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1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19)

1. 傷寒咳嗽

夫咳有聲而痰微,嗽有痰而聲微,總因肺氣逆而不收,衝擊咽喉。如癢如梗,然受寒而即咳嗽,此寒未變熱,治為寒嗽,及至四五六日而咳嗽者,是寒已成熱,治為熱嗽,如停飲而咳者,治宜滲泄或利之。如臭痰作咳,胸痛頻頻,此發肺癰之候也。如舌乾口燥,火氣上升,咳逆不止,其脈洪大者,是心火乘肺也。

如久嗽不已,稠痰夾血,是肺氣受傷也。實者,清火以安肺,虛者,滋水以涵金。

白話文:

對於咳嗽有聲音但痰少,以及有痰但聲音小的情況,總的來說,都是因為肺部氣息逆流而不穩定,進而衝擊到咽喉部位。這種感覺就像喉嚨裡有異物,十分不適。如果一受到寒冷就開始咳嗽,這表示寒氣尚未轉為熱氣,治療上應針對寒性咳嗽。然而,如果在第四、五、六天後才開始咳嗽,這代表寒氣已經轉化為熱氣,治療上要針對熱性咳嗽。如果是因為體內積水導致的咳嗽,治療上應該要促進排尿或利尿。若痰帶有臭味並引發咳嗽,且伴隨胸痛頻繁發生,這可能是肺部感染的前兆。如果舌頭乾燥,口腔也感到乾渴,火氣上升,咳嗽不停,且脈搏強烈,這表示心臟的火氣影響到了肺部。

如果長期咳嗽無法停止,痰液濃稠且夾雜血液,這表示肺部功能已經受損。對於實證,應清熱以安撫肺部;對於虛證,則應滋養腎水以保護肺金。

2. 傷寒舌苔

白苔者,是熱聚丹田,寒留胸膈,濕氣熏蒸所致,治宜燥濕和中。又曰:滑白色者,邪未入腑,半表半裡也。宜細瞧之。熱入漸深,則燥而澀矣。舌上黃苔者,胃腑有邪熱也,宜下之。舌上有黑苔,生芒刺者,所屬有二,非水來剋火,為寒極,即火極似水,為熱極,以脈遲數無力有力辨之、一宜理中湯,一宜大承氣湯。然十有九死之症也。

白話文:

【傷寒舌苔】

如果舌頭上有白色的舌苔,這表示體內的熱量集中在下腹部(丹田),而寒氣則停留在胸口部位,可能是因為濕氣在體內過度蒸發造成的。治療上應著重於去濕調和體內的平衡。

再來說,如果舌苔呈現光滑且白色的狀態,表示病邪尚未進入臟腑,處於半表半里的狀態,這種情況要細心觀察。隨著熱氣深入,舌苔會變得乾燥且帶有黏滯感。

舌頭上有黃色的舌苔,代表胃部有邪熱存在,應採取清熱解毒的治療方式。

當舌頭出現黑色的舌苔,並伴有芒刺,可能有兩種情況:一是體內的寒氣極其嚴重,水氣剋制了火氣;另一種則是熱氣達到極點,導致類似水的現象,這兩種情況可從脈搏的緩急及力度來區分,一種適合使用理中湯,另一種適合使用大承氣湯。但無論如何,這種情況往往預示著非常危急的病情。

3. 傷寒口糜喉腫

口糜者,因心脾受熱,鬱火熏蒸。治宜清理心脾,其脈則洪大有力,而為實熱者也。更有脾元中氣不足,不能按納下焦陰火,以致口糜生瘡,宜服附子理中者,不可不知。至於喉腫者,有陽毒,有陰毒,如面赤脈洪或吐膿血,是火氣上衝,心肺受熱,是為陽毒。加四肢冷,而脈沉細,是寒結於肺,寒極生熱,濕熱熏蒸,此為陰毒。

治陽以清肺化毒,治陰用引火歸源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傷寒引發口腔潰瘍與喉嚨腫脹]

口腔潰瘍的產生,主要是因爲心和脾臟受到熱邪影響,體內鬱積的火氣上蒸所導致。治療上應着眼於清除心脾的熱邪,病人的脈象通常會呈現出洪大有力的狀態,這表明體內的熱邪實重。另外,也有部分人是因爲脾臟的元氣和中氣不足,無法有效控制下焦的陰火,使得陰火上炎,造成口腔潰瘍,對於這類情況,服用附子理中湯會有助於病情的緩解,這一點是必須瞭解的。

至於喉嚨腫脹的情況,可能由陽毒或陰毒引起。如果病人面色紅潤,脈象洪大,或伴有吐膿血的症狀,這表示火氣上衝,心肺受到熱邪侵襲,這種情況稱爲陽毒。如果病人四肢冰冷,脈象沉細,這表示肺部有寒結,寒極則生熱,溼熱燻蒸,這種情況稱爲陰毒。

在治療上,陽毒需清肺解毒,陰毒則需引火歸源,即通過藥物將體內的火氣引導回原處,防止其上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