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2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24)

1. 臟氣法時論篇

)虛則胸中痛,大腹小腹痛,清厥意不樂。(腎少陰脈,從肺出絡心注胸中。腎氣既虛,心無所制,心氣灼肺,故痛聚胸中也。足太陽脈,從項下行而至足,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盛行於足,故足冷而氣逆也。清,謂清冷。厥、謂厥逆。以清冷氣逆,故大腹小腹痛,志不足,則神燥擾,故不樂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虛弱,就會感到胸口疼痛,以及大腹部和小腹部都會疼痛,還會感到清冷、手腳冰冷,心情不愉快。

(這是因為腎臟的少陰經脈,從肺部出來,分支與心臟相連,並注入胸部。當腎氣虛弱時,心臟就失去了約束,心氣就會灼燒肺部,所以疼痛會聚集在胸口。而足太陽經脈,是從頸部往下行走到達足部的,當腎氣虛弱時,太陽經脈的氣就無法在足部順暢運行,所以腳會感到寒冷,氣也會向上逆行。這裡的「清」是指清冷,「厥」是指厥逆,也就是手腳冰冷。由於清冷之氣向上逆行,所以會感到大腹部和小腹部疼痛。當意志不足時,精神就會煩躁不安,所以心情不愉快。)

2. 宣明五氣論篇

《宣明五氣篇》曰:五氣所病,心為噫,(象火炎上,煙隨焰出,心不受穢,故噫出之。)肺為咳,(象金堅勁,扣之有聲,邪擊於肺,故為咳也。)肝為語,(象木枝條,而形支別,語宣委曲,故出於肝。)脾為吞,(象土包容物,物歸於內,翕如皆受,故為吞也。)腎為欠、為嚏,(象水下流,上生雲霧,氣鬱於胃,故欠生焉。

太陽之氣和利,而滿於心,出於鼻則生嚏。)胃為氣逆,為穢為恐,(胃為水穀之海,腎與為關,關門不利,則氣逆而上行也。以包容水穀,性善受寒,寒谷相迫,故為噦也。寒盛則噦起,熱盛則恐生,何者?胃熱則腎氣微弱,故為恐也。)大腸小腸為泄,下焦溢為水,(大腸為傳道之府,小腸為受盛之腑,受盛之氣既虛,傳道之同不禁,故為泄利也。下焦為分注之所,氣窒不瀉,則溢而為水。

)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尿,(膀胱為津液之府,水注由之。然足三焦脈實,約下焦而不通,剛不得小便,足三焦脈虛,不約下焦,則遺尿也。)膽為怒,(中正決斷,無私無偏,其性剛決故為怒也。)中謂五病。五精所並,精氣並於心則喜,(精氣,謂火之精氣也。肺虛而心精並之,則為喜。

《靈樞》曰:喜樂無極則傷魄。魄為肺神,明心火併於肺金也。)並於肺則悲,(肝虛而肺氣並之,則為悲。《靈樞》曰:悲哀動中則傷魂。魂為肝神,明肺金並於肝木也。)並於肝則憂,(脾虛而肝氣並之,則為憂。《靈樞》曰:愁憂不解則傷意。意為脾神,明肝木並於脾土也。

)並於脾則畏,(腎虛而脾氣並之,則為畏。《靈樞》曰:恐懼不解則傷精。精為腎神,明脾土並於腎水也。)並於腎則恐,(心虛而腎氣並之,則為恐。《靈樞》曰:怵惕思慮則傷神。神為心土神,明腎水並於心火也。怵惕,驚懼也。此皆正氣不足而勝氣並之。)是謂五並,虛而相併者也。

五臟所惡:心惡熱,(熱則脈滑濁。)肺惡寒,(寒則氣留滯。)肝惡風,(風則筋燥急。)脾惡濕,(濕則肉痿腫。)腎惡燥,(燥則精竭涸。)是謂五惡。五味所禁:辛走氣,氣病無多食辛;咸走血,血病無多食鹹;(咸先入腎,此云走血者,腎合三焦,血脈雖屬肝心,實為三焦之道,故鹹入而走血也。)苦走骨,骨病無多食苦;(苦走心,此云走骨者,水火相濟,骨氣通於心也。

)甘走肉,肉病無多食甘;酸走筋,筋病無多食辛酸。是謂五禁。五病所發:陰病發於骨;陽病發於血;陰病發於肉;(骨肉陰靜,故陽氣從之。血脈陽動,故陰氣乘。)陽病發於冬;陰病發於夏。(夏陽氣盛,故陰病發於夏。冬陰氣盛,故陽病發於冬。各隨其少也。)是謂五發。

白話文:

在《宣明五氣論篇》中提到,不同的氣影響人體會產生不同的疾病。心氣受擾會導致打嗝,就像火焰上竄時煙霧跟隨冒出,心臟無法忍受污穢,因此會以打嗝的方式將之排出。肺氣受擾會引發咳嗽,如同金屬堅韌,敲擊時會發出聲音,邪氣攻擊肺部,所以會引起咳嗽。肝氣受擾會使人多言,像樹木的枝條繁茂,形成支別,語言表達曲折,因此言語出自肝臟。脾氣受擾會讓人吞嚥困難,像土壤能包容萬物,物質進入體內後,脾臟會全部接受,所以會導致吞嚥問題。腎氣受擾會使人打哈欠或打噴嚏,就像水流向下,上生雲霧,氣滯於胃,因此會產生打哈欠的情況。

當太陽之氣和諧順暢,充滿心臟,通過鼻子釋放時,就會產生打噴嚏。胃氣上逆,會導致噁心或恐懼感,因為胃是水穀之海,與腎相關,如果關門功能不佳,氣體就可能逆向上行。由於胃能包容水穀,本性喜歡寒冷,若寒氣與穀物相逼,就會產生噁心。寒氣過重噁心會更嚴重,熱氣過盛則會產生恐懼,這是因為胃熱會使腎氣微弱,所以會產生恐懼。

大腸和小腸受擾會造成腹瀉,下焦溢出會導致水腫。膀胱功能不佳會引發尿閉,無法控制則會出現尿失禁。膽汁受擾會使人易怒,因為膽汁代表中正決斷,無私無偏,其性質剛烈,所以易怒。

人體的五種病症,是由五種精氣同時作用所致。精氣集中在心臟會使人感到喜悅,肺虛時,心臟的精氣會彌補,於是產生喜悅。精氣集中在肺部會使人悲傷,肝虛時,肺氣會彌補,於是產生悲傷。精氣集中在肝臟會使人憂慮,脾虛時,肝氣會彌補,於是產生憂慮。精氣集中在脾臟會使人害怕,腎虛時,脾氣會彌補,於是產生害怕。精氣集中在腎臟會使人恐懼,心虛時,腎氣會彌補,於是產生恐懼。

五臟各有其不喜的狀態,心臟不喜熱,肺臟不喜寒,肝臟不喜風,脾臟不喜濕,腎臟不喜燥。對於五味的限制,辛辣的食物會影響氣息,氣息問題時不宜多吃辛辣食物;鹹味的食物會影響血液,血液問題時不宜多吃鹹味食物;苦味的食物會影響骨骼,骨骼問題時不宜多吃苦味食物;甜味的食物會影響肌肉,肌肉問題時不宜多吃甜味食物;酸味的食物會影響筋絡,筋絡問題時不宜多吃酸味食物。

五種疾病發作的情況,陰性疾病的發作常與骨骼有關;陽性疾病常與血液有關;陰性疾病常與肌肉有關;陽性疾病常在冬季發作;陰性疾病常在夏季發作。五種邪氣造成的混亂,邪氣進入陽性部位會引發狂躁;邪氣進入陰性部位會導致麻痹;邪氣在陽性部位搏動會造成顛狂;邪氣在陰性部位搏動會導致啞巴;陽氣進入陰性部位會使人平靜;陰氣進入陽性部位會引發憤怒。

五種勞損對身體的傷害,長時間用眼會損傷血液,這是在消耗心臟的力量;長時間躺臥會損傷氣息,這是在消耗肺臟的力量;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,這是在消耗脾臟的力量;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骼,這是在消耗腎臟的力量;長時間行走會損傷筋絡,這是在消耗肝臟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