黃、葛根之類的藥物。所以當身體有實證且氣機鬱滯的時候,就應該使用輕劑來疏通氣機。腠理閉塞,寒邪內蘊,也會造成身體不適。(輕劑,是具有疏散、揚氣功效的藥物。例如,當寒邪入侵皮膚,引起頭痛、發熱、無汗等症狀時,就可以使用麻黃湯、升麻葛根湯等藥物。)

2. 十劑補遺

十劑之後,陶隱居續入寒熱二劑,豈知寒有時而不可以治熱,熱有時而不可以治寒,何者?陰虛內熱,當用甘寒滋腎家之陰,是益水以制火也。設用芩連梔子苦寒之劑以攻熱,則徒敗胃氣,苦寒損胃而傷血,血愈不足而熱愈熾,胃氣傷則後天之元氣愈無所養,而病轉增劇也。

陽虛中外俱寒,當以人參黃耆以益表裡之陽氣,而少佐桂附以回陽,則其寒自解,是益火以祛寒也。設專用辛熱,如吳茱萸、乾薑、麻黃、葫蘆芭、胡椒之屬以散寒。則辛能走散,真氣愈虛,其寒愈甚,王安道所謂辛熱愈投,而沉寒愈滋也。二者非徒無益,而反害之。

白話文:

十劑之後,陶隱居繼續加入寒熱二劑,卻不知寒有時不能治熱,熱有時也不能治寒,這是為什麼呢?

陰虛內熱,應該用甘寒滋潤腎臟的陰氣,以滋陰水來制衡內熱,這就是「益水以制火」。如果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等苦寒藥物來攻熱,只會徒勞地損傷胃氣。苦寒傷胃會傷血,血不足則熱更加熾盛;胃氣受損,後天之元氣就更加無處滋養,反而讓病情更加嚴重。

陽虛則表裡俱寒,應該用人參、黃耆來益補表裡陽氣,並佐以桂枝、附子來回陽,這樣寒氣自然消解,這就是「益火以祛寒」。如果專用辛熱藥物,如吳茱萸、乾薑、麻黃、葫蘆巴、胡椒等來散寒,則辛味會使真氣更加虛散,寒氣反而更加嚴重。王安道說:「辛熱愈投,而沉寒愈滋」,這句話正是這個道理。這兩種方法不僅無益,反而有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