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6)
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6)
1. 中惡
夫有痘疹收後,舉止飲食,已復如常,忽然遍身汗出如水,或只心腹絞痛而死者,此是元氣尚虧,外雖無病,裡實空虛。一感疫癘不正之氣,正不勝邪。一中而死謂之中惡也。間有用人參湯研蘇合香丸服之而蘇,殆如大人之因虛而暴中之類歟。
白話文:
痘疹痊癒後,患者活動飲食都恢復正常,卻突然全身大量出汗,或是單純腹痛而亡,這是因為元氣尚未恢復,外表看似無病,內裡卻虛空。一旦接觸到疫病不正之氣,正氣就無法抵抗邪氣,一染上便會致死,這就是所謂的中惡。有些案例會用人參湯研製蘇合香丸服用而蘇醒,這就好比成年人因為虛弱而突然中毒的情況。
2. 論痘癰疹毒不同
痘後發癰多在骨節間,疹後餘毒每在口日內,何也?蓋痘毒之餘,多留肝腎,疹毒之餘,多留肺胃,故夫治疹,始與解表,使其即出,次與清涼。使其易回。否則始也,其毒不能盡達於表,乃熱流於心,毒甚於脾,心火亢甚,其勢炎上,遇竅而發,既而沒也。又不能滋陰清解,則小熱變成大熱,小毒受成大毒,腑毒為陽,炎上越表而淺,臟毒為陰,沉下滯里而深,臟腑陰陽既異,骨髓膚腠殊途。一則驟發而為目病口疳。
一則出於骨里,傳於脈外,移於皮膚,乃潰而成,其多在骨節者,因病久郁,滯氣不周,行血不流暢,毒滯於關節也。疹後久咳嗽者,因心火亢甚,焚灼肺金,金體本燥,至此而燥愈甚,嗽久氣逆而不收也。其多傳痢者,肺與大腸為表裡,肺父邪而移於大腸也。
白話文:
天花痊癒後,容易在關節處長膿瘡;麻疹痊癒後,殘留的毒素常常會在口腔和鼻子周圍出現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天花毒素的殘餘大多留在了肝腎,麻疹毒素的殘餘大多留在了肺胃。所以治療麻疹,一開始要以解表藥物讓疹子快速發出來,接著再用清涼的藥物讓疹子容易消退。否則,一開始毒素無法完全到達體表,就會熱氣流向心臟,毒素加重脾臟的負擔。心火過盛,就會向上蔓延,遇到身體的孔竅就會發病,然後又會消失。而且如果沒有滋陰清熱,那麼輕微的熱就會變成嚴重的熱,輕微的毒素就會變成嚴重的毒素。腑臟的毒素屬於陽性,會向上蔓延,從體表淺層發病;臟腑的毒素屬於陰性,會向下沉積,從內部深層發病。臟腑陰陽不同,骨髓、皮膚和肌肉也各走不同的路徑。
因此,有的時候會突然發病,出現眼睛病變和口腔潰瘍;有的時候會從骨頭內部發病,傳到血管外面,再蔓延到皮膚表面,形成潰瘍。而這些潰瘍大多出現在關節處,是因為病症長期積累,氣機運行不暢,血液循環不順暢,毒素停留在關節所致。
麻疹痊癒後,長時間咳嗽的人,是因為心火過盛,灼傷肺金,肺金本性乾燥,此時乾燥更加嚴重,久咳導致氣逆難以平復。麻疹痊癒後,容易腹瀉的人,是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,肺部的邪氣會傳到到大腸。
3. 順症
頭面先見,次而兩頤透出,乃至於足,形若芥子,色若桃花,作二三番齊透,神氣安寧,飲食二便調和者,順候也。頭面發透,粒肥而多,淡紅滋潤,三日而漸沒者,輕。
白話文:
若身體出現以下症狀,可視為順候:
- 頭面先見:先從頭面部開始長出疹子。
- 次而兩頤透出:接著兩側下巴也出現疹子。
- 乃至於足:最後蔓延至足部。
- 形若芥子:疹子形狀如芥菜籽般大小。
- 色若桃花:疹子顏色如桃花般淡紅。
- 作二三番齊透:疹子分兩到三波次,同時出現。
- 神氣安寧:精神狀態良好,安詳無恙。
- 飲食二便調和:食慾正常,大小便通暢。
若身體出現以下症狀,可視為輕症:
- 頭面發透:頭面部出現疹子。
- 粒肥而多:疹子較大且數量較多。
- 淡紅滋潤:疹子顏色淡紅且濕潤。
- 三日而漸沒:疹子三天後逐漸消失。
4. 險症
頭面兩頤難透者,重;冒風沒早者,重;兩頤如紫去成片者。重:疹中夾斑,氣逆者,重;紅紫暗燥者,重;咽喉腫痛,不食者。重;移熱大腸變痢者,重。
白話文:
頭部和臉部兩側顏色難以透出的,病情嚴重;感受風邪而沒有及時治療的,病情嚴重;臉部兩側出現大片紫色的,病情嚴重。病情中夾雜有斑疹,氣息上逆的,病情嚴重;紅色或紫色深暗且乾燥的,病情嚴重;咽喉腫痛到無法進食的,病情嚴重;熱邪轉移至大腸變爲痢疾的,病情嚴重。
5. 逆症
黑暗乾枯一出即沒者,不治。鼻扇口張目無神者,不治。鼻青糞黑者,不治。熱極喘脹胸高肩息,狂言衄血,搦手搖頭,尋衣摸床,噦惡便秘,口出屎氣者,不治。氣喘心前吸者,不治。頭面不出者,不治。疹後牙疳有五不治,臭爛者,不治。自外入內者,不治。無膿血者,不治。
白色者為胃爛也,不治。牙落者為腎敗也,不治。一有正氣不足,不能逐邪外出,則毒伏於內,喘脹而死者,是欲名悶痧也。
白話文:
眼睛昏暗乾枯,一出現就消失的,治不好。鼻子搧動,嘴巴張開,眼睛無神采的,治不好。鼻子青黑,大便發黑的,治不好。發燒到極點,喘不過氣,胸口高聳,肩膀呼吸,胡言亂語,流鼻血,抓手搖頭,尋找衣服摸床,呃逆噁心,便秘,嘴巴吐出屎臭氣的,治不好。氣喘時胸口吸氣的,治不好。頭面部位沒有汗出的,治不好。疹子退後牙齒發炎,有五種治不好的情況:臭爛的,治不好;由外向內蔓延的,治不好;沒有膿血的,治不好;白色的,是胃爛了,治不好;牙齒脫落的,是腎臟衰敗了,治不好。只要正氣不足,無法將邪氣逼出體外,毒素就會留在體內,導致喘脹而死,這就是所謂的悶痧。
6. 麻疹證治歌括
疹為胎毒發於心,肺與相連熱毒侵,咳嗽鼻中清涕出,且觀雙目淚盈盈。
斑疹須明歲氣先,勿輕汗下作傷寒,察人虛實施力法,莫犯天和損壽元。
疹喜清涼痘喜溫,能知疹痘不同倫,疹苗痘實無人解,臟腑陰陽各自分。
過期不出勢淹延,毒伏身中出見難,急用透肌休怠玩,豈堪臟腑受熬煎。
蒸蒸發熱咳聲頻,目脹而浮氣上行,坐臥不安痰唾少,肺焦葉舉熱邪侵。
火熱重蒸汗潤身,毒邪並迫血達經。汗多衛表邪從散,血去榮中毒少輕。
痘瘡亦豔養來攻,疹子紅鮮毒易松,白疹血虛猶可療,黑斑候惡莫相逢。
疹家出沒合陰陽,出以溫和沒以涼,連出不收陽氣盛,遲遲間出是陰強。
白話文:
中醫古文翻譯:
第一段:
疹子是胎毒發於心,而肺與心相連,熱毒侵犯,所以會出現咳嗽、鼻子流清鼻涕,並且眼睛裡充滿眼淚。
第二段:
疹子要先辨明季節氣候,不要輕易用汗藥,以免變成傷寒。要觀察患者的虛實狀況,根據情況施治,不要違背天和,損害壽命。
第三段:
疹子喜歡清涼,痘瘡喜歡溫暖,要明白疹子與痘瘡是不同的。疹子是苗,痘瘡是實,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,因為它們分別影響臟腑的陰陽。
第四段:
如果過了發疹的時間還沒有出疹,就說明病勢延誤,毒邪潛伏在體內,很難再發出來。要趕緊用藥透發肌膚,不要再拖延,否則臟腑就會受到煎熬。
第五段:
病人發熱、咳嗽頻繁、眼睛腫脹浮起、氣往上走、坐卧不安、痰唾很少,這是肺部焦灼,熱邪入侵的表現。
第六段:
身體發熱,汗液濕潤,說明毒邪正在逼迫血液到達經絡。如果出汗過多,就會使衛氣外散,邪氣也隨之散去,血液流失,滋養的精氣減少,毒邪就會減輕。
第七段:
痘瘡也是由飲食不節引發的,疹子紅潤鮮豔,毒邪容易散去。白疹是血虛的表現,還能治療。黑色斑點預示著病情嚴重,不要遇到。
第八段:
疹子發作和消退都要符合陰陽法則,發疹要溫和,退疹要清涼。疹子連續不斷地出現,說明陽氣旺盛。疹子間隔出現,說明陰氣強盛。
7. 水痘
水痘重者,亦類傷寒之狀,身熱二三日而出,形與正痘不同。凡瘡皮不薄,根起成暈,其頭漸漸,赤腫變白而黃,有膿而瘥遲者,謂之大痘,此里證發於臟也,若瘡皮薄如水,泡頂亮如珠。或破即為干靨,出無漸次,根腳全散,而色白或淡紅,冷冷有水漿者,謂之膚瘡,又名水痘。此表症發於腑也,類同疹子,較疹更輕,故發熱即出,出後即消,易出易靨。
其始不宜過發,過發則變為瘡,終不宜燥濕,燥濕反致難靨,惟用輕劑解之,如無他苦,不必服藥,無傷性命者也。然方書有云:凡水痘夾黑不出者,或全黑色者,十死一生,書載雖有是條,而實未見有是痘,大抵原系正痘之惡者,故能傷人,而人誤認作水痘耳。
白話文:
水痘的辨證與治療
水痘嚴重者,症狀類似傷寒,發熱二、三日後出痘,但痘疹的外觀與正痘不同。
大痘:痘瘡皮厚實,根部隆起形成紅暈,痘頭逐漸紅腫,然後變白泛黃,並有膿液,癒合緩慢。此為里證,是由內臟發病所致。
膚瘡(水痘):痘瘡皮薄如水,痘頂光亮如珠,破裂後很快結痂,沒有明顯的發疹過程,根部散開,顏色為白色或淡紅色,表面有水漿。此為表證,是由腑臟發病所致,類似麻疹,但比麻疹輕,所以發熱後很快出疹,出疹後也很快消退,容易出疹也容易結痂。
治療原則:
- 起初不宜過度發散,過度發散會轉變成瘡。
- 癒合期間不宜過於乾燥或潮濕,乾燥或潮濕反而會導致結痂困難。
- 宜用輕劑解毒,若無其他不適,不需服藥,一般不會危及生命。
特殊情況:
- 方書記載,水痘夾雜黑色或全為黑色者,十死一生。但實際上很少見這種水痘。大多是正痘的惡性變異,所以會傷人,但人們誤以為是水痘。
8. 斑
斑多行於天行時氣之病,壯熱不已,大便秘結,是以熱留胃中,胃主肌肉,乃發為斑者,胃中留熱,而為里症也。不可與疹同治,而妄用發散之劑,以致反增危劇,宜人參白虎湯,去人參加玄參、生地之類主之。切忌五辛糯米,助胃助火之物。便秘者,以三黃丸利之。赤斑者,十死一生。
黑斑者,十死生。然更有陰寒內伏,而逼無根失守之火,浮於肌表,而為斑點者,此胃氣極虛之證,若服寒藥,立見危殆,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斑疹是一種與天行時氣相關的疾病,患者會持續高燒、大便秘結。這是因為熱氣停留在胃中,而胃主肌肉,所以就表現為斑疹。胃中留熱,屬於裡證。不可與疹子一樣治療,也不能隨意使用發散的藥物,否則會加重病情。應該服用人參白虎湯,去掉人參,加入玄參、生地等藥物治療。要忌食五辛、糯米等助胃助火的食物。便秘者,可以用三黃丸通便。赤斑者,十死一生。黑斑者,十死一生。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陰寒內伏,逼迫無根失守的火氣浮於肌表,形成斑點,這屬於胃氣極虛的表現。如果服用寒涼藥物,會立即危及生命,不可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