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3)
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3)
1. 論治疹當隨時令不可執用寒涼
夫痘喜溫暖,疹喜清涼,人皆知之,殊不知,痘當成實,而過暖亦爛。疹子初出而過涼難形,治者須察時令寒暄,隨機處變。知時大寒,則以桂枝葛根湯發之;大熱則以升麻葛根湯,合人參白虎湯發之;不寒不熱,則以防荊散毒發之。
如兼疫癘之氣,則以人參敗毒散發之,須致溫涼得所,則陰陽自和,而疹自然盡出,出盡即解,豈若痘之必膿必靨而後己哉!雖然更有赤白之別存焉,赤疹必遇清涼而後解,白疹必遇溫暖而後消。更有明是疹子而至發熱六七日己後,卻不見出者,此皮膚堅厚,腠理閉密,又為風寒襲之,或曾有吐利,是以氣弱乃伏者,治宜急用托裡發表之劑,外用胡荽煮酒噴之。如久不大便,是以毒甚於里而內伏不出者,則用涼膈散,加牛蒡子發之解之。
白話文:
痘疹辨證論治
痘疹的特性
痘疹的特性大家都知道,痘喜溫暖,疹喜清涼。但卻很少人知道,痘疹雖然喜溫暖,但過於溫暖也會導致潰爛;疹子剛開始長出來時,如果過於清涼就會難以發育。
治療應隨機應變
治療痘疹時,必須根據時令寒暖變化,隨機應變。
- 寒冬時節: 如果天氣寒冷,就用桂枝葛根湯幫助發疹;
- 酷暑時節: 如果天氣炎熱,就用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幫助發疹;
- 溫和天氣: 如果天氣不冷不熱,就用防風散幫助發疹。
辨別合併症狀
如果合併疫癘之氣,就用人參敗毒散幫助發疹。
陰陽平衡,疹出即解
治療痘疹的關鍵在於找到溫涼的平衡點,讓陰陽調和,疹子自然就會全部長出來。疹子長出來就代表病快好了,不像痘疹還要經歷化膿結痂的過程。
赤白疹的不同
雖然痘疹和疹子都有赤白之分,但是赤疹必須遇到清涼才能消退,而白疹則需要溫暖才能消退。
發熱不發疹的原因
有些病人明明是疹子,發熱六七天了,卻還不見疹子長出來,這是因為皮膚堅厚,腠理閉密,再加上風寒襲擊,或者曾經吐瀉過,導致氣虛疹子隱藏起來。這種情況需要用托裡發表藥物來幫助發疹,並且用胡荽煮酒噴在患處。
毒氣內伏,導致便秘
如果病人很久沒有大便,是因為毒氣積聚在體內,導致疹子無法發出來,需要用涼膈散加上牛蒡子來幫助排毒發疹。
如再不出,腹中脹痛,氣上喘促,昏悶譫妄者,死症也。《經》曰:邪氣盛則實,然邪既盛矣。非汗散何由而除,然發表不遠,熱非辛熱,何由而解,但疹本屬陽,兼之首耗陰分,所以藥忌燥焊者耳。奈世竟以寒涼概濟。如始而用之則血凝毒滯,且火發而驟遏之,則熱毒難出,終而用之,則戕賊胃氣且有餘毒而冰之,則邪難外解,逗留經絡。為目疾滯下諸患矣。
唱曰:疹要清涼痘要溫,清涼者,豈寒涼之謂歟!總宜觀邪之盛衰。時之寒熱。如冬天不獨不加以寒涼之劑,更有糟煮芫荽外擦之法。夏月則肉分開張,辛熱之品,固所禁用,既芫荽性略辛,雖為疹中要品,亦所當忌矣。
白話文:
如果再不出來,肚子會脹痛,呼吸急促,昏昏沉沉,胡言亂語,那就是死症了。《經》上說,邪氣盛就會導致實證,現在邪氣已經很盛了,不通過出汗散邪,怎麼能去除呢?然而,發散不能太過,熱症不以辛熱來治療,怎麼能解除呢?疹子本屬陽性,再加上頭部耗損陰氣,所以藥物忌用燥熱之品。可惜世人總是用寒涼來治療。如果一開始就用寒涼,就會導致血液凝結,毒氣滯留,而且火勢已經起來,又突然用寒涼抑制,就會導致熱毒難以排出,最後再用寒涼,就會損傷脾胃,而且還會留下餘毒,用冰涼之物,邪氣就難以排出,就會停留在經絡,造成眼疾、下痢等疾病。
唱道:疹子要清涼,痘瘡要溫熱。清涼,可不是指寒涼啊!要觀察邪氣的盛衰,以及季節的寒熱。冬天不僅不能用寒涼藥物,還要用糟煮芫荽外擦的方法。夏天則肉體開張,辛熱之品本就禁止使用,芫荽性微辛,雖然是治療疹子的重要藥物,但也應該忌用。
2. 論疹出宜快並顏色輕重
夫痘瘡出自五臟,五臟屬陰,故頭面宜先見,稀少者為佳。麻疹出自六腑,六腑屬陽,故頭面宜多見,成粒淡者為愈。痘瘡貴三四次陸續出者為佳,麻疹則貴一齊湧盡而便覺者為妙。凡以火照之,遍身如塗朱之狀者。此乃將出之兆,其形細密,見點鮮紅,與痘瘡密者相似,但疹子隨出隨沒,非若痘子以漸長大也。粒粒成瘡,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蚊密之跡也。
然疹痘之色,不可同論,痘色最厭繁紅而疹偏喜通紅,蓋疹發於心,紅者,火之正色也,若色淡白者,是心血不足也,宜養血化斑湯主之。如色太紅豔,或微紫者,是血熱也。或出太甚者,並宜大青湯主之。若色黑者,是死症也。如勿鼻血者,邪從衄解,反為佳兆。
白話文:
痘瘡是由五臟引起的,五臟屬陰,所以頭面部會先出現痘瘡,痘瘡稀少較好。麻疹是由六腑引起的,六腑屬陽,所以頭面部會先出現麻疹,麻疹密集且顏色淡者為愈。痘瘡最好是三四次陸續出現,麻疹則最好是一次全部湧現出來,然後很快消失。
凡是照火看,全身像塗了朱砂一樣,這表示麻疹將要出現。麻疹的形狀細密,顏色鮮紅,和痘瘡密集的樣子很像,但是麻疹隨出隨沒,不像痘瘡會逐漸長大。麻疹一粒一粒成瘡,不像斑疹的皮膚一片紅色,像蚊子密集的痕跡一樣。
然而,疹痘的顏色不能一概而論,痘瘡最忌諱繁紅,麻疹則偏好通紅。因為麻疹發於心,紅色是火之正色,如果顏色淡白,表示心血不足,可用養血化斑湯治療。如果顏色太紅豔,或者微紫,表示血熱,或者麻疹出現太多,也可用大青湯治療。如果顏色發黑,表示是死症。如果流鼻血,表示邪氣從鼻腔排出,反而是一種好的徵兆。
3. 辨疑似
夫疹之妝出,似痘似斑,不必言矣。更有變蒸發熱,常見紅點者,此腠理開而肌肉嫩,血分有熱,系沸騰見於肌肉也。是雖似疹,治法但宜調和氣血而不必疏表也。驚風愈時,亦見紅點者,此氣血己和,邪氣將散,乃愈兆也。皮膚癢極,搔之腫厚塊若雲頭者,此風熱挾濕,為丹為風,並皆不在疹例也。
凡發熱而即出者必疹,發熱而難出者必痘,可見毒之深淺也。然從來疹出,以六時為準,朝出暮回,夕形旦沒,何今之出,或熱二三日,或四五日,及其沒也。必待二三日,或三四日者,何歟?蓋昔人淡泊節愛,腑毒原輕,故雖感時毒易透易回,今人膏粱爆炙,寒暄素逆,稟元則薄,受毒偏深,是以稍有所觸,則勢便沉疴,故疹同也,惟人異耳。若疹後入熱不退,變成痧癆,況疹初發,血分大傷,餘毒久熱,殘陰益竭。
若不大為壯水,焉能以制陽光。
白話文:
疹子長出來,看起來像痘痘或斑點,不用多說了。還有一種發熱冒汗,經常出現紅點的,這是因為皮膚表面的毛孔張開,肌肉組織嬌嫩,血液中有熱氣,就像水沸騰後冒出的氣泡一樣,浮現在肌肉上。雖然看起來像疹子,但治療方法只要調和氣血,不必疏散表邪。驚風病好了之後,也可能出現紅點,這是因為氣血已經調和,邪氣快要散去,是病癒的徵兆。皮膚奇癢無比,抓撓後腫成厚厚的塊狀,像雲朵一樣,這是因為風熱夾雜著濕氣,形成丹毒或風疹,這些都不屬於疹子。
一般來說,發熱就馬上出疹子的,一定是疹子;發熱卻遲遲不出現疹子的,一定是痘痘,這可以看出毒氣的深淺。但是,過去的人生活清淡,懂得節制愛惜身體,體內積聚的毒氣本來就輕,所以即使感染了時疫毒氣,也容易透出體外,也容易恢復。現在的人們飲食油膩,暴飲暴食,寒熱失衡,身體素質差,感染毒氣後,毒氣容易深入體內。因此,只要稍微接觸到病氣,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。所以疹子是一樣的,只是人不同而已。如果疹子退了之後,熱度仍然不退,轉變成痧症或癆症,更何況疹子剛出現時,血液損傷嚴重,剩下的毒氣長期發熱,陰氣就會更加衰竭。
如果不及時大力滋養陰液,怎麼能夠控制陽氣呢?
4. 辨輕重
凡疹發熱之時,胸腹肩背先見者,是宜謹避風寒,投以升發之劑,令其頭面腮頤透出為主。倘周身未見,兩脅先形者,並兩頤腫脹,色同胭脂,皆甚危之症也。紅色潮潤者佳,紫氣者重,黑色者危,白色者血少,回後紋黑者餘毒也。
白話文:
凡是發疹發熱的時候,如果胸、腹、肩、背部位先出現疹子,就應該小心避風寒,用一些能夠促進疹子發散的藥物,讓疹子從頭面、腮、下巴部位透出為主要治療目標。
如果全身都還沒有長疹子,而兩側肋骨部位先出現疹子,並且兩邊下巴腫脹,顏色像胭脂一樣,這都是非常危險的症狀。疹子顏色紅潤潮濕的預後較佳,紫色的預後較重,黑色的預後最危,白色的則表示血氣不足,退疹後留下黑色紋路的表示還有餘毒。
5. 詳疹諸名
夫麻疹浮小而有頭粒,隨出即收,不結膿泡,北人謂之糖瘡,南人謂之麩瘡,吳人謂之疹,越人謂之瘄,古所謂之麻,聞人氏謂之膚疹,然此與前所謂脾為疹者不同。小兒有出一二次者,及出一兩日數少,並出在痘前者,名奶疹子。若出稍重而日數多,並出在痘後者,名正疹子。
初出與痘相似,但痘發於臟屬陰而本深,故難出難收,藥於溫平為宜。麻發於腑,屬陽而本淺,故易出易收,藥於清涼為合,然有麻疹症候俱同而其出。如風疹疙瘩,或擁起如去頭,色赤成斑隨見隨沒者,並如粟米頭粒,三番俱見而不沒,至三四日後方收者。皆謂之麻疹,照常發表,惟圖出透自愈也。
白話文:
麻疹的疹子表面浮起,小而有顆粒狀,迅速出現又迅速消退,不會形成膿包。北方人稱之為「糖瘡」,南方人稱之為「麩瘡」,吳地人稱之為「疹」,越地人稱之為「瘄」,古人稱之為「麻」,醫家聞人氏稱之為「膚疹」,但這與先前所說脾臟所生之疹不同。小兒如果疹子只出現一兩次,或是一兩天出疹子次數很少,且是在出天花之前出現的,稱為「奶疹子」。如果疹子出現較多,且持續數日,且是在出天花之後出現的,稱為「正疹子」。
麻疹初發時與天花相似,但天花發於臟腑,屬於陰性,根源深厚,所以不易出現,不易消退,用藥宜溫和平和。麻疹發於腑臟,屬於陽性,根源淺顯,所以容易出現,容易消退,用藥宜清涼。然而,也有一些麻疹症狀與其他疾病相同,例如風疹的疙瘩,或像去皮的米粒般凸起,呈紅色斑點,出現即消失,或像粟米般大小的顆粒,出現三次又消失,直到三四天後才完全消退,這些也都被稱為麻疹。對於這些情況,仍需按照常規方法發表散寒,只求疹子能夠透出,自然痊癒。
6. 奶麻子
有小兒初生,尚未滿月,忽遍積身紅點者,此即俗呼奶麻子也。由胎中受熱,又適染時行,故生下便發,然臟腑嬌脆,氣血未固,不勝湯丸,故宜大劑,乳母服之,然疹在大熱未退,飲食宜節,此與傷寒同也。毋宜食淡茹齊,切忌風寒及冷水瓜果之物,犯則皮毛蘭,與毒氣難泄,遂變紫黑而死矣。
即極渴欲水,只宜少與蔥白湯,以滋其渴,使皮竅中微汗潤澤,毒得盡解也。最禁雞魚炙爆,鹽醋五辛,梅桃糖蜜,香鮮之物。奈病家但知藥上求全,勿於飲食檢點。倘調攝得宜,雖不藥可等於中醫。若服藥而矢調攝,雖上工亦莫可施其巧也。
白話文:
嬰兒出生未滿月,身上突然出現許多紅點,這就是俗稱的奶麻疹。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熱氣,又恰巧感染了流行病,所以出生後就發病。嬰兒臟腑嬌嫩,氣血虛弱,無法承受湯藥,因此需要用大量藥物,由母親服用。但疹子發出來時,體溫尚未退去,飲食要清淡節制,這和傷寒病症一樣。不可吃清淡的食物,更要避免風寒和冷水瓜果,否則會使毛孔閉塞,毒氣無法排出,最終變成紫黑色而死。
即使嬰兒非常想喝水,也只能少量喝一些蔥白湯,以解渴潤澤皮膚,幫助排毒。最忌諱吃雞魚肉、油炸食物、鹽醋辛辣、梅子、桃子、糖蜜以及香鮮的食物。病人家屬只知道從藥物方面求治,卻忽略了飲食的調養。如果飲食調養得當,即使不用藥也能自行痊癒。但如果服用藥物卻不注意飲食,即使是最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