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6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6)

1. 噯氣噁心

噯氣者,多因胃虛窒塞,氣不升降,過極則展舒,而濁氣上出於胃也。有因食物停胃而夾酸臭者,治宜消食,推揚穀氣。有因胃中滯氣不舒,而無酸臭者,治宜行氣調胃和中。有因痘毒未出,火邪在內萌動所致者,治宜發痘。有因既出之後,而熱毒猶鬱於中,欲發不得發而然者,此宜清胃。

若夫噁心乾嘔,其候雖近,其寒實深,蓋衝任虛火上衝,犯於清道,乃臟敗毒攻之惡候也。

白話文:

[噯氣噁心]

噯氣的情況,大多是因為胃部虛弱,導致食物堵塞,氣體無法正常上下運行,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,身體會自然排出胃中的渾濁氣體。有的是因為食物停留在胃中未能及時消化,混合著酸臭的味道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幫助消化,促進食物氣味的散發為主。有的是因為胃中有氣體滯留,導致不適,但並無酸臭味道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疏通氣機,調理胃部功能,達到和中效果為主。有的是因為痘瘡毒素未完全排出,體內火氣旺盛,導致噯氣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促進痘瘡的成熟與排毒為主。有的是痘瘡已經爆發後,但熱毒仍然在體內積聚,想要排出卻又無法順利排出,導致噯氣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清熱解毒,調理胃部為主。

至於噁心乾嘔,雖然症狀看起來和噯氣相似,但實際上體內的寒氣更為嚴重。這是因為體內虛火上沖,影響了體內正常的生理功能,這是一種臟腑功能衰弱,毒素攻襲的不良症狀。

以上是對噯氣和噁心乾嘔的相關解釋與治療建議。

2. 喘急

夫喘而加急,無問朝候見之,此為惡症。然有虛實之分,如氣微息短無力者為虛;如聲粗大,氣粗且長者為實。蓋肺居氣之至高,喜清虛而不受室礙,若邪氣相干則竅壅塞而發喘。然有中氣不足者;有肺氣將絕者;有痘毒未出,梟炎上攻者;有痰涎緊並者;更有飲食倍傷,氣壅於肺者;有卒犯風寒而外束者;有大便久閉而內逆者;有因瀉後而元氣下陷者;虛火上壅者:有因吐後陽虛,不能按納陰火,火逆上衝者;有因過補無補,虛氣無依者。種種諸因,並宜分源異治可也。

至如瀉利不已,腹脹煩燥,汗出如油,發潤作喘者,不治。總之,多因梟毒煽烈,玄池耗灼,肺火輸降,火自升迫,喘斯作矣。

白話文:

對於「喘急」的情況,如果呼吸困難且急促,無論何時出現,這都是一個嚴重的症狀。然而,這種情況可以分為虛證和實證兩類。如果呼吸微弱、短促且無力,那就是虛證;如果呼吸聲音粗大,且氣息粗重且長,那就是實證。

肺位於人體最高的位置,它喜歡清靜,不應受到阻礙,一旦有異常的氣流乾擾,就會導致呼吸道堵塞,進而引發喘息。但也有許多其他可能的原因:如中氣不足;肺氣將盡;痘疹毒素未完全排出,導致熱氣上攻;痰液堵塞;過度飲食,造成肺部氣滯;突然遭受風寒;長期便祕,內氣逆反;瀉後導致元氣下陷;虛火上升;嘔吐後導致陽氣虛弱,無法控制陰火,使火氣上衝;或是過度進補反而無益,虛弱的氣體無所依附等各種原因。對於這些不同原因造成的喘息,應當根據其根源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。

然而,如果出現持續性腹瀉,腹部膨脹煩躁,汗水像油一樣流出,皮膚發亮且伴有喘息,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。總的來說,大多數情況是由於毒素過盛,體內陰液耗損,肺火下降,火氣自行上升逼迫,才會導致喘息的發生。

3. 咳嗽

夫咳嗽之所以累人者,以其難於立止也。然欲治肺而止嗽,則益害肺而嗽愈甚,蓋肺受病而咳嗽者,必有因以迫之,治其因則嗽自愈。若不詳所自,而徒事於肺,則氣無所歸,或邪無所散,肺愈苦而咳嗽愈甚矣。如痘初咳嗽者,因痘瘡挾君相二火,上熏於肺,肺葉焦舉。故氣逆而咳者,有聲無痰之謂也。

若脾虛不能運化而生痰,痰生則嗽,嗽者,無聲有痰之謂也。治法無痰要有痰,有痰要無痰。可見,治咳又難於治嗽也。在發熱之時,先有咳嗽之症者,此為外感風邪之故,治宜疏散。在將發瘡痍之時者,是火邪欲達之故,治宜托痘。既見咳嗽更增者,是喉嚨有痘,故淫淫如癢,習習如鯁,治宜利咽。

若灌漿而咳者,是肺氣虛弱,治宜參耆甘桔之類。若靨後而猶咳者,是肺逆不收,治宜潤肺清毒。若落痂後而多嗽者,治宜滋肺化痰,更有身熱而咳嗽連聲鼻血者,是餘毒在肺也,治宜清熱解毒,有因久嗽陰虧,痰水黏滯,氣不升降,兩脅刺痛者,治宜養陰清肺,使痰氣流通,而癰咳俱愈也。至若聲如水雞聲者,如拽鋸者,口中痰涎膠塞者,並皆不治。

白話文:

關於咳嗽讓人疲憊不堪的原因,在於它很難立即停止。然而,想要通過治療肺部來停止咳嗽,反而會傷害肺部,使得咳嗽更加嚴重。因為肺部受病而引發咳嗽,必定有其原因在推動,找到並解決這個原因,咳嗽自然就會痊癒。如果不清楚咳嗽的真正原因,只是一味地針對肺部治療,那麼氣息就沒有地方去,或者病邪無法散去,肺部會越來越辛苦,咳嗽也會越來越嚴重。

例如,出疹初期的咳嗽,是因為疹子挾帶著心火和肝火,上燻肺部,導致肺葉乾燥,因此氣息逆流而引起咳嗽,這種咳嗽是有聲音但無痰的。

若是脾虛無法正常運化食物而產生痰液,痰液多了就會引起咳嗽,這種咳嗽是無聲音但有痰的。治療的原則是,無痰的要讓它有痰,有痰的要讓它無痰。由此可見,治療咳嗽比治療有痰的咳嗽還要困難。

在發燒的時候,如果先出現咳嗽的症狀,這是因為受到外界風邪的影響,治療應以疏散風邪為主。在即將長出疹子的時候,這是因為體內的火邪想要排出,治療應以幫助疹子成熟為主。如果咳嗽持續加重,這可能是喉嚨裡有疹子,所以會感覺到像被細小物體刺激的癢感,治療應以舒緩喉嚨為主。

若是疹子開始成熟階段而咳嗽,這是肺氣虛弱的表現,治療應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桔梗等藥材。若是在疹子消退後還持續咳嗽,這是肺氣逆亂未恢復,治療應以滋潤肺部,清除殘餘毒素為主。若是皮膚癒合後,仍然咳嗽不止,治療應以滋潤肺部,化解痰液為主。

更有甚者,身體發熱並且連續咳嗽,甚至有鼻血的情況,這是因為肺部還有殘餘毒素,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。有些是因為長期咳嗽導致陰虛,痰液黏稠,氣息不順暢,兩側肋骨刺痛,治療應以滋養陰氣,清理肺部,使痰液和氣息流通,這樣咳嗽和胸痛都會痊癒。

至於那些咳嗽聲音像是水雞鳴叫,或者像是拉鋸聲,口中有大量黏稠痰液,這些情況都是難以治療的。

4. 厥逆

夫痘之際,頭面宜涼,手足宜溫,反此則為逆矣。至於厥則更甚於逆而乃冷也。逆則陽氣衰,厥則陰氣勝,頭乃諸陽氣之會,痘毒之氣上蒸,故溫也。足冷者,是陰陽之氣下絕也,不治。蓋四肢屬脾,而脾又統周身,為諸陽之本。如指頭微寒,則陽氣衰,夫陽氣起於十指之端也。

若足心冷則陰氣勝,陰脈集於足下而趨於足心也。然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者,此熱深厥亦深,火極似水,乃陽毒內陷也。若灰白頂陷,吐瀉兼併而厥逆者,此元氣虛憊,陰陽不接也,總皆惡候。若手足冷而曾多吐瀉者,此脾臟虛怯也。四肢皆稟氣於胃,脾胃氣弱,不得至於經耳。

若在痘未出時,則於發表之內,當兼和中,不可單行發表以致復虛胃氣,至若陽氣虛寒而飲沸不熱者,則急投參附重複,蓋覆使陰返陽回而自順矣。如陽氣大脫足冷過膝者,不治。

痘中厥冷者,多因毒氣鬱遏於內,而元氣不得行諸中外,是以致表無陽也,宜理中湯加減服之。然有陰陽二症,凡二便俱秘,煩躁狂妄,腹脹喘渴者為陽厥,宜疏利以宜發陽氣。如嘔吐自利,陽氣欲脫者,為陰厥,治宜溫補,以追復元陽。大抵暴得非陰,久病非陽,蓋胃傷則生風嘔吐,脾傷則生風厥逆,多屬脾宮無陽而四肢無以稟受也。

白話文:

關於長痘疹的情況,正常來說,頭部和麪部應該保持涼爽,手腳則應保持溫暖。如果狀況相反,就是逆常現象。而厥逆則比逆常更嚴重,是因為身體出現了寒冷的症狀。逆常表示體內的陽氣衰退,厥逆則表示陰氣過盛。頭部是各陽氣匯聚的地方,痘疹的毒素導致體溫上升,所以頭部會感到溫暖。如果腳部冰冷,這表示陰陽氣息在下部斷絕,這是無法治療的。因為四肢屬於脾臟所管轄,而脾臟又統管全身,是所有陽氣的根本。如果手指稍微感到寒冷,這表示陽氣正在衰退,要知道陽氣是由手指末端開始的。

如果腳底冷,則表示陰氣過盛,因為陰脈會在腳底聚集並向腳心流動。然而,如果出現焦黑、煩渴、突然的沉悶、喘息急促並伴有厥逆的現象,這表示體內熱度高,厥逆的程度也會更深,因為火氣太旺,表現出來像水一樣的寒冷,這表示陽毒已經侵入體內。如果痘疹灰白、凹陷,伴有噁心、腹瀉及厥逆,這表示元氣虛弱,陰陽無法相連,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。如果手腳冰冷且常有噁心、腹瀉的症狀,這表示脾臟虛弱。四肢的氣血都來自胃部,如果脾胃功能弱,那麼氣血就無法流通到經絡中。

如果痘疹還未爆發,治療上應在散發體內熱毒的同時,也要調理脾胃,不能只是一味地排毒,這樣會導致胃氣更虛。如果因為陽氣虛弱,即使喝熱水也無法感到溫暖,應立即服用人參和附子等補藥,用以恢復陰陽平衡,讓身體自然回歸正常。如果陽氣大量流失,腳冷至膝蓋以上,這是無法治療的。

痘疹伴隨厥冷,通常是由於毒素在體內過度積累,導致元氣無法在體內外循環,因此表面看起來沒有陽氣,可以服用理中湯加減來治療。但需注意的是,厥冷可能由陰或陽兩種情況引起。如果大小便不通,且有煩躁、幻覺、腹部脹滿、喘息、口渴等症狀,這是陽厥,應通過疏通和發汗來恢復陽氣。如果伴有噁心、腹瀉且陽氣即將喪失,這是陰厥,治療上應採用溫補的方式,以恢復元氣。一般來說,突然發作的厥冷多不是陰厥,長期患病的厥冷多不是陽厥。因為胃部受損會導致噁心,脾臟受損會導致厥逆,這大多表示脾臟缺乏陽氣,四肢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。

5. 中風

夫痘症熱極生風,亦如中風之狀,或手足腰項強急,或目視牽引,口張舌強,治宜俱用參蘇飲之類,痘出熱解,而風自己,若在起脹成漿之後而見者,則為氣血兩虛,虛風內鼓,危之症也,惟峻補氣血,或能救之。

白話文:

關於中風的情況,就像是因為高燒到極點而引發風邪,其症狀可能包含手腳、腰部或是頸部的僵硬緊繃,或是眼睛視線不正常,口部張開且舌頭活動困難。對於這種情況,我們通常會使用像參蘇飲這類的藥方來治療。一旦疹子出現且體溫下降,風邪就會自然消散。

然而,如果這些症狀是在疹子開始膨脹形成膿包後纔出現,那通常代表身體的氣血已經雙雙虛弱,這是因為體內虛弱導致風邪侵襲,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病症。對於這種情況,我們只能採取強烈的補氣補血療法,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可以挽救。

6. 寒熱

腠理者,肺氣之門戶也。苟為風寒閉塞,則清道不能流通,而施其合矣。是以火動則熱,火鬱則寒,寒極則熱,熱極則寒,然痘未出,而發者為實,此氣血旺,而不受邪觸,乃與毒火相爭也。若已出之後而發者,則為虛矣。發於毒盛者為邪勝,發於毒少者為虛,極髮結痂之後者為餘毒,發於因用毒藥太過,而元氣虛損者為大逆。七日前後獨熱者為痘蒸,是氣血與毒俱盛也。

十四日後熱者,亦為餘毒,易治。七日前後獨寒者,是氣血虧損,毒火內郁也,難療。實則發散以清其氣道,虛則補益以固其真元,但補益必須看明,發散切勿過用,若真元一損,則無復有可回之理矣。

白話文:

【冷熱】

皮膚毛孔,就好比肺部氣息的門戶。如果被風寒堵塞,就會使得氣息無法順暢流動,無法正常運作。因此,當體內的火氣活動時會感到熱,火氣鬱積時則感到寒冷,極度的寒冷後會轉為熱,極度的熱後也會轉為寒冷。然而,在疹子還未出現前就發燒,這是體內實熱的表現,表示身體氣血旺盛,不受到邪氣的侵擾,正在與體內的火毒抗爭。但如果在疹子出現後才發燒,這就是虛熱了。因為體內毒素多而發燒,這是邪氣佔優勢;因為體內毒素少而發燒,這就是虛熱;在癒合結痂後還發燒,這是殘餘毒素的影響;如果因為使用藥物過量,導致元氣損耗而發燒,這是大逆。

疹子發出的前後七天,如果單純只有熱,這稱為疹子蒸發,表示氣血和毒素都很旺盛。

疹子發出後的第十四天還發熱,也是殘餘毒素的影響,比較容易治療。疹子發出前後的七天,如果單純只有冷,表示氣血已經虧損,毒素和火氣在體內鬱積,這較難治療。

對於實熱,我們需要發汗來清除體內的氣道;對於虛熱,我們需要補充和滋養,來鞏固體內的元氣。但是,滋補一定要看清楚狀況,發汗也不能過度,如果元氣一旦損耗,就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挽回了。

7. 失血

痘瘡失血者,乃氣盛攻毒,為賊邪阻塞清道,熱盛火熾,而氣與毒相挾交爭,血不能勝,以致錯經妄道,渙散無統,是皆氣盛於血之患也。毒盛則血熱,血熱則妄行,治宜犀角地黃之類。然有從口而出者;有從大小便出者;有從瘡毒出者;是皆有犯於內,皆難治也。惟從鼻出,而得生者,何也?蓋為氣盛逐血,血載毒奔行周身,傳注督脈,斬關而出,不犯其內,無大害也。故痘之發,雖雲氣不可弱,然亦不可太盛,太盛則傷其血。

治者安其氣位而補血,斯無誤矣。若下瀉膿血,如死肝豆汁者,是胃爛也,不治。至於女人經期,先期而治者謂之熱,後期而至者謂之寒,此常論也。然經行至久,並從虛治,參耆歸芍,補托之劑,在所宜施。如脈虛神倦者,尤宜倍加溫補,庶無灰白之變。

《經》曰:陽絡傷則血外溢,血外溢,則衄血;陰絡傷,則血內溢,血內溢,則後血。痘疹失血者,因瘡疹之火熏灼於裡,迫血妄行,血亦隨火而動耳。若作渴飲冷,手足並熱者,此毒氣熾盛,而上溢也。若作渴飲湯,手足不熱者,此脾肺氣虛,不能攝血,而妄行也。若衄血,而右寸脈數者,此肺金受刑而有火者。

如吐血,而痘赤作渴發熱者,此胃經熱毒也,並宜透托涼血為主。

有因大便乾硬燥結,是以微血從糞後而出者,此或因肛門傷損也。如瘡已收,而大便膿血,外候無變者,此毒邪倒靨,正不受邪,而毒從利出也,併為無害。若非此,而便血淋漓,昏睡不食者,是臟腑敗壞,陰血妄行也,必死之候。

夫心主血,而榮於血,痘瘡毒氣太盛,則經絡壅塞,火毒侵淫,郁成瘀血,於心脅之間,是以或為心脅痛,其瘡灰黑,而煩躁喘渴腹脹矣。或熱邪下迫,血隨熱注,而便血矣。便後而熱減神清痘轉者,此熱隨血解,用犀角地黃主之。如便後而諸症愈甚者,此邪乘勝正,為不治也。

凡便血,而從糞前來者為近血,是大腸積熱所致也。從糞後來者為遠血,是胃間積熱所致也,皆宜清熱固榮為主。若於久瀉久利之後者,是脾氣虛寒不能攝血所致也,宜溫補,而兼升提。

白話文:

[出血問題]

對於長瘡痘痘時大量出血的情況,這是因為身體的元氣過旺在抵抗病毒,但被邪氣阻塞了正常的運行路徑,導致體內的熱氣過旺,元氣和病毒在激烈對抗,血液承受不住這股力量,因而導致血液亂竄,四處散開,沒有一定的方向,這都是因為元氣過於旺盛,超過血液所能承受的範圍。病毒過盛會使血液過熱,血液過熱就會亂竄,治療應使用犀角地黃等藥物。然而,有的血從口中流出;有的從大小便排出;有的從瘡口流出,這些情況都代表體內出現問題,都是難以治療的。只有從鼻子流出來的血,卻能存活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這是元氣過盛驅使血液,血液帶著病毒在全身快速流動,傳導到督脈,衝破阻礙流出,沒有影響到體內其他器官,所以不會造成大的危害。因此,長痘痘時,雖然說元氣不能衰弱,但也絕不能過旺,過旺就會傷害到血液。

治療時應該穩定元氣,同時補充血液,這樣纔不會出錯。如果排泄物中夾帶大量的膿血,像死肝豆汁一樣,這代表胃部已經腐爛,無法救治。至於女性月經週期,如果提早來,通常代表體內有熱;如果延遲來,通常代表體內有寒,這是常見的理論。然而,如果月經持續時間過長,應該從虛弱的角度來治療,使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白芍等補血的藥物,這種補血的藥物是適合使用的。如果脈搏虛弱,精神疲倦,更應該加倍溫補,這樣才能避免月經顏色變成灰色或白色。

古書上說:陽絡受傷,血液就會從體表溢出,形成鼻血;陰絡受傷,血液就會從體內溢出,形成便血。長痘痘出血,是因為痘痘的熱氣在體內燻烤,迫使血液亂竄,血液也會跟著熱氣移動。如果感到口渴,喜歡喝冷飲,手腳也都很熱,這表示病毒氣勢過旺,導致血液向上溢出。如果口渴但喜愛喝熱湯,手腳不熱,這表示脾肺的氣虛,無法控制血液,導致血液亂竄。如果鼻血不止,且右手寸脈跳動過快,這表示肺部受到傷害,有火氣。

如果嘔血,且痘痘紅色,口渴發燒,這表示胃部有熱毒,應以清熱解毒、止血為主要治療方法。

有的人大便乾硬,因此有些許的血跟著糞便一起排出,這可能是肛門受傷所致。如果瘡口已經癒合,但大便仍有膿血,但外在的徵狀沒有變化,這表示病毒倒流,正氣不受邪氣影響,病毒從排泄物中排出,這種情況並無大礙。如果不是這樣,而是大便出血,且人昏睡不食,這表示臟腑已經敗壞,陰血亂竄,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。

心臟主管血液,血液的健康與心臟息息相關,長痘痘時病毒氣息過盛,經絡堵塞,熱毒侵入,形成瘀血,聚集在心臟和肋骨之間,因此可能會有心臟和肋骨疼痛的情況,痘痘呈現灰黑色,並且伴有煩躁、喘息、口渴、腹脹等症狀。或者熱毒向下壓迫,血液跟著熱毒流向下方,造成便血。如果便血後熱度降低,精神清爽,痘痘好轉,這表示熱毒隨著血液排出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等藥物治療。但如果便血後各種症狀反而加重,這表示邪氣勝過正氣,病情無法挽回。

一般來說,如果血從糞便前面排出,這表示大腸有積熱,稱為「近血」。如果血從糞便後面排出,這表示胃部有積熱,稱為「遠血」,兩者都應該以清熱固血為主要治療方式。如果是長期拉肚子或痢疾後出血,這表示脾氣虛寒,無法控制血液,應該溫補脾氣,同時提升身體的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