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七(起脹門) (2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七(起脹門) (2)

1. 論痛

凡痘疹起發痛者,其症有數。一則毒邪欲出,氣血隨之,是以肌肉繃急而痛者,宜用活血散。一則皮厚肉密,又為外寒相搏而痛者,宜用葛根湯。若熱毒甚者,宜用消毒散。若食雞魚酒物者,宜用清胃散。若發熱飲冷,大便調和者,僅宜四物連翹之類。若發熱飲冷,大便秘結而脾胃實熱者,是可清胃潤燥。

若發熱作渴飲湯而屬脾胃虛熱者,又宜白朮散投之,六日以前,多用發散,六日之後,多用活血,因干滯而痛者,以水楊湯浴之。若靨時痛甚,治之不愈者,凶。然大抵身前痛者,屬肺,身後痛者,屬膀胱,身側痛者,屬膽,四肢痛者,屬胃,總宜急止,否則,叫號傷氣,忍痛傷血而多變症矣。故痘瘡不可過食毒物者,即此之謂也。

若至結靨乾硬而痛者,外宜塗酥以潤之,內服清涼解毒可也。

白話文:

痘疹發痛,辨證論治

凡是痘疹發作時感到疼痛的,其病症有許多種。

一、毒邪欲出,氣血隨之,導致肌肉繃緊疼痛者,宜用活血散。 這種情況是體內的毒素想要排出,氣血隨著毒素運行,導致肌肉緊繃疼痛。

二、皮膚厚實、肌肉緊密,又遇寒邪而疼痛者,宜用葛根湯。 這種情況是皮膚厚實,肌肉緊密,再加上外寒的侵襲,導致疼痛。

三、熱毒很重者,宜用消毒散。 這是指體內的熱毒比較嚴重的情況。

四、食用雞魚酒等食物者,宜用清胃散。 這類患者是因為食用油膩食物,導致胃腸積熱,進而引起痘疹疼痛。

五、發熱畏寒,大便通暢者,僅需服用四物湯加入連翹等藥材即可。 這種情況是體內有熱,但沒有明顯的積熱,只需要清熱解毒即可。

六、發熱畏寒,大便秘結,脾胃積熱者,宜清胃潤燥。 這種情況是脾胃積熱,導致便秘,需要清熱潤燥。

七、發熱口渴,想喝湯水,屬於脾胃虛熱者,宜服用白朮散。 這種情況是脾胃虛弱,導致熱象,需要補脾益氣。

八、發疹六天以前,以發散藥物為主;六天以後,以活血藥物為主。 這是指痘疹初期以疏風散熱為主,後期以活血化瘀為主。

九、因乾燥阻滯而疼痛者,可用水楊湯洗澡。 這是指因乾燥阻滯導致疼痛的情況,可以用藥物洗澡疏通經絡。

十、痘疹出現時疼痛厲害,久治不愈者,預後凶險。 這是指痘疹疼痛嚴重,治療效果不好,預後不良。

十一、痘疹疼痛部位的不同,可能反映不同的臟腑問題。 比如,身前疼痛,屬肺;身後疼痛,屬膀胱;身側疼痛,屬膽;四肢疼痛,屬胃。

十二、痘疹疼痛要及時止痛,否則會因叫喊而損傷氣血,忍痛而導致血液瘀滯,進而出現各種病變。 這是指痘疹疼痛一定要及時治療,否則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
十三、痘疹期間要避免食用毒物。 這是指痘疹期間要清淡飲食,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

總之,痘疹發作疼痛,要根據不同的病症,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,才能達到良好的療效。

2. 起脹三朝順逆險

(碎錦)

3. 順症勿治

凡報痘三日,當逐漸起脹,先出先起,後出後起,痘胖一分,則毒出一分,痘胖已盡,則毒出亦完,根窠紅綻,頂肥礙手,面目漸腫,飲食二便如常,而無他症者,吉。此是氣盛血榮於內,發揚於外,毒已受制,自當化毒成漿,不治自愈。一凡痘瘡,自初至結靨,並宜痘內暗晦,其外光潤。

所謂外陽內陰,少陰君火之象,反此為凶。若內外皆先,為純陽無陰,治當補血;內外皆暗,為純陰無陽,治當補氣。一凡痘瘡之毒,必氣以煦之,血以濡之而後可得成熟也。故於起發之時,光壯者,氣有餘也。肥澤者,血有餘也。氣血有餘表裡俱和,不須服藥。一痘至起脹,其痘頂必有小凹,名為痘眼。

若根腳散大,漿色淺白,頂無痘眼者,此名為水痘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痘疹三天後,痘疹應該逐漸腫脹,先長出來的先腫,後長出來的後腫,痘疹腫大一分,就代表毒素排出去了一分,痘疹完全腫大,就代表毒素也完全排出去了。如果痘疹根部發紅,頂部飽滿摸起來很硬,臉色逐漸腫脹,飲食和排泄都正常,沒有其他症狀,那就預示著病情會好轉。這是因為身體氣盛血旺,內在的毒素被控制住,自然會化解成膿,不需治療就會痊癒。

任何痘疹,從開始到結痂,都應該呈現痘內暗淡,外部光滑潤澤的狀態。

所謂「外陽內陰」,是少陰君火旺盛的徵兆,反之則預示著凶險。如果內外皆先長出來,就屬於純陽無陰,需要用藥補血;如果內外皆暗淡,就屬於純陰無陽,需要用藥補氣。

任何痘疹的毒素,都需要氣來溫煦,血來滋潤,才能成熟。所以,痘疹剛出現時,光亮強壯就代表氣足,肥潤滋潤就代表血足。氣血充足,表裡調和,就不需要服用藥物。

痘疹開始腫脹時,痘頂會出現一個小凹陷,稱為「痘眼」。

如果痘疹根部散開,膿液顏色淺白,痘頂沒有痘眼,這種情況稱為「水痘」。

4. 險症當治

一痘雖起發乾枯無水,謂之不肥澤,帶著紫黯色,謂之不紅活,其變為黑陷,乃血虛也,宜內用四物加減,外用胭脂塗法。一形長大而色枯燥者,此氣至而血不榮也。血紅潤而形平塌者,此血至而氣,治宜補氣。形平塌色枯痿者,此氣血俱不足也,治宜大補氣血。色灰白者,氣虛也。

紅紫起發者,血熱也。紅紫退縮者,血滯也。一痘頂陷不起,若年壽之上痘起者、不必憂慮,如年結上,亦不起者,急與內托,及痘當起脹,而天庭印堂不起者,亦宜內托為主,否則,漸變不治。一痘雖紅鮮,但乾燥而不充肥者,此火盛而血不足也,治宜退火涼血為主。一痘充肥而滯濕者,此脾中有濕,而氣不足也,治宜去濕補氣,兼風藥以勝之,但不可太過太早,以損釀漿濕潤之氣。

白話文:

痘瘡若乾燥無光澤,顏色偏紫暗,表示血虛,應服用四物湯加減,並外用胭脂塗抹。痘瘡形狀大但顏色枯燥,表示氣血不足,應以補血為主。痘瘡顏色紅潤但形狀平塌,表示氣血不足,應以補氣為主。痘瘡形狀平塌、顏色枯萎,表示氣血俱不足,應大補氣血。痘瘡顏色灰白表示氣虛。痘瘡紅紫色表示血熱。痘瘡紅紫色退縮表示血滯。痘瘡頂部凹陷,若長在年壽部位則不必擔心,若長在年結部位而不凸起,則需內托。痘瘡應該凸起,但額頭和印堂部位不凸起,也應以內托為主,否則病情會加重。痘瘡雖然紅潤,但乾燥不充實,表示火盛血不足,應以退火涼血為主。痘瘡充實但濕潤,表示脾胃濕氣重、氣不足,應以去濕補氣為主,並配合風藥,但不可過早過度,以免損傷身體的津液。

一浮囊虛起,而殼中無甚漿水者,此氣不拘血,血不附氣,必後發癰腫,甚則癢塌而死,宜參耆芎歸之類加桂主之,使氣血交會,方能化毒成漿。一有因諸獸驚嚇,而痘隨伏色變者,是心失其主,而血不能歸附,氣不能充托耳,宜用托裡之劑,內加人參、遠志之類。一痘正脹之時,痘雖起發,然皮薄不礙手,按之清水便出,而痘色不暗者,此為假脹,宜急參朮耆草薑桂之類,提氣灌膿,方可成就,否則,十二日必不能回漿結靨而死。一痘因觸以致陷,如石白硬者,則以芎歸殭蠶參耆薑桂之類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長了浮囊,但裡面沒有太多膿水,表示氣血不和,容易導致之後化膿腫脹,嚴重甚至潰爛死亡。應該使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等藥材,加上桂枝來調理,讓氣血相合,才能化解毒素,形成膿水。如果因為受到驚嚇而長痘,痘疹顏色變化,表示心神失調,氣血不暢,需要用補氣血的藥方,加入人參、遠志等藥材。如果痘疹正要長出來,但皮膚薄弱,按壓就有清水流出,而且顏色不暗,這是虛脹,需要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生薑、桂枝等藥材,促進氣血運行,讓膿水形成,否則十二天內無法化膿結痂,就會死亡。如果痘疹因為外力而凹陷,像石頭一樣堅硬,需要用川芎、當歸、殭蠶、人參、黃耆、生薑、桂枝等藥材來治療。

一痘漸平塌,頭面漸腫者,治宜急用角刺、穿山甲、殭蠶之類,透托為主,否則,散漫無拘,肉腫痘不腫也。一痘紫陷不起,或痘黑如疔者,此血分大熱,急用丹皮、紅花、紫草、當歸、升麻、燒人屎之類,外則挑去惡血可也。一凡咬齒噤牙者,是腎氣旺而腎陰不足也,主瘡陷伏,宜補陰而逐之。

一痘當起發,如四閘起,而中心平陷者有二,有血化成水,四圍高起,但中心略凹下者,俗呼為茱萸痘,由中氣不足,發未透徹耳,治宜補托。有四圍沸起,中心略陷,無水猶是死肉,其形如錢者。此名鬼痘,急宜攻托,否則,漸變黑點,不可為矣。一起壯之時,光澤滋潤,勢如水光,而根下之紅,僅有一錢,以火照之,如琉璃燈樣者,此為虛起,宜大補氣血,托裡救表,否則,八九日間,必發癢塌而死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痘痘逐漸平坦塌陷,頭面卻腫起來,就要趕快用角刺、穿山甲、殭蠶等藥物,以透發為主,否則散漫無效,肉腫而痘痘不腫。如果痘痘發紫凹陷不起,或痘痘發黑像疔瘡一樣,說明血分熱盛,要趕快用丹皮、紅花、紫草、當歸、升麻、燒人屎等藥物,同時挑去惡血。如果出現咬齒、緊牙的現象,說明腎氣旺盛而腎陰不足,會導致瘡陷伏,需要補陰並驅除它。

痘痘應該要像四個門戶一樣張開,如果中心平陷,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血化成水,周圍高起,中心略微凹陷,俗稱茱萸痘,是因為中氣不足,發散不徹底,治療要以補托為主;另一種是周圍沸騰,中心略微凹陷,沒有水,是死肉,形狀像錢幣,叫做鬼痘,要趕快攻托,否則會逐漸變成黑點,就不可救藥了。痘痘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,光澤滋潤,如同水光,根部發紅,只有一錢大小,用火照亮,像琉璃燈一樣,這是虛起,要大力補氣血,托裡救表,否則八九天後就會發癢塌陷而死。

一痘瘡起發,彼此相串,皮腫肉浮,或於本痘四旁,旋出小痘,攢聚漸胖成一塊者,此痘最重,宜內加消毒,切守禁忌,以防瘙癢之變。一痘瘡起發,中心突起,四圍干平無水者,或里紅外黑者,此由皮膚閉密,滯而不行,痘毒鬱而不散耳,治宜辛涼解肌,外水揚湯浴之。一痘紅活充肥,以指捺之隨破者,此血有餘,而氣不足也,宜涼血補氣,否則,後必癢塌。

一痘久遇陰雨而不能起者,治宜發表,而兼燥濕。一痘因內傷飲食,是以腹中胞悶或痛,以致中氣鬱而不起發者,治宜發表而兼消導。一遍身俱起,手足獨不透者,是脾胃痘也,宜急人參耆朮加桂枝補托。一痘舊有瘡瘍未愈者,凶,宜倍補氣血,佐以補托。一痘形板實而不松者,血滯而毒絆也,平塌而不充托者,氣弱不能拘毒也,滋補充托,猶可救之。

一凡月經所觸者,急用月紅花煎湯,調酒服之,更將艾納肚兜,令母裹肚,房中宜多焚膠棗以闢之。

白話文:

痘瘡發病時,如果痘疹彼此相連,皮膚腫脹,肉感浮腫,或者在原痘周圍出現許多小痘,逐漸聚攏成一塊,這種情況最嚴重,應該內服消炎藥物,嚴格遵守禁忌,避免搔癢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痘疹中心突出,周圍乾癟沒有水,或者裡面紅色外面黑色的,這是因為皮膚閉塞,痘毒無法排出,導致鬱積不散,應該用辛涼解肌的藥物治療,同時可以用清水洗澡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痘疹紅潤飽滿,用手輕輕按壓就破裂,這是血氣過盛,而氣虛不足,應該用涼血補氣的藥物治療,否則之後會出現瘙癢和塌陷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遇到陰雨天久久不能發出來,應該用發散風寒,兼具燥濕的藥物治療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因為內傷飲食,導致腹部脹悶或疼痛,以至於中氣鬱結無法發病,應該用發散風寒,兼具消導積食的藥物治療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全身都長痘疹,只有手腳沒有長出來,這是脾胃痘,應該緊急用人參、黃芪、白朮,加上桂枝補托脾胃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之前有舊瘡瘍未愈,預後凶險,應該加倍服用補氣血的藥物,並佐以補托藥物。

痘瘡發病時,如果痘疹形狀板實,不柔軟,這是血瘀毒滯,如果痘疹扁平不飽滿,這是氣虛無法拘束毒邪,應該滋補氣血,並輔以補托藥物,仍然可以救治。

凡是月經血沾染到的東西,應該用紅花煎湯,調酒服用,並且用艾草縫製肚兜,讓母親裹在肚子上,房間裡要多燒膠棗驅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