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7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7)
1. 論痛癢
諸痛為實,諸癢為虛。實者,邪氣實;虛者,正氣虛也。蓋瘡疹為火,火盛則痛,火微則癢,故常作痛者,此邪氣之實也。痘瘡之毒,發於皮毛肌肉之間,氣以束之,血以潤之,醞釀其毒以抵於化,在正氣周全而不捨,毒氣變化而未成,則鬱而作痛,此其常也。毒化膿成,其痛自己。
至於肉如刀割,膚如錐刺,大痛不止,叫號多哭者,此則皮傷肉,故不勝其毒,又痛之變,而為壞症也。常作癢者,此正氣之虛也。《經》曰:胃者,水穀之海,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,則藏於胃,以養五臟。
若胃氣既虛,則水穀不化,津液內竭,不能輸精於皮毛,氣失其衛,血失其榮,不能醞釀毒氣以至成,乃使毒氣浮沉隱伏,聚散倏忽,灼於皮毛,所以癢也,其治宜補氣血,和中托裡,其癢必已。若至瘙癢不止,爬搔破壞皮脫肉坑者,此毒氣內陷,正氣外脫,不旋踵而告受矣。
白話文:
疼痛通常代表實證,也就是外邪入侵,而搔癢則代表虛證,也就是正氣不足。實證指的是邪氣入侵太過旺盛,虛證則指人體正氣虛弱。瘡疹是火熱的病症,火氣旺盛就會疼痛,火氣微弱就會發癢。所以經常疼痛,說明邪氣入侵很嚴重。痘瘡的毒氣發於皮膚肌肉之間,靠著氣來束縛,靠著血來滋潤,慢慢醞釀毒氣,直到化解。如果正氣充足,毒氣未成形,就會鬱積在體內,造成疼痛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毒氣化膿後,疼痛會自行減輕。
至於肉像被刀割一樣,皮膚像被針刺一樣,疼痛難忍,不停地哭喊,說明皮膚和肌肉受損,無法抵抗毒氣,而且疼痛加重,演變成危重的病症。經常發癢,說明正氣不足。《經》書上說:「胃是水穀的海洋,六腑的根本。」食物進入口中,就會儲存在胃裡,用來滋養五臟。
如果胃氣虛弱,就會影響水穀的消化,津液也會不足,無法輸送到皮膚肌肉,氣就失去保護作用,血就失去滋養作用,毒氣無法正常化解,就會浮在表面,忽隱忽現,刺激皮膚,導致發癢。治療應該補益氣血,調理脾胃,增強抵抗力,搔癢就會消失。如果搔癢難止,抓破皮膚,甚至露出肉坑,說明毒氣深入體內,正氣外泄,很快就會危及生命。
然先痛後癢者,此常候也。蓋先則毒未解化,其火正盛,宜爾作痛,厥後膿成,毒解火氣漸微,宜爾作癢也。但痛癢俱不宜甚耳。
《經》曰:諸痛癢瘡皆屬心火。火熾則血熱,熱則乾涸,乾涸則氣滯。而作痛也。然初出時即痛者,是發未盡,而熱毒燎灼於肌膚也。既出稠密而痛者,是毒盛而血瘀滯也。六日以前多用發散,六日以後多用活血。因干滯而痛者,則以水楊湯浴之。至於痘瘡發癢,如能食而便堅者,邪氣內實,正氣外虛也。
倦食而泄瀉者,正氣內虛,邪氣外實也。更有火邪搏於肌膚之間,不能即出,以致燥灼腠理而癢者。亦有醉酒之人近炙,或衣被重複而發癢者。更有血方流行,而為風寒外束,故鬱滯而作癢者。總痘色紫赤,飲食能進,而氣血充足者,其癢屬血熱,治宜清涼解毒。如色不紅活,乳食不進,而氣血不足者,其癢屬虛寒。
白話文:
但是先痛后痒的,这是常见的症状。因为一开始毒素还没有化解,火气正盛,所以会疼痛。后来化脓了,毒素解了,火气逐渐减弱,所以就会发痒。不过疼痛和瘙痒都不宜过于严重。
《经》书上说:所有的疼痛、瘙痒和疮疡都属于心火。火旺就会血热,血热就会干燥,干燥就会气滞,所以就会疼痛。如果一开始就疼痛,说明病气还没有完全发出来,热毒正在灼烧皮肤。如果长出来的痘疮稠密而且疼痛,说明毒素很盛,血液瘀滞。六天以前多用发散的药物,六天以后多用活血的药物。因为干燥阻塞而疼痛的,可以用水杨汤洗澡。至于痘疮发痒,如果能吃东西而且大便坚硬,说明邪气内实,正气外虚。
如果厌食而且腹泻,说明正气内虚,邪气外实。还有一些人,火邪在皮肤之间搏斗,不能及时发出来,导致燥灼腠理而发痒。还有的人,喝醉酒靠近火烤,或者衣被过多而发痒。还有的人,血气正流行,却被风寒外束,所以郁滞而发痒。总之,如果痘疮的颜色是紫红色,饮食能进,而且气血充足,那么发痒是属于血热,治疗要用清凉解毒的药物。如果颜色不红活,乳食不进,而且气血不足,那么发痒是属于虚寒。
然胃主肌肉,又為氣血之源,故治並宜調脾進食,活血勻氣,則免癢塌之患。總而言之,痛為實,癢為虛;熱微則癢,熱甚則痛;痛癢皆屬於火,而虛實大有不同矣。
虛則為癢,痛則為實者,大概言之也。空則必癢,癢則必塌,理勢之必然也。但焦紫與灰白,其症將危,勢必俱癢。可見氣虛者作癢,而血熱者亦作癢,故貴治者於起脹之日,如血熱者,先為清熱涼血;氣虛者,先為補中益氣,則自無此患,如待症成,而後治之,必難愈矣。
然其人能食,或大便堅,抓破之處,復灌成膿,其無痘處,又出一番,大小不一,是雖盡破,尚可救治,若瘙癢之時,其人顛倒悶亂,抓破之處,不復灌成膿水,或成坑窟,或即乾黑,或皮自脫,又兼嗆水嘔食,水漿不進,泄瀉失音,寒戰咬牙,手足厥逆,腹脹啼叫,是皆死症也。然在初見黏而遍身癢者,此邪氣欲出,因皮膚閉密,其火遊移往來,故癢也。
白話文:
胃主肌肉,又是氣血的來源,所以治療時應調和脾胃,促進飲食消化,活血化瘀,使氣血運行通暢,就能避免皮膚癢、塌陷的問題。總之,疼痛屬於實證,癢屬於虛證;輕微的熱證會引起癢,嚴重的熱證則會引起疼痛;疼痛和癢都屬於火證,但虛實狀況卻大不相同。
虛證則表現為癢,實證則表現為痛,這是大概的說法。身體空虛就會發癢,癢就會導致皮膚塌陷,這是自然規律。如果出現焦黑或灰白色斑點,症狀危急,勢必都會發癢。可見氣虛會發癢,血熱也會發癢,所以治療時應在起疹之初就針對病因治療:血熱者,先清熱涼血;氣虛者,先補中益氣,這樣就能避免這種情況。如果等到症狀加重才治療,就很難治癒。
如果病人能吃東西,或者大便乾燥,抓破的地方形成膿包,沒有長痘的地方又出現新的疹子,大小不一,即使所有疹子都破了,還是可以救治。如果發癢時,病人神志不清,抓破的地方沒有形成膿水,或者形成坑洞,或者乾枯發黑,或者皮膚自動脫落,還伴隨嗆水嘔吐,無法喝水,腹瀉失聲,寒戰咬牙,手腳冰冷,肚子脹痛啼哭,這些都是死症。但是,如果在剛開始時只是黏膩發癢,而且全身都癢,這是邪氣想要發散,因為皮膚閉塞,火氣在體內遊走,所以才會發癢。
引與傷寒太陽病身癢汗不出者同治法,宜使腠理開通,則邪氣得泄,痘起而癢自去,所謂火鬱則發之義也。若膿灌已成,勢將收斂而癢者,是邪氣將散,正氣欲復榮衛和陽,故知癢也。
此與諸瘡癤類,將痊而癢者相同,不須憂慮,但謹記之,勿令搔破液潰,揚起壯灌漿,當血化為水,水為成膿之時,其毒未化,而渾身瘙癢,爬搔不寧者,此為惡候,是與傷寒陽明經痛皮中如蟲行者同論。此所謂虛風外搏,邪氣內強也。有痂落後而疤痕癢者,因榮血耗損,皮膚乾燥,是以浮火遊行,火甚則痛,火微則癢耳,治宜清火滋陰為主。大抵出形而皮肉紅豔,起發而皮嫩多水者,其後必然癢塌,不可不預為調理也。
白話文:
治療長疹發癢卻出不了汗的患者,方法跟治療傷寒太陽病發癢不出汗相同,要讓毛孔暢通,邪氣才能排出,痘疹才會長出來,癢也會自然消失,這就是「鬱火則發」的道理。如果已經化膿,痘疹將要消退而發癢,這是邪氣將要散去,正氣要恢復營衛和陽氣,所以才會癢。
這和各種瘡癤將要痊癒而發癢的情況一樣,不用擔心,只要記住不要抓破流出膿液,揚起瘡毒,當血化為水,水化為膿時,毒氣還未化解,全身奇癢難耐,抓撓不安,這就是不好的預兆,跟傷寒陽明經疼痛,感覺皮膚裡有蟲子在爬一樣,這是「虛風外搏,邪氣內強」的表現。痘疹結痂脱落後留下的疤痕發癢,是因為營血損耗,皮膚乾燥,導致虛火遊走,火氣盛則痛,火氣弱則癢,治療應該以清火滋陰為主。總之,痘疹長出來時,皮膚紅潤光亮,長出後皮膚細嫩多水,之後必定會發癢,不可不預先調理。
然癢塌二症相因,故塌者,未必不癢,癢者,未必水塌。不塌而癢,癢可治也;不癢而塌,塌可治也;塌癢並作者,定然難療。至若爬破,如湯火泡者,不治。並氣離血散,陷塌發癢而無膿者,不治。
白話文:
然而癢和塌這兩種症狀相互關聯,所以有塌症的不一定沒有癢感,有癢感的也不一定就有塌症。如果不塌只癢,那癢是可以治療的;如果不癢只有塌,那塌也是可以治療的;但如果塌和癢同時出現,那就肯定難以治癒了。至於那些抓破後像熱湯或火燙起泡的情況,是無法治癒的。同樣的,如果氣血分離散失,導致皮膚塌陷並且癢痛卻沒有膿液的情況,也是無法治癒的。
2. 論身痛
《經》曰:諸寒為痛。又曰:痛則為實。是故內快外痛,為外實內虛;外快內痛為內實外虛。然痘瘡身痛者,是或皮厚肉密,外寒相搏,或熱毒內作,更或血虛不能榮養者有焉。大抵熱毒未盡時者,是血氣凝滯毒壅而作痛也。既盡時者,是血虛而熱燥也。若遍身如齧而色黑者,是毒氣壅滯,血凝而危也。如自利不食者,不治。
痢者,濕熱鬱於腸胃,有傷氣血而成也。痘以氣血為主,二者咸傷,痘何賴焉?治法赤用四物湯為主;白用四君子湯為主;赤白相兼者,合而用之。腹痛者,倍加當歸,芍藥;後重者,內加木香理氣;赤久不愈者,則加阿膠、黑乾薑;日久不愈者,則加黃耆、炙乾姜;外感者,則加小柴胡發散;小便澀者,則加木通、澤瀉,此治痘痢之大略也。但痢最難捷愈,若非痘之有定期也。
白話文:
經書記載,所有寒氣都會引起疼痛,疼痛就代表實證。所以,內部舒服而外部疼痛,是外實內虛;外部舒服而內部疼痛,是內實外虛。然而,長痘瘡身體疼痛,可能是皮膚厚實、肉質緊密,外寒相搏,也可能是熱毒內生,更可能是血虛不能滋養。總之,熱毒未消時,是血氣凝滯、毒氣阻塞而疼痛;熱毒消退後,是血虛而燥熱。如果全身像被蟲咬一樣、顏色發黑,是毒氣阻塞,血凝固而危急。如果腹瀉、不思飲食,就無法治療。
痢疾是由於濕熱鬱結於腸胃,損傷氣血而引起的。痘瘡以氣血為本,兩者都受損,痘瘡如何能好?治療方法,以紅色痘瘡用四物湯為主,白色痘瘡用四君子湯為主,紅白相兼者,則將兩者合在一起使用。腹痛者,增加當歸、芍藥的用量;排便困難者,加入木香理氣;紅色痘瘡久治不愈者,加入阿膠、黑乾薑;久病不愈者,加入黃耆、炙乾薑;外感者,加入小柴胡發散;小便澀者,加入木通、澤瀉。這就是治療痘瘡和痢疾的大概方法。只是痢疾最難快速治癒,如果不是因為痘瘡有特定的時限,就更難了。
且外膿內痢,表裡俱虛,元氣易陷,故宜以治痘為主,大用參耆補托,兼用升提,毋使元氣下陷,毒氣內攻。若專以尋常治痢之法,行氣和血,則毒反假藥勢,內陷於陰,何能充達在表成功!況有跡之疾病未除,而無形之元氣先竭,則痘不待痢痊而先斃矣。且世間似痢非痢者多,以青皮、檳榔而致斃者,不可勝舉!
白話文:
如果同時出現外在膿腫和內在痢疾,表示身體表裡都虛弱,元氣很容易衰敗,所以應該以治療痘症為主,大量使用人參、黃耆補益元氣並防止氣血下陷,同時輔以升提之藥,避免元氣下陷,毒氣內攻。若只用一般的治痢方法,行氣和血,則毒氣反而藉藥勢內陷陰分,怎麼可能表裡都治好?況且,有形的病症還沒清除,無形的元氣先耗盡,痘症還沒痊癒就可能死亡。而且,世間許多看似痢疾的病症,其實是因青皮、檳榔等藥物而導致死亡的,不勝枚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