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9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9)
1. 痘窖
夫痘種於三五之梟淫,伏藏於乾元之腎窖,腎所主者骨髓也。毒伏於茲,隨感而見。象與藥銳相似,火未至也。間寂無聲,火既至也。赫然震於宇宙之間,猶鏡之取火,火雖在內,使無日之精光相射,不能發也,是以痘疹未發,則遐邇俱寂,一發則遐邇俱燃,然此者,豈其如疫癘之相似耶?非也。
若說痘疹為時氣之所感召則可,若說痘疹與疫癘無異則不可,疫癘惡症也,自外至內,熱是邪火流傳,疫毒之氣旁敷耳,若痘疹正病也,自里達表猛熱者,為正火。傳絡者,為正傳,但其機之感召,亦本於氣運之火動,蓋諸瘡非火不發,非金不收,《經》曰:諸痛癢瘡瘍皆屬於火。」《書》曰:冬若溫暖,春必發痘,是皆以火動言之。
白話文:
夫痘種於三五之梟淫,伏藏於乾元之腎窖,腎所主者骨髓也。毒伏於茲,隨感而見。象與藥銳相似,火未至也。間寂無聲,火既至也。赫然震於宇宙之間,猶鏡之取火,火雖在內,使無日之精光相射,不能發也,是以痘疹未發,則遐邇俱寂,一發則遐邇俱燃,然此者,豈其如疫癘之相似耶?非也。
意思是:天花病毒,源於三五之梟淫(指人體陰陽失調,氣血不暢),潛伏在乾元之腎窖(指腎臟),而腎臟主骨髓。毒氣隱藏於此,遇到感應就會發作。它就像藥物一樣,起初隱藏,沒有發作的徵兆,之後便迅速擴散,如同鏡子照射太陽,太陽的熱能雖然在鏡子裡面,但沒有陽光照射,鏡子就無法發熱。因此,天花在發作之前,周圍都安靜,一旦發作,周圍就都沸騰起來。然而,天花與瘟疫是不一樣的。
若說痘疹為時氣之所感召則可,若說痘疹與疫癘無異則不可,疫癘惡症也,自外至內,熱是邪火流傳,疫毒之氣旁敷耳,若痘疹正病也,自里達表猛熱者,為正火。傳絡者,為正傳,但其機之感召,亦本於氣運之火動,蓋諸瘡非火不發,非金不收,《經》曰:諸痛癢瘡瘍皆屬於火。」《書》曰:冬若溫暖,春必發痘,是皆以火動言之。
意思是:雖然可以說天花是由時氣感召而來的,但不能說天花與瘟疫是一樣的。瘟疫是一種惡性疾病,從外到內,熱是邪火流傳,疫毒的氣息向外散播。而天花是一種正性疾病,從內到外,猛烈的熱是正火。傳播的途徑是正傳,但其機制是由氣運的火動引起的。因為各種瘡瘍疾病都是由於火氣而發作,也需要金氣來收斂。經書說:「所有疼痛、瘙癢、瘡瘍都屬於火。」書中也說:「冬天溫暖,春天就會發痘。」這些都說明了天花是由火氣引起的。
簡單來說,這段話主要說明天花的病因、症狀以及與瘟疫的區別。它強調天花是一種由氣運引起的正性疾病,而非由外邪侵入的惡性疾病。
即云從龍,風從火之義也,然痘之發必至三年,五年而一旺者何也?《經》曰:其生五,其氣三,言形之所存,假五行而運用,徵其本始,從三氣以生成。又曰: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,故乾坤諸卦,皆數三也。人在氣交之中,莫不因時感氣而動三者,萬物生成之數,亦積余盈閏,補偏救弊之年也。
毒雖內藏於腎,外必假諸流行,氣迎而萌,是氣也,歲運有太過不及,天道有乖戾變常,常此戾氣流行之後,則天人相感之氣,俱已消彌,必於三年五年,為偏,為弊,乖戾之氣,復感於所,是亦春生秋殺之義,泰否之象也。是以聖人立法,積余成閏,以正天度,皆在三五也。
白話文:
古人說「從龍」和「風從火」,意思是指事物發展有其規律。然而,痘瘡的發作為什麼要等到三年、五年才會盛行呢?《經》書中說:「生五,氣三」,意思是說,人體的形成依靠五行運作,而生命起始於三氣。又說:「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」,所以乾坤八卦都以三為數。人處於天地之氣交感之中,自然會受到時間和氣候的影響,而這三者又互相作用,形成萬物的生成規律,也包含了盈餘、閏月,以及補偏救弊的年份。
毒素雖然藏在腎臟,但要發作必須借助外來的流行之氣,氣運而生,這是氣的特性。一年四季的氣候有過度和不足,天道也有乖戾變化,常年累積的戾氣流行之後,天人相感之氣就會消減,必定在三年或五年時,出現偏弊,乖戾之氣又會感應到人體,這也是春生秋殺、泰否之象。因此聖人制定法律,積累盈餘,以閏月來調整天體運行,這都與三和五有關。
然有全家盡患,而獨有一二不出者何也?蓋痘毒既由於外感時氣,此必獨能調養,或元氣厚,不能感觸爾,故曰:兒稟氣虛則出早。氣實則出晚者,此也。然冬溫痘發之義何也?蓋冬系太陽寒水所至,冬若溫暖,是水德不彰,故厥陰少陰,木火之氣反來乘之,而陽氣早發,夫痘疹之毒,藏於至陰之下,發於太陽之經,當其時而動其氣,則毒之為感召,乃發於春,故凡冬溫,便須預防,凡解毒之藥,及稟氣不足,素有疾病者,並宜預治也。
白話文:
為什麼有些家庭所有人染上天花,唯獨一兩個孩子沒有染上呢?這是因為天花是由外感時氣引起的,而這兩個孩子必定獨自調養身體,或者元氣充足,不容易受到感染,所以說:「孩子稟性氣虛就會早出痘,氣實就會晚出痘。」
那麼冬溫時天花發作是什麼道理呢?冬屬太陽寒水所至,若冬季溫暖,則水德不顯,所以厥陰少陰、木火之氣反而乘虛而入,導致陽氣早發。天花之毒藏於至陰之下,發於太陽經脈,當其時而動其氣,則毒氣感召,就會在春天發作。所以凡是冬溫,都要預先防範,凡是解毒的藥物,以及稟性不足、平時有疾病的人,都應該提前治療。
2. 驗形察色
夫形乃氣之充,色乃血之華。形以尖圓,皮厚為吉,皮薄半塌為凶,色以光潤紅活為吉,慘黯昏黑為凶。然痘之紅活又有紅圈、潠紅、鋪紅之別,圈紅者,一線淡紅,緊附根下而無走散之勢,吉之兆也。潠紅者,血雖似附而根腳血色隱隱出部,險之兆也。鋪紅者,病色與肉相平,紅鋪散漫,凶之兆也。
故根窠者,血之暈,膿者血之腐,六日以前,專看根窠,若無根窠,必不灌膿,六日以後,專看膿色,若無膿色,必難收靨,此必然之勢,不可不詳也。
夫包血而成圓者,天之象也,毒出血從氣交,則圓必周淨,以見氣之製毒,得其官也。附氣而成暈者,血之形也,地之象也,毒出氣從血會,則暈必光明,以見血之製毒,得其識矣,此是氣血和就,並行祛毒,邪正自分,痘可不治而自愈,故曰:真氣勝於毒則順,毒火勝於真則逆,其歪斜陷伏如麩如㾦者,皆責之氣,暈色濃淡,滋潤乾枯者,皆責之血。
白話文:
人體的形狀是由氣血充盈形成的,膚色是血液的顯現。形狀以尖圓、皮膚厚實為吉利,皮膚薄弱、半塌陷為凶險;膚色以光潤紅活為吉利,慘黯昏黑為凶險。
然而,痘疹的紅活又分為紅圈、潠紅、鋪紅三種。紅圈是指一線淡紅,緊貼根部,沒有散開的跡象,這是吉利的徵兆。潠紅是指血液雖然看似附著,但根部血色隱隱露出,這是險象。鋪紅是指病色與肉色相平,紅色散漫,這是凶兆。
所以,痘疹的根部是血液的暈,膿是血液的腐敗。六天以前,主要觀察根部,如果沒有根部,就一定不會化膿。六天以後,主要觀察膿色,如果沒有膿色,就難以痊癒,這是必然的趨勢,不可不察。
痘疹的形狀是圓的,這是天之象,毒氣從氣血交匯而出,那麼圓形就一定周正潔淨,顯示氣血制毒,得其官位。痘疹周圍的暈是血液的形狀,這是地之象,毒氣從氣血交匯而出,那麼暈就一定明亮光澤,顯示血液制毒,得其識別。這是氣血調和,共同驅散毒素,邪正分開,痘疹可以不治而自愈。因此說:真氣勝過毒氣則順,毒火勝過真氣則逆。痘疹歪斜陷伏,像麩皮、像麻疹一樣的,都是氣的責任;暈色濃淡、滋潤乾枯的,都是血的責任。
3. 論虛症補氣不補血
夫有虛弱痘症,精神倦怠,面青㿠白者,是氣不充,則精神倦怠,血不榮,則面青㿠白,治則補氣不補血者何也?氣有神而無形,補之則易充,血有形而無神,補血之藥難收速效,況氣陽而血陰,陰從陽。血從氣者理也。能使氣盛而充,則血自隨而亦旺也。
且氣虛之症最易發瀉,而補血之劑,性能潤燥滑下,多用恐致溏瀉,補血之效未得,而氣虛之害益深,然有白陷不榮,不得已而用歸芍補血之劑,並有痘點繁紅,不得已而用紅花紫草,生地活血涼血之藥,並宜酒炒,以抑其潤下之性,借酒力而行之達表,則補血涼血之中,猶可升發,達表之妙,庶無潤腸溏瀉之患矣。
白話文:
如果有人出現虛弱長痘的症狀,精神疲倦,臉色蒼白,這是因為氣虛導致精神疲憊,血虛則使臉色蒼白。治療時,應該以補氣為主,而非補血。氣是無形的,但有精神,補氣藥容易起效;血是有形的,卻無精神,補血藥的效果難以快速顯現。而且,氣屬陽,血屬陰,陰從陽,血從氣,這是自然法則。只要氣旺盛充盈,血自然也會隨之旺盛。
此外,氣虛的人最容易出現腹瀉,而補血藥性潤燥滑腸,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腹瀉。補血的效果還沒顯現,氣虛的狀況卻更嚴重了。但如果面色蒼白,必須用歸芍補血的藥方;如果痘點繁紅,不得不用紅花、紫草、生地等活血涼血的藥物,這些藥物最好用酒炒,以抑制其潤腸滑下的特性,借酒的力量使其達表,這樣既能補血涼血,又能升發,達到表面的功效,就不會出現潤腸腹瀉的問題了。
惟在真血熱者,則不拘於酒炒,拼扶陰血大虛者,亦不可拘以陰從陽長而獨補其氣,恐衛分獨盛,得以自專其捩作,而為空殼之患,況補陽氣之藥,必有礙於陰血之宜。而反愈致其枯涸矣。
白話文:
如果是因為真正的血熱,就不一定要用酒炒製。對於那些陰血大虛的人,也不能只因為陰要跟著陽生長就單純地去補氣,這樣會怕防衛功能過於強盛,導致自我調節失常,進而造成空殼的問題。何況補陽氣的藥物,一定會對陰血產生妨礙,反而會使陰血更加枯竭。
4. 傳變
夫痘之為症,與傷寒相似,從表入里,只見一經,形症痘疹從里出表,而五臟之症皆見,其所以次第傳注者,腎心脾肝肺也。一二日出於腎之骨髓,而傳心血脈之分,若血氣充足者,則盡傳於血脈,而無少留於骨髓,二三日則盡傳於胃肌肉,而無少留於血脈,三四日則盡傳於肝筋,而無少留於肌肉,四五日則盡傳於皮毛,而無少留於肝筋,五六日則盡出於瘡疹,而無少留於皮毛,如是則七八日膿水漸干,十日十一日則乃結痂,十二三日則痂落而體光澤矣。
若初出於心而少留於骨髓,則渾身壯熱,口乾悶亂,則雖出於肌肉,而少留於血脈,則驚掣煩譫,痘不圓肥,若雖出於肝筋,而少留於肌肉,則發癰毒多在四肢,若雖出於皮毛,而少留於肝筋,則搐搦抽掣,而紫黑潮熱,若雖出於瘡疹,而少留於皮毛,則痂遲落而多麻瘢,故痘傳四經,而腎無留邪者,吉,若初熱便作腰痛,而見點紫黑者,多死,蓋毒氣深伏於腎經,而不能發越耳。
白話文:
麻疹的症狀和傷寒類似,都是從體表侵入內臟,只影響一條經脈。但麻疹的疹子是由內而外發出來的,會影響五臟六腑,傳播順序依序是腎、心、脾、肝、肺。發病一二天,麻疹從腎臟的骨髓中長出,並傳到心臟的血脈,如果血氣充足,就會完全傳到血脈,不會停留在骨髓中。二三日後,麻疹就會完全傳到胃和肌肉,不會停留在血脈中。三四日後,就會完全傳到肝臟的筋,不會停留在肌肉中。四五日後,就會完全傳到皮膚毛髮,不會停留在肝臟的筋中。五六日後,就會完全長出疹子,不會停留在皮膚毛髮中。這樣一來,七八日後膿水就會逐漸乾涸,十天或十一天就會結痂,十二天或十三天痂皮就會脫落,身體就會恢復光澤。
如果麻疹一開始從心臟長出來,但停留在骨髓中,就會全身發熱,口乾舌燥,神志不清。如果麻疹雖然長出來,但停留在血脈中,就會抽搐、煩躁、神志不清,疹子也不會圓潤飽滿。如果麻疹雖然長出來,但停留在肌肉中,就會長出許多膿瘡,主要長在四肢。如果麻疹雖然長出來,但停留在肝臟的筋中,就會抽搐痙攣,面色發紫,發熱。如果麻疹雖然長出來,但停留在皮膚毛髮中,就會痂皮脫落遲緩,並且留下許多麻點疤痕。所以,麻疹傳播到四條經脈,而沒有停留在腎臟,就會預後良好。如果一開始就發熱並伴隨腰痛,並且出現紫黑色的斑點,大多會死亡,因為毒氣深藏在腎經中,無法發散出來。
5. 論輕變重重變輕
夫痘起於經絡,輕者自輕,重者自重,何有輕變重重變輕也?謂之輕變重者,其意不言夫輕痘之變於重也,蓋言人自輕視其痘,則變於重也。更謂之重變輕者,其意亦不言夫重痘之變於輕也,蓋言人能重視其痘,則變於輕也。假如痘毒將發,梟炎蒸灼,毛孔俱開,正寒暑易受之時也。
及其既發,則中表俱虛,尤為飲食易傷,外邪易感之際也,痘即順美,倘恃其症輕而風寒不避,飲食不節,房室不成,汙穢不避,過服寒涼,生人不忌,調理失宜,是以風邪外湊,脾胃內傷,變為壞症矣。倘即痘來稠密,而鄭重視之,謹其調理,節其嗜欲,守其禁忌,調其脾胃,是則陰陽得適,氣血相和,逆者難冀其生,險者保其無咎矣。
白話文:
痘瘡的起因在於經絡,症狀輕重各不相同,不會出現輕症變重症,重症變輕症的情況。所謂輕變重,指的是人們輕視痘瘡,就會導致病情加重。而重變輕,指的是人們重視痘瘡,就能使病情減輕。當痘毒將要發作時,體內熱氣上蒸,毛孔全部張開,正是容易受到寒暑侵襲的時刻。痘瘡發作之後,人體內外皆虛弱,更容易受到飲食和外邪的傷害。即使痘瘡順利發育,如果輕視病情,不避寒風,飲食不節,房事不節,接觸污穢,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不忌諱接觸生人,調理不當,就會導致風邪入侵,脾胃受損,轉變成嚴重病症。反之,如果痘瘡密集,人們重視病情,細心調理,控制慾望,遵守禁忌,調養脾胃,就能使陰陽平衡,氣血調和,避免病情惡化,確保平安無事。