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3)

1. 方脈癘風合參

又當量其人之虛實,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焉,蓋虛者正氣虛也。實者病氣實也。再造散治其病在陰者,用皂角刺直達病所,出風毒於榮血中,肝主血,惡血留止屬肝也,且蟲亦生於厥陰風木所化,用此以治其臟氣,殺蟲為主。白醜者,專入胃與大腸,既走下焦血分,復去氣中濕熱,追蟲取積,從大小便而利出之。

鬱金者,因性輕揚,善治郁遏氣血之凝滯,因味苦辛,善消陽毒積熱之亢炎,以大黃引入腸胃榮血之分,利出瘀血蟲物,醉仙散治其病在陽者,用鼠黏子解散陽明風毒。偏身惡瘡,胡麻遂諸風,潤皮膚,蒺藜散惡血而清胃,通鼻氣而祛風,防風為諸風之總司,栝蔞根解煩熱之要領,枸杞潤腎燥而祛風,蔓荊散風淫而明目,苦參專攻濕熱,掃除潰瘍,以祛赤癩眉落之毒,八者祛風散黴,上下內外周而至矣。

風有三十六症,而癘風為最酷,感之難免於死者,以其更多不守禁忌也。《經》曰:脈風盛為癘,癘者惡也。脈主血,血熱而殺癘之氣襲之,則血脈凝結,衛氣不行其氣不清,鼻為呼吸之所要,宗氣由之出入也。今營運之氣不能上升為用,故鼻柱腐壞,肌肉潰瘍也。經文治法,有發汗與刺血二法,汗出以泄榮衛之拂熱,刺腫以出惡血之留蓄。

子和曰:一汗抵千針,蓋以刺血不如汗之周偏也。尤宜助胃氣以固根本,實衛氣養榮血以繼之,蓋原其本,皆由嗜欲勞動氣血,不避邪風冷濕,使濕氣與胃氣相干而致,是正虛為本,而濕熱是標也。雖名曰風,不可純作風治。

一貧婦因無膏粱厚味,故服醉仙散外。又服加減四物湯百餘劑,半年之間,月經行而風症亦愈,故貴薄滋味也。

白話文:

還需要依照每個人的虛實情況,以及詳細探究病症的根源來進行治療。所謂的「虛」,指的是身體的正氣虛弱;而「實」,指的是病邪之氣強盛。

再造散這種藥方,適合治療病症在陰經的患者。它利用皂角刺直接到達病灶,將風毒從榮血中排出。肝臟主管血脈,惡血停留在體內就歸屬於肝臟的病變。而且,寄生蟲也容易在肝經這個地方滋生。因此,使用此方來調理肝臟之氣,以殺蟲為主。白醜這味藥,主要作用於胃與大腸,既能往下走進入下焦血分,又能去除氣中的濕熱,能驅趕寄生蟲,並將積滯之物從大小便中排出。

鬱金這味藥,因為性質輕清而能上升,擅長治療因氣血鬱滯而凝結的病症;因為味道苦辛,擅長消散陽熱毒素積聚的炎症。配合大黃將藥力導入腸胃榮血部分,以排出瘀血和寄生蟲。醉仙散這種藥方,適合治療病症在陽經的患者。它利用鼠黏子來解散陽明經的風毒。針對身體局部出現的惡瘡,使用胡麻來疏散風邪,潤澤皮膚。蒺藜能散瘀血、清除胃熱,通暢鼻竅並驅散風邪。防風為驅散各種風邪的總領藥,栝蔞根能解除煩熱,枸杞能潤澤腎燥並祛風,蔓荊能疏散風邪並使眼睛明亮,苦參專門攻治濕熱,清除潰瘍,能去除紅癩病導致的眉毛脫落等毒素。這八味藥能祛風散霉,無論病邪在上下內外,都能周全到達。

風邪共有三十六種症狀,其中癘風最為嚴重,患上這種病的人很難避免死亡,主要是因為他們多數不遵守禁忌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脈搏表現風盛就是癘風,癘風是一種嚴重的疾病。」脈搏主導血液運行,當血液發熱,再被癘風的邪氣侵襲,就會導致血脈凝結,衛氣運行不暢,導致呼吸不順。鼻子是呼吸的重要通道,宗氣由此出入。現在,運行的氣無法上升發揮作用,所以導致鼻柱腐爛,肌肉潰瘍。經文記載的治療方法有發汗和刺血兩種,發汗可以宣洩榮衛中的熱邪,刺破腫脹處可以排出瘀滯的惡血。

子和說:「一次發汗的效果勝過千次針刺」,這表示刺血不如發汗來得周全。更應該幫助胃氣來鞏固根本,接著要補養衛氣和榮血,歸根究底,都是因為過度嗜好、勞動氣血,不避開邪風、寒冷和潮濕,使得濕氣侵犯胃氣所導致的。這顯示正氣虛弱是根本原因,而濕熱是外在的表現。雖然病名叫做「風」,但不能單純以治療風邪的方法來治療。

一位貧困的婦人,因為沒有豐盛的食物,所以除了服用醉仙散外,還服用了加減四物湯一百多劑,經過半年,月經來潮的同時,風症也痊癒了。由此可見,飲食清淡的重要性。

2. 洗藥方

地骨皮,荊芥,苦參,細辛各等分銼片每用二兩,水煎熏洗,遍身血出為效,務要湯寬,浸洗良久方佳。

白話文:

【洗藥方現代譯文】 取地骨皮、荊芥、苦參、細辛,這四種藥材各取等量並切成薄片,每次使用時取二兩,用水煎煮後,利用其蒸汽進行燻蒸,接著再進行清洗。當全身皮膚因熱氣而微紅如出血狀,即表示有效。切記,水湯必須足夠,浸泡清洗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