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13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13)
1. 論結胸
傷寒下早,邪流注而為結胸。若心下脹滿,按之如石硬而痛,手不可近,燥渴譫語,大便實秘,脈來沉實有力者,名曰大結胸。然滯在胸膈,未可即下,尚宜消導俟。邪熱壅盛於裡,糟粕結實於下,乃攻而去之,邪熱得解,元氣無傷,所謂下藥宜遲者此也。如按之而心胸不痛,惟胸高氣粗者,名曰小結胸,是邪氣填於胸中,未盡入腑,但宜小柴胡湯加入枳、桔,未可下也。
若頭有微汗,身不甚熱,時時噫氣,胸亦微滯,名曰水結胸,由水飲過多,停聚心下也,治宜利之。如利而小水不通,頭汗出者,乃陽脫也,不治。若時時懊憹,躁悶舌乾,手足大熱,酷喜飲冷,此為熱實結胸。如無狂躁,手足微冷,胸痞噫氣者,此名寒實結胸。更有臟結與結胸不異,但結胸在陽分而不欲食,臟結在陰分而飲食如故,兼必時時下利也。
凡病在二三日間,臥則心下煩滿,起則微覺稍爽者,須知心下必有結矣。蓋臥則氣壅上逆而為煩,起則氣降散而覺爽,但此尚未結實。若一下之,則邪因虛而更結,或為旁流下痢矣。復有陽明病,時譫語潮熱,然果內有實熱而當消穀引食矣。若反不欲食,而小腹繞臍硬痛,小水短赤而渴者,是胃有燥屎也,可即下之。
若頻頻欲食,食而不多者,是胃有虛熱,雖硬亦非燥屎,不可下也。若小腹痛而大便黑,小水自利,身黃譫語,燥渴脈沉實者為蓄血,宜桃仁順氣湯,下盡黑物則愈。若按之而小腹脹滿不硬痛,小水不利者,乃溺澀也。宜利之,但勿過利,以耗竭津液耳。大凡下後神清氣爽,身涼思食者,邪氣退而正氣復也。
如反身熱煩躁者,是正氣散亂於內。邪氣縱橫於中也。併發紫黑斑點者,併為死候。其脈動而中止,少能自還,更來小數者,名曰結陰。結陰者,主內邪氣恣,結也。如動而不還,即來而微動者,名曰代陰。代陰者,主內正氣衰極欲絕也。故曰結脈可生,代脈必死也。
白話文:
[討論結胸的情況]
得了風寒如果太早用下法,可能會導致邪氣流入,形成結胸。假如心口處感到脹滿,按壓下去像碰到堅硬的石頭,疼痛難忍,甚至手都不敢碰觸,伴有口渴且燥熱,說胡話,大便乾硬祕結,脈搏沉實有力,這種情況被稱作大結胸。然而,邪氣滯留在胸膈之間,不能立即使用下法,應先用消導法等待病情變化。當邪熱壅塞於內臟,食物殘渣結實於腸道下方,這時才能用攻下法去除,邪熱得以解除,元氣不會受損,所謂下藥宜遲的道理就在此。
如果按壓心胸部位並不感到疼痛,只是胸部顯得高挺且呼吸粗重,這被稱為小結胸,是因為邪氣充滿於胸中,尚未完全進入腑臟,只需服用小柴胡湯加上枳實和桔梗即可,還不能用下法。
如果頭部有輕微出汗,身體並不太熱,經常打嗝,胸口有些許不適,這種情況被稱為水結胸,是由於飲水過量,水分停留在心下所致,治療應以利尿為主。如果利尿後小便仍不通暢,頭部出汗,這可能是陽氣瀉脫,無法治療。如果時常感到煩悶,舌頭乾燥,手腳非常熱,極度想喝冷飲,這被認為是熱實結胸。如果沒有狂躁,手腳微微冰冷,胸口憋悶打嗝,這被稱為寒實結胸。還有一種臟結,與結胸類似,但結胸屬於陽分,患者不願進食,而臟結屬於陰分,飲食正常,但會經常性地拉肚子。
一般來說,在病程的二三天內,躺下時心下會感到煩悶飽脹,起身活動時會稍微感覺舒暢,要知道心下一定有結塊了。躺下時,氣血上湧逆流造成煩悶,起身活動時,氣血下降分散,感覺到舒暢,但這時結塊尚未形成。如果此時用下法,邪氣會趁虛而入,導致結塊更加嚴重,或者引起旁流下痢。另外,陽明病患者如果時常說胡話且有潮熱現象,如果確實內有實熱,應該會有胃口,想要吃東西。但如果反而不想吃飯,且小腹環繞肚臍一帶硬痛,小便短少呈紅色且口渴,這是胃中有燥屎,可以馬上下藥。
如果頻繁想吃東西,但是食量不大,這可能是胃中有虛熱,即使硬結也不是燥屎,不能用下法。如果小腹疼痛且大便黑色,小便通暢,全身泛黃,說胡話,口渴且脈搏沉實,這是有瘀血,適合服用桃仁順氣湯,排盡黑色物質後就會康復。如果按壓小腹感到脹滿但不硬痛,小便不暢,這可能是尿路阻塞,應利尿,但不要過度利尿,以免耗盡體內津液。通常,下藥後精神清爽,身體涼快且有食慾,這表明邪氣已退,正氣恢復。
如果反而感到身體熱且煩躁,這表示正氣在體內散亂,邪氣在體內橫行。如果出現紫黑斑點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脈搏跳動中突然停止,稍後又自行恢復,再來脈搏微弱,這被稱為結陰。結陰表示體內邪氣肆虐,凝結。如果脈搏跳動後不再恢復,而是在微弱的跳動中持續,這被稱為代陰。代陰表示體內正氣極度衰弱,接近死亡。因此,結脈可能生存,代脈必死無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