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5)
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5)
1. 論壯熱煩渴口鼻腐爛等症(錦囊新增)
斑疹本為肺胃火毒,故壯熱煩渴,喜冷浩飲,此其常也。然即縱其冷飲,則冰遏熱毒在內,且津液遇冷則凝,而燥渴益甚,況胃喜涼飲而惡熱,得冷入口,勿論虛實,無不爽快也。腸喜熱飲而惡寒,流寒下焦,勿論虛實無不受傷也。輕則激其虛火上升,寒熱不已,重則迫其熱毒下注,瀉利無休。
更有誤以煩渴喜冷為實熱,峻用芩連苦寒之藥,殊不知火之有餘,由水之不足,即渴者,乃臟腑津液燥槁而為病也。少火變為壯熱,宗氣已亡於中,孤陰外覆肌表,榮道已竭於裡。若不求陰陽至理而調之,徒以時行外染之客病為主治,壯者因循日久而愈,弱者悠忽變症而亡,故凡有壯熱煩渴,視此可以例推矣。
白話文:
斑疹的病因與治療
斑疹的根本原因是肺胃積聚的火毒,所以患者會出現發熱、口渴、喜歡喝冷飲的症狀,這是常見的表現。
但是,即使患者大量喝冷飲,冰涼的飲品也會阻礙熱毒的排出,並且津液遇冷會凝結,反而加重口渴。更何況,胃喜涼飲而惡熱,一喝冷飲就會感到舒服,不論虛實都如此。而腸喜熱飲而惡寒,喝冷飲會讓寒氣下沉至下焦,不論虛實都會造成傷害。輕則會激發虛火上升,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;重則會逼迫熱毒下注,導致腹瀉不止。
有些人誤以為煩渴喜冷是實熱,就用黃芩、黃連等苦寒的藥物來治療。卻不知火毒的產生,往往是由於津液不足導致的。口渴正是因為臟腑津液枯燥而引起的病症。少火轉變成壯熱,代表宗氣已經耗損,陽氣不足,寒氣外露,身體的氣血已經虧損。如果不能根據陰陽之理來調節治療,只以當時流行的疾病來對症下藥,體質強壯的人可能拖延時間後自行康復,但虛弱的人就會很快出現併發症而死亡。
因此,對於出現發熱、口渴、喜歡喝冷飲的患者,我們應該根據這個原則進行分析和治療。
奈何北方凡患熱病喜冷者,謂之咯水病,病家則任飲涼水,醫家則峻投寒藥,以致愈飲愈渴、愈寒愈熱,逼其浮越之虛陽,盡耗於肌表,必致身冷而已,獨不思溫能除大熱之語,何也?要知千變萬化之病,多由身中之火,不安其位,衛沖巔頂則頭疼,越於肌表則身熱,浮於頭面則臉紅,客於會厭則咽痛,得其平則安其位,外邪不能入而為真陽之正氣。失其常則離其位,外邪得入,即陽氣而變為火矣。
何時師治熱病者。泛云邪熱,日以苦寒為事,豈人身上之熱,另有身外之火乎,此即本人身內之火。發越而為病也。惟出實火太過者,暫以寒涼折之,中病即已,斷無有去之理也。未者,飲水餐冰不已,盡將陽氣趕出。以致手足厥冷,龍雷無可藏納,上迫而為胃爛口臭,睛紅舌黑,榮失氣運,凝滯成斑,獨現於足。夫斑疹屬火,火性上炎,故多見頭面。
白話文:
許多北方人患了熱病,都喜歡喝冷水,認為是「咯水病」,病人自己就拼命喝涼水,醫生也大量使用寒涼藥物,結果越喝越渴,越寒越熱,把原本應該藏在體內的陽氣逼到體表,消耗殆盡,最終導致身體冰冷。為什麼不考慮「溫能除大熱」的道理呢?要知道,各種各樣的病症,大多是由體內之火不安定所致,它衝到頭頂就頭痛,跑到體表就發熱,浮到臉上就臉紅,停留在喉嚨就咽痛。如果陽氣平穩,就能安守其位,外邪就無法侵入,真陽之氣就能保持正氣。如果陽氣失常,就離開了它應該在的位置,外邪乘虛而入,陽氣就會轉變成火。
有些人治療熱病,只是一味地說邪熱,每天都使用寒涼藥物,難道人體的熱,還有來自體外的火嗎?其實,這就是人體內部的火,過度發散而導致疾病。只有在真正實火過盛的情況下,才能暫時用寒涼藥物來抑制,病好了就停止使用,絕不能長期服用。有些人卻不停地喝水吃冰,把陽氣都趕了出去,導致手腳冰冷,陽氣無處藏身,往上衝就造成胃爛口臭,眼睛紅腫舌頭發黑,氣血運行失常,凝滯成斑點,只出現在腳上。斑疹屬於火,火性向上,所以大多出現在頭面部。
今獨現於足者,陽氣已絕陰,氣凝位,名死血斑也,不治。是皆陰極似陽之假熱而誤用寒涼之過也。至於唇口腐爛,甚至頰穿唇缺,鼻爛目傷者,似乎熱毒也。孰知陽氣者,所以充皮毛,堅筋骨,密腠理,以衛護於外者也。陰血者,所以榮脈絡,潤肌膚,滋陰髓,以榮養乎里者也。
面為諸陽之會,目為至陰之精,鼻為宗氣之竅,一身之氣血運至鼻面者,非至清至精者,不能達之。苟一旦陽氣耗散於外,失其衛獲之權,陰血燥槁於裡,失其榮養之職,於是五官精華衰涸,則陰翳之火乘虛而迷空竅,流灼為害,猶龍雷之焚燬萬物甚速也。況多餘熱不退而為痧勞者,是昔氣血本氣為病,有何毒乎?治之者,能明此理,惟使太陽一照,龍雷頓息,真陽一僉,陰醫自消,真陰一生,虛陽自化而榮衛各得其職矣。蓋無形生出有形之假火,須有形生出無形水火之真藥以調之。
白話文:
現在只有腳上出現這個症狀,表示陽氣已經完全消失,陰氣凝結在這個位置,叫做死血斑,無法治癒。這些都是陰氣極盛,表現出類似陽氣的假熱,誤用寒涼藥物的結果。至於嘴唇和嘴巴腐爛,甚至臉頰穿孔、嘴唇缺損、鼻子腐爛、眼睛受損,看起來像是熱毒。但其實陽氣是用来充盈皮毛、堅固筋骨、緊密腠理,從外部進行保護的。陰血是用来滋養經脈、潤澤肌膚、滋養陰髓,從内部進行滋養的。
臉部是所有陽氣汇聚的地方,眼睛是至陰的精華,鼻子是宗氣的通道,全身的氣血運送到鼻子和臉部,必須是最清淨、最精華的部分才能到達。如果一旦陽氣耗散到體外,失去保護的權力,陰血乾燥枯竭在體內,失去滋養的功能,那麼五官的精華就會衰敗,陰邪之火就會乘虛而入,迷惑竅穴,流竄灼傷,就像雷電焚燒萬物一樣迅速。更何況多餘的熱氣不退,變成痧勞,這原本就是氣血本身的問題,哪裡有什麼毒呢?治疗的人,只要明白这个道理,就能讓太陽的光輝照耀,雷電頓時消失,真陽一出現,陰寒自消,真陰產生,虛陽自然消失,榮衛各司其職。因為無形的假火是由有形之物產生的,所以需要有形的藥物,來產生無形的真水真火來調治它。
蓋造化之理,皆生於無。凡有形者,皆非真也。奈何一見壯熱紅點,便作有形實利,以攻有跡之藥而投無形之虛,以致變現百出。病欲不死,焉可得乎!
(張)於乙亥年,因刷印是書,附糧艘北上,時斑疹在行而甚危,諸醫或用表托,或用清解,俱莫能療。有身體俱見而面上隱隱退縮,壯熱喘嗽,煩躁不食泄瀉者;有身面俱見而赤壯熱,喘嗽煩躁,不食泄瀉者,要知皆陽外越而陰內竭,中氣弱而肺氣傷,其火之有餘乃由水之不足。昧者,概麻疹餘毒,然不知實系氣血大傷,即陰陽二氣而為病也。
余按其脈寸強尺弱,或細數無力者,並以全真一氣湯(方見雜症二十卷藥按中)去人參:量人大小酌劑輕重投之。一二劑後,喘熱俱退,熟睡日余,神爽思食,並向有口瘡目患者,皆從此而愈。可見陽藏陰長之妙用深,感先賢喻嘉言,以人參敗毒散而治斑疹之論,與吳鶴皋所云,以參附而治斑者,法之變也。醫不達觀,安足語此等語,信不誣也。
白話文:
天地萬物的運作法則,都是從虛無中產生。凡是有形的東西,都不是真實的。為何一見到壯熱紅點,就認為是有形的實物,用攻伐有跡可循的藥物去治療無形的虛弱,導致病情變化多端。病人想要不死,怎麼可能呢?
在乙亥年,因為要印刷這本書,我搭乘糧船北上,當時斑疹流行,病情十分危急,許多醫生有的用表托法,有的用清解法,都無法治癒。有的病人身體上都出現斑疹,但臉上卻隱隱退縮,出現壯熱、喘嗽、煩躁不安、不食、泄瀉等症狀;有的病人身體和臉上都出現斑疹,而且伴隨赤壯熱、喘嗽、煩躁不安、不食、泄瀉等症狀。必須明白,這些都是陽氣外溢而陰氣內虛,中氣虛弱而肺氣受傷,它們的火氣過盛是因為水氣不足造成的。那些不明就裡的人,只認為是麻疹餘毒,卻不知道實際上是氣血大傷,也就是陰陽二氣失調而造成的疾病。
我觀察他們的脈象,寸脈有力,尺脈無力,或者細數無力,就用「全真一氣湯」(方劑見雜症二十卷藥按中)去除人參,根據病人體質大小,酌量藥劑的輕重,投予患者。一兩劑藥後,喘熱都退了,病人熟睡了一天多,精神爽朗,想吃東西,而且以前有口瘡、目赤的患者,也都從此痊癒。可見陽氣收斂、陰氣滋長的妙用很深,我感嘆先賢喻嘉言用「人參敗毒散」治療斑疹的論述,以及吳鶴皋所說用人參附子治療斑疹的方法,都是法理的變通。醫生如果不通達事理,怎麼能談論這些道理呢?確實不假!
惟脈洪有力,人強氣壯者,方用連翹。土貝、牛蒡、甘桔、生地、丹皮之類清解之。若不詳陰竭陽浮之理,概投表疹解毒之方,不惟不勝治,終亦不可治,殆至陰陽並竭,而煩躁喘促,猶云疹毒內攻,元神脫盡而日竄口禁,尚為變驚調治,何其昧之至也!
余長孫大業,年四歲時,當變月,正值家中大小麻疹盛行,長孫亦染其症,因不肯服藥,乃避風靜攝聽之,熱至五六日來,精神甚疲,昏睡露睛,身上隱隱出現,頭面甚微,且額熱如烙,腿足溫和,飲食不進,焦灼無汗,余曰:面不起者,乃陽虛不能上托也。額熱倍常者,龍雷之火上乘也。
白話文:
只有脈象洪大有力,人體強健氣力充沛的人,才能用連翹。土貝、牛蒡、甘桔、生地、丹皮等藥物,屬於清熱解毒的藥性。如果不了解陰虛陽浮的道理,就一味使用解表疹毒的藥方,不僅治不好病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最終可能導致陰陽兩虛,病人煩躁喘促,疹毒內攻,元神渙散,神智不清,甚至出現口吐白沫,驚厥昏迷,病情危重,實在是不可取。
我孫子長孫大業,四歲的時候,正值時令交替,家裡大小都患了麻疹,他也染上了。因為他不肯吃藥,我們就避風靜養,悉心照料。發熱五到六天後,他的精神非常疲倦,昏昏欲睡,眼睛露白,身上隱隱出現疹子,頭面部位的疹子很少,額頭非常燙,就像被烙鐵燙過一樣,腿腳卻溫溫的,不願意吃飯,焦躁不安,沒有汗出。我說,面部沒有疹子,是陽氣虛弱,無法上行推動疹子發出的緣故。額頭比平常更熱,是熱毒上炎,就像雷電一樣,火氣上衝造成的。
不食神倦者,久熱傷中而中氣不運也。焦燥無汗者,久熱而真陰枯涸也。昏睡露睛者,神疲而督脈縮急也。若用疏散益耗真陽真陰。虛火妄熾,風從內起,必有似驚非驚之變,況陰竭而復行疏解,則真陰愈槁,必有煩躁犯亂之膚,氣血根本既敗,其為氣血無形變現之斑疹,何自而充托於外哉!乃用熟地八錢,滋水以為君;炒黃白朮三錢,固中氣以為巨;牛膝二錢四分,使其濁陰下降,炒燥麥冬二錢,五味子三分,收攝肺氣,斂納龍雷下歸,並以為佐;製附子六分,真固丹田,以為使,則真陽既得,而面上之疹不攻自起矣。額上之火烙,不解自退矣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食慾不振、精神倦怠,那是因為長期處於炎熱環境,導致脾胃受損,中氣運化不暢。若伴隨焦躁不安卻不出汗,則說明長期處於熱邪侵襲,導致體內陰液枯竭。如果出現昏睡卻眼珠外露,則代表精神疲乏,督脈收縮緊繃。若此時使用疏散藥物,會耗損本已虛弱的真陽和真陰,虛火更加旺盛,內風就會滋生,容易出現類似驚恐的症狀。更何況陰液枯竭的情況下,再使用疏散藥物,只會讓真陰更加枯竭,導致煩躁不安、精神錯亂。氣血根本受損,自然無法供應氣血無形之變化的斑疹,又怎麼可能在外表呈現呢?因此,應該用熟地八錢滋養陰液作為主藥;炒黃白朮三錢固攝中氣作為臣藥;牛膝二錢四分使濁陰下降;炒燥麥冬二錢、五味子三分收攝肺氣,使龍雷之氣下降歸位,作為佐藥;製附子六分溫暖丹田,作為使藥,這樣才能恢復真陽,讓臉上的斑疹自然消退,額頭上的熱氣也自然消失。
真陰既得,則身上之焦灼,自可得汗而和矣。果辰刻服藥之後,不逾時而面上盡起,額熱大減,身有微汗。神情頓爽,但久熱狼狽,余晚間以人參八分,麥冬一錢,五味子五粒,煎湯溫服,次日精旺神強如故矣。或疑五味子酸斂為虞,殊不知內有附子大力之藥。一斂則其力愈大,真陽一壯於中,陰翳頓解於外,即所謂一勝則一負也。
故滋真水以取汗,汗出裕如壯真陽以散假陽,假陽輾釋,如太陽一照而龍雷自息也。水火既調。百病俱已,再調正氣於內,邪氣自散於表,故治有形之百病,皆當於無形之氣中求之。則有形之變幻,盡屬無形之虛張,誰謂外邪之傳襲,實是本身之發現,不求本而妄行驅逐、其有不敗者幾希。
白話文:
當真陰得到滋養,身體上的燥熱就會自然而然地透過流汗而緩解。果然在辰時服藥後,不久面上就泛起紅潤,額頭的熱度明顯減退,身體微微出汗,精神也頓時舒暢。雖然長期發燒導致虛弱,但當晚我以人參八分、麥冬一錢、五味子五粒煎湯溫服,隔天精神體力就恢復如常。
有些人可能會擔心五味子酸斂會造成負面影響,殊不知藥方中還有附子這種強力的藥材。五味子收斂的作用反而會讓附子的力量更強,真陽在內部得到滋補,陰邪則在外消散,這就是所謂的一勝則一負的道理。
因此,滋養真陰以引出汗液,汗水暢通就能增強真陽,進而驅散假陽。假陽消失就像太陽照射後雷電自然消散一樣。水火調和,百病自然消退。接著再調和內部的正氣,外邪自然消散。所以治療有形的百病,都應該從無形的氣機中尋找原因。有形的病變,其實都是無形氣機的虛假表現。不要以為是外邪侵襲,實際上是自身氣機的失衡。若不求本而盲目驅逐,治療失敗的機率很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