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10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10)

1. 水泡

夫水無土則潰,土實則順,理勢然也。蓋土為萬物之母,而痘瘡之起灌成實,皆賴脾胃化源生髮也。倘天元薄劣,脾土損傷,則傳送之官失職,生化之機以漓,氣血弗克充灌,於是土潰水浮而泡隨發也。然一發泡,則痘囊空虛而不飽滿矣。有以氣過則為泡者,當言邪氣之過於衝擊而為泡也,豈正氣充實,不能逐毒化漿而為水泡臭癢之患哉!有以部位所屬五行以斷者,雖似乎理,未免多歧,不切治法。

總之,頭為元首之尊,胸為受氣之地,頸為出入之所,背為五俞之屬,正痘尚嫌具多,況水泡乎?惟於手足,則如卒伍卑賤之屬,少見之而不為害,然亦脾虛之足徵矣。若至被單交片則為惡候,乃臭癢之漸也。向有凡瘡或破傷未痊,或初痊斑嫩,痘出叢集而化為泡者,由外因而致,非內病而無害也。

白話文:

水沒有土就會潰散,土堅實則順暢,這是自然道理。因為土是萬物的根本,而痘瘡的生長和成熟,都依靠脾胃化生氣血。如果先天體質虛弱,脾土受損,那麼運送氣血的器官就會失職,生化之機就會衰竭,氣血不足以充盈,於是土潰散、水浮起來,就會長出水泡。

然而一旦長出水泡,痘囊就會空虛,不會飽滿。有人說氣血過盛就會長出水泡,應該說是邪氣過於強盛衝擊身體而形成水泡。怎麼會是正氣充沛,無法驅逐毒氣轉化為膿液,反而出現水泡臭癢呢?也有人根據身體部位所屬五行來判斷,雖然看似有道理,但難免過於繁雜,不切實際。

總之,頭部是身體最重要的部位,胸部是接受氣息的地方,頸部是氣血出入的地方,背部是五俞穴所在,這些部位長出痘瘡都算多,更何況是水泡呢?只有手足部位,如同士兵一般地位低下,出現水泡並不會造成太大危害。但這也是脾虛的徵兆。如果水泡長到衣物交接的地方,就是不好的預兆,是臭癢加重的徵兆。

有些人身上有舊傷未愈,或者剛癒合皮膚還很嫩,痘瘡長出來就聚集在一起化成水泡,這是外在因素造成的,不是內在病變,無需擔心。

按古論泡之惡,與黑陷相類,外出內入,勢雖不同,而毒滯為害則一,蓋毒氣猛烈,反成郁遏,極則衝突平陷之處,郁遏之處也。水泡之所,衝突之所也。熱毒內伏,驅逐津液先行耳,內宜逐毒松血,外以銀針刺破,出其紫血,以芫荽酒調宮粉塗之。

白話文:

根據古籍記載,水泡的危害,與黑陷相似,雖然外顯與內在的表現形式不同,但都是毒氣滯留所致。由於毒氣猛烈,反倒造成郁遏,最嚴重時會衝擊平陷之處,而郁遏之處正是水泡形成的地方。這是因為熱毒內伏,驅逐津液先行所致。內服需以逐毒松血之藥物治療,外用銀針刺破水泡,排出紫血,並以芫荽酒調和宮粉塗抹患處。

2. 論乾枯陷伏倒靨等症

夫痘色乾紅,紅後必變紫,紫必變黑,黑必變枯陷,此血熱毒滯而行,乃內熱漸變,一定之機也。治者,於乾紅之時,急宜解散涼血,退熱清利,此頂雖平陷,不可以氣虛而用參耆補劑,否則,氣盛而血愈乾涸矣。丹溪曰:瘡乾者,宜退火止用輕劑,荊芥、升麻、乾葛之類是也。

更有所謂陷伏倒靨者,其形略似,其症不同陷伏者,有因胃本虛弱,不能使陽氣以副榮衛,故出而無氣血以應之,是欲出而覆沒,斑暈白色,或黑,大便自利,小便不赤而不能食,或倦,或嘔,四肢散厥,因內虛不能由者,此為陷伏也。當用辛溫之藥,令其胃暖,榮衛無滯,自然出矣。

白話文:

痘疹顏色乾燥發紅,紅色之後必定轉為紫色,紫色必變黑色,黑色必變枯陷,這是因為血熱毒素停滯而運行所致,是內熱逐漸變化,一定的機制。治療時,在乾燥發紅的時候,要趕快使用清熱涼血的藥物,退熱清利,雖然痘疹表面平坦或凹陷,但不能因為氣虛而使用人蔘、黃耆等補氣藥物,否則,氣盛則血更加乾燥枯竭。丹溪先生說:瘡瘍乾燥,應該退火止用輕劑,荊芥、升麻、葛根等藥物就是如此。

另外還有一種叫做陷伏倒靨的痘疹,形狀雖然相似,但症狀不同。陷伏者,是因為脾胃原本虛弱,無法使陽氣輔助榮衛,所以痘疹出現時,沒有氣血應和,想要冒出卻又覆沒,斑點顏色發白或黑色,大便稀溏,小便不紅且食慾不振,或感到疲倦,或嘔吐,四肢發冷,這是因為內虛無法推動所致,這就是陷伏。應該用辛溫的藥物,讓脾胃溫暖,榮衛無阻,自然就會冒出來。

如理中湯、活血散、木香異攻散之類,皆可審投也。倒靨者,痘點既出,外被風寒所感,致使肌竅復閉,氣血凝澀,身痛微厥,大小便秘,痘痕不長,或黑紫,或平潤是皆所謂倒靨也,宜急溫肌,發散風寒,如參蘇飲、小柴胡湯,或加紫草、蟬蛻、殭蠶之類,溫散風寒,則熱氣自然流通,而痘必復長矣。更有熱邪干滯,二便不通,腹滿喘急,熱甚譫語,黑陷焦紫者,治宜下之。

白話文:

像理中湯、活血散、木香異攻散這類藥方,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
所謂「倒靨」,是指痘疹已經長出,卻因為外感風寒,導致毛孔閉塞,氣血凝滯,出現身體疼痛、輕微昏厥、大小便不通暢,痘痕不生長,或是發黑發紫,或是平滑等情況。這種情況需要緊急溫暖肌膚,散發風寒,例如參蘇飲、小柴胡湯,或加入紫草、蟬蛻、僵蠶等藥物,溫和地散發風寒,就能使熱氣自然流通,痘疹重新生長。

如果出現熱邪阻滯,大小便不通,腹部脹滿,呼吸急促,發熱嚴重神志不清,痘疹發黑凹陷,呈焦黑色或紫黑色,則需要用瀉藥來治療。

下後而氣冷寒戰者,凶;氣若溫平者,吉;甚若黑陷乾枯而舌黑者,不治。至於痘之黑點者,是毒不宜散也。蓋血載毒,上參陽位,陽不足,陰往乘之,氣不蓄血,血亦不榮,漸致枯黑,宜以保元湯加歸、芎、肉桂,提補其氣,則毒發而變黃。若不為鼓舞宣發,則火鬱在內,譬諸炒豆,火微則黃而熟,以其存潤勢也。

火盛則暴而黑,其火性猛烈,莫之御也。火久則焦而槁,濕潤之體無可復矣。

痘之名塌者,其形平而不竄,因氣血不能交馳而鼎峻之功已虧,真元不得翕聚,而充灌之勢不至,故平塌而不飽滿也。更名之陷者,其體深而危,因元氣虧損,而邪火侵侮於中,囊殼潰爛而真漿未灌於內,故坑陷而不能振壘也。此總是元氣虛弱,不能拘制其血,以載毒出表,遂使血離而不附,氣亦散而不聚,雖起而不飽滿,故名為陷。

白話文:

病人發病後,如果感到體寒發冷,預後不佳;如果體溫正常,預後良好。如果舌頭黑而乾燥,則病情嚴重,無法治癒。至於痘疹出現黑點,表示毒素無法散發。這是因為血液中含有毒素,上行至陽位,陽氣不足,陰氣趁機入侵,氣血不流通,導致血液失去滋養而逐漸變黑,應該使用保元湯加入當歸、川芎、肉桂來補氣,這樣毒素才能發散而轉為黃色。如果沒有及時促進毒素發散,毒火就會鬱積在體內,就像炒豆子一樣,火小則豆子會變黃而熟透,因為還保留著水分;火大則豆子會迅速變黑,因為火勢猛烈,無法控制;火長時間燃燒,豆子就會焦枯,水分完全消失。

痘疹凹陷,形狀平坦,沒有突起,是因為氣血不能互相交匯,而導致鼎立的能量不足,真元無法凝聚,無法充盈痘疹,所以平坦凹陷,不飽滿。痘疹稱為陷,是因為痘疹深陷而危險,這是因為元氣虧損,邪火入侵體內,痘囊破潰,但真漿沒有灌注到裡面,所以坑坑窪窪,無法恢復。總而言之,這些都是元氣虛弱,無法控制血液,將毒素輸送到體表,導致血液分離不附著,氣血散亂不凝聚,雖然長出痘疹,但卻不飽滿,所以稱為陷。

氣虛極而不能拘血,血不受拘而載毒以出,故名為塌,塌與陷似同而實異,陷則中陷而不起,根窠猶在;塌則平塌無痕,或有痕而無根也。有為陷塌者,未滿而塌也。有為倒塌者,滿而後塌也。有為頂陷者,根窠既立,真元虛弱,不能續其後來之氣,銳勢萎頓也。有為黑陷者,是氣不能蓄血以養,且兼毒滯而血乾也。

有為血陷者,是衛氣不足,而榮血過盈,氣不拘化成漿而中止也。有為白陷者,氣既不足,血因衰弱,氣血兩虧,毒無由解,故久則陷而為白也。有為灰陷者,氣血衰弱,內外兩虧,外如蠶種,空殼無漿,或虛有根窠,內含清水而為不治也。然丹溪曰:爐灰白色者,人果知為虛寒矣。

白話文:

氣虛弱到極點,無法約束血液,血液不受約束,便帶著毒素外溢,因此稱為塌陷。塌陷和陷落雖然看起來相似,但實際上並不相同。陷落是指內陷而無法抬升,根基仍然存在;塌陷則是指平坦無痕,或者有痕跡但沒有根基。有些情況是陷落後才塌陷,尚未滿盈就塌陷了。有些情況是滿盈後才塌陷,充滿之後才塌陷。有些情況是頂端陷落,根基雖然立著,但真元虛弱,無法延續後續的氣息,銳氣衰敗。有些情況是黑色陷落,這是因為氣血無法蓄積血液來滋養,又伴隨著毒素滯留,導致血液乾涸。

有些情況是血陷,這是因為衛氣不足,而營血過盛,氣無法約束轉化成漿液而停止。有些情況是白色陷落,這是因為氣不足,血液也衰弱,氣血雙虧,毒素無處化解,所以久而久之就會陷落變成白色。有些情況是灰色陷落,這是因為氣血衰弱,內外兩虧,外觀像蠶繭一樣,空殼無漿,或者虛有根基,內含清水,無法治療。但丹溪說,爐灰是白色的,就知道這是虛寒的表現。

又須看其靜者,怯者,果為寒論。如勇者。燥者,焮發者,此又當為熱看,不可概例也。有為毒陷者,是血與毒相逐,氣弱不能拘化,乃凝結而不榮,乾枯而不潤也。有為倒陷者,七日之後,根窠發足,漿滿光榮,或因風寒乘虛外襲,氣血凝泣,毒乃內攻,或吐瀉煩渴,氣血津枯,膿漿退去,毒因內陷。總之,未有不因於虛也。

更宜於虛之中,察其皮薄色白,方為真虛,若囊厚色蒼,此為毒氣壅遏,不能外達,根不松發而名為毒絆耳。若從虛治,益增塌陷。至於黑者,乃火之死也。蓋色之繁紅焦紫者,由於火之所致,然力窮乃止,故熱則紅,滯則焦,極則黑,猶之火活則色紅,火死則色黑,曰變黑歸腎者,言毒氣歸腎也。

白話文:

觀察病人的狀態,如果病人性格怯懦,體質偏寒,就應當考慮寒證。而如果病人性格勇猛,體質偏燥,或者出現發熱症狀,就應當考慮熱證,不能一概而論。有些病人是因為毒素入侵,導致血液與毒素相互糾纏,氣血虛弱無法將毒素化解,於是毒素凝結,導致身體不榮潤,變得乾枯。還有一些病人是因為毒素內陷,在病發七天後,病灶部位開始出現紅腫,膿液充盈,可能是因為風寒乘虛而入,導致氣血凝滯,毒素內攻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口渴等症狀,氣血津液枯竭,膿液退去,毒素最終內陷。總之,所有病症都與虛弱有關。

更應該注意的是,在虛弱的基礎上,如果病人皮膚薄且顏色蒼白,才是真正的虛弱。如果皮膚厚實且顏色發青,則是毒氣阻塞,無法外達,病灶部位沒有鬆軟,稱為毒絆。如果從虛弱的角度治療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至於皮膚呈現黑色,則是火氣耗竭的表現。因為紅色、紫色等顏色都是由火氣導致,但火氣耗竭後就會停止。所以,熱則紅,滯則焦,極則黑,就像火旺的時候顏色是紅色,火滅的時候顏色是黑色一樣。所謂“變黑歸腎”,指的是毒氣歸入腎臟。

凡內而不出者,謂之伏。外而復入者,謂之陷。痘瘡有黑陷者,其症有四,一則因感受風寒肌竅閉塞,血凝不行而黑陷者,必身體疼痛,四肢微厥,斑點不長,或變黑色,或青紫癮疹者,此為倒伏也,治宜溫肌發散,則寒邪自去,熱氣復行,其斑自長矣。

二則因毒氣大盛,內外蒸榮,是以毒復入里而黑陷者,必心煩狂燥,氣喘妄言,如見鬼神,大小便閉,渴而腹脹者,此為倒陷伏也,治宜大利之,以瀉膀胱之毒,令其陽氣復還,脾胃溫暖。然服後而身熱氣溫能食者,是脾強勝腎,毒雖盛而裡氣強,足以續其後來,故能驅毒達外,其陷者,當自復出,可治之兆。若加以寒戰而身冷汗出,耳尻反熱者,死。

白話文:

內在的病氣無法發散出來,稱為伏;外在的病氣又往內部侵襲,稱為陷。痘瘡出現黑色凹陷,有四種情況:

第一種是因感受風寒,毛孔閉塞,血液凝滯不通而造成黑色凹陷。這種情況會伴隨身體疼痛、四肢微涼、疹子不長或變成黑色、青紫色蕁麻疹等症狀,稱為倒伏。治療應以溫熱肌膚、發散寒邪為原則,寒邪消散,熱氣恢復流通,疹子就會自然長出來。

第二種是毒氣過盛,內外交煎,毒氣又侵入內部而造成黑色凹陷。這種情況會伴隨心煩意亂、神志不清、呼吸急促、胡言亂語、像看見鬼神一樣、大小便不通、口渴腹脹等症狀,稱為倒陷伏。治療應以利水排毒為主,瀉除膀胱的毒氣,使陽氣回升,脾胃溫暖。如果服用藥物後,身體發熱、氣溫和、能吃東西,代表脾氣強盛,腎氣不足,雖然毒氣盛,但內在氣力充足,可以繼續抵抗毒氣,讓毒氣發散出來,黑色凹陷會自動恢復,是可以治療的。如果服用藥物後,出現發冷、出冷汗、耳廓反熱等症狀,則會死亡。

三則因內虛,而不能使陽氣以副榮衛,是以出而覆沒,其點白色,或有黑色者,其人必不能乳食,大便自利,或嘔,或厥,蓋此是胃虛內弱而不能出,乃為陷伏也,治宜溫中之劑,令其胃暖而榮衛復行,則當自出矣。更有因誤下之後,是以毒氣入里而黑陷者,亦宜先為溫養其里,後以桂枝、葛根疏解其表,則自出矣。

四則因被房室等穢惡氣沖觸而黑陷者,急宜紫草、殭蠶、當歸、紅花、穿山甲、蟬蛻、甘草、生地之類,外用熏解可也。然按古方,凡治黑陷俱用穿山甲,取其穿腸透膜善走竄也。用人牙者,牙乃骨余,可發腎毒也。但二物借為嚮導施治,則若單用之無益也。然有用燒人糞者,以其善解疫毒,痘乃時疫所感,故用之加入發表和中,解毒湯中最妙。

白話文:

第一種情況是因為內在虛弱,導致不能補充體內的陽氣來輔助營衛,因此體力減退,面色可能出現白色或者黑色。這種人很可能會出現飲食減少,大便稀溏,或者嘔吐,甚至昏厥的情況。這是因為胃部虛弱,內力不足,導致能量不能正常輸出,陷入了一種潛藏的狀態。治療上應使用溫和的藥物,讓胃部感到暖和,營衛系統恢復正常運作,這樣身體就會逐漸康復。

第二種情況是因為過度使用藥物導致體內毒素進入體內,造成黑色的沈積,這種情況也需要先進行內養,然後使用桂枝、葛根等藥物來疏通表皮,讓毒素排出。

第三種情況是因為受到不潔環境或是性行為等污染的影響,導致體內出現黑色的沈積。這種情況需要使用紫草、僵蠶、當歸、紅花、穿山甲、蟬蛻、甘草、生地等藥物進行外部薰蒸和治療。按照古法,治療這種情況通常會使用穿山甲,因為它能穿透腸壁和膜壁,迅速流動。使用人牙治療的原因是牙齒是骨骼的殘留部分,會引起腎臟中毒,但這種方法需要配合其他藥物一起使用纔有作用。有時候也會使用燒過的人的糞便,因為它能解開疫病和毒性的影響,對於出現在特定季節的痘疹,這種方法尤其有效。

請注意,這些信息僅供參考,實際的診斷和治療應該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。

伏者,毒蓄於裡而不出也。陷者,毒出而復陷入也。然伏惟一症,而陷則有數種。如伏候見於見形之時者,其人瘡出之後,熱不少減,煩渴悶躁,此可見有伏毒而未盡出也。陷則見於見形之後。如血漸干而變黑者,謂之黑陷。如漿水未成,破損癢塌者,謂之倒陷。如膿成復化為水,不肯結痂者,謂倒靨。

倒靨者,亦陷之類也。如瘡黑色者,皆謂之黑陷,然黑陷謂之歸腎者,以腎屬水而色黑,為真臟色見也,故云不治。然此者,豈獨腎旺而奪權哉!本出血氣大虧,不能逐毒於表而枯萎耳。何世妄謂腎實,必欲瀉而使之更虛!不知人之一身,大言陰與陽,小言心與腎,即所謂真水真火也。痘瘡之火發於中,賴此一點真水以制其沖,苟或瀉之,則火無所制,本先拔矣。

白話文:

伏陷之症:

,是指毒氣積聚在體內無法排出。,是指毒氣排出後又再次回到體內。

只有一種症狀,但則有多種表現。

例如,伏毒的表現是在瘡瘍出現時,體內仍然有熱氣未消,患者感到煩躁、口渴、胸悶,說明毒氣尚未完全排出。

則出現在瘡瘍出現之後。例如:

  • 血痂逐漸乾涸並變黑,稱為黑陷
  • 膿液未完全形成,瘡口破損、發癢、塌陷,稱為倒陷
  • 膿液形成後又化成水,久久不結痂,稱為倒靨

倒靨也是的一種表現。

瘡瘍顏色發黑,都稱為黑陷。其中黑陷又稱為歸腎,是因為腎臟屬水,顏色偏黑,是人體內臟的本色。因此認為黑陷難以治療。

然而,黑陷並非單純因為腎氣旺盛而奪取了其他臟腑的功能。實際上是因為出血過多,導致身體元氣虛弱,無法將毒氣排出體外,最終導致瘡瘍潰爛。

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黑陷是由於腎氣過盛,就想要瀉腎以減弱腎氣。這是不明智的做法,因為人體是由陰陽共同組成,腎臟是陰,心臟是陽,就像水火相濟,缺一不可。

痘瘡是由於體內火氣過旺而引起,需要依靠腎臟的陰氣來制衡。如果過度瀉腎,就會導致陽氣失控,病情反而會加重。因此,不可輕易瀉腎。

況血之乾者,色必黑,出於火者,色亦黑,故《經》曰:火發而曛昧。本已水虛火實為害矣,豈堪復謂腎實瀉水為事耶!然紫黑陷者,乃血勢干滯,氣不能以運行,尚論虛中有餘之症,急治猶可復活,若陷至灰白者,乃元氣衰敗而不能以起發,血亦離散而不得以通貫,系不足之中更不足也,故多難療,若倒靨而痘出血不止者,名回陽泉,如犯胸脅之地,十難救一,惟在他處者,速覓胭脂胚加血竭一錢,俱燒存性,點上,其血收乾者,為愈。

白話文:

血液乾燥就會呈黑色,而由火氣導致的血液也呈黑色,所以經書上說:「火氣旺盛就會昏暗不明。」原本就是水虛火盛的病症,怎麼還能說腎氣充盈而瀉水呢?紫色發黑凹陷,是血液運行受阻,氣血無法流通,尚屬於虛中有餘的病症,及時治療還能挽回。如果凹陷到灰白色,就代表元氣衰敗,無法恢復,血液也散失,無法流通,是虛弱中的更虛弱,所以很難治療。如果出現倒靨(痘疹)且出血不止,稱為回陽泉,如果發生在胸脅部位,十個病人中只有一個人能救活。如果發生在其他部位,要趕快找胭脂胚和血竭各一錢,一起燒成灰,塗在患處,血液乾涸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