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5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5)

1. 論音啞作嗆喉病

夫咽為胃主納,喉為肺主出,司呼吸,肺無下竅,故能受清虛之氣,而不能受有形之物,咽上有物如懸乳,其名會厭,凡物入口則舌抵上齶,會厭必折其喉,故水穀得入咽耳。若痘生會厭,則水強不利開關,所以食有渣滓,自能入咽,水飲則漏入喉而嗆也。更有吐食者,《經》曰:胃為賁門。

若毒火熏灼於胃,則賁門有瘡而傷矣。賁門傷則門戶隘塞,是以食物不能直奔於胃,緩則汩汩而下,急則咀而吐出矣。水穀既不能通,藥石又不能治,故為惡候。然手少陰君火,心主之脈氣,手少陽相火,三焦之脈氣,並絡於咽喉,痘毒之起,君相二火主之,其火上蒸,故咽喉最為先受,是以發熱見點之初,不問咽喉痛與不痛,先為發散解利。如稍遲緩,則毒留腫塞,飲食不入,呼吸不能而危矣。

故如外痘稠密,而咽喉之內獨少不痛者,是毒已盡出,不必過慮。如內多而痛者,須防充貫之時,水嗆吐食失聲之變。故宜預治,務使外痘,先行蒸長,充托成漿,則熱毒分消於外,而內症自輕,咽瘡之患可無慮也。然此而至收靨之後,咽音日輕一日,吉;如病益甚,而喉中氣響汩汩如水聲者,死。

咽瘡破爛,音啞斷食者,死。

夫氣出於肺之氣喉而為聲,肺清則聲清,肺熱則聲啞,蓋肺屬金,金空則鳴,惟痘瘡之發,熱毒上行,熱能生痰,或因風寒阻塞腠理,是以痰唾黏稠,有礙氣道,故乃音啞,兼有其毒沖逆咽喉而成為痘,肺竅窄狹,故亦有音啞,是肺金受火邪之克也。凡痘色紅紫嗆而音啞者,乃火氣炎上,熱毒壅塞也。

如痘色灰白不起,嗆而音啞者,乃血氣虛弱,脾胃受傷也。總之,七日前發嗆失音者,此毒氣熏蒸,失於調解,以致肺竅不通,閉塞管龠,甚或毒無從泄,乃內瘡糜爛舌根成坑,咽門腐壞,呼吸俱廢,變為不治之症,其外痘必不光潤也。惟六七日後,外痘蒸長光潤而有此者,是內痘亦長使之而然,外痘結痂,則內症自愈,不必慮也。

故善治者,若見熱壅毒盛之症,則用甘桔、牛蒡、玄參、荊芥之類,以清氣道,不致毒之有犯,則自能免此患矣。否則,熱毒攻衛,或有發為卒然腫痛,水漿難入,言語不通,死生頃刻者。大凡喉病最宜下利,此外症之最危者也。然有內本無瘡,因為熱毒熏蒸,或誤食辛熱之物所致者,急用甘桔、玄參、牛蒡之類。

如能言而但聲不清者,是火乘於肺也,宜用甘桔、花粉、玄參、麥冬之類。若感風寒閉塞而聲不清者,則宜參蘇飲加減服之,治之而即效者吉,不效者凶。蓋聲雖出於肺,而其源實根于丹田之元氣,故諸病聲音清者,謂之形病而氣不病,未病而音啞者,形不病而氣病也。既病而晉啞者,形氣俱病也。

(張)按:喉之為患,莫非火之為害。火,無形者也,焚灼迅速,豈容再誤於藥!故脈實洪數者為實熱,宜用清涼之法而正治;脈虛細數者為陰虛,宜用假令之法而從治;少差毫釐,便致一息不運,慎哉!

白話文:

標題翻譯爲:[討論聲音嘶啞與嗆咳咽喉疾病的關係]

內容翻譯如下:

喉嚨負責食物的吞嚥,而咽喉則是呼吸的主要通道,由肺部控制。肺部沒有下端開口,因此可以接受清新空氣,卻無法承受有形物體。咽喉上方有一塊像懸垂乳房的組織,稱爲會厭,當食物進入口腔時,舌頭會頂向口腔頂部,這時會厭會蓋住喉口,讓食物順利進入食道。如果痘疹出現在會厭處,會使得喝水時難以正常開啓和關閉喉口,因此固體食物可以進入食道,而液體則可能誤入氣管引起嗆咳。更嚴重的狀況,如嘔吐食物,《經》說:胃是賁門的所在。

如果胃部被毒素熱火燻烤,賁門會形成瘡口而受損。賁門受損後,食物通道變得狹窄,因此食物無法直接進入胃部,慢的話會緩緩下滑,快的話則會被咀嚼後吐出。食物和藥物都無法順利通過,這是一個危險的症狀。然而,手少陰君火與心主脈氣,以及手少陽相火與三焦脈氣,都與咽喉有聯繫,痘疹的發生主要由君相二火控制。這些熱火上升,咽喉首當其衝受到傷害。因此,在發熱和出現皮疹初期,無論咽喉是否疼痛,都要先進行發汗解毒治療。如果稍微延遲,毒素會在咽喉積聚,導致飲食無法進入,呼吸困難,情況危急。

所以,如果外部痘疹密集,而咽喉內部痘疹較少且不疼,這表示毒素已經充分排出,無需過度擔心。如果內部痘疹多且疼痛,必須在痘疹充滿全身時預防水嗆、嘔吐食物和失聲等併發症。因此,應提前治療,確保外部痘疹先成熟,形成膿包,這樣體內的熱毒就會從外部消散,內部症狀自然減輕,咽喉瘡瘍的問題就可以避免。然而,如果在痘疹恢復後期,咽喉聲音一天比一天輕,這是好的跡象;但如果病情惡化,咽喉發出汩汩水聲,則預示死亡。

咽喉瘡瘍潰爛導致聲音嘶啞、無法進食的情況,同樣預示死亡。

聲音是由肺部的氣管發出,肺部健康則聲音清晰,肺部熱則聲音嘶啞。肺部屬於金,金空則鳴,只有在痘疹發作時,熱毒上行,熱能生成痰液,或者因爲風寒阻塞毛孔,導致痰液粘稠,影響氣道,因此出現聲音嘶啞。熱毒衝擊咽喉形成痘疹,肺部通道變窄,也可能導致聲音嘶啞,這是肺金受火邪剋制的表現。紅色或紫色痘疹伴有聲音嘶啞,是熱氣上升,熱毒堵塞的結果。

如果痘疹顏色灰白,不易顯現,伴有聲音嘶啞,這表明氣血虛弱,脾胃受損。總之,如果在發病七天內出現聲音嘶啞,這是毒素燻蒸,調養不當導致肺部通道堵塞,嚴重時毒素無處排泄,導致內部瘡瘍腐爛,舌根形成坑洞,咽喉受損,呼吸停止,變成無法治癒的病症,外部痘疹也不會光滑飽滿。只有在發病六七天後,外部痘疹變得光滑飽滿時出現這種情況,說明內部痘疹也在成長,外部痘疹結痂後,內部症狀自然會好轉,無需過分擔憂。

善於治療的醫生,如果發現熱毒旺盛的症狀,會使用甘桔、牛蒡、玄參、荊芥等藥物來清理氣道,防止毒素侵害,從而避免這種問題。否則,熱毒攻擊防禦系統,可能導致突然腫痛,飲水困難,言語不清,生死只在一瞬間。通常,咽喉疾病最適宜通過腹瀉來治療,這是最危險的外部症狀之一。然而,有些情況下,內部原本並無瘡瘍,只是因爲熱毒燻蒸或誤食辛辣熱性食物所致,這時應緊急使用甘桔、玄參、牛蒡等藥物。

如果能夠說話但聲音不清,這是肺部受熱影響,應使用甘桔、花粉、玄參、麥冬等藥物。如果因爲風寒閉塞導致聲音不清,應服用參蘇飲,並根據需要調整劑量。如果治療立即見效,這是好的跡象;如果沒有效果,則預示兇險。雖然聲音源自肺部,但其根本在於丹田的元氣,因此各種疾病中,聲音清晰的人表示身體有病但元氣未受損,未病時聲音嘶啞表示身體未病但元氣受損。生病後聲音嘶啞,表示身體和元氣都受損。

(張)註釋:咽喉疾病,無一不是由火引起的。火是無形的,燃燒迅速,絕不能用藥錯誤!因此,實熱表現爲脈象實、洪、數,應使用清涼方法治療;陰虛表現爲脈象虛、細、數,應使用假令方法治療;稍有偏差,就可能導致呼吸停止,務必謹慎!

2. 譫妄

譫妄者,妄有聞見,語言無倫也。皆邪氣熾盛,正氣虛弱,神識不清所致。夫言為心聲,心熱則多言,故睡中呢喃者,熱之微也。寤而語言差謬者,熱之甚也。有因胃熱使然者;有因痘毒未盡者;有因心脾有熱,痘裂出血便血衄血者。然凡妄有所見聞,如見鬼狀者,最為惡候,蓋毒攻於裡,心志昏惑,神識不清,所謂神志俱喪,軀殼徒存耳。又須審其發與何臟?如目直視,手尋衣領,及亂捻物,此發於肝,是為亡魂。

如悶亂喘促,手掐眉目鼻面,此發於肺,是為亡魄。如上視咬牙,叫哭驚悸,或不能言,此發於心,是為喪神。如困睡手足瘛瘲,不思飲食,此發於脾,是為失意。如目無精光,身縮下墜,此發於腎,是為失志。《經》曰:衣被不斂,言語不避親疏者,神明之亂也,故為不治。

然有瘡本稠密,是以起發成漿之後,精血外耗,不能養神,忽然神昏譫語者,治宜養血安神為主。治之而即已者,吉。如連作不已者,死。

夫邪氣熾盛,正氣虛弱,則神識不清,而譫妄所由生也。然因心熱者。則似睡非睡,呢呢喃喃。若因胃熱者,則大便堅閉,腹痛無倫。若因肝熱,則忿怒不平,恍惚不定。若因腎熱則恐怖見鬼,而神志俱喪。晝夜譫妄者,陽虛也。夜多譫妄者,陰虛也然在初熱時則是火鬱而然,必痘起則已。

在行漿時是則痛極而然,必漿足則已,若止譫妄而無他證者,則以治痘為主,倘兼別證者,又當隨別證以審治之。

白話文:

[譫妄]的症狀是指患者產生幻覺或妄想,說話毫無邏輯。這通常是因為病氣旺盛,身體狀況虛弱,導致意識不清醒所引起的。人的言語是心靈的表現,心臟過熱就會多話,所以如果在睡眠中喃喃自語,表示熱氣還不算嚴重。但如果醒著的時候說話錯亂,就表示熱氣已經很嚴重了。有的是因為胃部過熱;有的是因為出疹子的毒素還沒排乾淨;有的是因為心臟和脾臟過熱,導致疹子破裂出血,甚至便血、鼻血。然而,如果患者產生了幻覺,比如看到鬼怪,這是十分嚴重的徵兆,因為毒素正在攻擊內臟,心智混亂,意識不清,可以說是神智和意志都喪失,只剩下空殼。

我們必須進一步判斷這是哪個臟器發病。例如,如果患者目光呆滯,手在衣領附近摸索,或是胡亂抓東西,這可能是肝臟問題,稱為亡魂。

如果患者感到悶亂,呼吸急促,手在眉目鼻臉上抓掐,這可能是肺部問題,稱為亡魄。

如果患者瞪眼咬牙,尖叫哭泣,或者無法說話,這可能是心臟問題,稱為喪神。

如果患者一直昏睡,手腳抽搐,不想吃飯,這可能是脾臟問題,稱為失意。

如果患者眼神無光,身體縮小,這可能是腎臟問題,稱為失志。根據古籍記載,如果患者衣物散亂,說話不分親疏,這是神智混亂的表現,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

然而,有些患者因為疹子密集,精血大量流失,無法滋養精神,突然出現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的情況,治療應該以滋養血液,安定神智為主。如果治療後馬上好轉,這是好的跡象。但如果病情一直反覆,就可能致命。

當病氣旺盛,身體狀況虛弱,就會導致意識不清,產生譫妄的症狀。如果是因為心臟過熱,患者會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,喃喃自語。如果是因為胃部過熱,患者可能會便祕,腹部疼痛。如果是因為肝臟過熱,患者可能會憤怒,情緒起伏不定。如果是因為腎臟過熱,患者可能會害怕,看到鬼怪,神智喪失。白天出現譫妄的症狀,表示陽氣虛弱。夜晚出現譫妄的症狀,表示陰氣虛弱。但在熱病初期,這可能是火氣鬱結造成的,等到疹子長出來就會好轉。

在出疹子的過程中,這是因為痛苦到極點,等到疹子成熟就會好轉。如果只有譫妄的症狀,沒有其他病症,治療應以處理疹子為主。但如果同時有其他病症,就需要針對這些病症進行診治。

3. 寒戰咬牙

痘有寒戰咬牙者,或謂心火熱甚亢極而戰,反兼水化制之,是為病熱。或曰:俱屬於寒,如嚴冬之氣,伏陽在內不勝其寒,是以手足戰慄而齒自動,故陳氏以異功散而取效,非寒而何?嗟嗟!偏寒偏熱,皆未得病之旨,斯症有先後之序,用藥有緩急之分。凡七日以前寒戰者,乃心火亢極也,當以表熱治之。

七日以前咬牙者,乃陽明胃熱,以其經走上下齒齦也,當清之。若七日以後寒戰者,乃陰凝於陽,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作寒戰也,宜以氣虛治之,大用參耆,加薑桂以溫陽分。七日以後咬牙者,乃陽陷於陰,陰分虛則陽入血道而作咬牙也,主血虛,宜補之,大用參耆加芎、歸、黑姜,以實陰虛。七日前而有此症者,屬熱而凶,七日後而有此症者,屬虛,而亦有可治。

若單于寒戰者,則當與補氣之中而兼補血。單于咬牙者,則於補血之中而兼助氣。然陽氣虛寒,固有寒戰;風火相搏,亦有寒戰。陽明胃熱,固有咬牙;肝腎虛寒亦有咬牙。故不若觀痘色之紅白,二便之秘利,喜飲之寒熱,脈息之遲數,起發之難易,則寒熱洞然矣。大抵發於痘初,多因心肝胃火,蓋熱毒不得盡出,內與正氣相搏,筋脈因而動搖,實熱症也。若發於痘後,則多由肝腎兩虛,雖有熱症,乃假熱也。

如咬牙面赤作渴,至夜為甚者,此陰虛也,宜地黃丸料恣飲之。故曰:咬牙者,齒槁也。至若瘡色焦黑,不省人事,閉目無魂,譫語狂煩,尋衣摸縫,門牙不已者,此皆氣血將盡,縱毒內攻矣。

白話文:

當出現痘疹伴隨寒戰咬牙的情況,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心臟的火氣過旺,達到極致,身體試圖用水質化的方式來抑制它,這種情況被視為病態的熱象。然而,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完全是因為寒冷引起的,就像嚴冬時節,人體內的陽氣被寒冷壓制,因此手腳會顫抖,牙齒也會不由自主地打顫,所以陳氏使用異功散來治療並取得成效,如果不是因為寒冷,那又是什麼原因呢?然而,過度偏寒或過度偏熱的觀點,都未能真正理解病情的核心,這個症狀有其發生的先後順序,治療方法也應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而定。

在痘疹爆發的前七天出現寒戰,通常是因為心臟的火氣過旺,應該以排除體內熱氣的方法來治療。

在痘疹爆發的前七天出現咬牙,通常是由於胃部的陽明熱,因為胃經絡通向上下牙齦,應該以清熱的方法來處理。然而,如果在痘疹爆發的七天後出現寒戰,這是因為陰寒凝結在陽氣中,表示陽氣虛弱,陰氣侵入氣道導致寒戰,應該以治療氣虛的方式處理,大量使用人參和黃耆,加上薑和肉桂來溫暖陽氣。如果在痘疹爆發的七天後出現咬牙,這是因為陽氣陷在陰氣中,表示陰氣虛弱,陽氣進入血液通道導致咬牙,應以補血為主,大量使用人參和黃耆,加上川芎、當歸和黑薑,以補充陰虛。如果在痘疹爆發的前七天出現這些症狀,通常表示病情嚴重;如果在痘疹爆發的七天後出現這些症狀,雖然也是虛弱的表現,但仍有治療的可能。

如果僅出現寒戰,治療時應同時補氣和補血。如果僅出現咬牙,治療時應在補血的同時幫助補氣。然而,陽氣虛弱和寒冷,確實會導致寒戰;風火交加,也會產生寒戰。胃部的陽明熱,確實會導致咬牙;肝腎虛弱和寒冷,也會導致咬牙。因此,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症狀,而應觀察痘疹顏色的紅白,大小便是否通暢,對冷熱飲料的偏好,脈搏的快慢,以及病情發展的難易程度,這樣才能更清楚地判斷是寒還是熱。一般來說,痘疹初期爆發的寒戰和咬牙,多與心、肝、胃的火氣有關,因為熱毒無法完全排出,體內的正氣和邪氣相互較量,筋脈受到影響而顫抖,這是實熱的症狀。然而,痘疹後期的寒戰和咬牙,通常是由於肝腎虛弱,即使出現熱象,也只是假象。

例如,如果患者出現咬牙、面色潮紅、口渴,且夜晚症狀加重,這表明是陰虛,應服用地黃丸來補充陰液。因此,咬牙的症狀,實際上反映的是齒齦的乾燥。至於那些皮膚創傷呈焦黑色,失去意識,雙眼緊閉,沒有生氣,胡言亂語,煩躁不安,不停拉扯衣物,牙齒咬合不止的患者,這些都是氣血即將耗盡,毒素內攻的跡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