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六(見點門) (3)
痘疹全集卷二十六(見點門) (3)
1. 見點門夾症雜症
(內有未備者悉具總論痘要門參看)
白話文:
(對於內部有些尚未準備齊全的部分,全部都詳細記載在總的理論和痘病的重要章節中,可參閱對照。)
(如果內容中有未提及或準備不周的部分,請參考總論及痘病專門章節的詳細說明。)
2. 夾斑
夫疹由心熱,斑由胃熱,斑乃血之餘,有色點而無頭粒者也。蓋痘自臟而出,其勢迅速,血熱毒盛之痘,則血太過而氣不及衛氣疏缺,不能密集脈絡而致太過之血,任其三焦浮游之火而發為斑,是以夾毒上浮矣。然至痘毒出齊,則內必虛,內虛則斑從內解,不解當以輕劑散其火邪,兼活血解毒之藥。
凡在初多用表散,在後宜用解利,伺其斑退血附,即用補藥,以防其損陷之患。然有色赤如火者,乃毒滯不能宣發也。更有或結痂而發者,是餘毒熱盛,煎熬肉分,其斑必爛,當用解毒,爛處以生肌散傳之。凡紅斑易退,紫斑稍難,藍斑黑斑熱毒亢害已極,不可治也。夫瘡出而斑退者,吉。
或斑退而瘡出堅實者,亦吉。否則,皮膚斑爛,瘡易瘙癢。如赤斑成槐,其肉浮腫結硬者,又名丹瘤,其毒最酷每有瘡未成,就此先潰爛,多不可治。總之,斑疹必須令退,使痘獨成為妙,否則,氣血重耗,臟腑俱病矣。
白話文:
【夾斑】
疹子是因爲心火旺盛,斑點則是源於胃部過熱。斑點,是有色的點狀物但沒有突起的顆粒。痘疹從內臟浮現出來,其發展速度非常快,若血液中熱毒過盛,血氣太過而衛氣不足,無法緊密地圍繞脈絡,導致過多的血液任由三焦的遊離火氣引發爲斑點,這就是夾毒上浮的原因。然而,等到痘毒完全爆發後,體內必定虛弱,體內虛則斑點會從內而解,如果無法自然消解,則應使用溫和的藥物來驅除體內的火邪,並配合活血解毒的藥劑。
通常在初期會多用發汗解表的藥物,在後期則適合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觀察斑點消退、血液恢復正常時,就應服用補藥,以預防身體的損害和虛弱。然而,有的斑點顏色紅如火焰,這是毒素滯留無法順利散發的表現。還有的斑點會在結痂後纔出現,這表示餘毒熱盛,灼燒肌肉,這樣的斑點必然潰爛,這時應使用解毒藥物,對潰爛處使用生肌散進行治療。一般來說,紅色的斑點較易消退,紫色的斑點稍微困難一些,藍斑和黑斑則代表熱毒已經到了極點,幾乎無法治癒。瘡疹出現且斑點消退,這是好兆頭。
如果斑點消退後,瘡疹變得堅實,也是好的跡象。否則,皮膚上的斑點潰爛,瘡疹容易引起搔癢。例如,紅色的斑點形成像槐樹一樣的形狀,其部位的皮膚浮腫、堅硬,這種被稱爲丹瘤,其毒性非常強烈,常常在瘡疹尚未成熟時,這個部位就先潰爛,大多無法治癒。總的來說,斑疹必須讓它們消退,使痘疹單獨顯現出來是最好的情況,否則,氣血大量消耗,臟腑都會受到影響,引發疾病。
3. 夾疹夾丹
夫痘毒麻毒所屬不同,痘毒出於臟,麻毒出於腑。蓋自孕成之初,先有臟而後有腑,臟為積受之,地腑為傳送之所。臟屬陰,受毒為最深;腑屬陽,受毒為差淺。痘之發觸於天行時氣,疹之發中於時氣風寒,本非尋常併發者,蓋因痘出之際,毒趨百竅,被風寒阻塞腠理,是以血熱壅遏,擊動府毒,因乃並出,是皆不順之候。如痘稀疏,可以升麻湯解之,疹散痘出,其勢自順矣。
若痘太盛,則其疹雖解,殊不知氣血已受虧於前矣。誠恐氣弱血傷,不能始終以化其毒,是尚未可議其有生也。然痘當從外解,疹當從內解,麻疹之發,輕而勿解。若有不解者,乃為內熱而外中風寒之盛也,治法惟宜輕表涼內,切勿汗下妄施,表輕則肌松而邪散,內涼則血和而毒透,驟汗則氣泄而亡陽,迅下則裡虛而毒陷。
然麻疹多屬於肺,故嗽而始出,起而成粒,勻淨而小,兼陽氣從上,故頭面愈多者為佳,治宜升麻葛根湯,小柴胡湯,重則麻黃湯,以表散為主,疹散而痘得單成為妙。若如此而不散,則肺氣既傷,肝榮亦損,凶之候也。若夫丹疹者,多屬於脾隱在皮膚之間,或成塊而赤,或云頭而突,多起於手足身背之間。
發則多癢,或有麻木,是兼濕痰之殊,色紅者,兼火化也。總之,浮游之火,壅血散漫於皮膚耳。治宜先以輕劑散火,兼用涼血解毒之藥,然痘內而夾丹疹者,可不必治之,但以托痘為主,痘出而此自淡矣。
白話文:
【夾疹夾丹】
關於痘疹與麻疹的病源不同,痘疹源自臟器,而麻疹則來自腑部。從胚胎形成開始,先有髒後有腑,髒是累積毒素的地方,腑則是傳遞毒素的通道。髒屬陰,受毒最深;腑屬陽,受毒較淺。痘疹的爆發往往受到季節性天氣的影響,麻疹的發作則是因爲遭受了風寒,這通常不是常見的併發狀況,而是因爲痘疹出現時,毒素趨向全身各部位,若此時遭遇風寒堵塞皮膚毛孔,導致血液過熱,進而激發腑部的毒素,使得兩者同時爆發,這都是不順的徵兆。如果痘疹較爲稀少,可用升麻湯來緩解,疹子散去痘疹出現,情勢自然會好轉。
然而,如果痘疹過多,即使疹子得到緩解,卻不知道氣血已經在先前受到了損傷。確實擔憂氣血虛弱,無法徹底化解毒素,因此還不能斷言能痊癒。然而,痘疹應該從外部解決,麻疹應從內部解決,麻疹的發作,輕度無需特別治療。若有無法緩解的情況,那是因爲體內熱度過高,又遇到嚴重的風寒,治療方法應是輕微發汗並冷卻體內,切勿隨便使用發汗或瀉藥,輕微發汗可以使肌肉鬆弛,毒素得以散去,體內涼爽可以使血液和諧,毒素透出,突然大量出汗會導致氣虛陽亡,迅速排便會使裏部虛弱,毒素深入。
然而,麻疹大多與肺有關,所以會先咳嗽再出現,形成顆粒狀,均勻乾淨且小,加上陽氣從上,所以頭部和麪部出現較多爲佳,治療方法應是升麻葛根湯、小柴胡湯,嚴重時可用麻黃湯,主要以散發表層爲主,疹子散去痘疹得以單獨出現最佳。如果這樣仍無法散去,則肺氣受損,肝臟功能也受到影響,這是兇險的徵兆。至於丹疹,大多與脾相關,隱藏於皮膚之間,可能形成紅色塊狀,或像雲朵般突出,多出現於手腳背部。
發作時多癢,可能伴有麻木感,這是溼痰的特殊表現,顏色紅潤的,伴有火化現象。總的來說,就是流動的火氣,使血液在皮膚上擴散。治療方法應先以輕劑散火,同時使用涼血解毒的藥物,然而,痘疹內夾帶丹疹的,無需特別治療,只需關注痘疹的處理,痘疹出現後,丹疹自然會淡化。
4. 夾凡瘡
痘有夾凡瘡而出者,則肉分空虛,痘集必密,且血氣為瘡所奪,勢必乾枯黑陷。痘多不能起發成漿,或熱毒結聚而為疔者有矣,須急連服內托,大為涼血補血以濟之外,以珍珠細末胭脂塗敷瘡處,恐瘡黑蔓延,痘亦變黑也。
白話文:
有時候痘疹會伴隨著普通的皮膚瘡一起出現,這時身體的組織會比較虛弱,長出的痘疹也會特別密集。而且血液和氣力被瘡疹消耗,痘疹勢必會變得乾枯,顏色變黑且凹陷。大多數的痘疹無法正常發育形成膿包,有的甚至會因為熱毒聚集而成疔瘡。這種情況下,必須要趕緊連續服用可以內調的藥物,除了大量補充血液、冷卻血液外,還需在患部塗抹珍珠粉和胭脂的混合物,以防瘡口變黑擴散,導致痘疹也跟著變黑。
5. 腹脹
夫痘初出時,腹中常宜寬舒者,為里無邪也。若腹脹者,是毒氣聚於腸胃,不能發出,或少發出,而反伏入也。甚者,氣喘發厥,瘡無血色,或變紫黑,多致不救,治法則當升發解利,使毒氣上下中表分消。大便秘而脾熱生脹者,瀉之小便,赤而胃熱,生脹者利之。若腹脹瀉渴,氣促體倦,手足並冷,發噦自利而腹脹者,此脾胃虛寒也,宜溫補之。
身熱脈數,大便不通,煩燥作喘,大渴面赤,譫語不安而腹脹者,此熱毒壅遏也,當急下而兼表暴之。若因熱毒,正發為冷所遏,是以陰陽不和,冷熱相搏,毒不發泄,以致腹中虛鳴,二便自利,其脈則微手足俱冷,飲食不進者,則加暖劑以攻托之。若因乳食停滯而腹脹者,則於升發解利藥中,加消食之劑兼所傷之物,審其寒而施治之。
若出太盛而面黃,大便色黑,煩燥喘渴腹脹者,此有瘀血在裡也,宜於清熱涼血劑中,加桃仁紅色之類,以消之。至若目閉神昏,口氣臭甚者,則血氣以離毒已內潰,不可治矣。
白話文:
[腹脹]
當疹子剛開始出現的時候,如果腹部感覺舒適,這表示體內沒有異常。但若是腹部有脹感,這可能是毒素聚集在腸胃中,無法順利排出,或是隻少量排出後又倒灌回體內。嚴重的話,會出現呼吸困難、面色發青、瘡口無血色,甚至轉變成紫黑色,往往會導致無法救治的情況。治療方法應當提升排毒能力,讓毒素能從上、中、下以及表層均勻散發出去。
若是大便乾硬且脾臟過熱導致的脹氣,可以透過排尿來減緩;小便呈現紅色,代表胃部過熱引起的脹氣,則需利尿。如果腹部脹氣伴隨口渴、氣喘、疲倦、四肢冰冷,甚至噁心嘔吐且自行腹瀉的現象,這是脾胃虛弱且寒冷的徵狀,應該進行溫補調理。
身體發熱、脈搏快速,大便不通暢,感到煩躁並伴有喘息,極度口渴、面色潮紅,胡言亂語且精神不安,同時腹部脹痛,這表示體內熱毒積聚,應立即施以瀉下療法,並輔以表暴法。
若因熱毒發作,卻受到冷氣抑制,導致陰陽失調,冷熱交錯,毒素無法順利排出,造成腹部虛弱空鳴,大小便自行排泄,脈象微弱,四肢冰冷,無法進食,這種情況應添加暖身藥物來促進排毒。
若因乳食消化不良導致腹部脹痛,可在排毒解毒的藥物中,加入助消化成分,並針對所受傷害的部位,判斷寒熱性質來進行治療。
若疹子過多,面色發黃,大便顏色偏黑,伴有煩躁、喘息、口渴及腹部脹痛,這表示體內有淤血,應在清熱涼血的藥物中,加入如桃仁等紅色食材,來消除淤血。
至於若出現眼睛閉合、意識不清,口氣異常惡臭,這表示血氣已經離體,毒素在體內爆發,已無法治療了。
6. 失血
夫痘之來也,隨火而至,是以常多迫血妄行,血亦隨火而動。若陽絡傷,則從上焦而出,為衄為嘔。若陰絡傷,則從下焦而出,為溲為便。若陰陽俱傷,則上下俱失,或從瘡間而出者有焉。然失血後,而多睡不醒者,何也?蓋心為血之主,血失則心之神昏,而失其虛靈之性矣,諸失血惟鼻出者,可治,其餘皆絕症也。
白話文:
關於長疹子的情況,它通常伴隨著體內的熱氣一同出現,因此常常會導致血液異常流動,血液會跟著這股熱氣移動。如果影響到體表的血管,就會從身體上半部流出,形成鼻血或是嘔血。如果影響到體內深層的血管,就會從下半身排出,變成尿血或是便血。如果體表和體內的血管都受損,那麼上半身和下半身都會出血,甚至可能從疹子的傷口處流出。然而,為什麼出血之後,人會變得容易嗜睡且不易清醒呢?這是因為心臟是血液的主宰,一旦血液流失,心臟的功能就會混亂,失去其活潑靈敏的特性。對於各種出血情況,只有鼻血是可以治療的,其他的出血情況都是極為嚴重,近乎無法治療的病症。
7. 見點三朝順逆險
(碎錦)
白話文:
"[見點三朝順逆險]"可能指的是在診斷病情時,觀察病人的脈象、面色等變化,在三天(三朝)內,看其發展趨勢是順還是逆,以此來判斷病情的輕重和預後的兇吉。
"(碎錦)"在中醫古文中可能代表某種治療方法或藥物,但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。"錦"在古代常用來比喻珍貴的東西,"碎錦"可能指的是將珍貴的療法或藥物細化、分解,用於精細的治療。
以上只是基於一般中醫理論的解讀,具體的含義可能因不同的古文上下文而有所差異。
8. 順症勿治
一痘潮熱三四日而後出者,是血氣充足,毒少難於感動,如灼火難燎,其痘必稀而易愈。有始熱半日一日即出者,由血氣怯弱,毒多易於感動,如烈火易焚,其痘必密而難痊。初出三五相連而細者,必密。單見形而肥者,必稀。一熱一二日而見點,眼眶不腫,二便如常,脛不軟唇不浮,兩頰不模糊肌肉不浮腫者,吉。
一痘出稀疏,表裡便涼,則毒必輕,兼大小磊落分明,不相黏連者,則托裡解毒之劑,宜略飲之,以助其起發。灌膿收靨,如出太密,黏連模糊,則難出而其毒猶盛,則托裡解毒之劑,宜多飲之。以防其陷伏癢塌黑靨之變。若遍身雖是模糊,獨面上喉頸胸背之處,稀朗分珠者,可治也。
一凡痘疹一色者,善。若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,凶。一先吐而痘見即止者,吉。有大吐而變凶者,胃敗不能逐毒也。一目光精彩,神映瞭然,口唇紅活,而無燥白色者,吉。一痘作二三次出,至三日後手足心方始出齊,頭面背稀少,摸之堅硬,根窠紅暈,大小不一,肥滿光澤,痘肉紅白分明,勢如筍出土形,朝暮易眼者吉。一凡先於骨處見點而稀者,必吉。
若於軟肉無骨處,先見點而密者,必凶。但忌頭額者,以毒盛而妄參陽位也。一涼而復熱,熱而復涼,連棉數日,然後從口角顴骨之處三兩成對報點至三四五日出齊者,順之兆也。一看天道太陽方廣,二看頸項,三看胸背,四看穀道之所,五看地閣,六看肚臍,七看兩手脈處,如數地俱稀少者,吉。
白話文:
[順症勿治]
一種情況下,水痘在持續高燒三到四天後纔出現,這是因體內血液和氣力充沛,病毒較難快速蔓延,就像熱火難以迅速蔓延一樣,這類病人的水痘會比較稀疏且容易康復。另一種情況,若患者在開始發燒半天或一天就出痘,這是因為血液和氣力較為虛弱,病毒容易快速蔓延,像烈火容易燃燒,這種情況下的水痘會比較密集且難以痊癒。初期出現三五顆連在一起且小的痘,未來痘子必定密集。反之,單獨出現且形狀大的痘,未來痘子必定稀疏。若發燒一二天就出現痘子,眼睛周圍沒有腫脹,大小便正常,小腿無軟弱感,嘴脣不腫脹,兩頰和肌肉無浮腫,這是好的預兆。
若痘子長得稀疏,且全身溫度平穩,病毒一定輕微,加上痘子大小分明,不相互粘連,應稍微服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,以幫助痘子的發育。若痘子過於密集且相互粘連模糊,病毒較強,需多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以防痘子陷入、癢、塌陷、黑色等惡化情況。即使全身痘子模糊,但臉部、喉嚨、胸部、背部的痘子清晰分開,仍可以治療。
若痘子顏色一致,是好的徵兆。若痘子出現兩種或三種顏色,則是不祥之兆。若先嘔吐,痘子出現後就停止,是好的徵兆。但若大量嘔吐且病情轉差,則是因為胃功能衰弱,無法排除毒素。若眼神明亮,口脣紅潤且無乾燥白皮,是好的徵兆。若痘子分三次出現,三天後手掌、腳掌才開始長痘,頭部、面部、背部痘子稀少,痘子摸起來堅硬,基底紅潤,大小不一,痘肉紅白分明,形狀像竹筍出土,早晚變化明顯,是好的徵兆。若骨頭處先出現痘子且稀疏,必定是好的徵兆。
若軟組織無骨處先出現密集痘子,必定是不祥之兆。要特別注意頭部,因為病毒旺盛,可能影響陽氣。若身體先冷再熱,再從熱轉冷,持續幾天,然後從嘴角、顴骨處開始成對出現痘子,直到三到五天痘子出齊,這是順利的徵兆。檢查痘子分佈,首先看太陽穴部位痘子是否寬廣,其次看頸項、胸背、肛門、下巴、肚臍、雙手脈搏部位,若這些部位痘子都稀少,是好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