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10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10)
1. 論氣虛補瀉
夫氣虛痘症初發,則必身熱悠悠,乍熱乍涼,懶言神倦,面青㿠白,飲食減少,手足時冷時熱,嘔吐便溏,痘點即見,隱隱不振,淡紅皮薄,至三四日陸續不齊,不易長大,至五六日不易成漿,少食氣餒,傷食易泄,至七八日,塌陷灰白,自汗泄瀉,腹脹喘渴,塌癢悶亂,寒戰咬牙,頭溫足冷,勢所必至,故治虛症初發之際,不宜投升麻葛根,紫草三豆湯類,而宜從參耆飲,溫補之法為要。
若氣粗皮燥,無潤色者,亦忌之,只以四君子減人參,加桔梗,川芎腹皮於補益之中,略佐以升提之法為妙。若點之出齊,又當重用參耆,及至八九日間,無他凶症,治法如常。如有頂陷灰白不起,或漿清自汗微渴者,則用大補湯加薑桂主之。若塌陷灰白腹脹泄瀉者,則投以木香散,若至塌癢悶亂,腹脹渴泄喘急頭溫足冷,寒戰咬牙者,急進異功散,以救之。
白話文:
夫氣虛痘症初發,則必身熱悠悠,乍熱乍涼,懶言神倦,面青㿠白,飲食減少,手足時冷時熱,嘔吐便溏,痘點即見,隱隱不振,淡紅皮薄,至三四日陸續不齊,不易長大,至五六日不易成漿,少食氣餒,傷食易泄,至七八日,塌陷灰白,自汗泄瀉,腹脹喘渴,塌癢悶亂,寒戰咬牙,頭溫足冷,勢所必至,故治虛症初發之際,不宜投升麻葛根,紫草三豆湯類,而宜從參耆飲,溫補之法為要。
若氣虛痘症剛開始發作,患者必定會感到身體熱熱的,忽冷忽熱,不想說話,精神倦怠,臉色蒼白,食慾不振,手腳時冷時熱,嘔吐腹瀉,痘疹也開始出現,但卻隱隱約約,沒有明顯的長大,顏色淡紅,皮膚薄。到了第三四天,痘疹開始陸續冒出,但大小不一,不容易長大,到了五六天,痘疹也無法正常化膿,患者容易感到食慾不振,容易消化不良,腹瀉。到了七八天,痘疹凹陷,顏色灰白,患者容易流汗、腹瀉,腹部脹痛,口渴,痘疹瘙癢,煩悶不安,全身發冷,牙齒打顫,頭部發熱,腳部冰冷。這就是氣虛痘症發展的必然趨勢,所以治療氣虛痘症初期,不應該使用升麻葛根,紫草三豆湯之類的藥物,而是應該採用參耆飲溫補的方法。
若氣粗皮燥,無潤色者,亦忌之,只以四君子減人參,加桔梗,川芎腹皮於補益之中,略佐以升提之法為妙。若點之出齊,又當重用參耆,及至八九日間,無他凶症,治法如常。如有頂陷灰白不起,或漿清自汗微渴者,則用大補湯加薑桂主之。若塌陷灰白腹脹泄瀉者,則投以木香散,若至塌癢悶亂,腹脹渴泄喘急頭溫足冷,寒戰咬牙者,急進異功散,以救之。
如果患者出現氣喘,皮膚乾燥,缺乏光澤,也不適合使用溫補的方法。此時應該使用四君子湯,減少人參的用量,並加入桔梗、川芎、枳實來輔助補益,稍微加入一些升提之法,效果較好。如果痘疹已經全部冒出來,就應該再次使用參耆飲。到了第八九天,如果沒有其他凶險的症狀,就按照常規的方法治療。如果痘疹凹陷,顏色灰白,沒有長大,或者痘疹化膿水清,患者出汗,微微口渴,就應該使用大補湯,加入生薑、桂枝來治療。如果痘疹凹陷,顏色灰白,腹部脹痛,腹瀉,就應該使用木香散。如果出現痘疹瘙癢,煩悶不安,腹部脹痛,口渴,腹瀉,呼吸急促,頭部發熱,腳部冰冷,全身發冷,牙齒打顫,就應該緊急使用異功散來搶救。
然此氣虛痘症,若父母能守禁忌及用藥不誤,則元氣復充,腠理堅固,脾胃強健,飲食如常,而虛症可以變實矣。亦有因補益太過,反增沉劇者,如漿足之後,而猶重用參耆乃有喘急腹脹之患者,更有誤用五苓木香散多,乃有大便秘結之患者,更有過用丁桂辛熱之劑,乃有咽喉腫痛煩燥閉渴之患者,凡此喘急腹脹,大便堅秘,煩燥咽痛等症,雖為實症,然實是病淺,而用藥過深之失也。豈真實哉!亦不宜疏通重施,否則將生之氣復虛,而至脫症又至矣。
白話文:
然而,這氣虛痘症,若父母能遵守禁忌並用藥不誤,則元氣能恢復充沛,肌膚腠理堅固,脾胃強健,飲食如常,而虛症便可以轉變為實症。
但也有些因補益過度,反倒加重病情者,例如在漿足之後,仍過度使用人參、黃耆,就可能出現喘急、腹脹的患者。還有誤用五苓散過多,導致大便秘結的患者,以及過度使用丁香、桂枝等辛熱藥物,造成咽喉腫痛、煩燥、口渴的患者。
凡此喘急腹脹、大便堅秘、煩燥咽痛等症,雖為實症,但實質上是病淺,而用藥過深所致的失誤。豈能算是真正的實症呢?因此也不宜過於著重疏通,否則將會使原本恢復的生氣再次虛弱,甚至導致脫症。
2. 論氣虛血熱補瀉
夫痘有血熱氣虛二症,血熱者人固知為涼血也。氣虛者,人固知為補氣也。殊不知疹之為症,先動陽分而後歸於陰經,痘之為症,直由陰經而後傳於陽分,是以血熱之症初發,雖宜涼血,然即以寒涼之劑一加,則毒冰伏於腎而難出矣。
故必先以清涼升提發散,使毒出於陰經,傳於陽分,而後涼血清熱之劑治之,至如氣虛之症即現,雖宜補氣,亦必俟其毒將解時,而補真正氣以制之,是以初見紅點而補氣之劑固難驟加,即少變白色亦未可遽用,蓋白者毒未解也,若即投之,則得補愈盛而反助乾枯燥涸之勢矣。
故色少微黃,雖大劑參耆用之而見神效,若勢方色白,而輕易投之,反阻其行漿生髮之機,惟有氣弱而不能出者,當微補其氣,氣和則出快矣。即補氣之藥,又當兼以表托也,蓋此氣弱,而不能出者,則不過僅是氣弱,雖載而難發非毒盛難釋,肆其猖獗而不肯出也。故少一助之,則如久旱之苗,得其甘霖而自長,用以扶正則正受扶,用以削邪則邪受削,而邪正自判焉。
白話文:
痘瘡有血熱和氣虛兩種病症,血熱者眾所周知需要涼血,氣虛者也明白需要補氣。但很少人知道,疹子發病時,先影響陽氣,然後再歸於陰經。而痘瘡發病時,則直接從陰經開始,然後傳到陽氣。所以,血熱病症剛開始時,雖然應該涼血,但如果馬上就用寒涼的藥物,就會使毒氣凍結在腎臟,很難排出。
因此,必須先用清涼的藥物升提發散,讓毒氣從陰經排出,傳到陽氣,然後再用涼血清熱的藥物治療。至於氣虛病症,雖然需要補氣,但也必須等到毒氣將要消解時,才用補氣的藥物來控制它。所以,剛出現紅點時,就用補氣的藥物是不行的,即使稍微變白了也不要馬上使用,因為白色表示毒氣還沒有消解。如果馬上用補氣的藥物,補氣太過反而會助長乾燥枯竭的狀況。
因此,如果顏色略微發黃,即使用大量的參、耆藥物,也會看到神奇的效果。但如果病情正處於白色階段,輕易地使用補氣藥物,反而會阻礙痘瘡化膿生髮的機制。只有氣虛而無法排出毒氣的患者,才應該稍微補補氣,氣順暢了,毒氣排出就會快一些。即使使用補氣藥物,也要兼顧表托的效果,因為這種氣虛而無法排出毒氣的患者,只是氣虛,並不是毒氣旺盛難以排除,而是毒氣猖獗,不肯排出。因此,只要稍微幫助一下,就像久旱的苗木得到甘霖就會自行生長,用它來扶正,正氣就會得到扶持,用它來削弱邪氣,邪氣就會被削弱,邪正自然就會分開。
若在雖成白色,未見黃漿,可見血已載毒,氣已拘毒,毒已受血所載,受氣所拘,氣血與毒同混一處,但氣血偏虧,未能釋運,毒邪太盛,況以久纏,氣血不能頓化其毒,以出毒於氣血之外,毒邪未肯疑釋於內,以溶化於窠暈之中,故色雖見白未得膿黃,此時毒正為銳,如投補益,所謂里粟以資盜糧,扶正則毒受其奉,削邪則毒避其鋒,反足以損真氣,是宜漸漸扶持,俟其銳氣少挫,邪毒少解,色化微黃,而峻補之。
若因水虧金燥,膿漿無自而成者,尤宜先為養血調榮,蓋毒之化假乎漿,而漿之成由乎血,血雖旺於斯須也。若不究氣虛血虛,而概以參耆,則燥槁者,愈燥槁也。候至血既滋榮,膿漿流動,而參耆補托之劑,又直接續,勿間斷也。《經》曰:方其盛時必毀,因其衰也。事必大昌,此張之管見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傷口已經泛白,但還沒出現黃色的膿液,說明血液已經帶毒,氣血也受到毒素的阻礙。毒素被血液攜帶,受到氣血的阻礙,氣血和毒素混雜在一起。但氣血不足,無法將毒素運走,毒素太過強烈,加上時間久了,氣血無法立刻化解毒素,將毒素排出體外。毒素也不願意消散,反而藏在組織中。所以傷口雖然發白,卻沒有出現膿液,此時毒素正處於最強狀態。如果貿然補益,就如同給盜賊糧食,補益身體會讓毒素更加猖獗,削弱邪氣反而會讓毒素躲避鋒芒,反而損傷正氣。因此應該慢慢調理,等到毒素的銳氣減弱,邪毒稍微消解,顏色變成微微泛黃,再進行補益。
如果因為體內津液不足,導致膿液無法形成,更要先滋養血液,調節氣血。因為毒素的化解需要依靠膿液,而膿液的形成則需要血液。即使血液暫時充盈,如果不明究理,只用人參、黃芪等補益藥物,會讓乾燥的組織更加乾燥。等到血液滋潤,膿液開始流動,就可以用人參、黃芪等補托藥物,持續不斷地補充,不要間斷。古書上說:事物盛極必衰,這是因為它已經衰弱了。事情必然要興盛,這是張仲景的觀點。
惟按脈無力,及痘多而氣血不足者,最宜預為溫補,方能發白行漿,若至虛極,變生諸症而後補之已無及矣。
白話文:
只有在把脈時感到無力,以及痘疹多而氣血不足的情況下,最適合提前進行溫補,這樣才能促使痘疹發白並順利結痂,如果等到虛弱到極點,出現各種併發症後再補,已經來不及了。
3. 治血熱壅遏症五法
凡表熱盛則痘必乾枯,表太涼,則痘必冰伏,內熱盛則秘結,內太涼則泄瀉,氣擁盛則腹脹喘滿。若熱毒為所抑而不得升越,則腹脹狂亂,毒氣彌盛,表裡受重,而嬰童難任矣。是故治痘之訣,在於安表,和中勻氣,透肌解毒,五者而已。安其表則無干枯冰伏之患,和其中則無秘結泄瀉之虞,便其裡氣常實,血氣內旺,脾胃自強,以助其成,自無癢塌倒靨者矣。
勻其氣則無壅盛喘滿之過,透其肌使熱毒伸越達表,而不致留伏於中,解其毒使內外有所分消而無餘毒流害之禍,凡此五者,則血熱壅遏之症不足憂也。然火性急疾,宜於速解,毋容少緩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表症熱度很重,痘疹就會乾枯,如果表症太過寒涼,痘疹就會被寒氣壓制而無法發出來。內熱很盛就會便秘,內寒過甚就會腹瀉,氣機鬱積過多就會肚子脹滿喘不過氣。如果熱毒被壓制而無法上升發散,就會肚子脹痛、精神恍惚,毒氣越來越盛,表裡都受到嚴重影響,嬰兒就難以承受。所以治療痘疹的關鍵在於安撫表症、調和中焦、調勻氣機、疏通肌膚、解毒排毒,這五個方面。安撫表症就不會有痘疹乾枯或被寒氣壓制的問題,調和中焦就不會有便秘或腹瀉的風險,使裡氣充實,血氣旺盛,脾胃自然強健,幫助痘疹順利發展,就不會有癢、塌陷、留下痘印的現象。
調勻氣機就不會出現氣機鬱積、肚子脹滿喘不過氣的狀況,疏通肌膚讓熱毒順利發散到體表,就不會停留在體內,解毒排毒使內外都能排解毒素,就不會有毒素殘留造成傷害。只要做到這五點,血熱鬱積的症狀就不必擔心了。但火性急躁,需要快速解毒,不可稍有延誤。
4. 五臟痘略
夫肺痘之出,必肺脹而喘,上氣而咳,心煩出衄,胸滿氣急,噴涕喉痹,其痘色白,形細而圓,皮毛粟慓,其為泡也。白而水,若未見點,而毛色枯焦者,不治。脾痘之出,必舌本強,腹脹嘔食,胃脘疼痛,身體皆重,善呻善噫,洒洒振寒,或惡見人,心下急痛,體難動搖,大便溏瀉,及或秘結,股膝困腫,或舌本痛,其痘色帶黃,形大而軟,寒熱時作,其為泡也,黃而臭,若將見點,而唇先繭口多穢氣者不治。
心痘之出,必嗌乾且痛,驚悸時作,掌中倍熱,目黃耳聾,心痛渴飲,頷腫不可顧肩,脅痛頰腫,其痘色紅而滯赤,形尖而細,體若燔炭。其為泡也,尖而紫,若將見點,而昏熱赤斑者,不治。
白話文:
肺痘出現時,一定會有肺部脹滿、呼吸困難、上氣咳嗽、心煩意亂、鼻出血、胸部滿悶氣急、噴嚏流鼻涕、喉嚨阻塞等症狀,痘疹顏色白皙,形狀細小而圓潤,皮膚毛髮像粟米般粗糙,痘疹呈現泡狀。如果痘疹顏色白皙且充滿水,看起來尚未出現膿點,而且毛髮乾燥焦黃,那就無法醫治。
脾痘出現時,一定會舌根僵硬、肚子脹滿嘔吐食物、胃脘疼痛、全身沉重、經常呻吟嘆氣、全身發抖畏寒、害怕見人、心窩急痛、身體難以移動、大便稀溏或便秘、大腿膝蓋腫脹、舌根疼痛等症狀,痘疹顏色帶黃色,形狀大而軟,寒熱交替發作,痘疹呈現泡狀。如果痘疹顏色黃色且臭味濃郁,看起來即將出現膿點,而且嘴唇乾裂、嘴巴散發穢氣,那就無法醫治。
心痘出現時,一定會喉嚨乾燥疼痛、驚慌害怕、手心發熱、眼睛發黃、耳朵失聰、心臟疼痛、口渴想喝水、脖子腫脹無法轉頭、肋骨疼痛、臉頰腫脹等症狀,痘疹顏色紅色且帶有赤色,形狀尖細,體溫像燒紅的炭火。如果痘疹呈現尖形且紫色,看起來即將出現膿點,而且出現昏迷發熱和紅色斑點,那就無法醫治。
肝痘之出,必口苦呵欠而善太息,腰痛不可俯仰,心脅痛不能轉側,頓悶胸滿,小便遺尿,又或癃閉,頭痛頷痛,目銳眥痛,其痘色青,形尖而圓,其為泡也,白中帶青,而多膿,兩頰懸隱,難於起發,若將見點,而神倦肉腫者,不治。
腎痘之出,必飢不欲食,舌乾咽腫,或咳唾有血,腸澼心痛,或腰腹脊股俱痛,或善恐而心惕惕如懸飢,其痘色黑,其為泡也,大而紫血,若將見點而夾斑爛紫肉腫口噦,腰痛難立者不治。
白話文:
肝痘、腎痘之症狀與預後
肝痘
肝痘出現時,患者必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口苦、打呵欠、容易嘆氣
- 腰痛,難以彎腰或仰頭
- 心胸兩側疼痛,難以翻身
- 胸悶、胸滿
- 尿頻或尿閉
- 頭痛、頷部疼痛、眼角疼痛
- 痘疹顏色青綠,形狀尖圓,呈泡狀,白色中帶青色,並有膿液
- 兩頰隱隱作痛,難以發出來
- 痘疹即將出現時,患者會感到疲倦、肉體腫脹
若出現上述症狀,並且痘疹即將出現、患者疲倦且肉體腫脹,則預後不佳,難以治癒。
腎痘
腎痘出現時,患者必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飢餓卻不想吃東西
- 口乾舌燥,咽喉腫痛
- 咳嗽或吐血
- 腹瀉、心痛
- 腰部、腹部、脊背、大腿疼痛
- 容易恐懼,心臟跳動不安,如同懸在半空中
- 痘疹顏色黑色,呈泡狀,體積較大,帶有紫色的血跡
- 痘疹即將出現時,患者會出現斑點、紫色的肉體腫脹、口渴、腰痛難以站立
若出現上述症狀,並且痘疹即將出現、患者出現斑點、紫色的肉體腫脹、口渴、腰痛難以站立,則預後不佳,難以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