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2)

1. 方脈癘風合參

大風病是受得天地間殺癘之風,古人謂之癘風者,以其酷烈暴悍耳。須分在上在下,在二者,以醉仙散,取臭涎惡血於齒縫中出。在下者,以通天再造散,取惡物陳蟲於穀道中出,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殊,然皆不外乎手足陽明二經,蓋腸胃如市,無物不受,脾膈二經之腑,脾主肌肉肺主皮毛,乃腑病及於臟也。治此病者,須看其疙瘩與瘡。

若上先見,在上體多者,病在上也。下先見,三下體多者,病在下也。上下同得者,在上覆在下也。胃與大腸無物不受,此風之入人也。氣受之則在上多,血受之則在下多,氣血俱受者甚重,是非醫者神手,病者鐵心,罕有得愈。若從上或從下,由漸而來者,皆為可治。但人易緩忽,不能斷味絕色,則難免再發。

再發則終不救矣。

風起於八方,應其時則物生,違其時則物殺。凡人中氣不足,如持虛受物,乃感受此殺物之氣,變而成濕,久而成熱,氣濁血汙,歷傳臟腑,生蟲潰肌,流行為害,蟲食心則足底穿膝腫,食肝則眉落,食肺則鼻崩聲啞,食腎則耳鳴啾啾,耳弦生瘡或痹或痛,如針刺狀,食身則皮癢如蟲行,自頭面來為順風,自足心起者為逆風,總由濕熱之毒,汙結而成也。

先以再造散下之,稀粥調理,勿妄動作勞,後以醉仙散,取臭涎惡血於齒縫中出,或吐或利以泄越其邪,面黑漸白而安。

大風症者所因不一,或色欲當風,或醉臥濕地,或乘熱脫衣,或汗出入水,或空心飢餓山行,感山嵐瘴氣,或勞役奔走途中,冒寒雨陰露,皆由內傷形體,不知避忌,外感風濕毒氣,入於皮毛血脈肌肉筋骨之間,當時失於驅散,停積既久,以至營衛不行內外熏蒸,內則生蟲,外則生瘡,臟腑經絡皆受患矣。

眉毛先落者,毒在肺,面發紫泡者,毒在肝,腳底先痛或穿者,毒在腎,偏身如癬者,毒在脾,目先損者,毒在心,此五臟受病之重者也。古人謂大風疾,三因五死。三因者,一曰風毒,二曰濕毒,三曰傳染。五死者,一曰皮死,麻木不仁;二曰脈死,血潰成膿;三曰肉死,割切不痛;四曰筋死,手足緩縱;五曰骨死,鼻梁崩塌,與夫眉落眼盲,唇翻聲噎,皆為難治。

所以然者,由邪正交攻,氣血沸騰,而濕痰死血,充滿於經絡之中,熱勝則肉腐,故生蟲生瘡,痛癢麻木也。治法內通臟腑,外發經絡,養榮益衛,補正逐邪,大劑峻藥久服,而蟲瘡痛癢麻木自愈矣。亦須首尾斷酒戒色,忌食發風動氣、葷、腥、鹽、醬、炙、爆生冷之物,清心寡慾,方保無虞。

癘瘍所患,非止一臟,然其氣血無有弗傷,兼證無有弗雜,況積歲而發現於外,須分經絡之上下,病勢之虛實,不可概施攻毒之藥,當先助胃壯氣,使根本堅固,而後治其瘡,蓋病有變有類之不同,而治法有汗有下有砭刺攻補之不一。兼症當審重輕,變症當參後先,類症當詳真偽,而汗下砭刺攻補之法。

白話文:

大風病是因為受到天地間帶有殺伐之氣的風邪侵襲,古人稱之為癘風,是因為這種風邪性質猛烈、來勢兇悍。必須分辨病邪是在上半身、下半身,還是在上下都有。如果病邪在上半身,用醉仙散,把牙縫中積聚的臭涎惡血清除出來;如果病邪在下半身,用通天再造散,把腸道中的污穢之物和陳腐寄生蟲排出。雖然病邪排出的途徑有上下之分,但都離不開手足陽明兩條經脈。因為腸胃如同市場,什麼東西都能接受,脾和膈屬於臟腑,脾主管肌肉,肺主管皮毛,這是腑的病連累到了臟。治療這種病,必須觀察身上的疙瘩和瘡。

如果上半身先出現症狀,而且上半身較多,病邪就在上半身;如果下半身先出現症狀,而且下半身較多,病邪就在下半身;如果上下半身同時出現症狀,表示病邪先侵襲上半身,再向下蔓延。胃和大腸什麼東西都能接受,這是風邪侵入人體的途徑。如果氣受到影響,症狀多在上半身;如果血受到影響,症狀多在下半身;如果氣血同時受到影響,病情就非常嚴重。若非醫術高明的人和意志堅定的病人,很少能夠治癒。如果病情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,逐漸發展而來,都還能夠治療。但人們常常容易疏忽,不能夠戒除不良嗜好,則難免會再次發作。

一旦再次發作,就無法救治了。

風從八方而來,順應時節則萬物生長,違背時節則萬物衰亡。凡是人體內氣不足,如同拿著空虛的器皿來接東西,就容易受到這種帶有殺伐之氣的風邪,轉變成濕邪,時間久了就變成熱邪,導致氣濁血污。這些邪氣會逐漸侵入臟腑,產生寄生蟲、侵蝕肌肉,到處流竄為害。如果蟲子侵蝕心臟,就會導致腳底潰爛、膝蓋腫脹;如果侵蝕肝臟,就會導致眉毛脫落;如果侵蝕肺臟,就會導致鼻梁塌陷、聲音沙啞;如果侵蝕腎臟,就會導致耳鳴、耳朵周圍長瘡,或者麻木疼痛,像針刺一樣;如果侵蝕身體,就會導致皮膚發癢,像蟲子在爬。從頭面開始發病的,屬於順風;從腳底開始發病的,屬於逆風,總是由於濕熱之毒在體內積聚而成。

先用再造散使邪氣向下排出,再用稀粥調理脾胃,不要隨意活動勞累。之後用醉仙散,把牙縫中積聚的臭涎惡血清除出來,或吐或利,以宣洩邪氣,臉色逐漸由黑轉白就痊癒了。

大風症的病因有很多,有的是因為性慾時感受風邪,有的是因為喝醉後睡在潮濕的地方,有的是因為身體發熱時脫掉衣服,有的是因為出汗後進入水中,有的是因為空腹飢餓時在山中行走,感受山嵐瘴氣,有的是因為勞累奔波途中,冒著寒冷的雨水或陰露,這些都是因為內傷形體,不知道避開禁忌,外感風濕毒氣,侵入皮毛、血脈、肌肉、筋骨之間。當時沒有及時驅散,邪氣停留在體內時間久了,導致營衛之氣運行不暢,內外熏蒸,內則產生寄生蟲,外則產生瘡,臟腑經絡都受到侵犯了。

眉毛先脫落的,說明毒邪在肺;面部出現紫泡的,說明毒邪在肝;腳底先疼痛或潰爛的,說明毒邪在腎;身體局部出現像癬一樣的病變的,說明毒邪在脾;眼睛先受到損害的,說明毒邪在心,這表示五臟受到病邪侵犯的情況非常嚴重。古人說大風病有三種病因,五種死亡的可能。三種病因分別是:風邪、濕邪、傳染。五種死亡的可能分別是:皮膚壞死,麻木不仁;脈搏衰弱,血潰爛成膿;肌肉壞死,割開也不感到疼痛;筋脈壞死,手腳軟弱無力;骨頭壞死,鼻梁塌陷。還有眉毛脫落、眼睛失明、嘴唇外翻、聲音嘶啞等,都屬於難以治癒的情況。

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邪氣和正氣互相交戰,導致氣血沸騰,使濕痰和死血充滿在經絡之中。熱邪過盛就會導致肌肉腐爛,所以會產生寄生蟲、生瘡,並且伴隨疼痛、瘙癢、麻木。治療方法是疏通內部的臟腑,發散外在的經絡,滋養氣血,補益正氣,驅逐邪氣,長期服用大劑量的藥物,寄生蟲、瘡、疼痛、瘙癢、麻木自然會痊癒。但必須從頭到尾戒酒戒色,忌食發風動氣、葷腥、鹽醬、燒烤、生冷的食物,保持清心寡欲,才能確保無患。

癘瘍這種病所侵犯的,不只是單一的臟腑,而是氣血無不損傷,併發的症狀也相當複雜。況且病邪積累多年才在體表顯現出來,必須分辨經絡的上下、病情的虛實,不能一概施用攻毒的藥物。應該先幫助脾胃強壯,使根本穩固,然後再治療瘡瘍。因為疾病有不同的變化和類型,治療方法也有發汗、瀉下、砭石針刺、攻補等不同的選擇。對於併發的症狀,要仔細判斷輕重緩急;對於變化的症狀,要參照先後順序;對於相似的症狀,要仔細辨別真偽,才能正確使用發汗、瀉下、砭石針刺、攻補等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