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11)

1. 疔(附痘母即賊痘類)

夫疔之為累,乃血之毒盛。氣凝熱滯而成,其色先紫後黑,亦有起自白色而為陷為痛。與痘初來者,頭面居多,中間來者,腹背居多,靨後來者,足股居多,治之稍緩,周身皆是矣。若夫痘母者,即賊痘潦漿,是為多於好痘之內,潛伏一二個於旁,其形脹大蜡黃,色異本痘,其害痘與疔相近,而治法亦與疔不遠也。

凡痘中有形獨大,或黑,或白,根腳脹硬者,即是痘疔。如疔實樣,直抵筋骨,並黑陷中有微尖頂,如𧊝實樣者。或有眾痘攢聚一處,形如癬瘡者,或有黑線相牽者,或內有一瘡極臭極痛者,皆是疔也。如無此狀,是為黑陷。然黑陷結硬日久,堅聚不散,便成痘疔,總因氣血腐壞,熱毒蓄積,並結一處,兼之逐於時行疫毒之氣,最為惡候,故名疔禁。一有此疔,則諸毒不能宜發,痘瘡不能成漿矣。

白話文:

疔疮的形成是因为血毒积聚,气血凝滞而导致热毒停滞在体内。疔疮的颜色一开始是紫色,后来会变成黑色,也有的疔疮一开始是白色,然后会凹陷并伴随疼痛。疔疮多发生在头部和面部,中间阶段则多出现在腹部和背部,最后阶段则多出现在脚和腿部。如果治疗不及时,疔疮会蔓延至全身。

如果痘疮中出现形状特别大的痘疹,或者颜色发黑或发白,根部肿胀坚硬,这就是痘疔。痘疔就像普通的疔疮一样,会深入筋骨,并伴随黑色凹陷和尖顶,类似于麦粒的形状。也有一些情况是多个痘疹聚集在一起,形状像癣疮,或者出现黑色线条相互连接,或者有一个疮特别臭特别疼,这些都是疔疮的表现。如果没有这些特征,那就是黑陷。但如果黑陷长时间坚硬,无法消散,就会变成痘疔。总体来说,痘疔是由于气血腐败,热毒积聚,并集中在某一个部位,再加上流行病毒的侵袭,才会形成,是最严重的病症,所以被称为疔禁。一旦出现痘疔,身体里的毒素就无法正常排出,痘疮也无法正常化脓。

疔者,釘也,釘錮而不展舒也。凡初起,若見大便秘結,量加大黃以通之,外用銀針挑破,吮去惡血,唾於水中,紅者可治,黑者難療。次以人乳洗淨,將珍珠細末填入孔中,或以四聖散塗之。更有用山茨菇和羌螂肉搗爛塗上,以取疔根者,亦捷而日效之法也。或有用隔蒜以炙,若毒甚而不知痛者,則就著肉灼艾,炙後而瘡頭紅腫發焮者,則再灼艾可也,最宜急治,否則,色漸紫黯,作痛不寧,宿症蜂起,不能灌膿,甚至不救。

至有靨後而痘疔潰爛成坑,內見筋骨者,危症也,宜內服人參、桔梗、甘草梢、酒炒生地,紅花,連翹、金銀花、大貝母、人蟲、歸芍、角刺、赤茯苓、木通、柴胡之類,外用敷藥可也若內攻臟腑者,陰瘡也,不治。

白話文:

疔瘡的治療

,指的是像釘子一樣,深深地扎入皮膚,無法舒展的瘡瘍。

初起時,如果發現患者大便秘結,就應該適量使用大黃通便。外用銀針挑破疔瘡,吸出裡面的惡血,並將惡血吐入水中,紅色的惡血可以治療,黑色的惡血則難以治療。

之後,用人乳洗淨患處,將珍珠粉細末填入瘡口,或者塗抹四聖散。另外,還有用山茨菇羌螂肉搗碎後塗抹的方法,可以快速有效地引出疔根。

如果毒性較重,患者感覺不到疼痛,可以用隔著大蒜來炙烤患處。如果炙烤後,瘡頭出現紅腫發熱的情況,則可以再次炙烤。疔瘡最宜及早治療,否則顏色會漸漸轉為紫暗,並出現劇烈疼痛,還會引發其他舊病,導致膿液無法排出,最終可能無法救治

如果疔瘡潰爛成坑,甚至露出筋骨,就是非常危險的情況,需要內服人參、桔梗、甘草梢、酒炒生地、紅花、連翹、金銀花、大貝母、人蟲、歸芍、角刺、赤茯苓、木通、柴胡等藥物,外用敷藥治療。

如果疔瘡侵犯內臟,屬於陰瘡,就無法治癒。

然有毒盛漿清之症,吉凶相半之時,凡有疔瘡,若補托得宜,氣血復旺,則毒並疔瘡,潰膿宣泄,反可轉禍為福,但宜解毒補托而外,以銀針挑破四圍,摻以珍珠、豌豆、胎髮灰之類,封以油胭脂,潰出其根,則毒邪憑之而盡去矣。

(《玉髓》書中多立疔名,未免嗜奇,天補治法,茲悉去之。)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體內毒氣旺盛,導致體液清澈無力,處於吉凶難料的狀態,遇到疔瘡時,如果能夠適當補氣托毒,使氣血恢復旺盛,那麼毒氣和疔瘡就會一起潰膿排泄,反而能轉危為安。但除了解毒補托之外,還可以用銀針挑破疔瘡周圍的皮膚,再將珍珠、豌豆、胎髮灰等藥物混合在一起,用油胭脂封住傷口,讓膿液排出,這樣就能將毒邪徹底清除。

(《玉髓》這本書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疔瘡名稱,顯然過於追求奇特,那些治療方法不實用,因此全部刪去。)

2. 斑爛

夫痘成斑爛之症有二。凡當發散而不發散,則毒內壅於胸膈而乃喘促悶亂,毒氣奔潰皮膚,則成此疾。其不當發散而強發散,則腠理洞開,陽氣暴泄,熱毒盡發肌表,亦成此疾,治宜保脾土,和榮胃,則毒氣自解,濕爛自收也。更有未周小兒,瘡雖紅活,但稠密無縫,則血氣不能充任,亦成斑爛,是謂小船不堪重載,必致沉覆也。若乳食能進,禁處全無,顏色潤澤,咽喉清亮而不腫痛,及無他疾攻害者,間有保全。

更有發表過甚,以致外斑爛而肉中虛,陽氣不守,臟腑自利,此又急當救里,宜木香散主之,甚至厥逆者,異攻散可也。

白話文:

痘瘡形成斑爛的症狀有兩種。一種是應該發散卻沒有發散,導致毒氣在胸膈內部壅塞,出現喘促悶亂,毒氣又衝破皮膚,形成斑爛。另一種是不應該發散卻強行發散,導致毛孔洞開,陽氣外泄,熱毒全部發散到肌膚表面,也形成斑爛。治療應該以保脾土、和榮胃為原則,這樣毒氣就能自然消解,濕爛也能自行收斂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未滿周歲的小孩,瘡雖然紅潤活潑,但長得很密集沒有縫隙,導致血氣無法充盈,也會形成斑爛,這就像小船承受不了過重的載貨,必然會沉沒。如果孩子乳食能進,禁區部位沒有問題,面色紅潤,咽喉清亮不腫痛,而且沒有其他疾病侵害,偶爾也能保住性命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發表過度,導致外部出現斑爛,但內部虛弱,陽氣不守,臟腑自利,這種情況要緊急救治內部,可以用木香散治療,甚至出現厥逆的,可以用異攻散治療。

3. 潰爛

夫痘所貴者,堅實不破,圓淨成痂也。其有潰爛者,是火勝也。《經》曰:熱勝則肉敗,蓋火之為用,猛虐峻暴,近之則燥癢不寧,迫之則焦痛難忍,灼之則糜爛成瘡,故敗物者,莫如火也。

然火生於空,非虛不燃,乘之以風,其炎益烈,故痘潰爛者,由肌肉素虛,邪風侵襲,風者,善行數變,是以行諸脈俞,而散於榮衛之間,一旦毒發於里,則風應於表,風火相扇,肌肉憤瞋,皮膚決裂而瘡壞矣。如膿成而潰者,則毒已化,但慮其黏衣漬席,不能收較耳。外用敗草散襯之,丹溪所謂,瘡濕者,須去濕,內服風藥,白芷防風之類,或利小便也。

白話文:

痘疹最重要的是堅實不破、圓潤完整,形成痂皮。如果出現潰爛,就是火氣太旺。古籍記載:「熱勝則肉敗」,因為火性猛烈,靠近會乾燥發癢,逼近會焦灼疼痛,灼燒則會糜爛成瘡,所以破壞事物,沒有比火更厲害的。

然而,火生於虛空,非虛無之物不可燃燒,再加上風的助長,火焰就會更加猛烈。因此,痘疹潰爛的原因,在於肌肉本身虛弱,被邪風入侵,風性善於流竄變化,所以會行經經脈,散佈於血脈和衛氣之間,一旦毒素在內部發作,風氣就會在體表應對,風火互相煽動,肌肉憤怒,皮膚破裂而形成潰爛。如果膿液形成並潰破,就表示毒素已經化解,只需擔心膿液沾染衣物和席子,難以收治即可。外用敗草散襯墊,丹溪先生說,瘡瘍濕潤,需要去濕,內用祛風藥物,例如白芷、防風等,或利尿排毒。

若膿漿未成,其毒未化,癢破潰爛者,則衛氣暴泄,津液不榮,譬如草木剝削其皮,則枯萎而死矣。《經》曰:根於中者,命曰神機,神去則機息。根於外者,命曰氣立,氣止則化絕者,此之謂也。若靨後復潰者,乃餘毒失於解利,留滯於肌肉之間也,治宜解毒滲濕。若痘爛無膿,吐利不止,或二便下血,乳食不化者,並皆不治。

白話文:

如果膿液尚未形成,毒素尚未化解,皮膚發癢破潰者,就表示衛氣外泄,津液無法滋養,就像草木被剝去皮,就會枯萎而死一樣。《經》書上說:「內在的根源叫做神機,神氣消散,機體就會停止運作。外在的根源叫做氣立,氣機停止,就會化解消失。」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
如果痘瘡好了又再次潰爛,就是因為殘餘的毒素沒有完全排除,停留在肌肉之間,治療應該以解毒滲濕為主。如果痘瘡潰爛沒有膿液,嘔吐腹瀉不止,或者大小便出血,乳食無法消化,這些都是不可治癒的。

4. 痘爛

痘癩者,是熱毒拂鬱,氣血虛弱,而肌肉敗壞也。《經》曰:熱勝則肉腐。《正理論》曰:脈浮而大,大為氣強,浮為氣虛,風火相搏,必成癮疹,身體為癢。癢者,名為泄風,久久為大癩,故凡氣血充實者,則自外無虛風,內無強邪,必無是病。

惟氣血素虛者,則不能榮衛於身,而易感天地肅殺之氣,是以皮肉之內,虛風居之,兼以痘疹穢毒疫癘惡氣,擊搏燔灼,流散四布,隨空而出,所以瘡本稠密,身無完膚,瘙癢難任,肌肉潰爛,而痘癩成矣。宜急內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之法,外用減瘢救苦散塗之,庶可保全。

若至敗面墮鼻,唇崩目盲,肢體殘傷者,縱得苟全,終為廢人矣。

白話文:

痘癩病的成因與治療

痘癩,指的是一種由熱毒鬱結、氣血虛弱引起的疾病,導致肌肉腐敗。

《經》書中說:「熱盛則肉腐。」意思是說,體內熱邪過盛,就會導致肌肉腐敗。

《正理論》中則提到:「脈浮而大,大為氣強,浮為氣虛,風火相搏,必成癮疹,身體為癢。」意思是說,脈象浮大,代表氣血虛弱,風火交戰,就會引起癮疹,並伴隨皮膚瘙癢。瘙癢則稱為「泄風」,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大癩。所以,氣血充沛的人,體表沒有虛風,體內也沒有邪氣入侵,就不會得這種病。

然而,氣血虛弱的人,無法滋養身體,容易受到天地間的寒氣侵襲。因此,皮肉內部會積聚虛風,再加上痘疹、穢毒、疫癘等惡氣的侵襲,導致熱邪熾盛,流散全身,從而形成瘡瘍遍布,全身無完膚,瘙癢難忍,肌肉潰爛,最終形成痘癩。

治療痘癩,應當採取內服補氣血、清熱解毒的方法,外用減瘢藥物,如救苦散等塗抹患處,才能保全肌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