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五(痘疹補遺) (1)
痘疹全集卷三十五(痘疹補遺) (1)
1. 痘疹全集卷三十五(痘疹補遺)
古哲方論,雖已備纂前集,然書亦有未及之論,未盡之旨,兼之今古不同,氣化迥異,謹將近時所見,及臨症治按,並用藥活法,不揣周陋,統列於後,以補所遺。
白話文:
雖然之前的書裡已經整理了很多古代智者的方劑理論,但是還有些觀點沒有提到,有些意思也沒有完全表達清楚。另外,古今情況有所不同,氣候和環境也有很大變化,因此把最近的一些見解,以及治療疾病的方法和用藥的靈活原則,謹慎地整理出來,放在下面,以此來補充之前遺漏的部分。
2. 驗痘吉凶諸候
凡先見耳廓內而多者,屬腎經,大凶。若兼腰痛等候必死。一凡眉稜,一片灰白而密甚者,必至啞嗆不食,九十朝決凶。一眼合之後,流淚如膿,淋漓不斷者。必變壞症,不治,慎勿輕視之。一痂後眼開紅色者凶。一凡吐甚見痘者,頭回必多。一凡凶惡痘症,若驟見起勢。須至六七日後,方保無虞。
蓋至七日,則五臟皆已傳遍,常見起勢二三日,忽變而死者,蓋五臟勝復之理也。凡一臟正氣之衰敗,必由一臟邪氣之強勝,勝已並衰同歸於盡,猶燈盡復明,皆無根之火,故難久耳。一痘毒發於足內踝者必死,蓋毒發於腎,故見太谿脈之所也。一痘初舌上先起白色者凶,蓋由丹田元陽有虧,而氣無發生之本矣。
白話文:
耳朵內側皺紋多的人,屬於腎經受損,非常凶險。如果同時伴隨腰痛等症狀,必死無疑。眉毛上有灰白色且密密的毛髮,會導致失聲、吞嚥困難、食慾不振,九十天內必死。眼睛閉合後,流出膿液不斷,會演變成嚴重疾病,無法醫治,不可輕視。結痂後眼睛睜開呈現紅色,也是凶兆。如果痘瘡出現於口腔中,頭部會出現很多痘疹。嚴重且凶險的痘瘡,如果突然出現,必須經過六七天才能確保安全。
因為七天後,毒氣就會傳遍五臟六腑。常見的情況是,痘瘡剛開始出現一兩天,突然就死亡,這是因為五臟氣血失衡造成的。如果一個臟腑的正氣衰敗,必定是由於另一個臟腑的邪氣過於強盛,導致正氣衰敗,最終一同走向死亡,就像燈光熄滅後又亮起來,都是沒有根基的火,所以難以持久。痘瘡發於腳踝內側的人必死,因為毒氣侵犯腎臟,所以會影響太溪脈。痘瘡剛開始時舌頭上先出現白色斑點的人,也是凶兆,因為丹田元氣受損,氣血無法生髮。
甚哉!大地之氣日薄,而人所稟之氣亦日虛也。張少年臨症痘瘡之難出而成內潰者十之一二,不能灌漿者十之二三,不能收靨還元者十之四五,蓋天稟尚壯,得以耐病也。腎元充足,毒不能內伏也。至於麻疹難出,及既出而餘熱不退,喘促成凶者,百之四五。豈期今也,有因腎元虧損,不能升發送毒出表,而成內潰者十之三四;有因疏表毒物太過,正氣無力主持,任其藥力之猛,毒勢之銳,沖激一湧而出。
然腠里未疏,氣血兩弱,何能周行肢體!形高聳而粗肥,色潤澤而華美,所以頭面獨多者,火毒炎上也。其形如麩如㾦者,發熱未久,腠理閉塞,俗云地皮未熟,而氣虛無力透出,藥毒猛逐,出表之象也。其色如疹如丹者,熱毒逼爍而榮氣逆行於肌表也。然如麩如㾦之形,即身中之氣。
白話文:
現在的天地之氣一天比一天衰弱,人體的精氣也隨之衰敗。以前年輕人得天花,十個人中只有一兩個會內潰,十個人中只有二三個無法灌漿,十個人中只有四五個無法消除疤痕恢復健康。那是因為他們天生體魄強健,能抵抗疾病,腎氣充沛,毒素無法潛伏。至於麻疹難以發出,或發出後餘熱不退,喘促而危及生命的,只有百分之一二。沒想到現在,卻有很多人因為腎氣虧損,無法升發送毒出體表,而造成內潰,比例高達三成。還有些人因為疏解表層毒物的藥物過於猛烈,正氣不足以控制,任由藥力猛烈,毒勢銳利,猛烈地衝擊而出。
然而肌膚腠理未開,氣血衰弱,如何能流暢地運行全身?身體高大肥胖,面色潤澤光彩奪目,卻只有頭面長疹子,這是火毒上炎的表現。疹子像麩皮或糠秕一樣,說明發熱不久,肌膚腠理閉塞,俗稱地皮未熟,而氣虛乏力無法透出,藥毒猛烈地驅逐,是疹子要出表的徵兆。疹子像麻疹或丹毒一樣,說明熱毒逼迫,榮氣逆行於肌表。然而,像麩皮或糠秕一樣的疹子,實際上就是體內之氣的表現。
如疹如丹之色,即身中之血,既將氣血趕出於肌表,復謂火毒熾盛,寒涼解毒,清胃化斑,氣血既不能續運於中,寒涼復傷胃氣於內,欲不乘虛復陷,其可得乎!是以十傷七八。有因氣血不充,調治未善,以致毒化未完,血氣先竭,因而致斃者,十之五六。凡此者,皆因稟受既虧,所謂火與元氣勢不兩立,元氣虛而所勝之火毒益盛矣。
至於疹也,半因腑毒,半屬時行,全關乎氣血之厚薄以為重輕,更賴乎調治之宜否以為損益,古人稟賦既厚,且淡泊節愛,腑毒原輕,是以易透易回。今人膏粱炙爆,寒暄素逆,稟元則薄,受毒偏深,是以稍有傳染勢便沉困,治者悉遵古法,盡作有餘之治,且以疹要清涼,痘要溫為定論,以致陽虛不能升發者。
白話文:
如果疹子呈現紅色像丹砂一樣,就代表體內的血氣已經被逼到肌膚表面,也表示火毒很旺盛。用寒涼的藥物解毒、清胃化斑,雖然可以暫時消除表面的症狀,但是氣血無法繼續在體內運作,寒涼的藥物又會損傷胃氣,這樣身體虛弱,很容易再次被疾病入侵,所以十個病人可能會有七八個會因此惡化。有些人是因為氣血不足,治療方法不當,導致毒素還沒完全清除,血氣就先耗竭,最終導致死亡,這類病人大約佔了十個病人中的五六個。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身體素質本來就不好,所謂「火」和「元氣」無法同時存在,元氣虛弱,火毒就會更旺盛。
至於疹子,一部分原因是腸胃積毒,一部分是流行性疾病,症狀的輕重取決於氣血的強弱,治療方法是否得當也會影響疾病的發展。古代人天賦體質較好,而且生活節儉,腸胃積毒較輕,所以疹子容易出透也容易痊癒。現代人飲食油膩,生活習慣不規律,身體素質較差,受毒較深,所以只要稍微接觸到傳染源就會感到很虛弱。很多醫生遵循古法,一味地使用寒涼藥物,認為疹子應該清涼,痘瘡應該溫和治療,結果導致身體陽氣虛弱,無法正常發散。
頭面不起,陰虛不能退陽者,餘熱不退,陰氣未全之弱質,何堪久熱之傷陰?以致昏沉不食,喘促煩躁,中氣日虛。如以疏表透托風藥,則愈耗其陰。如以清肺解毒涼藥,則徒傷其胃。泄瀉一來,上熱下寒,喘促益甚,復謂之毒歸肺,肆進苦寒,危亡立至!殊不知,氣血不和,偏陰偏陽之謂毒,能使氣血和,陰陽平,而毒化矣。
故張立全真一氣湯,去人參以治麻疹頭面不起,壯熱不食,喘促昏沉,上熱下寒之候,無一不效。蓋內以熟地為君者,取養陰以化陽也。以白朮、炒麥冬為佐者,一以托住中氣,得以耐病,一以清肺生水,更可制肝。以牛膝、五味子為引者,用牛膝以抑浮陽之上壅,用五味子以斂濁陰之下歸。
白話文:
頭面沒有發熱,是陰虛無法退去陽氣,餘熱未退,陰氣尚未完全恢復的虛弱體質,怎麼承受得住久熱傷陰?因此導致昏沉不食,呼吸急促煩躁,中氣越來越虛。如果使用疏散表邪、發汗解表的风寒藥物,反而會更加耗損陰氣;如果使用清肺解毒的涼性藥物,又會傷及脾胃。一旦腹瀉,就會上熱下寒,呼吸急促更加嚴重,還會被誤認為是毒氣入肺,就拼命使用苦寒藥物,危及生命!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氣血不和,偏於陰虛或陽亢,這才是毒素的根源,只要能使氣血調和,陰陽平衡,毒素自然就會消失。
因此張立所創的“全真一氣湯”,去掉了人參,專門治療麻疹頭面沒有發熱,高燒不食,呼吸急促昏沉,上熱下寒的症狀,效果非常顯著。其中以熟地為君藥,是為了滋陰化陽。以白朮、炒麥冬為佐藥,白朮用來托住中氣,增強耐病能力,炒麥冬用來清肺生津,抑制肝火。以牛膝、五味子為引藥,牛膝用來抑制浮陽上壅,五味子用來收斂濁陰下降。
以製附子為使者,令其直達下焦,引熟地以滋陰降火,引麥味以納氣藏源,真陰一得,焦爍頓除,氣血一和,陰陽自適,透者透而回者回,喘促昏沉之凶狀;頓為瓦解。或以附子大熱,白朮大燥,五味子大斂為疑,殊不知,附子無薑桂則不熱,同熟地陰藥,便能滋陰,降火最速也。
白朮而有熟地則不燥,熟地、麥冬數藥而無白朮在內,則力小而軟,且中氣緩弱,何能運藥成功!附子通經達絡,斬關奪旗,既有白朮駕驅,復借五味酸斂,則直固丹田,其陰翳之毒,何足慮也!附子之力雖大,然疏泄太過,則氣殫散而不收,惟其一加收斂,則疏泄通經之力愈大,猶之嚴冬陽氣閉藏固密,而後陽春之發生蕃茂,更加火炮,而外皮堅固,而藥之內發有力,方能聲震遐邇,以此攻毒,何毒不推!以此通經,何經不達!以此降火,何火不藏!以此滋陰,何陰不長!誠神功也。
白話文:
利用附子作為使者,讓它直接到達下焦,引導熟地滋陰降火,引導麥冬的藥性吸納氣息,儲藏元氣。真陰一旦得到滋養,燥熱就會瞬間消除;氣血一旦調和,陰陽自然平衡。原本透出的寒氣會回歸,喘促昏沉的凶險症狀立刻消失。
有些人可能質疑,附子性大熱,白朮性大燥,五味子性大斂,會不會過於燥熱?其實並非如此。附子沒有生薑、桂皮的輔助,就不會過於燥熱。與熟地等陰性藥物配合,就能滋陰降火,速度最快。
白朮有熟地的滋潤,就不會過於燥熱。如果熟地、麥冬等藥物中沒有白朮,藥力就會減弱,而且中氣虛弱,無法有效地運送藥物。附子打通經絡,就像衝鋒陷陣,斬關奪旗一樣,有了白朮的驅使,再加上五味子酸斂的輔助,就能直接固守丹田。陰邪之毒,不足為懼。
附子雖然藥力強大,但如果疏泄過度,就會導致氣虛散失而無法收斂。唯有在疏泄的同時,加入收斂之物,才能使疏泄通經的功效更加顯著。就如同嚴冬時陽氣閉藏,等到陽春時節,陽氣才生長茂盛。這樣就像用火炮轟擊,外皮堅固,藥力才得以內發,才能聲震四方。用它來攻毒,就能推散一切毒氣;用它來通經,就能打通一切經絡;用它來降火,就能收斂一切火氣;用它來滋陰,就能滋養一切陰氣。真是神效之藥!
更有向患陰虛久嗽,寸強尺弱,麻疹隱伏,但脈宜於地黃湯,而不宜於疏表風藥者,張竟照脈立方,以六味加肉桂、五味子,不二劑而疹透嗽減,神清思食,熱退而痊。此即前方內有附子之大力,而不慮五味子之小技,其義同也。
時都門麻疹致斃者,十有四五,余總按脈用藥,悉以救陰救陽為主,而夭枉者從無一人,誠為治疹法外之遺,故不必以疹多實熱,斑有假陽為定論,更不必以斑疹分,但當以虛實別。疹之虛者,即以治斑之法治疹,斑之實者,即以治疹之法治斑。至於痘瘡初起,凡屬腎元不足者,便宜按尺脈之陰陽虧損,固其天真以虛腎元,送毒出經,切勿誤用苦寒以遏熱毒在內,便成內潰莫救。
白話文:
對於患有陰虛久咳、手腳無力、麻疹潛伏的病人,即使脈象適合服用地黃湯,也不宜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。張某觀察脈象後立即開方,用六味地黃湯加肉桂、五味子,僅服用一劑就疹子透出、咳嗽減輕,精神清醒、想吃東西,發熱退去,病就好了。這就如同地黃湯裡有附子的強大力量,而不用擔心五味子的小技巧,道理是一樣的。
當時京城麻疹致死率很高,幾乎有四分之三的人會死掉。我根據脈象用藥,都以滋陰補陽為主,治療的病人沒有人死亡。這確實是治療麻疹的別樣方法,所以不必一定認為麻疹都是實熱,斑點都是假陽,更不必把斑疹分開,只需區分虛實。麻疹虛者,就用治療斑疹的方法治療麻疹;斑疹實者,就用治療麻疹的方法治療斑疹。至於痘瘡初期,凡是腎氣不足的,就應該根據寸脈和尺脈的陰陽虧損,補益先天之氣,扶助腎氣,讓毒素順利排出,絕對不能錯誤使用苦寒藥物來抑制熱毒,以免形成內潰而無救。
至於外無風寒閉寒,及肥白皮細肉脆之嬰兒,重豢養之子弟,切勿重加疏表,以致正氣無主,乘勢而奔潰而出矣。倘腠理素虛,邪毒熾盛,不待藥力而一齊湧出者,便宜乘其暫時毒盡在表,其熱其勢,姑在少緩之時,五臟六腑,正在苟安之際,此時於中只有正虛乘勢,急察陰陽之偏損,對脈填補,應犯而犯,似乎無犯,五六朝來,已有充灌成漿之具矣。
若到灌膿期限,火毒之勢復熾,滋補之藥,便多礙手難投,即滋補之功,亦難驟於應手,余有求情論,專悉其義,在痘疹發熱門,如此挽救,十可一活。至於不能收靨還元者,非氣血不能續運於中,即脾胃有失化源之本耳。調理脾胃,補益真元,長養氣血,元氣勝而毒自消弭,此易見之理也。
白話文:
對於沒有風寒閉寒,以及體型白胖、肉質細嫩的嬰兒,還有被精心養育的孩子,切忌過度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,以免正氣無法控制,趁機奔潰而出。如果原本體質虛弱,邪毒十分旺盛,不需藥物力量就全部湧出來的,就應該趁著毒素暫時全部在表面,熱度和勢頭稍微緩和的時候,五臟六腑還算安穩之際,此時體內只有正氣虛弱,趁機乘虛而入,要仔細觀察陰陽的偏損,根據脈象進行補充,應該用藥就用藥,即使看似沒必要用藥,也要在五六天內,讓藥力充分灌注成漿液。
如果到了化膿的期限,火毒的力量再次熾盛,滋補的藥物就會很難使用,即使是滋補的作用,也難以立即見效。我有一些治療經驗,專門了解這個道理,在痘疹發熱的關鍵時刻,用這種方法救治,十個人可以救活一個。至於無法消除痘痕恢復原狀的,不是氣血無法在體內運行,就是脾胃失去了化生精微的根本。調理脾胃,補益精氣,滋養氣血,元氣充足了,毒素自然會消散,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。
信乎?無形之真陰真陽,而為生人之本,且治痘須察人元氣,而不可憑乎形質也。餘六兒乾德,因稟母氣不足,形肥㿠白,肉勝於骨,大便燥結,便甚苦楚,不知者以為脾胃壯實,此實腸中少津,所以大便燥結,腸中少氣,所以大便艱難,且過歲之內,時患氣從臍下直奔而上,咳嗽不已。
或用人參一錢,帶衣胡桃一枚,同煎服而愈,後用此不效,乃用八味加牛膝、五味子煎服甚安,即以此作丸,每早白湯化服錢余。然不耐疾病,而偏疾病最多,或旬日一病,或半月一病,病即委頓不堪。余凡審其受寒發熱,乃陽不足也。即用辛溫衛氣之藥以散之,加生薑、苓、朮、參、蘇、薄、桂之類。
白話文:
確實如此!無形的真陰真陽,是生命的根本,治療痘疹必須觀察人體元氣,不能單憑外觀。我六兒乾德,因為先天不足,身體肥胖蒼白,肉多骨少,大便乾燥難解,十分痛苦。不了解的人以為他脾胃強壯,其實是腸道缺乏津液,所以大便乾燥,腸道氣虛,所以排便困難。而且過去一年內,他經常患病,氣從臍下直衝向上,不停咳嗽。
有人用人參一錢、帶衣胡桃一枚,一起煎服治好了他,後來用此方法無效,便用八味丸加牛膝、五味子煎服,效果很好。於是以此藥方製成丸藥,每天早上用白湯化開服用。然而他體質虛弱,容易生病,而且病症繁多,有時十天病一次,有時半個月病一次,每次生病都會虛弱無力。我仔細觀察他,發現他受寒發熱,是陽氣不足,就用辛溫補陽的藥物散寒,加入生薑、茯苓、白朮、人參、蘇葉、薄荷、肉桂等藥材。
如受熱發熱,乃陰不足也,即用辛潤榮氣之藥以勝之,如養榮湯地黃湯之類。如停滯發熱,乃脾氣不足也,即用壯脾之中,佐以推揚穀氣以化之,如孤陽浮越而發熱不已,必審其因於脾虛者甘溫以除之,因於陰中水虛者,壯水以制之,因於陰中火虛者。
益火之原以消之,務使壯火仍為少火,而歸藏於中,斷勿縱其壯火力窮於外,蓋病發有餘之日,即正氣不足之時,設徒從標攻治,則正氣不足,而藥更不足之,虛者日虛,精神何自而長?故如此調治以來,疾病漸少,精神漸生,但肉勝於骨,形肥㿠白,得之先天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發燒是因為體內陰氣不足導致的,就要用辛溫滋潤的藥物來補充氣血,例如養榮湯、地黃湯等。如果發燒是因為脾氣不足導致的,就要用補脾的藥物,輔以促進消化吸收的藥物來調理,例如孤陽上浮而發燒不止,就要根據原因分別處理:如果因為脾虛導致的,就用甘溫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因為陰虛導致的,就用補腎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因為陰虛火旺導致的,就用滋陰補腎的藥物來治療,並從根本上增強腎火,讓火勢減弱,歸於內藏,不能讓旺盛的火力耗散於外。因為發病的時候正是正氣不足的時候,如果只注重表面的治療,就會導致正氣更加虛弱,藥物也無法發揮作用,虛弱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,精神怎麼會恢復呢?所以採用這種方法治療後,疾病逐漸減輕,精神逐漸好轉,雖然身體豐滿白胖,但這都是先天禀賦的原因。
時以出痘必犯腎虛,內潰之患為憂,不意將及二周,而當五月五日,身熱汗多,煩躁殊甚,發熱不及一日,而即見點於天庭右太陽,色白無光彩,摸之不礙手,余欲攻之,則恐一齊擁出,余欲任之,則汗多身熱,能不慮其向來不足之腎陰,益令熬煎枯竭耶!況腎陰一竭,則陰火愈旺而煩躁愈甚,壯火蝕氣,則正氣益虛,而困頓益增,痘將何所假借以呈真形華其色,而得煦之濡之之用哉!斷不可以循常治痘之法為用矣。
故一朝只用大料六味地黃湯加丹、柴,令乳母連服二劑,惟使腎陰不竭,而煦濡有力,毒自不能況匿於腎也,二朝痘雖漸見,已無內潰之虞,但痘白與肉色無殊,身與四肢粗肥,而上隱隱如㾦,此陰虛不能華色、陽虛不能上達,況身熱汗多,煩躁如故,而神氣更疲,則陰津陽氣,前柱於外,可不託住中氣,填補真陰,滋其化源,抑此煩躁,斂其浮越之陽,以逐陰翳之毒降其淆濁之氣,以令清陽之升耶!故用熟地六錢,炒白朮二錢,牛膝二錢,炒燥苓冬一錢五分,五味子四分,極甜肉桂去盡粗皮者六分。服後壯熱少減,潰汗少斂,煩躁少寧,痘瘡陸續漸出矣。
白話文:
我最近長了痘痘,擔心是腎虛導致內潰。沒想到才過了兩週,就在五月五日那天,我開始發燒、出汗,煩躁不安。發燒不到一天,額頭右邊太陽穴就冒出白點,沒有光澤,摸起來也不痛。我想趕快治療,又怕一下子冒出太多痘痘,但如果不治療,汗多發燒,腎陰不足,會更加虛弱。腎陰耗盡,會導致陰火旺盛,煩躁更甚,壯火耗氣,正氣虛弱,身體更加疲憊,痘痘又怎麼能正常長出來,呈現正常的顏色和光澤?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治痘方法。
因此我當天就讓乳母喝兩劑六味地黃湯加丹皮、柴胡,讓腎陰不枯竭,保持滋潤,毒素就不會潛藏在腎臟。第二天痘痘開始冒出來,但已經沒有內潰的危險了。不過痘痘顏色和肉色一樣,身體和四肢變得肥腫,頭部隱隱作痛,這是因為陰虛不能滋潤顏色,陽虛不能上升,再加上發燒、出汗、煩躁,精神也疲憊,說明陰津陽氣都外泄,必須要補中氣,填補真陰,滋養化源,抑制煩躁,收斂浮越的陽氣,驅逐陰邪的毒素,讓清陽上升。所以我用熟地六錢,炒白朮二錢,牛膝二錢,炒燥苓冬一錢五分,五味子四分,去皮極甜肉桂六分。服用後,發燒減輕,汗出減少,煩躁減緩,痘痘也陸續冒出來了。
三朝四肢甚是起泛,其頭面雖見而不長,且色白與肉無殊,余思氣血大虛,不待言矣。且元首見點未全,四肢便已起脹,囊有水色,此脾元不足,肝肆強陽,四肢一鬆,元首見點,起脹更難矣。況將來水泡發癢,可立而待也。乃用芎、歸、苓、朮、炙草、桂心、天蟲、角刺、煨姜。
大棗為引,早晨服一劑不用人參者,晚間照此再服一劑,內加人參錢余。所謂應犯而犯,似乎無犯,豈拘古人人參戒用於三日之前為定論乎!四朝痘雖起而無神,其色白如故,惟有大補氣血兼重脾元為主,其藥參、耆、芎、歸、苓、朮、桂心、炙草、天蟲、甲片、角刺、煨薑、大棗為引,五朝形雖稍起而無神色,雖稍紅而甚淡,藥惟參、耆、歸、桂、炙草、天蟲、甲片,角刺,補托而已,六朝形雖稍長,而晦滯,色雖淡紅而枯燥,余思此原先天真陰真陽不足,今雖大補氣血,尚不足以盡之,蓋滋水兼得養血,養血兼不得滋水也,乃用熟地六錢以滋水,肉桂八分以補火,人參三錢以駕驅藥力補助真元,七朝平足,水泡已甚,而面上枯槁不榮,其大便得來間日一次,甚乾燥者,今忽便溏二次,而失氣甚頻,則熟地補陰之功,緣中氣甚虛,雖有參桂,不能運津液外達以成漿,而任其下陷之勢,以失氣便溏,則中氣愈虛,能保其不泄瀉無膿倒陷乎!乃用人參五錢以保元,白朮二錢以固中,製附子六分以通經達絡,潰堅腐膿,恐走下太速,用炙甘草六分以緩之,四味力大功專,中氣賴以得充,津液憑斯外運,但欲宣揚鼓舞,使津液無為不達,乃桂枝之能歟、乃用三分以為使,如此一劑,將數日調養之精華,一夜頭面身體盡化濃漿,而熟腐清水之泡,變為濃濁。
白話文:
第三天四肢開始浮腫,但頭面雖然出現了,卻長得不好,而且顏色很白,跟肉色一樣,我想這是氣血大虛,不用多說了。而且頭頂的痘疹還沒完全出現,四肢就已經開始浮腫,並伴有水色,這是脾元不足,肝氣過於旺盛,四肢一鬆弛,頭頂的痘疹就出現了,浮腫也更難消了。況且將來會出現水泡,並且發癢,可以預見了。所以要用芎、歸、苓、朮、炙草、桂心、天蟲、角刺、煨姜,
大棗做引子,早上服用一劑,不用人參,晚上再服用一劑,並且加入人參一錢多。所謂應該犯忌而犯忌,看起來卻像沒犯忌,怎麼能拘泥於古人的說法,認為人參在發病前三天不能使用呢?第四天痘疹雖然出現了,但沒有精神,顏色依然是白色,只有大補氣血,並且兼顧脾元為主要方針,所以藥方要用參、耆、芎、歸、苓、朮、桂心、炙草、天蟲、甲片、角刺、煨薑、大棗做引子,第五天痘疹的形狀雖然稍微長出來了,但沒有顏色,雖然稍微有點紅,但顏色很淡,藥方只要用參、耆、歸、桂、炙草、天蟲、甲片、角刺,補托就可以了,第六天痘疹的形狀雖然稍微長大了,但晦暗滯澀,顏色雖然淡紅,但乾燥,我想這可能是先天真陰真陽不足,現在雖然大補氣血,但還不夠,因為滋陰同時要養血,養血同時也要滋陰,所以要用熟地六錢來滋陰,肉桂八分來補火,人參三錢來驅動藥力,補充真元,第七天痘疹平息了,水泡已經很嚴重了,但臉上枯槁不滋潤,而且大便兩天一次,非常乾燥,現在突然便溏兩次,並且經常感到氣虛,這是因為熟地補陰的效果,由於中氣非常虛弱,雖然有參桂,但不能運化津液外達,形成漿液,而任由津液下陷,導致氣虛便溏,這樣中氣就更加虛弱了,能保證它不泄瀉,沒有膿水下陷嗎?所以要用人參五錢來保元,白朮二錢來固中,製附子六分來通經絡,潰堅腐膿,怕往下走得太快,所以用炙甘草六分來緩和它,這四味藥力大,功效專一,中氣依靠它得以充實,津液依靠它得以外運,但是想要宣揚鼓舞,使津液暢通無阻,就要靠桂枝了,所以用三分作為使藥,這樣一劑藥,將數日調養的精華,一夜之間頭面和身體都化成濃漿,而且熟腐清水狀的水泡,變成濃濁的液體。
但疼痛煩啼,乃煎生脈飲,以補接元氣,養其釀漿之勢,恐不耐痛苦,神氣一傷,漿勢反致退去也。八九十朝以來,惟早晚各用生脈飲一服化服,平時所服加味八味丸錢余,乃依部結痂,精神日長,飲食勝前,煩渴躁急,俱為全愈。如是善為調攝,痘後尚然手背浮腫,腳腫更甚,余思此因胃氣甚虛,四肢無所稟受,其腳更腫者,氣虛不能升舉也。
乃用人參一錢五分,炙黃耆一錢二分,炒白朮二錢,茯苓一錢五分,炙甘草六分,酒炒當歸一錢,酒炒白芍八分,蜜酒炒升麻柴胡各三分,煨姜大棗為引,煎服數劑,虛腫乃退,但爪甲色黃而燥,乃肝榮不足也。足痿不能立,此腎元大虛也。乃用六味加地骨皮、建蓮肉為丸;每日早服二錢,滋肝腎以助筋骨之用,日中以八珍糕養脾胃,以助化源之需。
白話文:
但孩子疼痛哭鬧,就煎生脈飲來補充元氣,滋養津液,以免孩子受不了痛苦,精神受損,津液反而退去。八九十天以來,每天早晚各服用生脈飲一劑,平常則服用加味八味丸一錢多,這樣痘疹慢慢結痂,精神逐漸恢復,飲食比以前好,煩躁、口渴等症狀都痊癒了。但這樣調養後,孩子的手背還浮腫,腳腫得更厲害,我想這是因為胃氣很虛,四肢沒有得到滋養,腳腫得更厲害是因為氣虛不能向上升舉。
於是就用人參一錢五分,炙黃耆一錢二分,炒白朮二錢,茯苓一錢五分,炙甘草六分,酒炒當歸一錢,酒炒白芍八分,蜜酒炒升麻、柴胡各三分,用煨姜大棗引藥,煎服幾劑,虛腫就退了,但指甲顏色發黃乾燥,這是肝血不足的表現。腳軟無力不能站立,這是腎氣大虛。於是就用六味地黃丸加地骨皮、建蓮肉製成丸藥,每天早上服用二錢,滋養肝腎,幫助筋骨;中午用八珍糕養脾胃,幫助化生精氣。
余長孫大業,稟賦先天陰分不足,且平時酷嗜甜物果餅,而粥飯甚是依希,以致脾虛濕熱,大便素溏,外生瘡疥,內蓄蛔蟲。時年五歲,當五月發熱見痘,紅紫而無潤色,朝暮全不易眼,乃久患瘡疥,血少血熱而且血滯也。
奈胃氣久虛,濕熱太重,一二三朝無非升托清解涼血,如升麻,乾葛、蟬退、天蟲、甘桔、牛蒡、生地、木通、紫草、筍尖之類,無如穀氣久虛,蛔蟲大厥,腹痛嘔吐,藥亦難受,尺許之蟲,一吐數條,愈吐愈虛,愈虛愈吐,粒米不進,勢甚狼狽。五六朝來,惟為溫補攻托,以壯中虛倒陷,其藥參、耆、炙草、當歸、熟地、山藥、甲片、角刺、肉桂、煨薑、大棗為引,奈服後少頃亦吐。
白話文:
我的長孫大業,天生體質陰虛不足,平時又喜歡吃甜食糕餅,而對粥飯卻很厭惡,因此脾胃虛弱,濕熱內蘊,經常拉肚子,體表也長了瘡疥,腸胃裡還有蛔蟲。他五歲那年五月發燒長出痘疹,痘疹紅紫卻沒有潤澤的光彩,早晚都睜不開眼睛,這是因為他長期患有瘡疥,血虛血熱,並且血脈瘀滯的緣故。
然而,由於胃氣長期虛弱,濕熱太重,頭三天用升麻、乾葛、蟬退、天蟲、甘桔、牛蒡、生地、木通、紫草、筍尖等藥物清熱解毒,涼血升散,卻無濟於事。這是因為他長期營養不良,穀氣虛弱,再加上蛔蟲作祟,導致腹痛嘔吐,藥物也難以服用。他每次嘔吐都能吐出尺許長的蛔蟲,而且吐出一條又一條,越吐越虛弱,越虛弱越吐,一粒米都吃不下,情況非常糟糕。從第四天起,只好採用溫補攻托的方法,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當歸、熟地、山藥、甲片、角刺、肉桂、煨薑、大棗等藥物,以補益脾胃,祛除濕熱,治療蛔蟲。但服藥後不久,他又吐了出來。
七八朝來,痘雖起脹,然上吐下瀉而津液不能外達,痘囊何能濕潤成漿?乃用人參五錢,白朮三錢,炮姜一錢二分,炙草六分,附子八分,如此大藥到口亦吐,余思藥力雖大,下咽未能即達經絡,可以吐出,惟燒酒入咽,即直透丹田,外達經絡,不能吐出者,乃於藥內加燒酒三匙服之,始能半吐半受內,仍泄瀉不止,外仍乾涸無膿,皆因脾元中氣素虛,不能運行津液,以濡潤百骸,而三焦腸胃之腠理,怫鬱結滯緻密,所以縱復多飲於中,終不能浸潤於外,以致內濕外干也。
乃用人參三錢保元以為君,炒白朮二錢固中以為臣,炙甘草四分,緩其下行以為佐,麻黃去節湯泡酒浸炒焦黃八分,仗其輕揚之性,率領諸藥外達皮膚,生附子六分,通經達絡,潰堅腐膿,並以為使,煨姜三片,止嘔和中,助陽達表以為引,如是一劑,驅腸胃濕熱之氣外達皮囊,而盡化為膿,久凝久滯之毒,一劑頓為瓦解,濕熱既清,其蛔蟲之久蓄於內者,亦難自安,前後共出一十六條,自後惟飲獨參湯調理,飲食切戒甘肥,痂落之後,日進六味地黃丸二錢,而飲食精神,俱為倍長。
白話文:
這孩子已經發燒好幾天了,雖然起了痘疹,但一直上吐下瀉,身體裡的津液無法輸送到皮膚表面,痘痘自然也無法形成膿液。於是用了人參、白朮、炮姜、甘草、附子等藥材,沒想到藥還沒吞下去就吐了出來。我心想,雖然藥力很強,但還沒到達經絡就被吐出來了,這可怎麼辦呢?突然想到燒酒入口就能直達丹田,流遍全身經絡,不會被吐出來,於是就在藥方中加入三匙燒酒,這才讓藥物一部分被吐出來,一部分被吸收進去。但孩子還是不停地拉肚子,皮膚也依然乾燥,沒有膿液。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無法將津液輸送到全身,導致三焦、腸胃等部位的毛細孔閉塞,即使喝了再多的水,也無法到達皮膚表面。
於是又換了一個藥方,用人參補益脾胃,白朮固護脾胃,甘草緩解腸胃下行,炒焦的麻黃能將藥力引導到皮膚表面,附子通經達絡,幫助痘疹化膿,生薑止嘔和胃,引導藥力到達體表。服用這一劑藥後,腸胃的濕熱之氣被驅散到皮膚,化成了膿液,積蓄已久的毒素也迅速消散。濕熱消退後,原本藏在體內的蛔蟲也紛紛跑出來,一共排出了十六條。之後只要喝點人參湯調理身體,飲食上要忌口,不要吃太甜太油膩的食物。痘痂脫落後,每天服用六味地黃丸,身體很快就恢復健康,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