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6)
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6)
1. 五痹湯
治風寒濕之氣,客留肌體,手足緩弱麻頑不仁。
片子薑黃(一兩),羌活,白朮,防己(各二兩),甘草(微炙,五錢),每服五錢,姜水煎。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。
白話文:
【五痹湯】
治療因風、寒、濕氣滯留在身體肌肉組織中,導致的手腳乏力、麻木、失去知覺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:片子薑黃一兩,羌活、白朮、防己各二兩,甘草(稍微炒過)五錢。
服用方式:每次取五錢的藥材,用薑和水一同煎煮。如果病癥出現在身體上半部,應在飯後服用;若病癥出現在身體下半部,則需在飯前服用。
2. 羌活湯
治白虎歷節風毒,攻注骨節疼痛,發作不定。
羌活(二兩),附子,秦艽,桂心,木香,川芎,當歸,牛膝(酒浸),甘草(炙,各五錢),桃仁(去皮、尖,麩炒),防風,骨碎補(各一兩),每服四錢,姜水煎溫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「羌活湯」的藥方,主要用於治療類似白虎歷節風的疾病,症狀包含關節受到風毒侵襲導致的疼痛,且這種疼痛會不定時發作。
藥方成分與份量如下:羌活二兩,附子、秦艽、桂心、木香、川芎、當歸、牛膝(需先用酒浸泡)、炙甘草各五錢,桃仁(需去皮尖,再用麩炒過)、防風、骨碎補各一兩。
使用方式是每次取四錢的藥材,加入薑和水一起煎煮後溫熱服用。
3. 虎骨散
治白虎風,肢節疼痛,如虎齧狀。
虎骨(酥炙,二兩),甘草(炙),全蠍(去毒,各五錢),麝香(一分),天麻,防風,牛膝(酒浸),殭蠶(去絲、嘴,炒),當歸(酒浸),乳香(另研),白花蛇(酒浸,取肉,二兩),桂心(不見火,各二兩),為末,每服三錢,豆淋酒調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一種名為「白虎風」的病症,這種病會使患者肢體關節劇烈疼痛,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樣。
配方如下:虎骨(先用酥油烤過,用量約六十公克)、炙甘草、全蠍(去毒,各約十五公克)、麝香(約三公克)、天麻、防風、牛膝(用酒浸泡後)、殭蠶(去絲、嘴,炒過)、當歸(用酒浸泡後)、乳香(另外研磨)、白花蛇(用酒浸泡,取其肉,約六十公克)、桂心(不要經過火烤,各約六十公克)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九公克,用煮過豆子的酒來調和服用。
4. 續斷丸
治風濕流注,四肢浮腫,肌肉麻痹。
當歸(炒),川續斷,萆薢(各一兩),川芎(七錢五分),天麻,防風,附子(各一兩),乳香,沒藥(各五錢),為末,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溫酒米飲任下。
三痹湯
方見前中風門。
白話文:
[續斷丸]
主治風濕病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,引起的手腳浮腫,以及肌肉無力或麻木的症狀。
使用方法:將炒過的當歸、川續斷、萆薢各取一兩,川芎取七錢五分,天麻、防風、附子也各取一兩,再加入乳香和沒藥各五錢,全部磨成粉末後,用蜂蜜調和製成像桐子一樣大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四十粒,可以用溫熱的酒或是米飲吞服。
三痹湯
此藥方在前面的中風病症章節中已經有詳細介紹。
5. 麝香丸
治白虎歷節,疼痛遊走,晝靜夜劇。
川烏(大者三個,生用),全蠍(二十一個,生用),黑豆(二十一個,生用),地龍(五錢),為末,入麝香少許,研勻,糯米糊丸綠豆大。每服七丸,甚者十丸,夜臥須令膈空,溫酒下,微出冷汗一身便瘥。
白話文:
【麝香丸】
主治白虎歷節症,其特徵為關節疼痛且會移動,白天疼痛較輕,夜晚則劇烈。
藥方成分包括:生川烏三個(選大的),生全蠍二十一個,生黑豆二十一粒,地龍五錢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少量的麝香,再研磨均勻。然後,用糯米糊做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。
每次服用七粒,病情嚴重者可服用十粒。最好在晚上睡覺前服用,且胃部應保持空腹狀態。用溫酒送服,服用後身體可能會微微出汗,這表示病情已開始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